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鄭麗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鄭麗君鄭秀文
生者传记条目需要补充更多可供查證来源(2025年10月18日)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无法查证的在世人物内容将被立即移除
鄭麗文
第12任中國國民黨主席
候任
就任
2025年11月1日
副主席李乾龍
季麟連
蕭旭岑
張榮恭
秘书长李乾龍
接任朱立倫
第2任中華民國行政院發言人
任期
2012年10月23日—2014年2月17日
行政院院长陳冲
江宜樺
前任黄敏恭(代理)
胡幼偉(正任)
继任孫立群
第7、10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任期
2020年2月1日—2024年1月31日
选区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選舉區
任期
2008年2月1日—2012年1月31日
选区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選舉區
其餘黨內職務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祕書長
任期
2018年8月19日—2018年11月24日
主席吳敦義
第3屆、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
任期
2005年5月30日—2005年6月7日
选区全國不分區選舉區
任期
1996年5月20日—2000年5月19日
选区臺北市第一選舉區
中山區大同區士林區北投區
个人资料
出生 (1969-11-12)1969年11月12日55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雲林縣口湖鄉
籍贯雲南省普洱市
政党中國國民黨(2005年至今)
其他政党民主進步黨(1988年-2002年)
配偶駱武昌2011年结婚)
经历

鄭麗文(1969年11月12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黨籍,現任黨外在野大聯盟召集人、候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曾任行政院發言人、國民黨發言人、第7、10屆立法委員國民黨文傳會主委。

郑丽文自1988年起投入政治,加入民主進步黨,憑藉敢說敢秀的風格嶄露頭角[2],2000年代曾任民主進步黨青年發展部副主任、民主進步黨國民大會黨團副召集人等職。2002年,因議論涂醒哲舔耳的傳聞而遭民主進步黨停權處分[3],后主動退黨[4]

2005年,受連戰之邀加入中國國民黨[5],並先後擔任國民黨發言人、文傳會主委等黨職。2008年後,他又先後擔任行政院發言人、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等職務。2025年10月18日,鄭麗文當選第12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6]

早年

鄭麗文1969年11月12日出生於臺灣省雲林縣口湖鄉,成長於臺南市東區精忠三村,母親為台灣人,父親籍貫雲南普洱[7]。鄭麗文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期間正值台灣民主化,她開始投入學生運動,曾參與野百合學運,擔任國立臺灣大學大學論壇社社長、新生代國家安全論壇召集人,並積極參與民主進步黨領導的街頭遊行活動,亦曾支持台灣獨立。1988年,鄭麗文在520農民運動中公開發表演說,砲轟「國民黨是最可惡的統治者」,高喊「台灣建國」,號召群眾「推翻國民黨暴政,建立一個我們自己的國家」。[8]

民主進步黨時期

大學畢業後,鄭麗文加入民主進步黨,並出任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同時期加入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1996年代表民進黨當選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參與了當時的修憲活動,1999年任民進黨國民大會黨團副總召集人。

2000年國民大會虛級化後,鄭麗文擔任民進黨青年部副主任,後期與陳水扁領導的民進黨理念發生落差,鄭開始在媒體上批評民進黨,並辭去青年部副主任一職,與民進黨主流漸行漸遠。

2002年親民黨籍立法委員李慶安指控衛生署署長涂醒哲上KTV對男子鄭可榮「舔耳」引發爭論,涂醒哲堅持說他並沒有去KTV,民進黨宣布支持涂醒哲,並表示不准黨員亂發言。而鄭麗文仍在一次CALL IN節目中說了對涂醒哲的一些負面揣測,引起民進黨不滿。幾天之後李慶安出來道歉說自己認錯人,民進黨也在10月8日通過決議停權鄭麗文的黨籍[9]。而事後鄭麗文則表示是自己主動退黨,她說「當時覺得民進黨已偏離了原先的政治路線,不符合本人最初理想,加上對黨派作風不滿意,因此選擇了退出。」[10]

