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道路通行方向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介紹的是車輛在道路上的通行方向。关于包括行人、鐵道等其他各種交通工具的通行方向,请见「交通通行方向」。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資料,但文內引註不足,部分內容的來源仍然不明(2023年5月31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加以改善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2023年5月31日)
参考文献应符合正确的引用脚注外部链接格式。
世界各地的道路通行方向
  該國家/地區的行車方向為靠右行驶(左駕車)
  該國家/地區的行車方向為靠左行驶(右駕車)

道路通行方向是世界各国交通规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规定了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方位,避免出现混乱和事故。[1]

道路通行方向可分为车辆靠道路左侧行驶和靠道路右侧行驶。左行車的駕駛員幾乎都在車輛右側駕駛,稱為右舵、右軚或右駕;而右行車在左側駕駛,稱為左舵、左軚或左駕。34%的国家靠左行驶,66%的国家靠右行驶。

起源、歷史與發展

[编辑]

汽车出现之前

[编辑]

英國

[编辑]

1835年,英国以法令的形式确立靠左行驶的交通规则。除了直布羅陀(跟隨接壤的西班牙)、英屬印度洋領地(島上有美軍基地)和埃及(成為英國保護國之前被法國拿破仑征服),在英国的現属地或前属地裡也都保持这一规则。与此相反,虽然荷兰本土在十九世紀初被拿破仑征服,改為采纳右行规则,但其海外殖民地——荷属东印度(今印尼)和荷属圭亚那(今苏里南)仍然保持左行的习惯。

中國

[编辑]

古代中國,行人、馬匹和車輛一般在通道靠左停留及行進,稱為「左迎」[2][3]。迎客時民眾多數使用右手與對方迎禮,故自身身軀靠左。

日本

[编辑]

日本自幕府時期形成靠道路左側行走的習慣。日本武士通常在身體左側佩武士刀,以便右手拔刀作戰,武士認為刀鞘被碰撞為無禮的象徵,兩個武士的刀鞘碰撞,很有可能會引發打鬥甚至決鬥。於是佩刀武士必靠左行,以避免刀鞘與迎面而來的另一個武士碰撞,避免紛爭。鎖國政策的結束使到日本與英國的交流變得頻繁,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從英國引進交通法規,因此也是靠左行駛,這一規則在1924年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但仍允許供靠右行國家使用的一些汽車進口使用(如歐陸及美國車廠),而無需特別更改為靠左行的駕駛座。但商用車輛則規定靠左行。

歐洲

[编辑]

靠道路左侧行驶的传统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代(当时遗留下来的车辙痕迹可以证实这一点),在中世纪的欧洲成为惯例。由于人类大多数为右撇子,因此骑士上下马时是用左脚踩马镫,靠道路左侧行走便于上下马。此外,由于骑士的佩剑通常挂在身体的左侧,使用右手持剑或长矛,因此靠道路左侧行走有利于同迎面而来的敌人进行战斗。靠左走的习惯遂在欧洲成为社会主流。

法國

[编辑]

靠道路右侧行驶的习惯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其原因是该国的驿站邮车和货车业务比较发达,邮车及货车一般配置双马,驭马者通常右手持鞭,因此需要坐在邮车左前方,或者骑在靠左的马匹身上,以便于同时驾御左右两侧的驭马。靠右行驶时,在前方有来车的情况下,车夫可以在会车时向左探视,避免两车的车轮或车彀碰到一起,而如果靠左行驶的话,就需要在车夫旁边配置副手,造成人力的浪费。

不过,除了邮车或运货马车外,法国贵族在骑马或乘坐马车时通常还是延续以往的传统,靠道路左侧,同时强令第三等级的人民为其让开道路,因此靠左通行在法国象征着贵族的特权与压迫。法国大革命后,作为废除贵族特权的行动之一,共和督政府规定此后车辆和马匹靠右通行。拿破仑通过战争征服欧洲的许多国家,因此也将靠右侧通行的习惯带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意大利普鲁士(当时尚未统一的德国)和奥地利帝国等国家。但是在拿破仑没有征服的英国葡萄牙俄罗斯帝国瑞典等国,仍然保持靠左通行的传统。在此后100多年间,欧洲的道路通行规则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局面。

美國

[编辑]

英治時期的北美十三州,最初的道路行驶规则也是靠左行驶,而在美国独立之后,变为靠右行驶。一說由多達20頭牲畜拉動的貨車車夫喜歡靠道路右邊行駛[4]。1792年,宾夕法尼亚州通过靠右侧行驶的法令,此后纽约州新泽西州於1804年和1813年先後通过类似的法令,逐漸流行到全美國。

汽车时代

[编辑]
图为同一款汽车的左舵型与右舵型

最早的汽车驾驶座位位于车辆的中央,不久之后一些汽车制造商将驾驶员座位安排在靠道路中心线的一侧,以便于观察对面道路来车,另一些汽车制造商将司機座位安置在靠路边一侧,以避免撞上道路旁边的围墙、树篱、水沟等障碍物。经过实际检验发现,前一种办法更有利于保持道路安全,因此成为汽车制造商的通则。由此形成左軚车(司機座位在车辆左前方)和右軚车(司機座位在车辆右前方)的区别。而车辆靠道路的哪一侧行驶,则取决于该国长久以来形成的交通规则,并由此形成更加细致和严格的道路交通法规,许多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车辆的行驶方向。

通行方向變更

[编辑]
世界各地的道路通行方向(通行方向變更)
  一直靠左行驶的地区
  一直靠右行驶的地区
  由靠右行驶改为靠左行驶的地区
  由靠左行驶改为靠右行驶的地区
  现为靠右行驶,但存在过不同行驶方向的地区

許多國家與地區曾經改變道路通行方向,主要分為主動與政權改隸兩種情況。前者是國家以法令統一境內的通行方向,後是伴隨政權更遞而造成的通行方向改變。

變更

[编辑]

中国大陆

[编辑]

19世紀後期清朝末年,南方省份和城市,例如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左行规则更为普及;而在山东直隶等北方省份,则多采用右行规则[5]

