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鄂州」重定向至此。關於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划,請見「
鄂州 (古代)」。
鄂州市,旧称鄂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南岸。市境西面与武汉市接壤,东南与黄石市毗邻,东北隔长江与黄冈市相望。地处长江南岸滨湖丘陵区,东南部为幕阜山余脉,山峦起伏;中部为江汉平原湖区,有梁子湖、鸭儿湖、红莲湖、三山湖、花马湖、洋澜湖等大小湖泊;西北部是长江冲积平原。全市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人口107.95万,市人民政府驻鄂城区。鄂州为武汉城市圈成员,鄂东地区重要工业基地,也是古铜镜之乡,“武昌鱼”的原产地,素有“百湖之市”、“鱼米之乡”等称号。
殷商时期为鄂国。公元前879年(西周夷王七年),楚国君主熊渠讨伐扬越到鄂国,建立鄂王城,将儿子熊红封为鄂王。熊红在熊渠死后继位,仍居住在鄂王城,传位六王到熊咢依然居住在此,鄂王城为楚国国都,也是湖北简称“鄂”的由来。[2]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设立鄂县,隶属南郡。前201年(汉高祖六年)时,鄂县隶属江夏郡。221年(魏黄初二年)四月,孙权从公安迁至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把鄂县改名为武昌县,在此处建都,析江夏郡设立武昌郡,武昌县隶属武昌郡。280年(吴天纪四年西晋太康元年)三月,王濬率巴蜀之军攻克武昌县,析武昌县设立鄂县。589年(隋开皇九年),鄂县和西陵县并入武昌县。607年(隋大业三年),析武昌县西境设立城塘县。613年(隋大业九年),城塘县并入武昌县。[2]
1221年(宋嘉定十四年),设立武昌军,武昌县改为寿昌县。公元1277年(元世祖至元14年),武昌军升为散府。1301年(元大德五年),废除散府,武昌县隶属武昌路。[2][3]
1913年(民国二年),武昌县改名寿昌县,隶属武汉黄德道。1914年(民国三年),寿昌县改名鄂城县,隶属鄂东道。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0月23日,鄂城县被日本军队攻占,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2]
1949年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四十三军渡江,鄂城解放。6月,鄂城县人民政府、中共鄂城县委员会成立。鄂城属大冶专区。1952年,大冶专区撤销,鄂城县隶属黄冈专区。1960年,撤销鄂城县,设立鄂城市。1961年,撤销鄂城市,设立鄂城县。1965年,鄂城县划属咸宁地区。1979年,析鄂城县城关镇及附近农村的5个生产大队设立鄂城市,隶属黄冈地区。[2]
1983年,将鄂城市、鄂城县、黄冈县黄州镇合并,成立地级鄂州市,下设鄂城区、黄州区和华容、长港、程潮、梁子湖派出区。1986年,左岭镇划属武汉市洪山区。1987年,黄州区划归黄冈县,撤销华容、长港、程潮、梁子湖派出区,设立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2]
1990年,鄂州市设立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正县级机构。1998年,滨湖大厦落成,中国共产党鄂州市委员会、市人民代表大会、市政府、市政治协商会议迁入办公。2006年7月,以樊口工业园区为基础,筹建开发区。2008年11月,经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以樊口街道为中心,正式设立鄂州经济开发区,为正县级机构。[3]
由于新冠肺炎事件,2020年1月23日,鄂州市封城。[4]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西边与武汉市相邻,东边与黄石市相邻,北边与黄冈市相邻。面积15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1万公顷。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间低平,最高处是四峰山,海拔485.8米;最低处是梁子湖,海拔11.7米。[5]
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平均气温17℃,无霜期268至272天,平均降水量1200至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038至2083小时。[5]
鄂州市以湖泊众多而闻名,拥有梁子湖、鸭儿湖、三山湖、花马湖、沐鹅湖、红莲湖、洋澜湖等大小湖泊133个,水域面积达4.3万公顷。其中梁子湖是中国重要的自然湿地保护区,是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是正宗武昌鱼的原产地。[6]
| 1981–2010年间鄂州市的平均气象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
| 平均高温 °C(°F) | 8.2 (46.8) | 10.8 (51.4) | 15.1 (59.2) | 21.8 (71.2) | 27.0 (80.6) | 30.0 (86.0) | 33.3 (91.9) | 32.8 (91.0) | 28.7 (83.7) | 23.1 (73.6) | 16.9 (62.4) | 11.0 (51.8) | 21.6 (70.8) |
|---|
| 日均气温 °C(°F) | 4.6 (40.3) | 7.0 (44.6) | 11.1 (52.0) | 17.5 (63.5) | 22.6 (72.7) | 26.0 (78.8) | 29.3 (84.7) | 28.6 (83.5) | 24.5 (76.1) | 18.8 (65.8) | 12.6 (54.7) | 6.9 (44.4) | 17.5 (63.4) |
|---|
| 平均低温 °C(°F) | 1.9 (35.4) | 4.2 (39.6) | 7.9 (46.2) | 13.9 (57.0) | 19.0 (66.2) | 22.7 (72.9) | 25.9 (78.6) | 25.3 (77.5) | 21.2 (70.2) | 15.5 (59.9) | 9.2 (48.6) | 3.8 (38.8) | 14.2 (57.6) |
|---|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56.5 (2.22) | 76.4 (3.01) | 106.7 (4.20) | 144.1 (5.67) | 168.6 (6.64) | 228.7 (9.00) | 234.7 (9.24) | 134.7 (5.30) | 72.6 (2.86) | 83.0 (3.27) | 60.2 (2.37) | 35.9 (1.41) | 1,402.1 (55.19) |
|---|
| 平均相對濕度(%) | 77 | 77 | 77 | 76 | 76 | 79 | 78 | 77 | 76 | 75 | 75 | 73 | 76 |
|---|
|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 |
鄂州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  中国共产党 鄂州市委员会 |  鄂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  鄂州市人民政府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鄂州市委员会 |
|---|
| 职务 | 书记 | 主任 | 市长 | 主席 |
|---|
| 姓名 | 孙兵[7][8] | 王玺玮[9] | 杜文清[10] |
|---|
| 民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
| 籍贯 | 湖北省随州市 | 河北省南皮县 | 湖北省嘉鱼县 |
|---|
| 出生日期 | 1966年12月(58歲) | 1981年1月(44歲) | 1967年2月(58歲) |
|---|
| 就任日期 | 2021年5月 | 2022年1月 | 2023年2月 | 2022年8月 |