中國國民黨时期

2002年與民進黨决裂後,鄭麗文一度沒有任何公職或加入政黨,但最終還是復出,對政治活動躍躍欲試。隨著對民進黨政府的批判加強,越來越多人認為鄭麗文與前民進黨婦女部主任陳文茜一樣轉投泛藍陣營。2004年3月27日,泛藍陣營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上舉行大規模集會抗議聲稱總統大選不公,鄭麗文與農運詩人詹澈共同擔任主持,被視為正式挺藍。

2004年底鄭麗文投入立法委員選舉,披上「婚紗」吸引媒體目光,並說要「嫁給高雄市」,於該市第二選區以無黨籍人士參選,最終以24,780票宣告落敗。立法委員選舉過後,由於出身學運與民進黨,選戰經驗豐富,受到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重視。在連戰邀請下,鄭麗文在2005年正式加入國民黨,並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與發言人等黨職[5]。2005年國民黨主席選舉後,升任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

鄭麗文在學運和民進黨時間累積的選務經驗及活動主持等能力,受到國民黨重用,於同年地方選舉,不論是主持遊行或造勢活動,鄭麗文伶俐的口齒讓人印象深刻,成功地拉抬國民黨選情。

2006年因違反選罷法被判刑

2005年升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主委。2006年7月因白住友人房屋,引起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限期其搬家的風波,自行辭去文化傳播委員會主委職位[11],後轉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委員會副執行長。2006年10月遭判刑。

由於前一年2005年10月11日,國民黨曾在如聯合報多家報紙的全國性版面上刊登大幅廣告,指稱林佳龍、羅文嘉等人「是臺灣掏空集團,是弊案後面的有力人士」。當時正在競選臺中市市長的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林佳龍,認為這幅廣告嚴重損害其形象,且會影響市長選情,向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提起自訴,控告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秘書長詹春柏、時任文傳會主委鄭麗文及文傳會文宣部主任張斯綱等四人涉嫌誹謗及意圖使人不當選。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認定沒有積極證據證明馬英九、詹春柏及張斯綱三人參與此事,所以將三人的自訴部分駁回,只針對鄭麗文一人進行審理。

鄭麗文承認有刊登廣告行為,但辯稱這些內容都是民進黨整體給人民的感受,林佳龍是主要成員之一,所以並無違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的情事。

但是,承審法官認為,候選人的品德、名譽是選民評選候選人的重要參考事項,鄭麗文沒有相當理由證明林佳龍有掏空、貪污等事實,顯然有使林佳龍不當選的意圖,所以依違反選罷法意圖使候選人不當選罪,判處鄭麗文有期徒刑三個月,可易科罰金,同時宣告褫奪公權一年。

由於鄭麗文執行黨的政策,卻遭判刑三月且褫奪公權一年,國民黨已決定為她請律師再提上訴。國民黨考紀會主委阮剛猛並說,黨內規定“一審判有罪開除黨籍”,是指涉及貪瀆等情事,鄭麗文不受影響。鄭麗文表示一定會上訴,認為當初刊登的政黨形象廣告,應受基本言論自由保障,「難道臺灣已經戒嚴了嗎?」

2008年當選立法委員

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中,由國民黨提名為不分區立法委員候選人,排第十八名,終於當選。2012年立法委員選舉接受國民黨的徵召,參與臺中市第七選舉區立法委員選舉,惟仍以8637票的差距敗選,不敵何欣純

2012年10月20日,鄭麗文接任行政院發言人[12]。2014年2月6日,鄭麗文請辭發言人,由孫立群接任。同年4月起,主持TVBS政論節目《麗文正經話》。

2018年8月,出任國民黨副秘書長。11月24日,九合一選舉結束後,鄭麗文即離任國民黨副秘書長職務。

2020年當選立法委員

2020年立法委員選舉以國民黨不分區第五名當選,時隔8年重返立法院,並在2021年擔任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

2021年10月12日,鄭麗文在立法院針對國防問題質詢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時發生了爭執,蘇貞昌回覆鄭麗文是「袂見笑(不要臉)」、「當時還要拜託我去給妳助選(1996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13],還要我拉著妳的手喊當選,我深感丟臉」[14]。涂醒哲也質疑鄭從沒有對「舔耳」指控道歉是「是要臉還是不要臉?」[15] 國民黨事後表示對蘇貞昌提告公然侮辱[16],鄭麗文則對過去蘇貞昌站台一事表示她自己也幫蘇站過不少台[17]

