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巴尔虎旗 ᠬᠠᠭᠤᠴᠢᠨ ᠪᠠᠷᠭᠤ ᠬᠣᠰᠢᠭᠤ | |
|---|---|
| 旗 | |
莫尔格勒第三观景台 | |
陈巴尔虎旗在呼伦贝尔市的位置 | |
呼伦贝尔市的地理位置 | |
| 坐标:49°19′36″N119°25′49″E / 49.32677°N 119.43018°E /49.32677; 119.43018 |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隶属行政区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
| 政府駐地 | 巴彦库仁鎮 |
| 下级行政区 | |
| 政府 | |
| • 旗委书记 | 赵建波 |
| • 旗长 | 陶丽 |
| 面积 | |
| • 总计 | 17,457.63 平方公里(6,740.43 平方英里) |
| 人口(2020年)[1] | |
| • 常住 | 50,556人 |
| • 密度 | 2.9人/平方公里(7.5人/平方英里) |
| • 城镇 | 37,231人 |
| 語言 | |
| • 母语(方言) | 普通话、布里亚特语 |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 郵政編碼 | 021500 |
| 電話區號 | 470 |
| 車輛號牌 | 蒙E |
| 行政区划代码 | 150725 |
| 国内生产总值 | ¥145亿元 |
| 網站 | 陈巴尔虎旗政府网 |
陳巴爾虎旗(蒙古语:ᠬᠠᠭᠤᠴᠢᠨ
ᠪᠠᠷᠭᠤ
ᠬᠣᠰᠢᠭᠤ,西里尔字母:Хуучин Барга хошуу)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市下所轄一個旗,總面積為22,222平方公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西邻俄罗斯。总人口6万人(2004年)。旗土地总面积21,192平方公里,行政区内辖4个苏木3个镇,包括一个民族苏木。由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十多个民族组成。旗政府駐巴彦库仁鎮。
巴尔虎,系蒙古族之一部落名,后金时期属喀尔喀。由于巴尔虎蒙古人迁至呼伦贝尔的时间不同,故称先来为陈巴尔虎,后来者为新巴尔虎。[2]清朝雍正年间,清廷将陈巴尔虎归属索伦两翼八旗。1919年呼伦贝尔副都统从索伦左翼镶白旗、正蓝旗析出巴尔虎部众,置“陈巴尔虎旗”,属高度自治的“呼伦贝尔特别区域”,旗名始此。1930年代起满洲国将其先後归属于兴安局、興安總省。1948年属内蒙古自治政府辖下的呼伦贝尔盟,1949年属呼纳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仍属呼伦贝尔盟。[3]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西北部,是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四旗之一。西北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为邻,东部和东北部与额尔古纳市和牙克石市接壤,东南与海拉尔区毗邻,南接鄂温克自治旗,西南部与新巴尔虎左旗连接。
陈巴尔虎旗地跨森林草原与干旱草原两个地带,属中温带半温润气候和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全旗现有耕地125.3万亩,主要作物品种为小麦、玉米、马铃薯。全旗有牧草地2339.5万亩,草原面积辽阔,地势平坦,草场主要以高平原干草为主体,大总值发草场、河流、湖泊分布合理,适合发展草原畜牧业。全旗林地总面积180.9万亩,森林覆盖率6.1%。此外还有大面积的野生芦苇等草本植物。 陈巴尔虎旗草原辽阔,水资源丰富,是三河马、三河牛的故乡和主要培育基地,是呼伦贝尔市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
|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 历史最高温 °C(°F) | −1.0 (30.2) | 4.3 (39.7) | 16.2 (61.2) | 29.4 (84.9) | 33.7 (92.7) | 38.8 (101.8) | 39.5 (103.1) | 36.9 (98.4) | 33.2 (91.8) | 26.2 (79.2) | 12.2 (54.0) | 2.4 (36.3) | 39.5 (103.1) |
| 平均高温 °C(°F) | −19.2 (−2.6) | −13.5 (7.7) | −3.4 (25.9) | 9.5 (49.1) | 18.4 (65.1) | 24.4 (75.9) | 26.1 (79.0) | 24.3 (75.7) | 17.6 (63.7) | 8.0 (46.4) | −5.8 (21.6) | −16.2 (2.8) | 5.8 (42.5) |
| 日均气温 °C(°F) | −24.8 (−12.6) | −20.3 (−4.5) | −9.9 (14.2) | 3.0 (37.4) | 11.6 (52.9) | 18.0 (64.4) | 20.4 (68.7) | 18.3 (64.9) | 10.8 (51.4) | 1.2 (34.2) | −11.7 (10.9) | −21.4 (−6.5) | −0.4 (31.3) |
| 平均低温 °C(°F) | −29.2 (−20.6) | −25.7 (−14.3) | −15.8 (3.6) | −3.0 (26.6) | 4.4 (39.9) | 11.4 (52.5) | 14.9 (58.8) | 12.8 (55.0) | 5.0 (41.0) | −4.0 (24.8) | −16.3 (2.7) | −25.7 (−14.3) | −5.9 (21.3) |
| 历史最低温 °C(°F) | −42.9 (−45.2) | −42.3 (−44.1) | −32.5 (−26.5) | −21.6 (−6.9) | −8.4 (16.9) | 0.1 (32.2) | 5.3 (41.5) | 2.5 (36.5) | −7.9 (17.8) | −20.5 (−4.9) | −38.0 (−36.4) | −40.1 (−40.2) | −42.9 (−45.2) |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4.6 (0.18) | 3.6 (0.14) | 6.0 (0.24) | 13.9 (0.55) | 22.7 (0.89) | 55.1 (2.17) | 94.0 (3.70) | 88.0 (3.46) | 33.6 (1.32) | 16.7 (0.66) | 6.4 (0.25) | 7.4 (0.29) | 352.0 (13.86) |
