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阿什哈巴德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什哈巴德
Aşgabat土庫曼語
Ашхабад俄語
首都
阿什哈巴德官方圖章
圖章
阿什哈巴德官方標誌
標誌
綽號:爱之城[1]
衛星影像
衛星影像
阿什哈巴德在土庫曼的位置
阿什哈巴德
阿什哈巴德
衛星影像
坐标:37°57′N58°23′E / 37.95°N 58.38°E /37.95; 58.38
國家 土库曼斯坦
建立1818年
政府
 • 市長Ýaztagan Gylyjow
人口(2012)
 • 總計1,031,992人
邮政编码744000
電話區號12
「Aşgabat」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国大陸阿什哈巴德[2]
臺灣阿什哈巴特[3]

阿什哈巴德土庫曼語Aşgabat發音:[ɑʃɢɑˈbɑt];俄語:Ашхабад),为中亚国家土庫曼的首都,人口1,031,992(2012年),面积约300km²。

1948年10月,阿什哈巴特受地震摧毀,此後在尼亞佐夫的領導下進行重建,其中使用了大量的白色大理石作為建材[4],故阿什哈巴特又被稱為「白色大理石之城」。[5]

歷史

[编辑]

阿什哈巴德位於古代安息王國最初的首都尼薩東南方18公里處。位處於當時絲綢之路的路線上,當時被稱為科奇卡拉,在公元前2世紀是一個產酒的村落。後來在公元前1世紀的一次大地震,整條村被地震所毀滅,但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村落其後又再重建,直到13世紀蒙古帝國的興起時,連同花剌子模一起被毀滅。[6][7]

而「阿什哈巴德」這個名字早在19世纪中叶的历史文献出現,意思为“爱之城”,当时为土库曼人的一支捷詹人的城堡[1]。1881年,基於《阿克哈條約》,阿什哈巴德連同花剌子模其他地方被波斯割讓與沙俄,沙俄立即组建後裡海軍區,並在阿什哈巴德建立要塞,作為軍區的行政中心[1]。1885年~1889年建成通向裡海塔什干的铁路,发展迅速,成为俄国和伊朗的贸易中心。1925年成为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1]。1948年10月,阿什哈巴德遭受大地震破坏[1],16萬人於地震中死亡[8],之後重建。1991年,土庫曼斯坦獨立,作為新國家的首都及政治、經濟、文化的新中心,阿什哈巴德大興土木,以迎合將來的位置與機遇[8]

地理

[编辑]

阿什哈巴德是卡拉库姆沙漠中的一个绿洲城市,位於土庫曼斯坦南部,卡拉库姆沙漠和科佩特山交界处[8]

阿什哈巴德距伊朗边境30多公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成为了沙俄与伊朗之間的贸易重镇[1]

氣候

[编辑]
阿什哈巴德
氣候圖表
 
 
22
 
 
7
−2
 
 
27
 
 
10
0
 
 
39
 
 
16
5
 
 
44
 
 
24
11
 
 
28
 
 
30
16
 
 
4
 
 
36
21
 
 
3
 
 
38
23
 
 
1
 
 
37
21
 
 
4
 
 
32
15
 
 
14
 
 
23
9
 
 
20
 
 
17
5
 
 
21
 
 
10
1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資料來源:WMO[9]
英制單位換算
 
 
0.9
 
 
45
29
 
 
1.1
 
 
49
32
 
 
1.5
 
 
60
41
 
 
1.7
 
 
75
52
 
 
1.1
 
 
86
61
 
 
0.2
 
 
96
69
 
 
0.1
 
 
101
74
 
 
0
 
 
98
69
 
 
0.2
 
 
89
60
 
 
0.6
 
 
74
48
 
 
0.8
 
 
62
40
 
 
0.8
 
 
50
33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由於阿什哈巴德位處於卡拉库姆沙漠和科佩特山交界处[8],阿什哈巴德的北部與沙漠接壤,距離科佩特山也只有25公里,因此當地的氣候為典型大陆性气候[1]沙漠气候,夏季漫长,炎热干燥;冬季短暂,温和而少雪。昼夜温差较大,日照极为充分[1]。全年的總降雨量也只是227毫米,當中以三月和四月最潮濕[10]

