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陳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能包含不适用或被曲解的引用资料,部分内容的准确性无法被证實(2014年4月21日)
请协助校核其中的错误以改善这篇条目。详情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2014年4月21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幫助编辑這個條目。(幫助討論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14年4月21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陳塘"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介紹的是广州西关的一个地方。关于从化太平的自然村,请见「陈塘 (太平)」。

陳塘是位於廣東广州西關的一個地方,其与沙面西桥相隔咫尺,过西桥即至沙面。

考证

[编辑]

陈塘南西关清平街旧三角市天后庙及三界庙前,是陈塘地方所在。陈塘有上下之分,即上陈塘、下陈塘。上陈塘全街铺房,昔营新衣业务。全街地方不多,下陈塘则概括现在珠玑路南末尾一带地方,通称为陈塘南,简称南塘,附连新填地(现改新填地街),再过迪隆里,即到塘鱼栏。

历史

[编辑]

“陈塘风月”代表了民国时期广州繁华的其中一面。旧时的陈塘指的是从黄沙到泮塘一带。“陈塘风月”的中心区域就在六二三马路广州市中医院附近。共和国前这里是广州的商业闹市区。据香港《大晚报记者调查报告》上说:

广州陈塘,犹香港之石塘,高等妓女,荟萃于此,俗呼之为大寨。

当年陈塘最有名的花筵酒家有留觞、咏春、群乐、大观园、宴春台等二十余处,“火坑”(妓院)有天德、欢得、万和、得心、奇花、万花、逍遥等十九家。直到现在,那里还有一些街名如平康通衢、翠花、馨兰等,都与当年的妓女有关。

现代

[编辑]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广州还有陈塘区的行政设置。1950年6月,陈塘区并入太平区(太平区后并入中区),名字本身的消亡,亦宣告了风月现象的消亡。旧时陈塘区的地域,已划入今天的清平街。至于风月意义上的陈塘,其地域范围比行政意义上的陈塘要小得多。具体来说,水域是从珠江黄沙码头水面,一直延伸到沙基涌;地域则重点分布在沙基(今六二三路)、珠玑路一带,呈“T”字形分布,其中又以珠玑路口最成集中、且成规模。

影响

[编辑]

对粤菜之贡献

[编辑]

清朝有生两大流派,丰富粤菜内涵:一派“满汉全席”,一派即是“陈塘风味”

“陈塘风味”最早源于江浙风月场所,其讲究实用性与简单化,有别于大排场多菜式的“满汉全席”。最为著名应首推谟觞酒家(即广州银龙酒家多宝路附近),其以“花酌”为号招徕客人,至今鼎鼎大名的白灼响螺片,就是陈塘风味“花酌”的代表菜式。

“陈塘风味”尽情显露粤菜清淡、脆爽的岭南特色,完全区别于其他中国菜系。就如炒蔬菜,过去做法“煸炒”,菜虽香,但略显干瘪。“陈塘风味”的做法则先“飞水”,然后再烹炒,蔬菜更显翠绿和饱满。这两种不同的技艺就是“硬炒”与“软炒”,反映出“北派”“南派”烹饪技术间的差异。[1]

参考

[编辑]
  1. ^粤厨宝典.候镬编 潘英俊著 岭南美术出版社ISBN 7-5362-3436-3
地理
分區建制
歷史建制
地點
重要建筑
古蹟
經貿
商务区
購物
文體娛樂
遊樂
觀光
文教設施
體育場館
高等教育
知名本科院校
科研院所
交通
轨道交通
道路交通
水上交通
交通枢纽
本土文化
老字號
名人
歷史事件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陳塘&oldid=8786081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