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闽中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闽中语
发音[mɛ̃41tam553ŋy21](三明)
[mɔɪ̃31tœyŋ3321](沙县)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國东南部
区域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沙县区永安市
母语使用人数
約80萬 (2010年)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czo
Glottologminz1235[1]
 橘色為閩中語通行範圍
福建方言分布图

闽中语,又称闽中话,是通行於福建省中部山区部分县市的一種閩語。使用闽中语的人群主要分布在三明市市区(三元区沙县区)及其管辖下的永安市。在中国大陆,闽中语被当做汉语的一种方言,因此又被称为闽中方言

闽中语可以分为三明话(旧称三元话)、永安话沙县话(沙陽方言)三种方言。古代以沙县话为代表方言,目前则以永安话为代表方言。闽中语使用人口低於100萬,是闽语支中使用人数最少、适用范围最窄的一种語言。

历史

[编辑]

闽中语脱胎自闽北语。1452年,沙县邓茂七起兵反抗明朝统治,后被朝廷镇压。为加强对当地的管理,析沙县南部设立永安县。此后,沙溪上游有了进一步开发。现在的永安市三元区沙县区一带,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生活,所说的语言与闽北语的差异逐渐变大,以至于难以互相通话,从而形成了闽中语[2]

闽中语流行的范围比较窄,仅流通于三明市区、永安、沙县三地,相对于四周的语言是弱势语言。自20世纪50年代起,外省和操其他闽语的大量人口流入三明,使闽中语受到巨大冲击。再加上三明市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影响,今日能够流利使用闽中语的人已经为数不多。[3]

音韵体系

[编辑]

闽中语三个方言音韵体系不尽相同,它们都有17个声母和6个声调,差别主要体现在韵母的发音和声调的实际音值上。在两字拼合组成一个词时,可能发生“连读变调”的现象,即前一个字因后一个字的声调而发生声调变化,后字则一律不变调。各方言都有各自的连读变调规律,但不尽相同。三明话则是快说变调、慢说不必变调。

閩中語音韻數量對照表
方言永安話三明話沙縣話
聲母數171717
韻母數413736
聲調數666

閩中語各方言的聲調不論數量還是種類皆相同,唯各方言聲調的實際音值不同。

閩中語聲調對照表
各方言的調值陰平陽平陰上陽上去聲入聲
永安話523321543513
三明話55341212133312
沙縣話3331215324212

闽中语声母系统同闽南语比较接近,次浊声母m、n、ng只在鼻化韵前出现,如同口元音相拼要念成b、l、g。韵母方面,和闽南语相同,有鼻化元音,而闽东语、闽北语都没有鼻化元音。但除鼻化元音外,只有一个鼻音韵尾,沙县为-ng,永安为-m。跟福州话及厦门话只有一套塞擦音不同的是,闽中语区别舌尖前舌葉音。此外闽中语有入声调入声韵,入声通常不带塞音韵尾。

闽中语各方言与闽南语泉州话是闽语中少数几种能够将上声区分阴阳的方言。

参考文献

[编辑]
  1.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闽中语.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2. ^李如龙. 福建方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0: 62.ISBN 9787211024063(简体中文).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3. ^福建概览 方言[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编辑]
沿海閩語
閩東語1
侯官片
福建
福州
福清
古田
閩清
福建以外
福州話範圍與分支
福宁片
蛮讲
未分片
闽南语23
泉漳片
福建
廈門話
泉州話
漳州话
龙岩话
頭北話
其他地區
泉州腔
漳州腔
桂平閩語(廣西)
未分类
四川闽南话(四川,偏漳)[1]
臺灣
混合腔
(泉漳滥,聲調偏漳)
泉州腔
(鹿港腔、海口腔、台北腔、澎湖腔)
漳州腔
(宜蘭腔、內埔腔(永靖腔)
東南亞
泉州腔
咱人话(菲律賓,偏泉晉江)、中南马福建话马来西亚中部,偏泉)、東馬福建話汶萊福建話(偏泉金門)、沙巴福建話砂拉越福建话(北部))、峇眼亞比福建話
漳州腔
混合腔
閩南語範圍與分支
潮汕片
潮汕话
潮汕
潮普惠
港澳臺
東南亞
海陆丰话1
大田片
中山片
浙南闽语2
赣东北闽南语3
混合語言
注1:海陆丰话的归属尚存争议,也有学者将其归入泉漳片漳州话中。

注2:浙南闽语于《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属闽南语浙东南小片,也有学者将其归入泉漳片泉州话中。
注3:赣东北闽南语于《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属闽南语赣东北小片,也有学者将其归入泉漳片泉州话中。

  1. ^四川閩語(摘自《四川方言與巴蜀文化》). 
莆仙語
瓊雷话
府城片
文昌片
萬寧片
崖縣片
昌感片
未分類
註1:海南話、雷州話原先分別為閩南語瓊文片和雷州片,今皆被劃出,另列為閩語直屬的瓊雷話。
註2:海南話、雷州話在《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皆直屬於閩語,但也有學者認為兩者關係密切而合為瓊雷話。
沿山閩語
闽北语
東溪片
西溪片
未分片
邵将语4
闽赣过渡方言
闽客赣过渡方言
闽中语
闽语各分支分布图
書寫類型
語素文字
表音文字
混用表記
語言研究
相關語言
音韻書籍
註1:蛮讲的归属尚存争议,也有学者将其列为闽语的直系分支。
註2:大田片的歸屬尚存爭議,也有學者將其列为闽语的直系分支。
註3:中山片的歸屬尚存爭議,也有学者将其列为闽东语的分支,或者直属于闽语。
註4:邵将语曾被列为闽北语或赣语的分支,今被列为闽语的直系分支。
漢語分支
官话
北京官话
現代漢語通用語
標準形式
地方普通话和区域变体
傳統方言
东北官话
冀魯官話
胶辽官话
中原官话
兰银官话
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
其它
晉语
粤语
方言列表
客家語
方言列表
湘语
贛語
方言列表
吴语
方言列表
闽语
沿山閩語
邵将语
闽北语
闽中语
沿海閩語
閩東語
興化語
闽南语
瓊雷語
徽语
平话和土话
广西平话
湘粤土话
其它
外語混合
非標準劃分
歷史演化
古、近代漢語通用語
演化主綫
歷史方言
書寫類型
语素文字
字形
類型
方言字
文體
文言文
文白相夾
白話文
表音文字
字母
拉丁
注音
其它
文體
半音節文字
其它
音韻(模板)
其它研究
管理机构
對外影響
外語文字
外语汉字
相关文字
外語音韵
日琉語系
朝鮮語系
南亚语系
其它語言
地理
历史
古文明
政权/势力
封国
秘密结社政权
战事
帝王
年号/纪年
货币
海事
政治组织
代议机构
军队
典籍
族群
语言
已消亡
文化
高校
饮食
景点
世界遗产
特产
经济
交通
陆运
海运
空运
  1. ^陶燠民. 閩音研究(中文).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闽中语&oldid=89097605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