|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 7.6 | 5.9 | 5.6 | 5.9 | 7.0 | 12.9 | 14.5 | 12.4 | 9.5 | 6.2 | 7.1 | 9.6 | 104.2 |
| 平均相對濕度(%) | 78 | 78 | 69 | 52 | 46 | 59 | 69 | 70 | 64 | 62 | 73 | 79 | 67 |
| 月均日照時數 | 167.0 | 195.6 | 244.1 | 246.2 | 298.0 | 285.9 | 279.8 | 268.7 | 218.6 | 210.1 | 165.3 | 139.4 | 2,718.7 |
| 可照百分比 | 63 | 69 | 67 | 60 | 63 | 59 | 58 | 60 | 58 | 63 | 60 | 55 | 61 |
|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1971−2000年间的降水天数和日照数据)[4][5] | |||||||||||||
陈巴尔虎旗下辖3个镇、1个民族苏木、3个苏木[6]:其中,国营哈达图牧场、国营浩特陶海农牧场、国营特泥河牧场归属陈巴尔虎旗、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双线管理。
巴彦库仁镇、宝日希勒镇、呼和诺尔镇、西乌珠尔苏木、鄂温克民族苏木、东乌珠尔苏木、巴彦哈达苏木、陈巴尔虎旗哈达图国营农牧场、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浩特陶海牧场和 陈巴尔虎旗特泥河农牧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陳巴爾虎旗常住人口為50556人。[7]
2004年,人口56,000人。2024年,人口51,194人。[8]
全旗常住人口中汉族24,438人,占48.34%,各少数民族人口26,118人,占51.66%,其中蒙古族22,200人,占43.91%,鄂温克旗1,659人,占3.28%,达斡尔族833人,占1.65%,满族765人,占1.47%,其他少数民族407人,占0.81%。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了4,610人,下降15.87%,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了3078人,下降了10.54%,其中蒙古族人口减少2,557人,下降10.33%,达斡尔族人口减少282人,下降25.29%,鄂温克旗人口增加了90人,增长5.74%,满族人口减少227人,下降23.35%,回族人口减少237人,下降36.38%。
十年间汉族人口点总人口比例下降了1.55个百分点,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了1.905个百分点。
2024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50亿元大关,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亿元,增长5.6%,实现三年连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过4万元,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增速居全市第3位。
自然风光秀丽。地处“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草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占全旗土地总面积71%。有以“天下第一曲水”闻名的莫尔格勒河和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等5条河流,以呼和诺尔湖为代表的大小湖泊317个,森林面积0.126万平方公里,天然矿泉95处,地表野生植物553种。有景区、营地、民宿共26家(其中A级景区5家),“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于2024年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4年旅游人次超200万人,游客花费近29亿元。
文化底蕴深厚。陈巴尔虎草原是中国游牧文化遗存地,常年举办草原那达慕、冰雪那达慕、搏克那达慕、祭火文化节、马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有“中国那达慕文化之乡”美誉,2023年获评“内蒙古马文化之乡”。有古遗址遗迹37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6个。
陈巴尔虎旗乌兰牧骑是呼伦贝尔最早成立,成立于1959年。[9]
| 机构 | 中国共产党 陈巴尔虎旗委员会 | 陈巴尔虎旗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 陈巴尔虎旗人民政府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呼伦贝尔市委员会 |
|---|---|---|---|---|
| 职务 | 书记 | 主任 | 旗长 | 主席 |
| 姓名 | 赵建波[10] | 斯日古楞 | 陶丽 | 张双林 |
| 民族 | 汉族 | 蒙古族 | 蒙古族 | 汉族 |
| 籍贯 | 山东省乳山市 |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 | |
| 出生日期 | 1968年8月(57歲) | 1968年2月(57歲) | 1980年11月(44歲) | 1972年5月(53歲) |
| 就任日期 | 2021年7月 | 2023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