1930年代的新生活运动规定车辆靠左行驶,而满洲国蒙疆政府日軍占领区也采取左行规则。[5]例如北平市的交通管理就有规定靠左行驶。[6]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違警罰法 (民國32年)

抗日戰爭期間,大量美援汽車運抵中國,但必須花大錢改裝方向盤以及燈光,不習慣靠左行駛的在華美軍,軍車頻頻肇事[5]。1943年(民國32年)7月10日制定,9月3日公布,10月1日施行的《違警罰法》第五十八條第七款,明定道路通行方向,就是車馬、行人,不按側前進,不聽禁止者,處二十以下罰鍰或申誡。[7]不過也因為美援左駕車輛持續進入中國,民眾日後逐漸習慣靠右的行駛方式,因為當時中國仍有部分地區的車輛靠右行駛(例如受法國影響深的西南地區,當時運送物資的卡車為靠右行駛)。

1945年8月14日,制定《改進市區及公路交通管理辦法》,並規定於1945年10月1日施行。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致电行政院:「兹为节省改装,减少肇事起见,亟应修改。」於1946年6月8日修正,6月19日公布的《违警罚法》第五十八条第七款改成车马、行人,不按右侧前進,不聽禁止者,處二十圓以下罰鍰或申誡。1945年9月初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通令各省政府、战时运输管理局交通部,公路车辆靠右行驶改为1946年1月1日起实行。1945年9月10日,内政部四川省政府的电文声称:「查车行改靠右行驶,行人仍靠左走,诚为适应世界趋势之举。”1945年9月26日行政院考量世界大多數國家皆為靠右行駛,訓令《改進市區及公路交通管理辦法》,改為1946年1月1日實行,全國汽車改為靠右行駛。[8]」具体规定,车辆一概靠右行驶,转弯时除交通警察特准外,一律靠右边顺转;人力车、兽力车应绝对紧靠右边,单排顺序行驶,不得超越争先;后车需要超越前车时,必须先鸣喇叭,得前车表示手势许可超过时,始可靠前车左边越过;如有人行道,行人须走人行道,不得走行车道;如无人行道,“行人靠边走”。[9]。1945年12月31日的《申报》称:“改装费须达车价百分之十二。统计全国车辆因改装而支出之费用,殊为浩大,故节省改装费用,亦为改靠右行驶理由之一。”1946年2月9日的《申报》称:“当时各地以美军车辆较多,故运输当局感觉美邦人士对于靠左行驶或不习惯,拟改为靠右行驶,以谋矫正一切弱点。”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違警罰法 (民國35年)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6月8日修正、6月19日公布的《違警罰法》第五十八條第七款,道路通行方向改成車馬、行人,不按側前進,不聽禁止者,處二十以下罰鍰或申誡。[10]中華民國的車輛均靠右側行駛的規則。

1948年10月,驻在哈尔滨的东北行政委员会考虑到东北中共控制區和哈尔滨等地的汽车长期以来都是按日满习惯左侧通行,发出《东北各城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则》,规定从1948年11月1日起,东北全境仍实行一贯的左侧通行。然而接收旅顺地区的苏联红军不习惯靠左行驶,故苏军军车曾引发交通事故。1948年11月2日东北野战军攻占沈阳。1948年11月10日陈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会上,决定从即日起沈阳车辆一律按苏联的规则靠右侧通行。当时国统区已经实行了右侧通行,而北满解放区一直沿用了日满的左侧通行规定。[11]1949年1月22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副主席张学思高崇民签发《关于车马、行人右侧通行》命令:自1949年3月1日起,车、马、行人一律改为右侧通行;同时要求各相关部门改正原有交通标志,如各汽车、电车等左侧停车场;对电车、公共汽车、营业小汽车、马车、斗车等司机进行广泛宣传;在一周或十天内,在主要交通路口或重要交通地点布置执法队,或公安武装及交通公安员。1949年2月12日长春市特别市市长邹大鹏、副市长张文海签发《长春特别市政府关于自本年三月一日起车马行人一律改为右侧通行的布告》,布告中还言明“查左侧通行为时已久,一时改变恐不习惯,仰全市群众切实遵守”。1949年2月24日的《哈尔滨日报》头版报眼处全文刊登哈尔滨特别市政府关于改右侧通行的布告,同时刊登了3条相关事项。具体内容是:根据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及《布告》精神,为防止初改时交通秩序紊乱,发生交通事故,于2月22日召开了全市各军政机关、公营企业、车辆公会等团体代表会议,会后公安局向全市各机关、团体、市民下发了通知,以保证3月1日开始右侧通行顺利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与苏联的道路通行方向一致,正式采用了苏联的右行规则,以适应运抵中国的大量苏援汽車。1950年6月22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中南公安部颁布《中南区各城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则》,第三条为“车马行人一律靠右侧通行。”[12]1951年2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政齐字第二十七号批准在案、1951年5月5日中央公安部公布施行《城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则》,第三条为“车马行人均须靠右顺序行进。”[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制定的《城市交通规则》(1955年8月6日)第五条[1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88年8月1日起施行)第六条[15],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通过,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五条都规定右侧通行。

台灣

[编辑]
日治時期臺南驛前「左側通行」告示

由於臺灣引進汽車時正值日治时期,故與日本同樣採用左行制[16]。二戰後自1946年(民國35年)1月1日起,中華民國一律改為右行、臺灣為同年3月1日起實施[16]。《違警罰法》自6月8日修正,6月19日公布起,至1991年(民國80年)6月29日廢止全部條文,同日公布為止,第五十八條第七款明定,車馬、行人,不按右側前進,不聽禁止者,處20新臺幣60元)以下罰鍰或申誡[16]。《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自從1968年(民國57年)制定以來,歷次版本都有規定汽車及慢車不靠右側行駛的罰則[16][16][16]

葡萄牙、西班牙

[编辑]

葡萄牙及其海外殖民地在1920年代由左行改为右行。但是与左行国家接壤的海外殖民地除外,这些殖民地包括澳门(與当时采取左行规则的廣東地區接壤)、果阿(與印度接壤)和葡属东非(今莫桑比克,周围均为英国殖民地)。尽管东帝汶同左行的荷屬東印度(即現在的印度尼西亚)接壤,但是却改成了靠右行驶,直至1975年印度尼西亞佔領東帝汶後改回靠左行駛,並在獨立後得到保留。

