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铜陵市

坐标30°56′44″N117°48′41″E / 30.9455°N 117.8115°E /30.9455; 117.811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铜陵」重定向至此。关于其他用法,请见「铜陵 (消歧义)」。
铜陵市
地级市
铜陵市俯视
铜陵市俯视
铜陵市在安徽省的地理位置
铜陵市在安徽省的地理位置
坐标:30°56′44″N117°48′41″E / 30.9455°N 117.8115°E /30.9455; 117.8115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徽省
設立1971年12月
政府駐地铜官区
下级行政区3市辖区、1
政府
 • 市委書記杨宏星
 • 人大常委會主任张梦生
 • 市長孔涛
 • 政協主席空缺
面积
 • 地级市3,008 平方公里(1,161 平方英里)
 • 市區1,058 平方公里(408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全省第15位(佔全安徽省2.09%)
最高海拔674.9 公尺(2,214.2 英尺)
人口(2015)
 • 常住159.2萬人
 • 排名全省第14位(佔全安徽省2.59%)
 • 密度544.7人/平方公里(1,411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15)74.2萬人
 • 城镇(2015)83.95萬人
語言
 • 方言吴语宣州片铜陵话江淮官话洪巢片
时区北京时间UTC+08:00
郵政編碼244000
電話區號0562
車輛號牌皖G
气候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年均温16 ℃
年降水1,370毫米
行政区划代码340700
舊稱铜官山
国内生产总值(2015)¥911.6亿(全省第12位,佔全安徽省4.04%)
146.36亿美元汇率
人均¥57,387(全省第4位
9,214美元(汇率)
HDI0.746 高 [1]
網站铜陵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安徽统计年鉴-2016》

铜陵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市境西北界合肥市,北、东临芜湖市,南接池州市,西连安庆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丘陵区过渡带,中部为沿江冲积平原,东南部、西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长江由西南往东北流贯,将市境分为东西两部分,江中有和悦洲老洲胥坝沙洲。长江以西有陈瑶湖白荡湖菜子湖等湖泊。全市总面积2,991平方公里,总人口160.8万人。铜陵以产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青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铜开采、冶炼的历史始于三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故有“中国古铜都”之誉。铜陵是宁铜铜九庐铜等铁路交汇点,是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员[2]。市人民政府驻铜官区湖东路666号。

历史

[编辑]
2020年中国南方水灾期间被淹没的铜陵大通古镇

气候

[编辑]

属于副热带季风气候

铜陵市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21.4
(70.5)
28.2
(82.8)
32.4
(90.3)
33.5
(92.3)
35.1
(95.2)
38.2
(100.8)
40.1
(104.2)
40.1
(104.2)
38.5
(101.3)
33.0
(91.4)
28.8
(83.8)
22.1
(71.8)
40.1
(104.2)
平均高温 °C(°F)7.3
(45.1)
9.8
(49.6)
14.5
(58.1)
21.2
(70.2)
26.6
(79.9)
29.3
(84.7)
32.8
(91.0)
32.2
(90.0)
27.9
(82.2)
22.7
(72.9)
16.4
(61.5)
10.1
(50.2)
20.9
(69.6)
日均气温 °C(°F)3.6
(38.5)
5.9
(42.6)
10.1
(50.2)
16.4
(61.5)
21.8
(71.2)
25.2
(77.4)
28.6
(83.5)
27.9
(82.2)
23.6
(74.5)
18.1
(64.6)
11.9
(53.4)
6.0
(42.8)
16.6
(61.9)
平均低温 °C(°F)0.9
(33.6)
2.9
(37.2)
6.8
(44.2)
12.7
(54.9)
18.0
(64.4)
21.8
(71.2)
25.4
(77.7)
24.7
(76.5)
20.3
(68.5)
14.7
(58.5)
8.4
(47.1)
3.0
(37.4)
13.3
(55.9)
历史最低温 °C(°F)−7.8
(18.0)
−8.9
(16.0)
−3.1
(26.4)
3.0
(37.4)
9.2
(48.6)
13.0
(55.4)
19.1
(66.4)
16.7
(62.1)
12.8
(55.0)
4.6
(40.3)
−3.8
(25.2)
−8.2
(17.2)
−8.9
(16.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67.9
(2.67)
75.8
(2.98)
127.7
(5.03)
136.3
(5.37)
155.3
(6.11)
251.5
(9.90)
174.0
(6.85)
129.1
(5.08)
85.3
(3.36)
73.5
(2.89)
73.5
(2.89)
42.6
(1.68)
1,392.5
(54.81)
平均相對濕度(%)77767574747978808077767377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5]