2025年成立黨外在野聯盟

2025年6月11日,鄭麗文與郭正亮、中研院院士陳培哲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網紅「館長」陳之漢北一女教師區桂芝等人宣布成立「黨外在野大聯盟[18]

2025年參選國民黨主席

主条目:202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2025年8月11日,鄭麗文在王淺秋節目中表示考慮參選,待8月23日盧秀燕表達參選意向,若盧秀燕宣布不參選,鄭考慮參選[19]。8月13日,於黃暐瀚節目中再次表示若待823罷免案結果開票後,盧秀燕不選主席,其就參選主席到底。[20]

2025年9月18日,鄭麗文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登記參選國民黨主席[21]。10月18日,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22]。10月22日,鄭麗文宣布任命李乾龍季麟連為副主席。[23]

個人生活

大學時期認識大她一歲的學長駱武昌(曾任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兩人自學生運動時期即結為伴侶,於2011年10月登記結婚,現無子女。

節目主持

節目通告

  • 庶民大頭家》(固定來賓,2020年10月19日—2025年9月1日)

著作

出版日期版次書名作者出版社ISBN
2023年10月30日初版《台灣光電綠能通識讀本》鄭麗文啟動文化ISBN 9789864931552
2025年10月1日二版《台灣光電綠能怎麼了?》鄭麗文啟動文化ISBN 9789864932269

選舉紀錄

年度選舉屆數選舉區所屬政黨得票數得票率當選標記備註
1996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臺北市第一選舉區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58,23412.75%[24]
2004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高雄市第二選舉區無黨籍24,7809.09%
2005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508,38438.92%[25]
2008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選舉區5,010,80151.23%
2012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臺中市第七選舉區92,36946.00%
2020第十屆立法委員選舉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選舉區4,723,50433.36%

黨職選舉紀錄

年度選舉屆數所屬政黨得票數得票率當選標記備註
2025中國國民黨第12屆黨主席選舉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65,12250.15%