在20世紀初期的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如马德里,采取的是左行规则。1924年10月1日,马德里改为靠右行驶。

加拿大

[编辑]

美国独立后,继续保持英國殖民统治的加拿大在很长一段时间裡仍然采取靠左行驶的规则,法属加拿大在被大英帝国征服后仍保留靠右行驶的习惯。为与美国的道路通行方向一致,1920年至1924年,采取左行规则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爱德华王子岛四省改为右行。纽芬兰地区在1948年以前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949年併入加拿大后也改为右行,但是仍然准許右駕車領牌。

魁北克省安大略省,由於前身為法國殖民地新法蘭西的一部分,故一直跟隨法國交通規則靠右行駛,從來沒有更改。

義大利

[编辑]

義大利在统一以前分为许多国家,如教宗国撒丁尼亞王国两西西里王国等。一些国家在被拿破仑征服后采取右行规则,但在拿破仑失败后恢复了左行的习惯,例如教宗国。義大利统一后,虽然大多数地区采用靠右行驶的规则,但義大利北方的一些城市仍然靠左通行,这些城市需要在其边界安放提醒标志。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后,虽然强制推行右行规则,但罗马都灵米兰热那亚这几座大城市仍然靠左通行。直到1925年才改为右行。

瑞典

[编辑]
主条目:H日

作为二战后唯一仍然靠左行驶的欧洲大陆国家,瑞典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多次讨论过更改道路行驶方向的问题,但均遭到公众的反对。靠左行驶给瑞典带来了很多不便:它的邻国全部都是右行国家,作为瑞典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的汽车,也是大多数出口给右行国家的左軚车,而且此时瑞典本国行驶的大多数汽车也是左軚车。1955年,瑞典就改为右行的问题举行过全民公决,82.9%的人反对,只有15.5%的人支持。尽管如此,瑞典国会还是在1963年通过了将交通规则改为右行的法律。1967年9月3日,瑞典全国改为右行。这一天称为H日,“H”为瑞典語的「Högertrafik」,即“靠右行驶”。

这次更改费时一个月,其显著成果就是此后瑞典的交通事故数量锐减。不过两年之后,交通事故又恢复到了原来的规模。

冰岛

[编辑]

瑞典成功地改为右行之后,冰岛也在1968年5月26日改为靠右行驶,其间唯一的交通事故是一个骑自行车的男孩被汽车撞到。

薩摩亞

[编辑]

太平洋島國薩摩亞從前是德國殖民地,跟隨其靠右行駛的規則。直到2009年9月7日,薩摩亞的行車方向被改為靠左行駛,當地政府認為這樣能夠讓國民毋須再依賴輸入美國製的昂貴左軚車,而可以選擇從鄰近的日本澳洲紐西蘭輸入較便宜的右軚車。

冲绳

[编辑]
主条目:730 (交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冲绳縣交由美国托管。此后冲绳的车辆一律靠右行驶。1972年美国将冲绳托管于日本后,日本隨恢复左行习惯,经过长达6年的筹备工作,冲绳县于1978年7月30日(星期日)清晨6时改为左行。

韩国

[编辑]
朝鮮日治時期京城府民館(今首爾特別市議會)前實施左側通行的街道

韓國在大韓帝國時期即已存在右側通行的明文規定。1905年12月30日的大韓帝國警務廳令第2號《街路管理規則》(가로관리규칙)中即記載了行人與馬車的右側通行原則。在日本殖民統治展開後,朝鮮總督府於1921年4月1日,在總督府令第142號《道路取締規則》(どうろとりしまりきそく)第七條中正式全面將人車的通行方向一律改為左行。

隨著日本戰敗,接管朝鮮半島南部的美國軍政廳在1946年3月29日頒布了《軍政法令第65號 諸車、步行者的通行規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군정법령 제65호 제차, 도보자의통행규칙/軍政法令 第65號 諸車, 徒步者의通行規則),3月31日零時起使汽車通行方向改為右側的規定生效。但法令中並未提及行人通行方向的更改,經過大韓民國國土海洋部(交通部門)的審議,以及漸進式的示範和宣導,才於2010年7月1日全面實施行人右側通行原則。

朝鲜

[编辑]

與韓國同樣,隨著日本戰敗,接管朝鮮半島北部的苏联红军亦將汽車通行方向改為右側通行。

越南

[编辑]

法属印度支那时期,道路通行方向与法国本土一致,为右行。在1939年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後,日军將人車通行方向从法属时期的右行改為左行。

隨著日本戰敗,分别接管越南南北两侧的法军和中华民国国军在1946年后将通行方向重新改為右側。越南共产党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后,为与中国和苏联的道路通行方向一致,继续采用右行。1976年越南南北统一后仍然继续采用右行至今。

缅甸

[编辑]

英属印度日军占领时期,道路通行方向与英国及日本本土一致,为左行,日本戰敗宣布重拾英国殖民统治后,及1948年缅甸独立时,仍继续沿用左行规则。1970年12月6日,军政府领导人奈温决定缅甸全国切换为靠右行驶,至于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据当时一位军政府当局负责人透露,因为奈温本人曾私下拜访一位占卜家,该人“依靠占卜术”认为应该决定车辆改成靠右,来让国家繁荣昌盛,而另有时任官员则认为是其评估了国际经济形势,且在访问多国后认为应当追随大多数国家,改变交通习惯为靠右,且缅甸地理上的邻国靠右比靠左的多。[17]位于缅北的缅甸共产党控制区域的道路通行方向与中国、越南和老挝保持一致,亦为右行。

芬兰

[编辑]

芬兰在1809年前是瑞典的一部分,因此采取左行规则。1809年瑞典将芬兰割让予俄国,此后仍保持左行规则,直到1858年才改为右行。

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编辑]

