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山山脈,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东起河北省西北部的桦山,西止于内蒙古巴彦淖尔中部的狼山,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50至100公里,橫亙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是黃河流域的北部天然界線,亦是河套地區的北部屏障,是古代漢族地區的北緣。山脉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至2300米,呼和浩特以西相對高差較大,地勢高峻,脈絡分明,最高峰呼和巴什格山,海拔2365米,母峰为贺兰山。南坡山势陡峭,北坡较为平缓。
现代蒙古语称为Mony Uul,古代被蒙古人俗称为「達蘭喀喇」(蒙古语:ᠳᠠᠯᠠᠨ
ᠬᠠᠷᠠ,西里尔字母:дал(ан) хар),意为“七十(个)黑(山头)”。[1]
陰山山脈西段與阿拉善高原相接,從杭錦後旗的狼山開始,主峰是西端的呼和巴什格山,海拔2364米,位於狼山西部,亦是整個陰山山脈的最高山峰。中段有色爾騰山、烏拉山、大青山、灰騰梁山,以位於土默特右旗東北的大青山最高,海拔有2338米。東段有壩上高原的大馬群山、蘇木山、到河北的樺山為止,平均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水流在山脈之間沖擊,形成峽谷。山脈內部有盆地,盆地中心與山前地帶有數個積水形成的湖泊。陰山山脈間的河流,在注入這些湖泊之後,再匯聚流入黃河。這些湖泊中,比較著名的計有:烏梁素海、岱海、黃旗海等。
阴山为中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同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山脉南北两侧气候差异显著。高山阻挡了南下的寒流和北上的湿气,山脉以北降雨量较少,形成了大面积的草原、荒漠草原、戈壁荒漠等地貌。阴山北部的基岩出露较多,土壤层稀薄,植被稀疏,不利于乔木生长,特别是西部多为荒漠戈壁地貌。山脉以南,有利于乔木生长,地势平坦,土壤层较厚,大气降水相对充足而且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有利于其南部河套平原的农作物生长。[2]
阴山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地质构造界线。从构造位置上来看,阴山地区为华北板块的北缘阴山—燕山造山带,南与新生代河套断陷盆地相邻,北与中亚造山带相连。在经历了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板块间挤压收缩变形,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陆内伸展变形等多期构造变形历史,同时伴随着水、风等外营力作用下,造就了当今的阴山山脉独特风貌。阴山构造带作为华北块体北部边界的西半段,它的地震活动总体上是华北地震区的一部分,受华北地区强震活动影响,但又有其特殊性。新生代以来,山前断裂活动强烈,山体间歇性升降,造成垂直差异运动显著,盆地沉降,其内隐伏断裂发育,尤其是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裂甚为发育,是阴山地震带构造活动的主要特征。盆地边缘断裂控制盆地的形成演化和地震活动,沿断裂附近,从古至今地震活动成丛或成带出现。其周边的包头市辖区内近代以来发生过多起地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