|---|
- 市委书记
- 朱邦俊(1983年10月-1986年2月)
- 邓庆宗(1986年2月-1990年3月)
- 吴华品(1990年3月-1996年8月)
- 陈训秋(1996年12月-1998年12月)
- 熊同发(1998年12月-2001年1月)
- 马荣华(2001年1月-2004年7月)
- 徐松南(2004年7月-2006年3月)
- 吴永文(2006年3月-2007年6月)
- 李德炳(2007年6月-2009年2月)
- 范锐平(2009年3月-2011年8月)
- 梁惠玲(2011年8月-2013年2月)
- 李兵(2013年3月-2018年8月)
- 王立(2018年8月-2021年3月)
- 孙兵(2021年5月-)
| - 市长
- 周朗溪(1983年10月-1989年2月)
- 黄昌灿(1989年2月-1993年1月)
- 李官喜(1993年1月-1996年5月)
- 熊同发(1996年5月-1998年11月)
- 蒋大国(1998年11月-2000年2月)
- 汤涛(2000年2月-2002年11月)
- 谢松保(2003年3月-2006年3月)
- 范锐平(2006年3月-2009年3月)
- 陶宏(2009年3月-2011年4月)
- 韩进(2011年4月-2013年2月)
- 叶贤林(2013年3月-2016年6月)
- 王立(2016年6月-2018年8月)
- 刘海军(2018年11月-2020年7月)
- 陈平(2021年1月-2023年2月)
- 王玺玮(2023年2月-)
|
鄂州市下辖3个市辖区:梁子湖区、华容区、鄂城区,其中鄂城区凤凰街道、古楼街道、西山街道由鄂州市直接管理。鄂州市同时设立2个经济开发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鄂州经济开发区。[11]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1048672人。其中,男性为551443人,占总人口的52.58%;女性为497229人,占总人口的47.4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0.90。0-14岁的人口为161405人,占总人口的15.39%;15-64岁的人口为804830人,占总人口的76.7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2437人,占总人口的7.86%。[16]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7.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1.03万人,乡村人口36.7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2147人,出生率11.27‰;死亡人口6311人,死亡率5.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1‰。[17]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1,079,353人[18]。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8,66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0,685人,增长2.93%,年平均增长率为0.29%。其中,男性人口为561,880人,占总人口的52.06%;女性人口为517,473人,占总人口的47.9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8.58。0-14岁的人口为194,254人,占总人口的18%;15-59岁的人口为685,023人,占总人口的63.47%;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00,076人,占总人口的18.54%,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7,084人,占总人口的13.6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15,268人,占总人口的66.2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64,085人,占总人口的33.73%。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7.12万人[19],其中,城镇71.90万人,乡村35.2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7.1%。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75,022人,占99.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331人,占0.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27,680人,增长2.64%,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27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005人,增长226.6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7个百分点。
2019年,鄂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40.07亿元,增长7.8%。2020年,鄂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5.23亿元,比2019年下降9.8%。
- 莲花山风景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
- 梁子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AAA级风景区。[20]
|
|---|
|
| 荣誉 | | |
|---|
| 人物 | |
|---|
| 地理 | |
|---|
| 文化 | |
|---|
| 政治 | |
|---|
| 法律 | |
|---|
| 经济 | |
|---|
| 社会 | |
|---|
| 交通 | | 航空 | |
|---|
| 铁路 | | “三干四轨六专” | | 干线铁路 | |
|---|
| 轨道交通 | |
|---|
| 专用线 | - 鄂州机场高铁
- 鄂州电厂专用线
- 武钢集团程潮铁矿专用线
- 鄂州球团厂铁路专用线
- 三江港集装箱和笨重货物铁路专用线
|
|---|
|
|---|
| 铁路车站 | |
|---|
|
|---|
| 客运车站 | |
|---|
| 道路、桥梁、隧道 | |
|---|
| 港口 | |
|---|
| 公共交通 | |
|---|
|
|---|
| 医疗 | |
|---|
| 友好城市 | |
|---|
|
|
|---|
第一批 2005年 (12个) | |
|---|
第二批 2008年 (14个) | |
|---|
第三批 2011年 (27个) | |
|---|
第四批 2014年 (34个) | |
|---|
第五批 2017年 (89个) | 省会、 自治区首府 | |
|---|
| 地级市 | |
|---|
| 直辖市城区 | |
|---|
县级市、 地级市辖区、 县、 旗 | |
|---|
|
|---|
第六批 2020年 (133个) | |
|---|
第七批 2025年 (202个) | |
|---|
注1: 中央文明办自2005年开始每隔三年分别评选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至2025年已经产生7批。 注2:从第二批起每一批评选时均会对之前评选的城市进行复查, 删除线为未通过最近一次复查确认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城市。 注3: 方框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被裁撤的行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