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三个国家沿用了奥匈帝国的交通规则,在被纳粹德国吞并或占领之前都是左行国家。奥地利于1938年被德国吞并后,曾被命令于一夜之间改变行驶方向,但此举在一些城市引发了交通混乱,纳粹当局不得不同意在维也纳等城市中暂缓数周,以更改道路交通指示标志的位置。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后,以及匈牙利在1944年因向盟国试探媾和未遂、被德国出兵占领后,也都由左行改为右行。

英国海峡群岛二战中曾被德国占领,这些群岛在占领期间也由左行改为右行。

东帝汶

[编辑]

原本採取右行制度的东帝汶在1975年独立后不久,即被採取左行制度的印度尼西亚吞并,其交通规则也隨即更改。该国独立后仍然保持了左行的交通规则。

特例

[编辑]

以下列出的主要是公共道路的「特例」;部分限制通行的私人路段、汽車通道、停車場出入口,亦有可能是「特例」,在此不予列出。

左行国家中的右行地区

[编辑]

直布羅陀

[编辑]
靠右行駛的直布羅陀道路

尽管英国是靠左行驶的国家,而直布羅陀是英國海外領土,道路曾經靠左側通行,但因為許多車輛往返靠右側通行的西班牙,所以在1929年6月16日星期日上午5時改成靠右側通行。

右行国家中的左行地区

[编辑]

香港、澳門

[编辑]
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内道路采用与中国内地一致的右侧通行

靠右行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別於1997年及1999年收回香港澳門,成為特別行政區。因为實行一國兩制的關係,兩地仍按傳統靠左行駛,不需跟隨中國內地的做法。

美属维尔京群岛

[编辑]
車輛靠左行駛的美属维尔京群岛

美属维尔京群岛1917年购自丹麦,沿用了当时丹麦的左行规则。由于前来该岛旅游的美国游客习惯于靠右行驶,因此该群岛的交通事故率一直很高。

義大利

[编辑]
正義宮前的翁貝托一世橋為靠左行駛

義大利罗马的三座桥梁——帕拉蒂諾橋翁貝托一世橋和Ponte Pietro Nenni是靠左通行的。Via Pastrengo大道也靠左侧行驶。

玻利維亞

[编辑]

玻利維亞,就像大部分的南美國家一樣也是靠右行駛。除了世界上最知名的「死亡公路」,也就是永加斯路,該路段卻規定要靠左行駛。原因是這裡的地形與路況較特殊,該路的車道寬度狹窄,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又缺乏護欄,大大增加了會車的難度。故以左駕車款且靠左行駛有助於他們在這條路會車時,可將頭伸出車窗外,觀察他們自己的輪胎是否有通行的空間,以提高安全性。

俄羅斯

[编辑]
此章節尚無參考來源,內容或許無法查證(2020年2月29日)

苏联时期,在莫斯科的主要城市干道中央开辟了供政治局委员和其他苏共和苏联国家高级领导人的专用车道。从路面划分上来看,这样的中央车道不属于道路的任何一侧,同时也没有固定的通行方向,也就是说,属于不确定方向的单向单车道公路。这种专用车道平时封闭,禁止其他车辆使用,在有苏共领导人车队经过时才开放,并且不受交通信号灯的管制。通过交通警察部门的管制和协调来避免出现两支车队在同一条车道上迎头行驶的现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高级官员仍使用这些专用车道,此外俄罗斯“新贵”也可购买中央车道的使用权。还有一部分中央车道被改成了机动车左转弯等候区。

厄瓜多尔

[编辑]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的基通贝长途汽车站(Terminal Quitumbe,基多最大的长途汽车站)附近的一段道路,道路最中央的快速公交(Ecovía)和无轨电车(Trólebus)车道,行驶方向与普通社会车道方向相反,公交车靠左行驶。

索马里

[编辑]

索马里虽名义上为靠右行驶,但实际上该国只有拉斯阿諾得以南的部分为靠右行驶,以北的部分为靠左行驶(因为当地1960年以前曾属于英国殖民地——英屬索馬利蘭的统治区,遵循英国的交通法规靠左行驶)。

车辆

[编辑]
参见:各國不同軚位駕駛車輛的合法性
各國不同軚位駕駛車輛的合法性
  允許(合法注冊不同軚位車輛)
  允許(但對不同軚位車輛的合法注冊有一些限制)
  禁止(但特殊地区、大使館或領事館車輛除外)
  禁止(全部或部分禁止)
  沒有數據,假設禁止

蒙古一辆日本進口的右軚丰田Ipsum,悬挂蒙古庫蘇古爾省車牌
英國一辆美國進口的左駕雪佛蘭汽車,悬挂英國註冊的車輛號牌

基於安全等因素,大多数国家的交通法规不允许司機座位靠路边一侧的车辆上路行驶。但是在一些右行国家裡,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可以看到右舵车通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从邻近的左行国家进口淘汰的二手车。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可以看到大量来自日本的二手右軚车。在缅甸,也有许多购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二手右軚车行驶。

中国大陆,尤其是南方的广东等省,从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曾经从香港日本获得了大量右軚车,包括新车和二手车,其来源包括正常进口、捐赠以及走私。这些车辆在取得合法牌照后可以上路行驶。但是根据新的中国道路交通法规,自1990年之后不再为新的右軚车发放牌照。但往返香港澳门的車輛牌照及外国驻中国大陆大使館領事館車輛除外[18]。因此并未完全禁止右軚车。而在广东省,则经常可以见到悬挂中港牌、中澳牌的右軚車在道路上行駛。

左側行車的日本,容許輸入來自歐洲北美的左軚車輛在日本行駛(商用車除外),這些左舵車輛通常在右面車頭安裝一支棒,讓司機知道車頭右側的位置,確保安全。由於大部分引進日本的左駕車皆屬較高價位的歐美品牌,因此左軚車常給人較右軚車高級的先入為主印象,導致縱使車廠方面提供有右軚車型版本,許多購買進口車輛的日本人仍會刻意選擇左軚車型以彰顯自身的與眾不同。另外,很多企業高階主管都會僱用司機為自己開車,使用左軚車型可以方便司機停車後立刻在靠行人路的一邊為坐在後座的僱主打開車門。