政治

[编辑]
参见:铜陵市市长列表

现任领导

[编辑]
铜陵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
铜陵市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铜陵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铜陵市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铜陵市委员会
职务书记主任市长主席
姓名杨宏星[6]张梦生[7]孔涛[8]空缺
民族汉族汉族汉族
籍贯安徽省長豐縣安徽省池州市山东省烟台市
出生日期1968年10月(57歲)1963年1月(62歲)1974年3月(51歲)
就任日期2024年12月2022年1月2021年4月

行政区划

[编辑]

铜陵市现辖3个市辖区、1个

此外,铜陵市还设立以下经济管理区:国家级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铜陵大桥经济开发区。

铜陵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9]区划名称汉语拼音面积[註 1][10]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2][11]
(2020年普查)
政府驻地邮政编码乡级行政区划[12]
街道
办事处
340700铜陵市Tónglíng Shì2,990.661,311,726铜官区2440005277
340705铜官区Tóngguān Qū88.54450,949乌木山社区24400021
340706义安区Yì'ān Qū845.33227,493顺安镇244100162
340711郊区Jiāo Qū586.80164,233大通镇244000251
340722枞阳县Zōngyáng Xiàn1,470.45469,051枞阳镇246700154
注:原铜官山区及原狮子山区已分別于2010年7月及2011年7月撤销所有街道办事处,改为区直管社区。[13]

人口

[编辑]

2022年铜陵市常住人口为130.1万人[14],相较于2021年度有所下降,减少了0.5万人。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1,311,726人[15]。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562,670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250,944人,下降16.06%,年平均增长率为-1.74%。其中,男性人口为655,329人,占总人口的49.96%;女性人口为656,397人,占总人口的50.0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9.84。0-14岁的人口为188,432人,占总人口的14.37%;15-59岁的人口为825,602人,占总人口的62.94%;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97,692人,占总人口的22.69%,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29,027人,占总人口的17.4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67,982人,占总人口的66.1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43,744人,占总人口的33.83%。

民族

[编辑]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307,565人,占99.6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161人,占0.3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251,007人,下降16.1%,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5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63人,增长1.54%,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5个百分点。

矿产资源

[编辑]

铜陵自然资源尤以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矿种全而闻名。已探明的矿种主要有铜、硫、铁、金、银、煤、石灰石等,其中铜、金、银、硫铁矿和石灰石储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茅。大理石、石灰岩、膨润土、铅锌矿、珍珠岩、钾长石、石英石等,也有一定储量。铜陵八宝分别为:金,银,铜,铁,锡,生姜,老蒜,麻。

工业

[编辑]

采矿化学工业机械煤炭电力水泥等工业。

交通

[编辑]
铜都大道
宁铜铁路铜陵钟鸣段
铜陵站
铜陵北站

铜陵位于宁铜铁路的终点以及铜九铁路的起点,境内亦有宁安客运专线合福客运专线通过,截止2016年5月15日,铜陵站每日开行36对旅客列车,铜陵北站每日开行32对旅客列车。铜陵是G3 京台高速(原合铜黄高速公路,现已并入京台高速公路)和G50 沪渝高速的交汇点。 236国道过境。铜陵东距南京约200千米,西距九江庐山约300千米,南距九华山约80千米,距黄山约120千米,北距合肥约130千米。铜陵长江大桥于1995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于2015年7月1日建成通车。

铜陵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约150千米,可以在市内购买机票;距池州九华山机场约20千米。

教育

[编辑]
铜陵学院新区正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

旅游

[编辑]

著名旅游景点有天井湖公园,螺蛳山公园,铜官山,凤凰山以及铜陵市长江大桥等处。

特产

[编辑]

铜陵白姜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友好城市

[编辑]

