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阿克苏市

坐标41°09′59″N80°15′00″E / 41.16639°N 80.25°E /41.16639; 80.2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克苏市
ئاقسۇ شەھىرى
县级市
流经市区的多浪河
流经市区的多浪河
阿克苏市的地理位置
阿克苏市的地理位置
坐标:41°09′59″N80°15′00″E / 41.16639°N 80.25°E /41.16639; 80.25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
政府駐地南大街
下级行政区
面积
 • 总计14,415.16 平方公里(5,565.72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715,319人
 • 密度49.6人/平方公里(129人/平方英里)
 • 城镇470,601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新疆時間UTC+6
郵政編碼843000
電話區號997
車輛號牌新N
行政区划代码652901
網站阿克苏市政府网

阿克苏市维吾尔文ئاقسۇ拉丁维文Aqsu)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北边缘。城市以阿克苏河得名。「阿克苏」直譯為「白水」。

阿克苏市位于东经79°43′26″~82°00′38″,北纬39°28′57″~41°30′10″,地处阿克苏地区中西部,为其行署驻地。

历史

[编辑]
主条目:阿克蘇歷史

從西元前二世紀的西漢到七世紀的初唐,阿克蘇以姑墨一名為世人所知[2][3],姑墨是沙漠中的綠洲城邦,當時的姑墨古城位於今日的阿克蘇南城(今新疆阿克蘇市東的喀拉玉爾袞)。同時的庫車則為龜茲國國都。西元前一世紀的姑墨國有3,500戶,24,500人口,其中有4,500人軍力。姑墨國出產銅、鐵與雌黃[4],國土包含今日的阿克蘇市拜城[5]

漢代,姑墨事务属西域都護府负责。

三世紀後(南北朝時期),姑墨從屬於龜茲,逐漸成為佛教城邦。隋代,设西域校尉负责事务。629年,玄奘造訪該城,在《大唐西域記》中稱呼此地為「跋祿迦國」(Bharuka[6]、Bohuan或Baluka[7][8])。從七世紀到九世紀,阿克蘇由唐帝國桃花石)、吐蕃帝國回鶻汗國輪番統治,城邦幾經易手。當時的阿克蘇是絲路在塔里木盆地北側的樞紐,走夏特古道(冰隘)穿過天山進伊犁谷地的險路也由此經過[9]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置龟兹都督府,并置姑墨州温肃州。次年唐遷安西都護府於龜茲,同時將焉耆龜茲于闐疏勒四鎮隸屬於安西都護府,史稱「安西四鎮」,658年置姑墨州,隸屬安西都護府。北宋高昌国。姑墨後為西遼所轄。元滅西遼,為蒙古宗王察合台封地察合台汗國。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軍平定準噶爾,將地名定為阿克蘇。

  •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設阿克蘇辦事大臣。
  • 光緒八年以東四城(焉耆、庫車、阿克蘇、烏什)置阿克蘇分巡兵備道,以阿克蘇置溫宿直隸州。
  • 光緒九年(1883年)完成建州工作並修建阿克蘇新城,亦稱漢城,為阿克蘇道和溫宿直隸州治所。
  • 1887年,英國軍人探險家榮赫鵬(Francis Younghusband)從北京印度的大縱走中經過阿克蘇。他記錄阿克蘇有20,000人口,此外還有2,000名駐軍。「這裡有很大的巴扎與若干酒館──一些是旅人用的,其他的酒館提供給想待更久賣東西的貿易商。」[10]
  •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升溫宿直隸州為府,市境為溫宿府直轄。
  • 1913年(民國二年)4月,溫宿府本府改置阿克蘇縣,屬阿克蘇道。
  • 1928年(民國十七年),國民政府改阿克蘇道為阿克蘇行政區。
  •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更名為第四行政區並設立行政長官公署。
  •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第四行政區改為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 1949年,設阿克蘇專區,专员公署驻阿克苏县。
  • 1962年恢復溫宿縣建制。
  • 1978年11月,改為阿克蘇地區行政公署。
  • 1983年8月19日,撤銷阿克蘇縣,設立縣級阿克蘇市[11]
  • 2013年1月,將阿克蘇市802.733平方公里、阿瓦提縣474.208平方公里、柯坪縣61.798平方公里區域(共1338.739平方公里)劃歸阿拉爾市管轄。

人口

[编辑]

2020年末,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統計數字顯示:全市常住人口为715319人。[12]