英國澳門都是左側行車,但允許左駕乘用車和商用車領牌行駛,左側行車的馬來西亞亦允許左駕乘用車領牌行駛。

香港允許懸掛中港牌的左軚車在道路上行駛,亦有部份駐港解放軍車輛為左駕車。另外所有車齡20年或以上而未領有車牌的乘用車,不論左軚還是右軚,其車主成為香港老爺車會會員後,可透過會方向運輸署申請「老爺車行駛許可證」,作為出席活動使用。運輸署會根據車輛的資料,包括過往在外國的合法出牌紀錄作出審批,用家也必須購買第三者保險。每次申請的一年有效期內,只可在路上行駛12次,每次出車前均須預先通知署方。

加勒比海的一些岛国英国殖民地,如巴哈马开曼群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虽然采取英式的左行方式,但大多数车辆是从美国进口的左軚车。

台灣雖然在由國民政府佔領之後將道路方向由靠左改成靠右,但是一直到1970年代正式將車輛駕駛座位置列入相關交通法令內前,道路上仍然處於左駕車與右駕車混雜的情況(尤其是當時自日本引進了大量右駕車輛)。《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中明文規定車輛駕駛座必須靠左,但由於法律有不溯及既往的特性(此原則適用於各類法律以及行政命令),因此一些新規定實施之前就已引進的右軚車,仍能合法掛牌上路。時隔多年雖然這些合法右軚車已因使用年份過高而逐漸淘汰,但仍然有少數幾輛特意被保存下來。星光部隊(在台受訓的新加坡軍隊)車輛,也是右軚車輛,但特別許可在道路行駛。工程用動力機械,如起重機吊車等因大多從日本進口,因此法規允許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進口的右駕動力機械可領牌上路行駛[19]

北美,舊款右駕車是可以領牌行駛,所以有些美國人和加拿大人從日本進口只有日規的右駕車,亦有來自英國和香港的二手雙層巴士改裝車門後於北美行走,但維持右駕方式,另外美國的郵務車都是右駕,如此一來,在靠右行駛的道路上,可以讓郵递员方便不下車到路邊郵筒取信。

今日大部分的量產車輛都擁有兩個以上的前排座位,且駕駛座一定位於前排座位的最左側或最右側,但是有少部分特殊設計的車輛卻沒有辦法依此原則分類為左軚或右軚車。例如,由麥拉倫汽車(McLaren Automotive)所生產的超級跑車麥拉倫F1(McLaren F1)就擁有一個前座、兩個後座,且三個座位採三角形配置,駕駛座位於前方的正中央,既不靠左也不靠右,左右兩個後座則是位於駕駛座斜後方,雖然座椅本身的位置比前座椅靠後,但乘客實際乘坐時,其腿部其實是位在駕駛座的側面而非後面,因此很難認定駕駛座是否是獨立成排、抑或其實是三個座位中的中座。然而,由於當時美國部分的聯邦州規定只有駕駛座靠左的車輛才能合法掛牌上路,為了符合這規則避免座位配置定義上的模糊導致掛牌有困難,部分外銷至美國的McLaren F1取消了位於左邊的後排乘客座改為置物空間,而成為左前-右後的斜向雙座設計,並以駕駛座位於所有座位中最左側所以是左駕車輛的理由順利通過道路法規,是一個非常少見的特殊案例。

在歐洲,有貨車改裝成只有一個設於正中央的駕駛座,左右兩側為裝載貨物的空間,這個設計能夠讓長條形的貨物完全平放在車斗上。

很多掃街車的左右兩側都是駕駛座,這個設計是為了當掃街車在靠行人路的一邊進行清掃時,方便司機看見路邊。

依國家和地區分布

[编辑]

在目前得到聯合國承認的195個國家中,141個國家在公路上使用靠右行駛,54個國家在公路上使用靠左行駛。一個國家及其領土和屬地算作一個國家。首先列出的任何方向性都是流量類別中一般使用的類型。