參考資料

  1. ^YouTube上的世界一把抓 / 鄭麗文播放列表
  2. ^曾批國民黨把人民當敵人 鄭麗文由綠轉藍遭砲轟. 民視新聞網. 2021-10-13 [2021-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9)(中文(臺灣)). 
  3. ^站台輔選照片曝光 鄭麗文酸蘇貞昌:小恩小怨記這麼清楚. 蘋果日報. 2021-10-13 [2021-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7)(中文(臺灣)). 
  4. ^自揭「成叛徒原因」鄭麗文:民進黨臺獨 騙局一場, [2023-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9)(中文(中国大陆)) 
  5. ^5.05.1鄭麗文考慮加入國民黨 擔任發言人. TVBS新聞網. 2005-01-07 [2021-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9)(中文(臺灣)). 
  6. ^王承中.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 中央社. 2025-10-18 [2025-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10-18). 
  7. ^秦富珍.一對恐龍 18年愛情長跑.聯合晚報. 2005-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9)(中文(臺灣)). 
  8. ^「跨時空自打臉」影片曝光!鄭麗文曾公開「支持台獨」. 自由時報. 2021-10-13 [202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7). 
  9. ^誤認案效應 民進黨將開除鄭麗文. 自由時報. 2002-10-09 [2020-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10. ^国民党发言人郑丽文:我们积极回应总书记邀请. 搜狐新闻. 新民晚报. 2005-04-29 [2016-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11. ^鄭麗文白住 黨中央限期搬家. 自由時報. 2006-07-29. 
  12. ^蔡和穎.政院發言人 內定鄭麗文. 中央通訊社. 2012-10-20 [201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6). 
  13. ^【火線嬌娃綠轉藍】輔選照曝光! 鄭麗文再酸蘇貞昌:小恩小怨記這麼清楚. 上報. 2021-10-13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14. ^蘇貞昌怒嗆「不會像妳這麼不要臉」 鄭麗文爆走衝備詢台要求道歉. ETtoday新聞雲. 2021-10-12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4). 
  15. ^「20年了還是只要能出風頭就好!」涂醒哲憶舔耳案:鄭麗文從未向我道歉. 風傳媒. 2021-10-14 [202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16. ^狀子寫好了!蘇貞昌罵鄭麗文不要臉案 國民黨團周一提告. 聯合新聞網. 2021-10-14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中文(臺灣)). 
  17. ^蘇貞昌稱助選過現在覺得丟臉 鄭麗文酸:26年前小恩小怨記這麼清楚. 風傳媒. 2021-10-13 [202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中文(臺灣)). 
  18. ^「黨外在野大聯盟」11日成立!蕭旭岑、館長、郭正亮等入列…名單曝光. 聯合新聞網. 2025-06-09 [2025-06-11](中文). 
  19. ^盧不選主席 鄭麗文表態願參選!|前立委 鄭麗文|王淺秋|8.11.25. 中廣新聞網. 2025-08-11. 
  20. ^【下班瀚你聊】國民黨陷交棒困境.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2025-08-13. 
  21. ^鄭麗文今登記參選黨主席:盼黨中央辦一場乾淨公平的選舉 - 政治. 中時新聞網. 2025-09-18 [2025-09-18]. 
  22. ^刘冠廷.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蓝委吁尽快修复与其他阵营关系. 中央社. 2025-10-19 [2025-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10-19). 
  23. ^劉冠廷.黨主席任期將屆 朱立倫10月底率黨務主管總辭. 中央社. 2025-10-22 [2025-10-22](中文(繁體)). 
  24. ^1996年第三屆國大代表選舉 臺北市 候選人明細. 選舉資料庫. [202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1). 
  25. ^2005年任務型國大代表選舉選舉概況. 選舉資料庫. [202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鄭麗文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行政院
前任:
黃敏恭(代理)
正任:
胡幼偉
行政院發言人
第二任
2012年10月23日—2014年2月16日
繼任:
孫立群
中國國民黨黨徽中國國民黨職務
前任:
朱立倫
中國國民黨主席(候任)
2025年11月1日-
現任
中國國民黨各時期領袖
黨魁
主席(1894-1895)
劉祥何寬(代理)
