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市境西北界合肥市,北、东临芜湖市,南接池州市,西连安庆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丘陵区过渡带,中部为沿江冲积平原,东南部、西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长江由西南往东北流贯,将市境分为东西两部分,江中有和悦洲、老洲、胥坝等沙洲。长江以西有陈瑶湖、白荡湖、菜子湖等湖泊。全市总面积2,991平方公里,总人口160.8万人。铜陵以产铜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青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铜开采、冶炼的历史始于三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故有“中国古铜都”之誉。铜陵是宁铜、铜九、庐铜等铁路交汇点,是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员[2]。市人民政府驻铜官区湖东路666号。
2020年中国南方水灾期间被淹没的铜陵大通古镇属于副热带季风气候
| 铜陵市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
| 历史最高温 °C(°F) | 21.4 (70.5) | 28.2 (82.8) | 32.4 (90.3) | 33.5 (92.3) | 35.1 (95.2) | 38.2 (100.8) | 40.1 (104.2) | 40.1 (104.2) | 38.5 (101.3) | 33.0 (91.4) | 28.8 (83.8) | 22.1 (71.8) | 40.1 (104.2) |
|---|
| 平均高温 °C(°F) | 7.3 (45.1) | 9.8 (49.6) | 14.5 (58.1) | 21.2 (70.2) | 26.6 (79.9) | 29.3 (84.7) | 32.8 (91.0) | 32.2 (90.0) | 27.9 (82.2) | 22.7 (72.9) | 16.4 (61.5) | 10.1 (50.2) | 20.9 (69.6) |
|---|
| 日均气温 °C(°F) | 3.6 (38.5) | 5.9 (42.6) | 10.1 (50.2) | 16.4 (61.5) | 21.8 (71.2) | 25.2 (77.4) | 28.6 (83.5) | 27.9 (82.2) | 23.6 (74.5) | 18.1 (64.6) | 11.9 (53.4) | 6.0 (42.8) | 16.6 (61.9) |
|---|
| 平均低温 °C(°F) | 0.9 (33.6) | 2.9 (37.2) | 6.8 (44.2) | 12.7 (54.9) | 18.0 (64.4) | 21.8 (71.2) | 25.4 (77.7) | 24.7 (76.5) | 20.3 (68.5) | 14.7 (58.5) | 8.4 (47.1) | 3.0 (37.4) | 13.3 (55.9) |
|---|
| 历史最低温 °C(°F) | −7.8 (18.0) | −8.9 (16.0) | −3.1 (26.4) | 3.0 (37.4) | 9.2 (48.6) | 13.0 (55.4) | 19.1 (66.4) | 16.7 (62.1) | 12.8 (55.0) | 4.6 (40.3) | −3.8 (25.2) | −8.2 (17.2) | −8.9 (16.0) |
|---|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67.9 (2.67) | 75.8 (2.98) | 127.7 (5.03) | 136.3 (5.37) | 155.3 (6.11) | 251.5 (9.90) | 174.0 (6.85) | 129.1 (5.08) | 85.3 (3.36) | 73.5 (2.89) | 73.5 (2.89) | 42.6 (1.68) | 1,392.5 (54.81) |
|---|
| 平均相對濕度(%) | 77 | 76 | 75 | 74 | 74 | 79 | 78 | 80 | 80 | 77 | 76 | 73 | 77 |
|---|
|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5] |
铜陵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  中国共产党 铜陵市委员会 |  铜陵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  铜陵市人民政府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铜陵市委员会 |
|---|
| 职务 | 书记 | 主任 | 市长 | 主席 |
|---|
| 姓名 | 杨宏星[6] | 张梦生[7] | 孔涛[8] | 空缺 |
|---|
| 民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
|---|
| 籍贯 | 安徽省長豐縣 | 安徽省池州市 | 山东省烟台市 | |
|---|
| 出生日期 | 1968年10月(57歲) | 1963年1月(62歲) | 1974年3月(51歲) | |
|---|
| 就任日期 | 2024年12月 | 2022年1月 | 2021年4月 | |
|---|
铜陵市现辖3个市辖区、1个县。
此外,铜陵市还设立以下经济管理区:国家级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铜陵大桥经济开发区。
2022年铜陵市常住人口为130.1万人[14],相较于2021年度有所下降,减少了0.5万人。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1,311,726人[15]。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562,670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250,944人,下降16.06%,年平均增长率为-1.74%。其中,男性人口为655,329人,占总人口的49.96%;女性人口为656,397人,占总人口的50.0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9.84。0-14岁的人口为188,432人,占总人口的14.37%;15-59岁的人口为825,602人,占总人口的62.94%;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97,692人,占总人口的22.69%,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29,027人,占总人口的17.4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67,982人,占总人口的66.1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43,744人,占总人口的33.83%。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307,565人,占99.6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161人,占0.3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251,007人,下降16.1%,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5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63人,增长1.54%,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5个百分点。
铜陵自然资源尤以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矿种全而闻名。已探明的矿种主要有铜、硫、铁、金、银、煤、石灰石等,其中铜、金、银、硫铁矿和石灰石储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茅。大理石、石灰岩、膨润土、铅锌矿、珍珠岩、钾长石、石英石等,也有一定储量。铜陵八宝分别为:金,银,铜,铁,锡,生姜,老蒜,麻。
有采矿、化学工业、机械、煤炭、电力、水泥等工业。
铜都大道
宁铜铁路铜陵钟鸣段
铜陵站
铜陵北站铜陵位于宁铜铁路的终点以及铜九铁路的起点,境内亦有宁安客运专线、合福客运专线通过,截止2016年5月15日,铜陵站每日开行36对旅客列车,铜陵北站每日开行32对旅客列车。铜陵是
京台高速(原合铜黄高速公路,现已并入京台高速公路)和
沪渝高速的交汇点。
236国道过境。铜陵东距南京约200千米,西距九江庐山约300千米,南距九华山约80千米,距黄山约120千米,北距合肥约130千米。铜陵长江大桥于1995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于2015年7月1日建成通车。
铜陵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约150千米,可以在市内购买机票;距池州九华山机场约20千米。
铜陵学院新区正门著名旅游景点有天井湖公园,螺蛳山公园,铜官山,凤凰山以及铜陵市长江大桥等处。
铜陵白姜: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銅陵与4個国家建立起了4對友好城市关系:
|
|---|
第一批 (共12个) | |
|---|
第二批 (共32个) | |
|---|
第三批 (共25个) | |
|---|
注1:直辖市 市辖区,与 地级市同级。 注2:非名单内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
|
|---|
第一批 2005年 (12个) | |
|---|
第二批 2008年 (14个) | |
|---|
第三批 2011年 (27个) | |
|---|
第四批 2014年 (34个) | |
|---|
第五批 2017年 (89个) | 省会、 自治区首府 | |
|---|
| 地级市 | |
|---|
| 直辖市城区 | |
|---|
县级市、 地级市辖区、 县、 旗 | |
|---|
|
|---|
第六批 2020年 (133个) | |
|---|
第七批 2025年 (202个) | |
|---|
注1: 中央文明办自2005年开始每隔三年分别评选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至2025年已经产生7批。 注2:从第二批起每一批评选时均会对之前评选的城市进行复查, 删除线为未通过最近一次复查确认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城市。 注3: 方框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被裁撤的行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