國家道路交通切換日期註釋、例外
 阿富汗靠右行駛喀布爾於1955年採用靠右行駛
 阿尔巴尼亚靠右行駛[20]
 阿尔及利亚靠右行駛[21]曾為法國領土,直到1962年。
 安道尔靠右行駛[22]法國和西班牙之間包夾的內陸國。
 安哥拉靠右行駛[23]000000001928-01-01-00001928年曾為葡萄牙殖民地,直到1975年。
 安地卡及巴布達靠左行駛[24]屬於該國的加勒比海島嶼在1958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阿根廷靠右行駛000000001945-06-10-00001945年6月10日每年6月10日的周年紀念日仍被視為“Día de la Seguridad Vial”(道路安全日)。[25]
 亞美尼亞靠右行駛[26]
 澳大利亞靠左行駛1901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包括澳大利亚海外领地
 奥地利靠右行駛1921~1938年間原本靠左行駛,和大部分奧匈帝國一樣,但在納粹德國佔領時切換。
 阿塞拜疆靠右行駛
 巴哈马靠左行駛[27]1973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加勒比島嶼。但大多數乘用車是美國進口的左軚車。[28]
 巴林靠右行駛000000001967-11-01-00001967年11月前英國保護國,後切換為與鄰國相同方向。[29]一個島國,自1986年以來一直通過大橋與阿拉伯半島本土連接。
 孟加拉国靠左行駛1947年之前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後與巴基斯坦一起獨立,直至1971年從巴基斯坦中再獨立。
 巴巴多斯靠左行駛這個大西洋島國在1966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白俄羅斯靠右行駛[30]
 比利时靠右行駛000000001899-01-01-00001899年[31]
 伯利兹靠右行駛000000001961-01-01-00001961年[32]英國殖民地,直至1981年獨立時,切換為與鄰國相同方向。
 贝宁靠右行駛1960年前作為法屬西非的一部分。
 不丹靠左行駛1949年前受英國保護。
 玻利维亚靠右行駛
 波黑靠右行駛000000001918-01-01-00001918年奧匈帝國政權垮臺時切換了方向。
 博茨瓦纳靠左行駛1966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
 巴西靠右行駛000000001928-01-01-00001928年1822年之前的葡萄牙殖民地
 汶萊靠左行駛英國保護國,直到1984年。
 保加利亚靠右行駛
 布吉納法索靠右行駛1958年之前是法屬西非的一部分。
 布隆迪靠右行駛1962年之前的比利時殖民地。考慮切換為靠左行駛。[33]
 柬埔寨靠右行駛1953年之前的法國保護國
 喀麦隆靠右行駛000000001961-01-01-00001961年
 加拿大 艾伯塔省靠右行駛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920~1922年間1920年7月15日內部改變,溫哥華和沿海地區1922年1月1日跟進改變
 曼尼托巴省
 新不伦瑞克省000000001922-12-01-00001922年12月1日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000000001947-01-02-00001947年1月2日1949年以前是英國的自治領
 西北地区
 新斯科舍省000000001923-04-15-00001923年4月15日
 努納武特地區
 安大略省
 愛德華王子島省000000001924-05-01-00001924年5月1日
 魁北克省
 薩斯喀徹溫省
 育空地區
 佛得角靠右行駛000000001928-01-01-00001928年1975年之前的葡萄牙殖民地
 中非靠右行駛1960年之前的法國殖民地。
 乍得靠右行駛
 智利靠右行駛000000001920-01-01-000019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大陆靠右行駛000000001946-06-19-00001946年6月19日1946年6月19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頒布《違警罰法》,於第五十八條第七款中明確規定道路通行方向改成車馬、行人,不按側前進,不聽禁止者,處二十以下罰鍰或申誡。1949年兩岸分治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成立後繼承該規定,且之後制定的法律中都明確規定靠右行駛。
 香港特別行政區靠左行駛香港在1841年至1941年12月25日,(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這期間被同屬靠左的日本日本殖民統治)及在1945年至1997年間由英國殖民統治,因此驾驶習慣跟隨英国為靠左驾驶。1997年香港回歸後,靠左驾驶習慣得到保留至今。不過在深圳灣口岸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路(包括觀景山隧道)為靠右行驶,為香港少數需要靠右行驶的情況。
 澳門特別行政區靠左行駛自1553年开始,澳門一直處於葡萄牙的統治之下。1920年,葡萄牙本土及其海外殖民地在开始陆续将左行改为右行,但与当时左行国家接壤的海外殖民地除外,这些殖民地中包括澳门(与当时采取左行规则的广东地区接壤),成为少数殖民地不跟随殖民母国更改驾驶习惯的情况。1999年澳門回歸后,靠左驾驶习惯得到保留至今。
 中華民國臺灣靠右行駛000000001946-06-19-00001946年6月19日台灣日治時期靠左。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6年與大陸地區一起將台灣地區改為靠右。[34]
 哥伦比亚靠右行駛
 科摩罗靠右行駛1975年之前的法國殖民地。
 刚果共和国靠右行駛1960年之前的法國殖民地
 刚果民主共和国靠右行駛1960年之前的比利時殖民地。该国(尤其是东南部省份)经常有富裕家庭开右舵车。
 哥斯达黎加靠右行駛