銅陵与4個国家建立起了4對友好城市关系:

注释

[编辑]
  1.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2. ^常住人口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参考文献

[编辑]
  1. ^杨永恒等 (编).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历史转型中的中国发展40年:迈向可持续未来. 北京: 中译出版社. : 205 [2019].ISBN 9787500161387. 
  2. ^铜陵市政府网站.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2). 
  3. ^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历史沿革. www.tl.gov.cn. 铜陵市人民政府. 2021-04-25 [202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中文(中国大陆)). 
  4. ^尘埃落定!安徽官方披露安庆铜陵淮南六安部分区划调整信息. www.thepaper.cn. 澎湃新闻. [2022-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5.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中国气象局. [2020-04-12]. 
  6. ^杨宏星任铜陵市委书记 丁纯不再担任. 中国经济网. [2024-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4). 
  7. ^铜陵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名单 张梦生当选主任. 中国经济网. [2022-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2). 
  8. ^孔涛 简历.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22-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11 [2020-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10. ^铜陵市国土资源局. 《铜陵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11. ^铜陵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铜陵市人民政府.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8年10月.ISBN 978-7-5087-5594-6. 
  13. ^铜陵:撤销街道办的“获”与“惑”. [2013-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4). 
  14. ^铜陵市人民政府. www.tl.gov.cn. [2023-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6). 
  15. ^铜陵市统计局、铜陵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铜陵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3-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4). 

外部链接

[编辑]
铜陵市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安徽省  政府驻地:铜官区
县级行政区
市辖区
铜官区
1街道
1镇
铜陵开发区
1街道
义安区
1街道
6镇
2乡
郊区
2街道
5镇
1乡
枞阳县
15镇
4乡
安徽省行政区划
地级行政区
地级市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滁州市
阜阳市
宿州市
六安市
亳州市
池州市
宣城市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安徽省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华北地区
直辖市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直辖市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台湾
  • 台北市
  • 新北市
  • 桃园市
  • 台中市
  • 台南市
  • 高雄市
中南地区
特别行政区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西南地区
直辖市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注:台湾省台澎地区)由中华民国自1945年统治至今,未实际控制。釣魚臺列嶼周边海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日本政府船只交替控制。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自然资规〔2023〕2号)第八条第一项规定:台湾省在地图上应当按省级行政单位表示。台北市作为省级行政中心表示(图例中注省级行政中心)。台湾省的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按照地级行政中心表示。相关背景请参阅臺灣問題

参见:地级行政区数据地级行政区列表城市建制城市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会员城市
旅游景区
城市新区
交通
公路运输
公共交通
铁路运输
轨道交通
航空运输
水路运输
高校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
常务主席方是上海市,常设联络处设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
中心城市
副中心城市
江苏
浙江
安徽
第一批
(共12个)
9地级市
2县级市
1地区
第二批
(共32个)
9地级市
15县级市
7市辖区
1类似县级单位
第三批
(共25个)
8地级市
5县级市
5
7市辖区
参照享受政策
9城市注2
注1:直辖市市辖区,与地级市同级。
注2:非名单内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第一批
2005年
(12个)
副省级市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二批
2008年
(14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三批
2011年
(27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四批
2014年
(34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五批
2017年
(89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地级市辖区、
县、
第六批
2020年
(133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和县
第七批
2025年
(202个)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和县
注1:中央文明办自2005年开始每隔三年分别评选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至2025年已经产生7批。
注2:从第二批起每一批评选时均会对之前评选的城市进行复查,删除线为未通过最近一次复查确认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城市。
注3:方框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被裁撤的行政区。
全国爱卫会命名。已获命名的每3年复审一次,全国爱卫会对符合标准要求的重新确认;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将暂缓确认。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山西省
青海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注1:截至2019年2月,累计已命名342个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立的城市荣誉称号。
北京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青海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注1:截至2019年公布第二十一批国家园林城市,|住建部已经累计授予了376个国家园林城市,11个国家园林区。
注2:划线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的城市。
北京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山东省
江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
重庆市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西藏自治区
注1:截至2022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对中国大陆境内219座城市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注2:划线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的城市。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铜陵市&oldid=88335561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