阿什哈巴德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28.7
(83.7)
32.6
(90.7)
38.6
(101.5)
39.4
(102.9)
44.5
(112.1)
46.7
(116.1)
45.5
(113.9)
45.7
(114.3)
45.6
(114.1)
40.1
(104.2)
37.0
(98.6)
33.1
(91.6)
46.7
(116.1)
平均高温 °C(°F)8.6
(47.5)
11.2
(52.2)
16.5
(61.7)
24.1
(75.4)
30.1
(86.2)
36.0
(96.8)
38.3
(100.9)
37.2
(99.0)
31.7
(89.1)
24.3
(75.7)
16.8
(62.2)
10.4
(50.7)
23.8
(74.8)
日均气温 °C(°F)3.5
(38.3)
5.5
(41.9)
10.4
(50.7)
17.4
(63.3)
23.3
(73.9)
29.0
(84.2)
31.3
(88.3)
29.6
(85.3)
23.6
(74.5)
16.5
(61.7)
10.2
(50.4)
5.1
(41.2)
17.1
(62.8)
平均低温 °C(°F)−0.4
(31.3)
1.0
(33.8)
5.5
(41.9)
11.6
(52.9)
16.6
(61.9)
21.5
(70.7)
23.8
(74.8)
21.7
(71.1)
16.1
(61.0)
10.1
(50.2)
5.2
(41.4)
1.2
(34.2)
11.2
(52.2)
历史最低温 °C(°F)−24.1
(−11.4)
−20.8
(−5.4)
−13.3
(8.1)
−0.8
(30.6)
1.3
(34.3)
9.2
(48.6)
13.8
(56.8)
9.5
(49.1)
2.0
(35.6)
−5.1
(22.8)
−13.1
(8.4)
−16
(3)
−24.1
(−11.4)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20
(0.8)
23
(0.9)
41
(1.6)
32
(1.3)
21
(0.8)
6
(0.2)
3
(0.1)
1
(0.0)
3
(0.1)
10
(0.4)
19
(0.7)
20
(0.8)
199
(7.8)
平均降水天数(≥ 1.0 mm)9811107211256870
平均相對濕度(%)78726658473534344054687755
月均日照時數111.6121.5145.7195.0275.9336.0353.4347.2288.0217.0156.0105.42,652.7
数据来源1:Pogoda.ru.net[11],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sation[9]
数据来源2:HKO[12]

人口

[编辑]

阿什哈巴德人口結構主要為土庫曼族,其次則為俄羅斯人亞美尼亞人亞塞拜然族。2000年10月的人口有63.7万[1],2009年統計有90.9萬人。每年人均人口增長約為5%[13]

經濟

[编辑]

阿什哈巴德的经济主导产业是食品工业、金屬加工业等[14]:181。它是跨里海鐵路的主要停靠站。阿什哈巴德的大部分就業機會由國家機構提供;例如土庫曼斯坦政府的部委、副秘書處和其他行政機構。也有許多外國公民在各自國家的大使館擔任外交官或辦事員。阿什哈巴德以印度、阿曼、伊朗、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簽署的阿什哈巴德協議命名,旨在建立國際運輸和過境走廊,促進中亞和波斯灣之間的貨物運輸。

在2019年和2020年,阿什哈巴德在ECA國際的生活成本調查中是全球外籍人士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根據2020年美世生活成本調查,它還被列為全球第二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8]外國人的高生活成本歸因於嚴重的通貨膨脹和不斷上升的進口成本。

工業

[编辑]

1881年至1921年間,阿什哈巴德幾乎沒有工業。Muradov提到,1915年該市有“68家企業,主要是半手工業企業,共有200-300名工人。”另一個消息來源稱,截至1911年,400多名“工人”中大約一半的勞動力來自受僱於鐵路站,從事機車和軌道車的維護和修理,其餘從事軋棉、棉籽油提取、麵粉加工以及皮革、磚塊、玻璃和鐵的生產。到1915年,該市擁有三間印刷廠、一座發電站、三座軋棉機、一家奶油廠、一家製革廠和35個磚廠。

1921年,蘇聯當局建造了一個新的玻璃廠以及一個葡萄酒和烈酒廠。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又增加了幾家工廠,包括“紅色金屬工人”鐵廠(1925年)、絲紡廠(1928年)、棉紡廠和紡織廠(1929年)、糖果廠(1930年)、服裝廠工廠(1933)、鞋廠(1934)和肉類罐頭廠(1938)。截至1948年,阿什哈巴德擁有“大約20家大型工廠企業,生產織物、玻璃、鞋類、服裝、肉製品、挖泥機、農具零件等。”

土库曼斯坦独立后,阿什哈巴德及其郊区已经拥有超過40家大型、近130家中型工業企業以及1,700多间小型工業設施[14]:181

電力

[编辑]

阿巴丹國家電廠(現為Büzmeýin國家電廠)於1957年投產,是土庫曼斯坦第一座大型電廠。兩個容量為123兆瓦的燃氣輪機電廠目前在該電廠發電。[128]位於城市南部的阿什哈巴德國家電廠於2006年開始運營,配備燃氣輪機發電機,總裝機容量為254.2兆瓦[128]。

阿什哈巴德還從位於阿哈爾省城外的阿哈爾國家發電廠獲取電力。它於2010年開始運營,配備兩台發電量為254.2兆瓦的燃氣輪機。2013年增加了三台小型燃氣輪機,2014年又增加了兩台燃氣輪機,使容量達到648.1兆瓦。

購物

[编辑]

Choganly的AltynAsyr集市,也被稱為“Tolkuchka”,出售包括傳統織物和手工編織地毯在內的製成品,以及牲畜和二手汽車。現代購物區主要位於中央街道,包括現代Berkarar購物中心、Paýtagt和Aşgabat購物中心,以及15年獨立購物中心,俗稱“批發市場”“(俄語:Optovyyrynok)。