 科特迪瓦靠右行駛1960年之前是法屬西非的一部分。
 克罗地亚靠右行駛000000001926-01-01-00001926年當時是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分。
 古巴靠右行駛
 賽普勒斯靠左行駛1960年前由英國管理的島國,目前事實上分為塞浦路斯共和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聯合國緩衝區和英國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主權基地區,都是靠左。
 捷克靠右行駛000000001939-01-01-00001939年在德國占領捷克斯洛伐克期間切換英语Switch to right-hand traffic in Czechoslovakia
 丹麦靠右行駛包括法羅群島格陵蘭
 吉布提靠右行駛1977年之前的法國殖民地(背景复杂,参见法属索马里兰法属阿法尔和伊萨领地)。
 多米尼克靠左行駛1978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加勒比島嶼。
 多米尼加靠右行駛
 东帝汶靠左行駛000000001976-01-01-00001976年7月19日1975年前作为葡萄牙殖民地,此前1928年随葡萄牙暂时切换为靠右,旋即在印尼吞併下,1976年改回靠左,再次独立后依旧维持现状。
 厄瓜多尔靠右行駛
 埃及靠右行駛
 薩爾瓦多靠右行駛
 赤道几内亚靠右行駛1968年之前的西班牙殖民地
 厄立特里亚靠右行駛000000001964-06-08-00001964年6月8日1942年之前的意大利殖民地
 爱沙尼亚靠右行駛
 斯威士兰靠左行駛英國保護國直到1968年,繼續維持與鄰國相同行駛方向。
 衣索比亞靠右行駛000000001964-06-08-00001964年6月8日
 斐济靠左行駛這個島國在1970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芬兰靠右行駛000000001858-06-08-00001858年6月8日
 法國靠右行駛000000001792-01-01-00001792年包括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瓦利斯和富圖納法屬圭亞那留尼汪聖巴泰勒米法屬聖馬丁瓜德羅普馬約特
 加彭靠右行駛1960年前的法國殖民地。
 冈比亚靠右行駛000000001965-10-01-00001965年10月1日1965年前作为英國殖民地英语Gambia Colony and Protectorate,1965年10月1日被前法國殖民地塞內加爾包圍之前,改為靠右。[35]
 格鲁吉亚靠右行駛由於從日本進口的二手車成本低,格魯吉亞約有40%的車輛是右軚車。[來源請求]
 德国靠右行駛[36]
 加纳靠右行駛000000001974-08-04-00001974年8月4日英國殖民地直到1957年。加納在1974年改為靠右,当地有契维语口号“Nifa, Nifa Enan”(正确,向右挂四挡),[37][38][39]加納還禁止右軚車輛——禁止在1974年8月1日(交通切换3天前)之後新註冊右軚車輛。
 希腊靠右行駛000000001926-01-01-00001926年自獨立以來本來靠左行駛(雖然是非正式的),1926年交通法規的建立,正式將交通改為靠右行駛交通。
 格瑞那達靠左行駛1974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加勒比島嶼。
 危地马拉靠右行駛
 几内亚靠右行駛1958年之前的法属西非一部分。
 几内亚比绍靠右行駛000000001928-01-01-00001928年葡萄牙殖民地,直到1974年。與鄰國保持相同行駛方向。
 圭亚那靠左行駛1966年以前的英國殖民地。美洲大陸上僅有的兩個靠左行駛國家之一,另一個是蘇里南。
 海地靠右行駛法國殖民地直到1804年。
 洪都拉斯靠右行駛
 匈牙利靠右行駛000000001941-01-01-00001941年原本靠左行駛,和大部分奧匈帝國一樣,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切换。
 冰島靠右行駛000000001968-05-26-00001968年5月26日该大西洋岛国在H日英语H-dagurinn宣布切换右行。大多數乘用車已經是左軚車。
 印度靠左行駛1947年之前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
 印度尼西亞靠左行駛[34]早年道路與鐵路均由荷蘭人修建,道路採用英國與日本標準靠左,而鐵路採用荷蘭標準靠右。城市鐵路也使用了靠右行駛。1906年沒有變邊,與荷蘭不同。
 伊朗靠右行駛
 伊拉克靠右行駛
 愛爾蘭靠左行駛1922年以前是英國的一部分,随后独立建国。该国具有爱尔兰岛大部分,剩余东北一小部分作为英国构成国北爱尔兰,均靠左行驶。
 以色列靠右行駛
 義大利靠右行駛1924~1926年間
 牙买加靠左行駛1962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英语Colony of Jamaica,加勒比島嶼。大多数乘用车为右舵车,但货柜车及其他重载卡车则多为从美国进口的左舵车。
 日本靠左行駛[40]1924年頒布靠左行駛的法律,為少數非前英國殖民地的法定靠左國家。沖繩縣在美軍託管期間(1945年6月24日~1978年7月30日)曾隨美靠右。
 约旦靠右行駛
 哈萨克斯坦靠右行駛
 肯尼亚靠左行駛[41]1963年之前是英屬東非英语Kenya Colony保護國的一部分。
 基里巴斯靠左行駛该太平洋岛国1979年之前为英国殖民地。
 科索沃靠右行駛
 科威特靠右行駛直到1961年的英國保護國。
 吉尔吉斯斯坦靠右行駛2012年,從日本進口了超過2万輛廉價二手右軚汽車。[42]
 老挝靠右行駛法國的保护国,直到1953年。為便於連接泰國路網,泰老友誼橋则靠左。
 拉脫維亞靠右行駛
 黎巴嫩靠右行駛1946年前作为法國的託管属地
 賴索托靠左行駛1885年至1966年間為英國的保護國,同為靠左的南非的內飛地。
 利比里亚靠右行駛曾受美国统治英语Colony of Liberia
 利比亞靠右行駛1911年至1947年间的意大利殖民地
 列支敦斯登靠右行駛位於瑞士和奧地利之間的內陸國家。
 立陶宛靠右行駛
 盧森堡靠右行駛

