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长春科技大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校园西门(2007年)
长春地质宫为原东北地质学院主楼

长春科技大学是一所已不存在的大学,现已并入吉林大学,校园现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

校史

[编辑]

原长春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8月30日的长春地质专科学校[1]1952年院系调整时,东北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及东北工学院物理系一部分合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1958年东北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1997年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

2000年6月12日长春科技大学与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原长春科技大学校园改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原《长春科技大学学报》于2002年更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英文校名“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也于2002年改用于由长春光机学院更名而来的长春理工大学[2]

历任领导[3]

[编辑]

东北地质专科学校

[编辑]

东北地质学院

[编辑]

长春地质勘探学院

[编辑]

长春地质学院

[编辑]

长春科技大学

[编辑]

知名校友

[编辑]
  • 林学钰,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李廷栋,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春科技大学名誉校长。
  • 滕吉文,中国科学院院士。
  • 俞建章,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宋彬彬,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紅衛兵,現已歸化為美國公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青蓝相继 弦歌不辍. 吉林大学报. 2019-09-30 [202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2. ^张淑芹.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地区渐新世和更新世孢粉组合.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 2001,31 (04): 313–316.ISSN 1671-5888. 
  3. ^原长春科技大学历任主要校领导. 吉林大学. [2020-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1). 
历史
沿革
東北行政學院(1946-1948)東北科學院(1948)東北行政學院(1948-1950)東北人民大學(1950-1957)吉林大学(1957-1964)东北人民大学(1964-1976)吉林大学(1976-)
融合
风物
规划
校区
建筑
环境
五月花广场 · 清湖 · 晏湖
早期
理化楼 ·鳴放宮 ·長春地質宮 ·偽滿炭礦株式會社舊址(今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 ·偽滿洲國交通部舊址(今公共卫生学院) ·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今白求恩医学院基础医学楼) ·偽滿洲國司法部舊址(今白求恩醫學部
现代
吕振羽楼 · 唐敖庆楼 · 匡亚明楼 · 王湘浩楼 · 李四光楼 · 黄大年楼 · 中心图书馆 · 逸夫图书馆 · 南湖图书馆 · 新民图书馆 · 南岭图书馆 · 朝阳图书馆 · 和平图书馆 · 东荣大厦 · 生命科学楼 · 数学楼 · 物理樓 · 萃文楼 · 外语楼 · 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 · 逸夫教学楼 · 日新楼 · 鼎新楼 · 敬信楼 · 宋治平体育馆 · 正新楼 · 仿生楼 · 俊民楼 · 法学楼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 吉林大学历史名人纪念馆
人物
校友
校长
东北行政学院时期
东北人民大学时期
吉林大学
匡亚明刘靖(代校长)王贵德(革委会主任)宫维桢(革委会主任)杨国风(革委会主任)唐敖庆伍卓群刘中树吴博达周其凤展涛李元元张希
党委书记
院系
设置
人文学部
社会科学学部
理学部
工学部
信息科学学部
地球科学学部
白求恩医学部
农学部
新兴交叉学科学部
直属学院
合作办学学院
试验班
校办
机构
医院
附設
机构
独立学院
珠海学院(2021年转设獨立)
附属学校
附属医院
各类企业
校园
文化
活动
百团纳新 · 杏花文化节 · 南岭好声音 · 校园歌手大赛
社团
吉林大学学生会 · 吉林大学研究生会 · 吉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 吉林大学大学生艺术团 · 荒岛诗社(原赤子心诗社)
华北26-2
东北12-3
华东26
中南15-1
西南10-4
西北9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长春科技大学&oldid=79365476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