總會長(1895-1905)
黃詠商(臨時会长)楊衢雲孫文
會長(1904-1905)
總理(1905-1912)
理事長(1912-1913)
孫文宋教仁(代理)
總理(1914-1919)
總理(1919-1925)
中常会主席(1926-1927)
張靜江張靜江(代理)蔣中正
中常会主席(1935-1938)
胡漢民蔣中正(代理)
中常会主席(1939-1944)
汪偽
汪兆銘*陳公博*(代理)
總裁(1938-1975)
中央主席(1975-1976)
主席(1976年至今)
蔣經國李登輝連戰馬英九吳伯雄(代理)江丙坤(代理)吳伯雄馬英九(二次)吳敦義(代理)朱立倫黃敏惠(代理)洪秀柱林政則(代理)吳敦義林榮德(代理)江啟臣朱立倫(二次)鄭麗文(候任)
註1:1905年併入的光復會於1910年正式脫離同盟會,故不列入表中。
註2:1927-1935年間,中國國民黨採取集體領導制,不設最高領導人職位。
註3:「總理」與「總裁」兩個職位,已經延續成為孫文和蔣中正兩人逝世後的追贈稱號。
註4:汪兆銘于1939年所担任的「中常會主席」,系「汪伪國民黨」之「中常會主席」,汪兆銘逝世后,陈公博代理之。
中國國民黨黨徽
副黨魁
中常会副主席(1935-1938)
副總裁(1938-1939)
副總裁(1957-1965)
第一副主席(1993-)
副主席(1993-)
荣誉主席
荣誉主席(2005-2015)
註1:本列表收錄榮譽主席。該職位為榮譽職,不具有實權。连战于2005年担任,吴伯雄于2009年担任。2015年荣誉主席职务废除。
中國國民黨(20席)
民主進步黨(14席)
區域席次(73席)
基隆市(1席)
謝國樑
臺北市(8席)
丁守中) ·周守訓) ·蔣孝嚴) ·蔡正元) ·林郁方) ·李慶安#()/蔣乃辛)() ·費鴻泰) ·赖士葆
臺北縣(12席)
吳育昇) ·林淑芬) ·余天) ·李鴻鈞*) ·黃志雄) ·林鴻池) ·吳清池*) ·張慶忠) ·林德福) ·盧嘉辰) ·羅明才) ·李慶華
桃園縣(6席)
陳根德) ·廖正井#()/郭榮宗)() ·吳志揚#()/黃仁杼)() ·楊麗環) ·朱鳳芝) ·孫大千 
新竹縣(1席)
邱鏡淳#()/彭紹瑾)(
新竹市(1席)
呂學樟
苗栗縣(2席)
李乙廷#()/康世儒#()() ·徐耀昌
臺中縣(5席)
劉銓忠) ·顏清標) ·江連福#()/簡肇棟)() ·徐中雄#() ·楊瓊瓔
臺中市(3席)
蔡錦隆) ·盧秀燕) ·黃義交*
彰化縣(4席)
陳秀卿#() ·林滄敏) ·鄭汝芬) ·蕭景田
南投縣(2席)
吳敦義#()/馬文君)() ·林明溱
雲林縣(2席)
張嘉郡) ·張碩文#()/劉建國)(
嘉義縣(2席)
翁重鈞) ·張花冠#()/陳明文)(
嘉義市(1席)
江義雄
臺南縣(3席)
葉宜津) ·黃偉哲) ·李俊毅
臺南市(2席)
陳亭妃) ·賴清德#()/許添財)(
高雄市(5席)
黃昭順) ·管碧玲) ·侯彩鳳) ·李復興) ·郭玟成
高雄縣(4席)
鍾紹和*) ·林益世) ·陳啟昱#()/林岱樺)() ·江玲君
屏東縣(3席)
蘇震清) ·王進士) ·潘孟安
宜蘭縣(1席)
林建榮
花蓮縣(1席)
傅崐萁*#()/王廷升)(
臺東縣(1席)
黃健庭#()/賴坤成)(
澎湖縣(1席)
林炳坤
金門縣(1席)
陳福海
連江縣(1席)
曹爾忠
原住民席次(6席)
平地原住民(3席)
廖國棟) ·楊仁福) ·林正二#(
山地原住民(3席)
簡東明) ·孔文吉) ·高金素梅
註1:委員所屬黨籍標示 -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親民黨無黨團結聯盟無黨籍
註2:標註「(僑)」者為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
註3:標示「#」表任期內因故離職。
註4:標註「(補)」者,不分區為依序遞補,區域為補選遞補。
註5:標註「*」表國親聯盟共同推舉。
註6:該屆立法委員任期為民國97年(2008年2月1日至民國101年(2012年1月31日
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
陳冲內閣(2012年2月6日-2013年2月18日)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副院長
行政院秘書長
林益世(2012年2月6日-2012年6月29日)陳士魁(2012年6月29日-2013年2月17日)
部、會
內政部部長
李鴻源(2012年2月6日- )
外交部部長
楊進添(2009年9月10日-2012年9月25日)林永樂(2012年9月26日- )
國防部部長
高華柱(2009年9月10日-)
財政部部長
劉憶如(2012年2月6日-2012年5月30日)張盛和(2012年6月1日- )
教育部部長
蔣偉寧(2012年2月6日- )
法務部部長
曾勇夫(2010年3月22日- )
經濟部部長
施顏祥(2009年9月10日-2013年2月17日)
交通部部長
毛治國(2008年5月20日-2013年2月17日)
文化部部長
龍應台(2012年5月20日- )
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羅瑩雪(政務委員兼任)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署、附屬二級機關
行政院衛生署署長
邱文達(2011年2月9日-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沈世宏(2008年5月20日- )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署長
王進旺(2008年5月20日-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尹啟銘(2012年2月6日-2013年2月17日,政務委員兼任)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
賴幸媛(2008年5月20日–2012年9月28日)王郁琦(2012年9月28日- )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曾金陵(2009年9月10日-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