地理

[编辑]

阿克苏市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多盐碱荒漠、沙地,形成土地面积大,总体质量差的特点。全市土地总面积144.15万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3.5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85%(裸地、沙漠等不可利用土地92.47万公顷,占辖区面积的47.2%;厚盐壳盐土地3.87万公顷)。土地资源受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制约,全境干旱少雨,积温多,温差大,地形相对平缓,具有典型绿洲地貌和灌溉农业的特征。市境耕地总面积10.28万公顷,占辖区面积的7.13%。阿克苏市光热资源丰富,耕地全部为水浇地,农林牧各业生产基础较好,在未利用土地中有大片可垦荒地,水资源相对较丰富。

阿克苏市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的直辖县级市——阿拉尔市分割为两个互不相连的部分。北部为核心区,有阿克苏河及其支流灌溉,河边绿洲内人烟稠密,有“塞外江南”之称。南部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无人区。全市地势平坦,年平均气温10℃,降水量52毫米。

市区位于阿克苏市境最北部的冲积三角洲内,是天山南北的交通要冲,有南疆铁路穿越。天山第一高峰托木尔峰位于附近的温宿县境内,海拔7435米,天气晴朗时从阿克苏市区可以看到托木尔峰的远景。

阿克苏市气象数据(平均数据自1981年统计至2010年,极端数据自1971年统计至2010年)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8.8
(47.8)
14.4
(57.9)
27.9
(82.2)
34.5
(94.1)
36.0
(96.8)
37.4
(99.3)
39.6
(103.3)
38.6
(101.5)
34.6
(94.3)
29.4
(84.9)
22.4
(72.3)
9.8
(49.6)
39.6
(103.3)
平均高温 °C(°F)−0.6
(30.9)
5.3
(41.5)
13.6
(56.5)
22.1
(71.8)
26.9
(80.4)
30.2
(86.4)
31.5
(88.7)
30.6
(87.1)
26.2
(79.2)
19.2
(66.6)
9.5
(49.1)
0.8
(33.4)
17.9
(64.3)
日均气温 °C(°F)−7.2
(19.0)
−1.3
(29.7)
7.1
(44.8)
15.0
(59.0)
19.7
(67.5)
22.8
(73.0)
24.1
(75.4)
23.1
(73.6)
18.3
(64.9)
10.9
(51.6)
2.5
(36.5)
−5.1
(22.8)
10.8
(51.5)
平均低温 °C(°F)−12.3
(9.9)
−6.7
(19.9)
1.1
(34.0)
8.1
(46.6)
12.7
(54.9)
15.6
(60.1)
17.2
(63.0)
16.3
(61.3)
11.6
(52.9)
4.4
(39.9)
−2.3
(27.9)
−9.3
(15.3)
4.7
(40.5)
历史最低温 °C(°F)−25.2
(−13.4)
−24.4
(−11.9)
−10.9
(12.4)
−3.1
(26.4)
2.7
(36.9)
6.0
(42.8)
8.7
(47.7)
8.3
(46.9)
1.4
(34.5)
−4.5
(23.9)
−12.9
(8.8)
−23.4
(−10.1)
−25.2
(−13.4)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1.8
(0.07)
2.7
(0.11)
4.3
(0.17)
3.8
(0.15)
9.9
(0.39)
12.6
(0.50)
16.2
(0.64)
12.1
(0.48)
8.7
(0.34)
4.7
(0.19)
1.0
(0.04)
2.8
(0.11)
80.6
(3.19)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2.32.21.61.53.15.36.66.33.31.10.71.935.9
平均相對濕度(%)69594941454853566163687457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13]中国天气网[14]

经济

[编辑]
温州路步行街

阿克苏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中又以棉花尤其是长绒棉为核心。此外还产粮食水果、油料、甜菜等,其中阿克苏的苹果尤为有名气。工业则有纺织水泥化工等门类。

行政区划

[编辑]

阿克苏市下辖7个街道办事处、2个、4个[15]

兰干街道、​英巴扎街道、​红桥街道、​新城街道、​南城街道、​柯柯牙街道、​多浪街道、​喀勒塔勒镇、​阿依库勒镇、​依干其乡、​拜什吐格曼乡、​托普鲁克乡、​库木巴希乡实验林场

交通

[编辑]
阿克苏市的一辆公交车
阿克苏机场T2航站楼

 314国道过境。 580国道0公里起點。东北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直线距离666千米,公路里程1010千米。地处乌鲁木齐与喀什之间,扼南、北疆交通要道,为南疆重镇。

