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鄭天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鄭天挺
鄭天挺塑像,位於南開大學津南校區
出生(1899-08-09)1899年8月9日
 大清順天府
逝世1981年12月20日(1981-12-20)(82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
教育程度北京大学
配偶周俽(1921年-1937年)
亲属鄭少丹;郑振铎(侄子)、梁漱溟(表兄)

鄭天挺(1899年8月9日—1981年12月20日),原名慶甡毅生笔名攫日,大學時改名天挺,生於順天府,原籍福州府長樂縣,中國歷史學家教育家。曾在北京大學西南聯大南開大學等校從事歷史教學和研究,為明清史領域專家。

生平

[编辑]

1899年8月9日,生於順天府(今北京市)。1905年秋,父親鄭叔忱病逝,隔年母親陸嘉坤病逝,雙親過世後和弟弟鄭慶珏被寄養在姨夫家,由表舅梁濟、表兄張耀曾照看。1907年,入北京閩學堂,次年改入江蘇學堂。1909年,升入閩學堂高小部。1911年,考入順天高等學堂中學一年級,和李继侗梁漱溟张申府汤用彤等人同學。秋,因武昌起義停辦。 1912年夏,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中學,自己和弟弟搬出家裡居住。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本科國文門,和羅庸鄭奠張怡荪羅常培同學,週末到姚華家中聽講文章、金石文字。1919年五四運動時,代表北大前往南開中學聯絡,參加遊行與宣傳。11月,和北京福建同學組織同鄉會,遊行抗議台江事件,1920年7月畢業,不久應聘為廈門大學國文教授,兼任廈門大學圖書部主任,1921年春上任。夏,鄧翠英辭任校長後辭職回京,任《京話日報》編輯。秋,與羅庸張怡荪一同考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為研究生,研究古文字學。1922年,在女高師北京法政大學北京一中兼課。秋,加入北大清代內閣大庫檔案整理會,參加明清檔案整理工作。並任法權討論會秘書。1924年秋,人北大預科講師,並在女高師兼課。1926年,三一八慘案後參加追悼會並為死者募捐。1927年6月,時任浙江民政廳長馬敘倫邀鄭天挺任秘書,與羅常培毛彥文同事,不久便辭職回京。

1928年5月,應梁漱溟之邀,到廣州任廣東政治分會建設委員會秘書。9月,任浙江大學秘書兼文理學院文科講師。 1930年2月,應蔣夢麟劉大白之邀,任教育部秘書。年底,隨蔣夢麟轉任北京大學預科國文講師兼校長室秘書。1933年,任北大秘書長,後兼中文系副教授,講授古地理學、校勘學,並在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兼課。1936年,兼歷史系課程,講授魏晉南北朝史。

1937年七七事變後,保護北大師生安全離校,後與羅常培魏建功陳雪屏等輾轉至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3月,至蒙自任西南聯大歷史系教授,後遷昆明。1939年5月,北大恢復文科研究所和史語所一起,任副主任。1940年1月9日,西南聯大常委會聘請鄭天挺擔任聯大總務長,2月26日正式上任。1941年5月,與梅貽琦和羅常培到四川出差,8月返滇。1943年1月,到重慶參加全國歷史大會。1944年4月,公開反駁“滿洲獨立論”。暑假,到大理考察。1945年8月,戰爭勝利後計劃回遷,任聯合遷移委員會主席。11月3日,回到北平,主持北大校產保管會事宜。1946年7月,復任北大秘書長,兼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1]

1948年12月,北平被圍,15日,胡適去南京後校務由鄭天挺和湯用彤周炳琳負責。1949年1月,郑天挺多次参加傅作义召开的会议,要求保卫北平。[來源請求]5月,北平市军管会文管会接收北大,任命郑天挺为校务委员会委员、副校长、秘书长、兼史学系主任。1950年4月,辭秘書長職務。1951年2月,郑天挺到中南地区的江西省泰和县参加土改,5月返京。1952年,參加北大“三反五反”、“思想改造”、“忠誠老實”等運動,被指定為重點檢查對象。9月上旬院系调整,鄭天挺和雷海宗調任南开大学历史系,分別擔任中国史和世界史研究室主任,任《历史教学》杂志社编委。1954年7月,赴北京參加全國高校文科教學研究座談會,任歷史組負責人。1956年2月,任中科院歷史研究所委員。同年创建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

1961年夏,郑天挺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科教材编选历史组副组长。1962年,应中央党校邀请讲授清史。1963年8月,任南开大学副校长。9月,郑天挺到中华书局主持标校《明史》,多次应邀到第一历史档案馆作有关“清史研究与档案”和“清代史上的乾隆时期”的报告。1964年夏,辭任歷史系主任,由吴廷璆继任。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被責令返校,關入牛棚。1972年,恢復一定的自由,繼續點校《明史》。1974年夏,参加天津市“儒法斗争”座谈会,並恢復正常工作。1978年,《光明日報》刊載平反的報導。1979年秋,郑天挺受教育部委托主办“明清史进修班”。冬,擔任南開副校長,兼任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主席团执行主席,天津市政协会议副主席。

1981年暑假,参加教育部学位评定委员会议,为历史组组长;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与夏鼐同任组长。10月,郑天挺辞去南开大学副校长职务,改任顾问。12月20日,在天津病逝。[2]

著作

[编辑]
  1. 清史探微. 重庆独立出版社. 1946. 
  2. 明末农民起义史料. 开明书局. 1952. 
  3. 宋景诗史料. 开明书局. 1953. 
  4. 清史简述. 中华书局. 1980.ISBN 978-710-104-741-7. 
  5. 后汉书选. 中华书局. 1992.ISBN 9787101000719. 
  6. 探微集. 中华书局. 2009.ISBN 978-710-106-985-3. 
  7. 及時學人談叢. 中华书局. 2009.ISBN 710-103-354-7. 
  1.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与翦伯赞合编)
  2. 《史学名著选读》(主编)

腳注

[编辑]
  1. ^联大日记(2018年)
  2. ^清史探微 & 學術年譜(1999年)

參考文獻

[编辑]
  • 冯尔康,郑克晟. 郑天挺学记.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04.ISBN 7-108-00151-9.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郑天挺.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8.01.ISBN 9787101128369.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封越健,孙卫国. 郑天挺先生学行录.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07.ISBN 978-7-101-06699-9.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郑天挺. 清史探微.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07-01.ISBN 9787301038277. 

外部鏈接

[编辑]
Scholia上有關鄭天挺的信息
中国史学会第二届理事会
1980年4月-1983年4月
主席团
常务理事
理事
秘书长
副秘书长
搶救學人」計劃營救對象
陳雪屏鄭天挺電中
開列名單(30人)
1948年12月11日
傅斯年陳雪屏
石志仁等電中
開列名單(35人)
1948年12月16日
各院校館所行政負責人
因政治關係必離者
在學術上有貢獻並自願南來者
蔣中正傅作義電中
開列名單(62人)
1948年12月17日
教育行政負責人
因政治關係必須離
學術上有地位自願南來者
傅斯年鄭天挺電中
開列名單(63人)
1948年12月
国际
各地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鄭天挺&oldid=8904893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