蔡春鴻(2008年5月20日-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朱敬一(2012年2月6日- )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
朱景鵬(2009年9月30日-2012年7月10日)宋餘俠﹝2012年7月10日-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保基(2012年2月6日- )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
王如玄(2008年5月20日-2012年9月30日)潘世偉(2012年10月1日- )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振川(2012年2月6日- ,政務委員兼任)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
孫大川(2009年9月10日- )
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
石素梅(2008年5月20日- )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
吳泰成(2012年2月6日-2012年3月25日)黃富源(2012年3月26日- )
行政院發言人
胡幼偉(2012年5月20日-2012年10月7日)黃敏恭(代理)(2012年10月7日-2012年10月22日)鄭麗文(2012年10月23日- )
獨立機關與其他內閣機關
公平交易委員會主任委員
吳秀明(2010年2月1日- ;任期制的獨立機關,不受內閣改組影響)
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
張博雅(2010年11月12日- ;任期制的獨立機關,不受內閣改組影響)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
蘇蘅(2010年8月11日-2012年7月31日)石世豪(2012年8月1日- ;任期制的獨立機關,不受內閣改組影響)
中央銀行總裁
彭淮南(1998年2月25日- ;任期制部會機關,不受內閣改組影響)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周功鑫(2008年5月20日-2012年7月29日)周筑昆(2012年7月30日-2012年9月18日)馮明珠(2012年9月14日-﹞
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
薛承泰(2009年2月16日-2013年2月16日)
尹啟銘(2012年5月20日-2013年2月17日)(再任)
林政則(2010年2月26日- )
羅瑩雪(2011年2月9日- )
楊秋興(2012年2月6日- )
管中閔(2012年2月6日- )
張善政(2012年2月6日- )
黃光男(2012年2月6日- )
陳振川(2012年2月6日- )
江宜樺內閣(2013年2月18日-2014年12月8日)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副院長
行政院秘書長
陳威仁(2013年2月18日-2014年3月2日)→李四川(2014年3月3日- )
行政院政務副秘書長
簡太郎(2013年2月18日-2014年2月7日)→蕭家淇(2014年3月11日- )
行政院常務副秘書長
陳慶財(2008年8月16日-2014年8月21日)→宋餘俠(2014年8月21日- )
部、會
內政部部長
李鴻源(2012年2月6日-2014年3月2日 )→陳威仁(2014年3月3日- )
外交部部長
林永樂(2012年9月26日- )
國防部部長
高華柱(2009年9月10日-2013年7月31日)→楊念祖(2013年8月1日-2013年8月7日)→高廣圻(2013年8月7日,代理)→嚴明(2013年8月8日- )
財政部部長
張盛和(2012年6月1日- )
教育部部長
蔣偉寧(2012年2月6日-2014年7月14日)→陳德華(2014年7月14日-2014年8月5日,代理)→吳思華(2014年8月6日- )
法務部部長
曾勇夫(2010年3月22日-2013年9月6日)→陳明堂(2013年9月7日-2013年9月30日,代理)→羅瑩雪(2013年9月30日- )
經濟部部長
張家祝(2013年2月18日-2014年8月15日)→杜紫軍(2014年8月15日-2014年12月7日 )
交通部部長
葉匡時(2013年2月18日-2015年1月13日)
文化部部長
龍應台(2012年5月20日-2014年12月7日 )
衛生福利部部長
邱文達(2013年7月23日-2014年10月3日 )→林奏延(2014年10月3日-2014年10月17日,代理)→蔣丙煌(2014年10月18日-)
勞動部部長
潘世偉(2014年2月17日-2014年7月24日)→郝鳳鳴(2014年7月25日-2014年8月20日,代理)→陳雄文(2014年8月20日-)
科技部部長
張善政(2014年3月3日-2014年12月7日 )
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政務委員兼任)
羅瑩雪(2011年2月9日-2013年9月29日)→陳明仁(2013年9月30日-2013年10月22日,代理)→蔡玉玲(2013年10月22日- )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吳英毅(2008年5月20日-2013年7月31日)→陳士魁(2013年8月1日- )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黃玉振(2008年5月20日-2014年7月1日)→劉慶中(2014年7月1日-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裕璋(2010年5月17日-2013年7月31日)→曾銘宗(2013年8月1日- )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曾金陵(2009年9月10日-2013年7月31日)→董翔龍(2013年8月1日- )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政務委員兼任)