當地居民傾向於在傳統集市購物:Gülistan(俄羅斯)集市、Teke集市、Daşoguz集市、Paytagt(Mir)集市和Jennet集市。土耳其人擁有的Yimpaş百貨公司於2016年12月關閉。

交通

[编辑]

外裡海鐵路在本市設站。薩帕爾穆拉特·尼亞佐夫國際機場位在本市約10公里處。土庫曼航空的總部也設於本市。

歷任市長

[编辑]

姊妹城市

[编辑]

阿什哈巴德的姐妹城市:[17][18]

夥伴城市

[编辑]

阿什哈巴德和以下城市合作:[17]

参考文献

[编辑]
  1. ^1.01.11.21.31.41.51.61.71.8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市. 中国驻土库曼斯坦使馆经商参处. 2002-07-10 [2012-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7)(中文(简体)). 
  2. ^周定国 (编). Ashgabat 阿什哈巴德 [土库].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ISBN 978-7-500-10753-8.OCLC 885528603.OL 23943703M.NLC 003756704(中文(中国大陆)). 
  3. ^阿什哈巴特 Ashgabat (Ashkhabad、Poltoratsk). 樂詞網.國家教育研究院(中文(臺灣)). 
  4. ^Turkmenistan: Government Orders People Out Of Their Homes In Name Of 'Urban Renewal'. 2004-07-21 [2017-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5. ^絲路行記:「白色大理石」之城 慢中有序. 2014-09-22 [2020-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6. ^Konjikala: the Silk Road precursor of Ashgaba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9)(英语). 
  7. ^Knowlton, MaryLee. Konjikala.Turkmenistan. Marshall Cavendish. 2006: 40–41 [2012-09-28].ISBN 978-0-7614-201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3). 
  8. ^8.08.18.28.3首都-阿什哈巴德. 中国驻土库曼斯坦使馆经商参处. 2002-07-11 [2012-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2)(中文(简体)). 
  9. ^9.09.1World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 - Ashgabat.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sation (UN). [201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7)(英语). 
  10. ^Historical Weather for Ashgabat, Turkmenistan. weatherbase.com. [2008-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31). 
  11. ^Weather and Climate-The Climate of Ashgabat. Weather and Climate. [201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3)(俄语). 
  12. ^Climatological Normals of Ashgabat.Hong Kong Observatory. [201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2)(英语). 
  13. ^土库曼人口增长率达5%. 2002-08-02 [2012-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0)(中文(简体)). 
  14. ^14.014.1王四海. 《中立土库曼斯坦:20年的进步与辉煌》. 北京市: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ISBN 9787509787274. 
  15. ^土库曼斯坦历史上首次确定各州和阿什哈巴德市主管副总理. 中国驻土库曼斯坦使馆经商参处. 2009-04-23 [2012-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中文(简体)). 
  16. ^Gap İnşaat makes an inauguration ceremony for 4 residences in Ashgabat. 2009-03-19 [2012-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5)(英语). 
  17. ^17.017.1Kostroma is looking for a twin city in Turkmenistan. orient.tm. Orient. 2020-07-15 [2020-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12, 2020). 
  18. ^State visit of President of Turkmenistan to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mfa.gov.tm.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urkmenistan. 2017-04-18 [2020-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阿什哈巴德
粗斜體未被国际普遍承认国家的首都或未被国际普遍承认的首都。
中亚
东亚
南亚
达卡孟加拉国 ·廷布不丹 ·新德里印度 ·马累马尔代夫 ·加德滿都尼泊尔 ·伊斯兰堡巴基斯坦 ·科特3(正式首都)科伦坡(行政首都)斯里蘭卡
东南亚
斯里巴加湾市文莱 ·金边柬埔寨 ·帝力东帝汶4 ·雅加达印度尼西亚5 ·万象老挝 ·吉隆坡(正式首都)布城(行政首都)马来西亚 ·内比都缅甸 ·马尼拉菲律宾 ·新加坡6 ·曼谷泰国 ·河内越南
西亚
备注:
1 日本現在没有以法律規定首都位置,但东京都区部为日本的中央政府所在地,因而使东京都被广泛认知为日本首都。此外日本在1950年制定过《首都建设法》,但已废除。1956年制定的《首都圈整备法》则将东京都、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茨城县、栃木县、群马县、山梨县规定为首都圈

2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前,以南京首都;之後臺北市隨著兩岸分治,從「臨時首都」逐漸被官方及民間認定為首都。
3 全名為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4 有時會被歸類為美拉尼西亞群島之一。
5 印尼未來計畫迁都努山塔拉
6 新加坡是城邦國
7 国际一般公认以色列首都为特拉维夫
8 土耳其國土橫跨亞洲及歐洲,因而有時會被同時歸類為歐洲國家。
9 因萨那胡塞运动占领,也门首都临时迁往亞丁
10 東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主張之首都,實際之政府所在地拉姆安拉

国际
各地
地理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阿什哈巴德&oldid=87027835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