境内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南疆铁路阿克苏站阿克苏机场,以及发往全疆及内地的客运班车。

旅游

[编辑]

阿克苏曾是龟兹故地,又称姑墨,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沿丝绸之路的名胜古迹众多。有被誉为天山第一峰的托木尔峰、神秘大峡谷、天山神木园、盐水沟雅丹地貌、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原始胡杨林,还有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2006年被命名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參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ISBN 978-7-5037-9772-9.Wikidata Q130368174(中文). 
  2. ^Hill (2009), p. 408, n. 20.13. "In BuddhistSanskrit, it was known asBharuka."
  3. ^Bailey, H. W. (1985):Indo-Scythian Studies being Khotanese Texts Volume VI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4. ^Hulsewé, A. F. P. and Loewe, M. A. N. 1979.China in Central Asia: The Early Stage 125 BC – AD 23: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chapters 61 and 96 of the History of the Former Han Dynasty, p. 162. E. J. Brill, Leiden.
  5. ^Archived copy. [31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3 March 2016). 
  6. ^Bernard Samuel Myers.Encyclopedia of World Art需要免费注册. McGraw-Hill. 1959:445.The city bearing the Turkish name of Aksu was perhaps earlier called Bharuka and may overlie the ancient site, of which nothing has yet been found.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7. ^John E. Hill.Section 20 – The Kingdom of Suoche 莎車 (Yarkand)..Notes to The Western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Hou Hanshu 2nd. Washington University. July 2003 [3 Febr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3).Neolithic artefacts from 5000 BC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Aksu area. By the first century BC news had reached the Chinese imperial court of the Kingdom of Baluka, one of the 36 kingdoms of the Western Regions. 
  8. ^Xuanzang. 链接至维基文库 跋禄迦國. Great Tang Records on the Western Regions, 1 (中文). 
  9. ^Wright, George Frederick,Asiatic Russia, Volume 1, BiblioBazaar, LLC: 47–48, 2009 [2021-09-27],ISBN 978-1-110-269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Reprint of a 19th-century edition)
  10. ^Younghusband, Francis E.The Heart of a Continent. London: John Murray. 1896: 154. 
  11. ^夏征农; 陈至立, eds. (September 2009). 辞海:第六版彩图本 [Cihai (Sixth Edition in Color)] (in Chinese). 上海. Shanghai: Shanghai Lexicographical Publishing House. Shanghai Lexicographical Publishing House. p. 8.ISBN 9787532628599.
  12. ^中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2-25]. 
  13.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中国气象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5). 
  14. ^阿克苏 - 气象数据.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021-12-01]. 
  15. ^行政区划搜索:阿克苏市.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外部链接

[编辑]

41°09′59″N80°15′00″E / 41.16639°N 80.25°E /41.16639; 80.25

阿克苏市行政区划
街道
类似乡级单位
阿克苏地区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行政公署驻地:阿克苏市
县级行政区
县级市
阿克苏市
7街道
2镇
4乡
库车市
4街道
8镇
6乡
温宿县
5镇
4乡
1民族乡
沙雅县
7镇
4乡
新和县
4镇
4乡
拜城县
4镇
10乡
乌什县
3镇
5乡
1民族乡
阿瓦提县
5镇
3乡
柯坪县
3镇
2乡
地级行政区
地级市
乌鲁木齐市
克拉玛依市
吐鲁番市
哈密市
地区
阿克苏地区
喀什地区
和田地区
自治州
昌吉回族自治州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塔城地区
阿勒泰地区
自治区直辖
县级行政区
注1:石河子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北屯市、铁门关市、双河市、可克达拉市、昆玉市、胡杨河市、新星市、白杨市实行“师市合一”制度,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管。
注2:喀喇昆仑走廊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际统治,参见中巴边界协定。与印度存在主權争议的阿克赛钦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际统治,参见中印边界问题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师团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北京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山东省
江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
重庆市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西藏自治区
注1:截至2022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对中国大陆境内219座城市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注2:划线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的城市。
全国爱卫会命名。已获命名的每3年复审一次,全国爱卫会对符合标准要求的重新确认;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将暂缓确认。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山西省
青海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注1:截至2019年2月,累计已命名342个国家卫生城市。
国际
各地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阿克苏市&oldid=86627086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