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拉臘山 (土耳其語 :Ağrı Dağı ;亞美尼亞語 :Արարատ 或Մասիս ),坐落在土耳其 厄德爾省 的東北邊界附近,為土耳其的最高峰,距伊朗 國界僅16公里,而距亞美尼亞 國界也僅32公里,甚至可眺望亞美尼亞的首都埃里溫 ,其因基督教 的聖經 《創世記 》一篇中記載,著名的挪亞方舟 在大洪水 後,最後停泊的地方就在亞拉臘山上,因此也使得亞拉臘山在亞伯拉罕宗教 遠近馳名。
亞拉拉特山分為兩座高峰,其中較高的為大亞拉拉特山 (土耳其語 :Büyük Ağrı Dağı ,亞拉拉特山主峰),測量的海拔有5,165公尺和5,137公尺[ 1] ,而在主峰的東南方,另有一座較低的為小亞拉拉特山 (土耳其語 :Küçük Ağrı Dağı ,亞拉拉特山東南峰),測量的海拔有3,907公尺和3,896公尺。
亞拉拉特山是一座錐狀火山 ,由熔岩 和火山灰 等火山噴出物堆積而成。因此,土耳其人稱之為 Ağrı,由土耳其語 中的Agirî演變而來,意即「如火般的」。這座火山的最後一次活動是在1840年的亞美尼亞大地震 ,震央位於阿何拉河谷 (Ahora Gorge),是一個有1,825公尺深的裂谷。亞拉拉特山地生長著優良牧草和檜樹,宜於畜牧,當地居民庫德人 在此牧羊。
大亞拉拉特山(中)與小亞拉拉特山(左)的地形模擬圖(NASA ) 亞拉拉特山的衛星圖 在歷史上,亞拉拉特山地區不斷的被割讓、佔領,而隸屬於不同的國家。在西元前30年以前,此區隸屬於大亞美尼亞王國 。接著直到西元301年,羅馬帝國 及波斯帝國 不斷的爭奪此地區,亞美尼亞也多次淪為這兩國的領土或附庸。
西元301年,亞美尼亞王國 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基督教 定為國教 的國家。她也獨自佔有亞拉拉特山地區400年之久。直到西元7世紀,此地區變成東羅馬帝國 的一部份。接著到了西元11世紀,塞爾柱土耳其 佔領此區長達一世紀。西元十二世紀末,奇里乞亞亞美尼亞公國 取得此區。她統治此區直到1375年,馬木路克王朝 攻下此區。接著,在1517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佔領此區。
亞拉拉特山坐落在現代土耳其 的卡爾斯省 及阿爾達漢省 中,這兩省曾在1878年為俄羅斯帝國 所佔領。第一次世界大戰 結束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瓦解。所以,在1918年,亞美尼亞 脫離鄂圖曼土耳其,並再次取回亞拉拉特山地區。但這段時期很快地就結束。蘇聯紅軍 入侵,本區成為蘇俄 的一部份。
1923年蘇聯與土耳其簽訂卡爾斯條約 ,一條與外高加索 地區邊界有關的條約。阿拉拉特山在此條約中被劃給土耳其。但即使如此,大部份的亞美尼亞人仍宣稱此山為他們所有。接著亞美尼亞與格魯吉亞 、阿塞拜疆 共同組成外高加索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TSFSR)。此聯邦於1936年解體,亞美尼亞、格魯吉亞、阿塞拜疆成為三個國家: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国 、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及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国 ,且仍為蘇聯的一部分。
俄籍德國 人巴富德醫生(Dr. Friedrich W. Parrot)在1829年登上亞拉拉特山,成為近代第一個登上亞拉拉特山的探險家。第二個登上亞拉拉特山的探險家是亞美尼亞文學家哈恰杜爾·阿博維揚 。他在1856年與羅伯·史都華領導的5個探險家組成隊伍,登上亞拉拉特山。
由亞美尼亞 的首都葉里溫 眺望亞拉拉特山 卡爾帕喬 所繪的《亞拉拉特山的一萬名殉道者》(10,000 martyrs of Mount Ararat )自古以來,亞拉拉特山就是亞美尼亞 人的精神象徵。今日,儘管亞拉拉特山位於土耳其境內,它仍是亞美尼亞國徽 正中央的圖案,也是亞美尼亞的象徵。它有時被亞美尼亞人稱為Masis(Մասիս)。亞拉拉特山經常是亞美尼亞人藝術 創作的主題,包括繪畫、黑曜石 的雕刻及雙陸棋 的棋盤。亞美尼亞人把自己當作洪水氾濫後世界上出現的第一批人種,視該山為聖山。波斯神話中說它是人類的搖籃。據當地傳說,聳立在阿拉斯平原上的亞拉臘山坡有一村莊,是諾亞建造祭壇和開闢第一個葡萄園的地方。從亞美尼亞的大部份地區,包括其首都葉里溫 ,都可以眺望遠方的亞拉拉特山。一個靠近土耳其國境的修道院,霍瑞維拉 ,是旅行者仰望亞拉拉特山的熱門地點。
根據聖經 《創世紀 》一篇中的記載,諾亞方舟 最後的停泊處即為亞拉臘山。
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 -創世紀 8:4
與亞拉拉特山有關的傳說還有一個,即「亞拉拉特山的一萬名殉道者」。傳說,改信基督教 的古羅馬 軍人在亞拉拉特山被釘上十字架 。意大利 文藝復興 時期的著名畫家维托雷·卡帕齐奥 即以此傳說為題,繪製了一幅同名畫作《亞拉拉特山的一萬名殉道者》。
阿勒山异物 ,是指在亞拉拉特山上的一個不明物體,它坐落在山西部高地的西北角,位於亞拉拉特山主峰西方約2.2公里處,北緯39°42′10″,東經44°16′30″[ 2] ,海拔4,724米,這個物體的形狀像船 ,還有類似船的上部構造,其結構材料不明,但不排除為木 製,被喻為是聖經 傳說中著名的挪亞方舟 遺蹟,但根據2000年一顆美國 商用衛星 的測量,其長達309公尺,與聖經上所提的大約長度157米有落差,該物體約與今日的航空母艦 大小接近[ 3] 。
亞拉拉特山異物(攝於1949年) 亞拉拉特山異物之所以對人類來說仍相當神秘,因該地地形相當險峻陡峭,難以攀登,非登山路線,至今尚未有大規模大型登山隊 與考古學家 到場進行詳細研究,也非常罕有登山客經過,不過近幾年2000年~2003年已有較清楚的空拍圖與衛星圖[ 4] ,也有探險隊宣稱計畫到該地考查該異物。
2005年時,香港 福音機構影音使團 帶同歷史上首隊華人 探險隊 ,進入亞拉拉特山4,200米處拍攝此傳說之方舟藏身地,不過仍未近距離接觸,其後拍攝成紀錄電影 《挪亞方舟驚世啟示》。
亞拉拉特山異物經常易被人們與距其29公里(18英哩)處,同樣位於亞拉拉特山區的「Durupınar ( 英语 : Durupınar ) 結構」混淆,該地海拔僅1,989米,也接近公路,因此較易被研究,其同樣有一個極似且近對稱船形的地形,因此也被其發現者宣稱為挪亞方舟遺蹟,但最後被研判為自然形成,非人造物體,不過該地形長達164米,與傳說中的諾亞方舟大小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