管中閔(2014年1月22日- )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
孫大川(2009年9月10日-2013年7月31日)→林江義(2013年8月1日- )
署、附屬二級機關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沈世宏(2008年5月20日-2014年3月2日)→魏國彥(2014年3月3日- )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署長
王進旺(2008年5月20日-2014年12月7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
王郁琦(2012年9月28日-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
蔡春鴻(2008年5月20日-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保基(2012年2月6日- )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
(政務委員兼任)
陳振川(2012年2月6日-2013年7月31日)→顏久榮(2013年8月1日-2013年10月22日,代理)→陳希舜(2013年10月22日-2014年4月24日)→顏久榮(2014年4月24日-,代理)→許俊逸(2014年7月1日- )
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
石素梅(2008年5月20日- )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
黃富源(2012年3月26日- )
行政院發言人
鄭麗文(2012年10月23日-2014年2月16日)→孫立群(2014年2月17日- )
獨立機關(任期制,不受內閣改組影響)
公平交易委員會主任委員
吳秀明(2010年2月1日- )
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
張博雅(2010年11月12日-2014年8月1日)→劉義周(代理,2014年8月1日-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
石世豪(2012年8月1日- )
其他內閣機關
中央銀行總裁
彭淮南(1998年2月25日- 任期制,不受內閣改組影響)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馮明珠(2012年9月18日- )
臺灣省政府主席
林政則(2010年2月26日- )
福建省政府主席
薛琦(2013年2月18日-2014年3月2日)→鄧振中(2014年3月3日-2014年12月7日 )
兼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羅瑩雪(2011年2月9日- 2013年9月29日)→蔡玉玲(2013年10月22日-)
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管中閔(2012年2月6日- )
兼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振川(2012年2月6日-2013年7月31日)→陳希舜(2013年10月22日-2014年4月24日)→許俊逸(2014年7月1日- )
不管部會的政務委員
  • 陳士魁(2013年2月18日-2013年7月31日)→馮燕(2013年8月1日- )
  • 黃光男(2012年2月6日-2014年2月28日)→簡太郎(2014年3月3日-2014年12月7日 )
  • 張善政(2012年2月6日-2014年3月2日)→蔣丙煌(2014年3月3日-2014年10月16日 )
  • 楊秋興(2012年2月6日-2014年12月7日)
多數黨
區域席次(47+2)
不分區及僑選席次(13)
原住民席次(2)
少數黨
區域席次(22+1)
不分區及僑選席次(13)
原住民席次(3+1)
不分區及僑選席次(5)
不分區及僑選席次(3)
無黨籍或未加入黨團立委
區域席次(2)
行政院新聞局時期
行政院發言人室(現制)
胡幼偉 -黃敏恭(行政院副秘書長暫代)-鄭麗文 -孫立群 -童振源 -徐國勇 -谷辣斯·尤達卡 -丁怡銘 -李孟諺(行政院秘書長暫代) -羅秉成(政務委員兼任)-陳宗彥 - 羅秉成(政務委員兼任暫代) -林子倫 -陳世凱 -謝子涵(行政院副發言人暫代) -李慧芝
1996年3月23日選舉共334席
中國國民黨
(183席)
民主進步黨
(99席)
新黨
(46席)
綠色本土清新黨
(1席)
無黨籍及其它
(5席)
註1:標示「#」表任期內因故離職。
註2:標註「(補)」者,不分區為依序遞補,分區為補選遞補。
中華民國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
2005年5月14日選舉共300席
民主進步黨
(127席)
中國國民黨
(117席)
台灣團結聯盟
(21席)
親民黨
(18席)
張亞中等150人聯盟
(5席)
新黨
(3席)
中國民眾黨
(3席)
無黨團結聯盟
(2席)
農民黨
(1席)
建國黨
(1席)
公民黨
(1席)
王廷興等20人聯盟
(1席)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鄭麗文&oldid=8965522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