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阿诺·彭齐亚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诺·彭齐亚斯
Arno Penzias
出生Arnold Allan Penzias
(1933-04-26)1933年4月26日
{魏瑪共和國慕尼黑
逝世2024年1月22日(2024-01-22)(90歲)
美國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国籍美國
母校紐約市立學院
哥倫比亞大學
知名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奖项诺贝尔物理学奖(1978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学
机构貝爾實驗室

阿诺·阿兰·彭齐亚斯(德語:Arno Allan Penzias,1933年4月26日—2024年1月22日[1]),德國出生的美國射电天文学家犹太人,1964年与罗伯特·威尔逊一起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并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彭齐亚斯1933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后随全家移居美国。是1939年二战爆发前最后一批逃离纳粹德国的难民。到达美国后就读于纽约市立学院,1954年毕业于物理系,毕业后在陆军通讯兵团服役。两年后,彭齐亚斯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就读,1958年获得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博士学位。而后任职于新泽西州霍姆代尔附近克劳福德山的贝尔电话公司。1964年,彭齐亚斯和同在贝尔电话公司工作的威尔逊使用一具为早期通讯卫星设计的天线,接收到了来自天空的均匀、且不随时间变化的讯号。1965年,他们二人在《天体物理学报》上发表了题为《在4080兆赫上额外天线温度的测量》的论文,宣布了这个发现。随后,普林斯顿大学狄克等人在同一杂志上解释道,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也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参阅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Arno A. Penzias, 90, Dies; Nobel Physicist Confirmed Huge Bang Concept - Technews360. 2024-01-23 [2024-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3)(美国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
早期宇宙
膨胀宇宙
结构形成
成分
时间表
实验
宇宙的終極命運
科学家
效应
实验英语List of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experiments
太空觀測
气球载具觀測
地面觀測
科学家
其他
概念
電波望遠鏡
單一望遠鏡
干涉儀
太空射电望远镜
天文台
人物
相關主題
1901年-1925年

1901年:伦琴 /1902年:洛伦兹塞曼 /1903年:贝克勒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 /1904年:瑞利 /1905年:菲利普·莱纳德 /1906年:汤姆孙 /1907年:迈克耳孙 /1908年:李普曼 /1909年:马可尼布劳恩 /1910年:范德瓦耳斯 /1911年:维恩 /1912年:达伦 /1913年:昂內斯 /1914年:劳厄 /1915年:劳伦斯·布拉格亨利·布拉格 /1917年:巴克拉 /1918年:普朗克 /1919年:施塔克 /1920年:纪尧姆 /1921年:爱因斯坦 /1922年:玻尔 /1923年:密立根 /1924年:西格巴恩 /1925年:弗兰克赫兹

1926年-1950年

1926年:让·佩兰 /1927年:康普顿威耳逊 /1928年:理查森 /1929年:德布罗意 /1930年:拉曼 /1932年:海森堡 /1933年:薛定谔狄拉克 /1935年:查德威克 /1936年:赫斯安德森 /1937年:戴维孙汤姆孙 /1938年:费米 /1939年:劳伦斯 /1943年:施特恩 /1944年:拉比 /1945年:泡利 /1946年:布里奇曼 /1947年:阿普尔顿 /1948年:布萊克特 /1949年:汤川秀树 /1950年:鲍威尔

1951年-1975年

1951年:考克饶夫沃爾頓 /1952年:布洛赫珀塞尔 /1953年:泽尔尼克 /1954年:玻恩博特 /1955年:兰姆库施 /1956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顿 /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 /1958年:切连科夫弗兰克塔姆 /1959年:塞格雷张伯伦 /1960年:格拉泽 /1961年:霍夫施塔特穆斯堡尔 /1962年:朗道 /1963年:维格纳梅耶延森 /1964年:汤斯巴索夫普罗霍罗夫 /1965年:朝永振一郎施温格费曼 /1966年:卡斯特勒 /1967年:贝特 /1968年:阿尔瓦雷茨 /1969年:盖尔-曼 /1970年:阿耳文奈爾 /1971年:伽博 /1972年:巴丁库珀施里弗 /1973年:江崎玲於奈贾埃弗约瑟夫森 /1974年:赖尔休伊什 /1975年:玻尔莫特森雷恩沃特

1976年-2000年

1976年:里克特丁肇中 /1977年:安德森莫特范扶累克 /1978年:卡皮察彭齐亚斯威尔逊 /1979年:格拉肖萨拉姆温伯格 /1980年:克罗宁菲奇 /1981年:布隆伯根肖洛西格巴恩 /1982年:威爾森 /1983年:钱德拉塞卡福勒 /1984年:鲁比亚范德梅尔 /1985年:克利青 /1986年:鲁斯卡宾宁罗雷尔 /1987年:贝德诺尔茨米勒 /1988年:莱德曼施瓦茨施泰因贝格尔 /1989年:拉姆齐德默尔特保罗 /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尔泰勒 /1991年:德热纳 /1992年:夏帕克 /1993年:赫尔斯泰勒 /1994年:布罗克豪斯沙尔 /1995年:佩尔莱因斯 /1996年:戴维·李奥谢罗夫理查森 /1997年:朱棣文科恩-塔诺季菲利普斯 /1998年:勞夫林施特默崔琦 /1999年:胡夫特韦尔特曼 /2000年:阿尔费罗夫克勒默基尔比

2001年-至今

2001年:康奈尔克特勒威曼 /2002年:戴维斯小柴昌俊贾科尼 /2003年:阿布里科索夫金兹堡萊格特 /2004年:格娄斯波利策韦尔切克 /2005年:格劳伯霍尔亨施 /2006年:马瑟斯穆特 /2007年:费尔格林贝格 /2008年:南部陽一郎小林誠益川敏英 /2009年:史密斯博伊尔高錕 /2010年:海姆诺沃肖洛夫 /2011年:珀尔马特施密特里斯 /2012年:阿罗什瓦恩兰 /2013年:恩格勒希格斯 /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 /2015年:梶田隆章麥克唐納 /2016年:索利斯霍尔丹科斯特利茨 /2017年:魏斯巴里什索恩 /2018年:阿什金穆鲁斯特里克兰 /2019年:皮布尔斯奎洛兹马约尔 /2020年:彭罗斯根策尔盖兹 /2021年:真鍋淑郎哈塞尔曼帕里西 /2022年:阿斯佩克劳泽蔡林格 /2023年:阿戈斯蒂尼克劳斯呂利耶 /2024年:霍普菲尔德辛顿 /2025年:克拉克德沃雷馬丁尼斯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7年、1918年、1921年、1924年、1925年、1928年、1932年、1943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1886年-1900年
1901年-1925年
1926年-1950年
1951年-1975年
1976年-2000年
2001年-至今


国际
各地
学术
艺术家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阿诺·彭齐亚斯&oldid=8770350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