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华火腿腌制技艺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浙江省金华市 |
| 分类 | 传统技艺 |
| 序号 | 949 |
| 编号项目 | Ⅷ—166 |
| 登录 | 2008年 |
金華火腿是鹽醃過後,再風乾、发酵的豬腿,原產於浙江金華,宋朝被列為貢品。和宣威火腿、如皋火腿并称中国三大火腿。原料是金华出产的“两头乌”,后腿经过上盐、整形、翻腿、洗晒、风干等程序,数月乃成。香味浓烈。便于贮存和携带,已畅销国内外。
浙江金华风味食品。因腌制而成的猪腿色红似火,称为火腿。在唐朝已经有制作,宋朝被列為貢品。清时亦被列为贡品。是佛跳墙的重要原料。《红楼梦》中也提到过金华火腿。

製金華火腿必用的豬種是「兩頭烏」(头和屁股的毛是黑色),特點是皮薄及骨架細,脂肪豐富,味道甘香。金華火腿只取肥大、肉嫩的豬後腿,5-9公斤的豬腿是首選。經過醃漬、洗腿、風乾、上架及發酵等工序,传统方法需要8-10个月。[1][2]
2003年11月1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金华地区部分企业使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来浸泡猪腿。此事件给金华火腿产业造成很大打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