 马达加斯加

靠右行駛该岛国1958年前曾为法國殖民地
 马拉维靠左行駛1964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
 马来西亚靠左行駛1957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
 馬爾地夫靠左行駛這個島國在1965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马里靠右行駛1960年前的法屬西非一部分。
 馬爾他靠左行駛1964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島國。
 马绍尔群岛靠右行駛曾受美國统治
 毛里塔尼亚靠右行駛1960年之前法屬西非的一部分。聯絡弗德里克祖埃拉特之間的礦石運輸道路則靠左。[43]
 模里西斯靠左行駛這個島國在1968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墨西哥靠右行駛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靠右行駛曾受美國统治
 摩尔多瓦靠右行駛
 摩納哥靠右行駛曾受法國控制。
 蒙古国靠右行駛
 蒙特內哥羅靠右行駛
 摩洛哥靠右行駛曾分别作为法國西班牙的保护国,直到1956年。
 莫桑比克靠左行駛葡萄牙殖民地,直到1975年。與鄰國維持同一通行方向。
 緬甸靠右行駛000000001970-01-01-00001970年12月6日1948年前为英國殖民地。1970年宣布切换
 纳米比亚靠左行駛000000001920-01-01-00001920年一战期间,南非占领德屬西南非洲時,轉為靠左。1920~1990年间西南非洲地区由南非管理。
 瑙鲁靠左行駛000000001918-01-01-00001918年這個島國在1968年之前由澳大利亚管理。
 尼泊尔靠左行駛與靠左行駛的印度共享開放的陸地邊界。
 荷蘭靠右行駛000000001906-01-01-00001906年1月1日[44]包括三大加勒比构成国阿鲁巴庫拉索荷属圣马丁
 新西兰靠左行駛[45]這些太平洋島嶼,包括領地构成国紐埃庫克群島,都是前英國殖民地。
 尼加拉瓜靠右行駛
 尼日尔靠右行駛1958年之前是法屬西非的一部分。
 奈及利亞靠右行駛000000001972-01-01-00001972年4月2日1960年前曾为英國殖民地。在军政府领导下,跟随包围它的前法国殖民地一起改为靠右。
 朝鲜靠右行駛000000001946-01-01-00001946年日治時期靠左行駛。日本投降後切換到靠右行駛。
 北馬其頓靠右行駛
 挪威靠右行駛
 阿曼靠右行駛[46]
 巴基斯坦靠左行駛1947年之前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
 帛琉靠右行駛大多數乘用車由澳大利亞及日本進口為右肽車,曾受美國统治
 巴勒斯坦靠右行駛
 巴拿马靠右行駛000000001943-01-01-00001943年
 巴布亚新几内亚靠左行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澳大利亞佔領德屬新幾內亞後,轉為靠左。
 巴拉圭靠右行駛000000001945-01-01-00001945年1月25日
 秘魯靠右行駛
 菲律賓靠右行駛000000001946-01-01-00001946年曾在西班牙美國殖民時期靠左行駛。1945年馬尼拉之戰後改用靠右行駛。[47]该国右肽車(包括进口巴士)一直用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菲律賓國家鐵路2010年宣布改为靠右行车。1998年菲律宾共和国8506号法案规定禁止为新进口的右肽車登记车牌照,及民用驾驶右肽車,然而质量尚佳的“陈列室”摆放右肽車(限1960年前制造),或是越野比赛专用右肽車仍可,且仅可用于汽车运动赛事。[48]
 波蘭靠右行駛波蘭東南部(前奧地利分區英语Austrian Partition)在1920年代之前一直靠左行駛。[49]
 葡萄牙靠右行駛[34]000000001928-01-01-00001928年殖民地果阿、澳門和莫桑比克,與當時的靠左國家接壤,並未跟隨切換,繼續靠左行駛。[50]波爾圖地鐵靠右行駛。
 卡塔尔靠右行駛前英國保護國。與鄰國一同切換。
 羅馬尼亞靠右行駛000000001919-01-01-00001919年屬於奥匈帝国一部分的羅馬尼亞地區(特蘭西瓦尼亞布科維納、部分巴納特克里薩納馬拉穆列斯的一部分)靠左行駛,直到1919年。
 俄羅斯靠右行駛俄羅斯遠東地区經常存在海上鄰國日本進口的二手右肽車。[51]聯絡莫斯科與梁贊的鐵路、下諾夫哥羅德地鐵2號線英语Line 2 (Nizhny Novgorod Metro)莫斯科河纜車靠左。
 卢旺达靠右行駛[52]1962年之前的比利時殖民地。考慮切換為靠左行駛。[33]
 圣基茨和尼维斯靠左行駛這個加勒比島國在1983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圣卢西亚靠左行駛這些加勒比島國在1979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靠左行駛
 萨摩亚靠左行駛000000002009-09-07-00002009年9月7日尽管新西蘭在一战期间曾占领德属萨摩亚,但直到2009年才决定基于经济原因切换为靠左,以便进口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的便宜车型。[34]
 圣马力诺靠右行駛被意大利包圍的飛地國家。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靠右行駛000000001928-01-01-00001928年葡萄牙殖民地,直到1975年。
 沙烏地阿拉伯靠右行駛000000001942-01-01-00001942年
 塞内加尔靠右行駛1960年之前是法屬西非的一部分。
 塞爾維亞靠右行駛000000001926-01-01-00001926年(作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伏伊伏丁那在奧匈帝國的一部分時靠左。
 塞舌尔靠左行駛這個島國在1976年之前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
 塞拉利昂靠右行駛000000001971-03-01-00001971年3月1日[53]1961年前为英國殖民地英语Sierra Leone Colony and Protectorate。在被鄰近的前法國殖民地包圍时宣布改为靠右。此外,在2013年起该国禁止進口右軚車輛。[54]
 新加坡靠左行駛這個島國在1963年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在1965年之前也是馬來亞一部分
 斯洛伐克靠右行駛1939~1941年间在德國占領捷克斯洛伐克期間切換英语Switch to right-hand traffic in Czechoslovakia
 斯洛維尼亞靠右行駛000000001926-01-01-00001926年(作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官方记载1915年作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曾实行靠左。
 所罗门群岛靠左行駛這個島國在1975年之前是英國的保護國英语British Solomon Islands
 索马里靠右行駛英屬索馬利蘭為靠左行駛,直到與靠右行駛的前義屬索馬利蘭合併。
 南非靠左行駛[55][56]1910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
 韩国靠右行駛000000001946-01-01-00001946年日治時期靠左。日本投降後切換靠右。
 南蘇丹靠右行駛000000001973-01-01-00001973年蘇丹的一部分,直到2011年。
 西班牙靠右行駛000000001924-01-01-00001924年直到1920年代巴塞羅那是靠右行駛,而馬德里直到1924年才靠右行駛。馬德里地鐵仍然靠左行駛。
 斯里蘭卡靠左行駛1815年至1948年英屬錫蘭的一部分。
 苏丹靠右行駛000000001973-01-01-00001973年曾为英埃蘇丹,独立17年后改变方向,以连接邻国路网。
 苏里南靠左行駛1920年代荷蘭殖民地英语Surinam (Dutch colony),直到1975年。美洲大陸上僅有的兩個靠左行駛的國家之一,另一個是圭亞那。并未跟随荷蘭本土切换。
 瑞典靠右行駛000000001967-09-03-00001967年9月3日切換的那天被稱為H日。大多數乘用車已經是左軚車。
 瑞士靠右行駛
 叙利亚靠右行駛曾受法國统治
 塔吉克斯坦靠右行駛
 坦桑尼亚靠左行駛1961年以前是英國殖民地英语Tanganyika Territory
 泰國靠左行駛[34]為數不多的非英殖民地靠左國家之一。與靠右行駛的緬甸、老撾和柬埔寨共享陸地邊界。
 多哥靠右行駛1960年前為法屬西非的一部分。
 汤加靠左行駛1970年前的英國保護國。波利尼西亞島國。
 千里達及托巴哥靠左行駛[57]1962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加勒比島国。
 突尼西亞靠右行駛1881~1956年间,法属突尼斯保护国推进该国统一靠右。
 土耳其靠右行駛除了都會巴士,其通常靠左行駛。
 土库曼斯坦靠右行駛
 图瓦卢靠左行駛原為英國殖民地。1978年獨立。
 乌干达靠左行駛1894年至1962年间為英國烏干達保護國的一部分。
 乌克兰靠右行駛1922[49]西部地區曾在奧匈帝國的統治下靠左
 阿联酋靠右行駛1966年9月1日英國保護國
 英国英國本土靠左行駛一個與愛爾蘭共和國共享边界的島國,邻国也是靠左。英国海外领土中同样靠左的有安圭拉阿森松島百慕大蒙特塞拉特聖赫勒拿特里斯坦-達庫尼亞
 英屬印度洋領地靠右行駛最大岛屿迭戈加西亚岛设有美国海军基地,而美国系靠右国家。
 英屬維爾京群島靠左行駛大多數乘用車由靠右国美国进口,为左軚車。[58]
 开曼群岛靠左行駛大多數乘用車由靠右国美国进口,为左軚車。
 福克蘭群島靠左行駛福克蘭戰爭期間短暫切換到靠右。
 直布罗陀靠右行駛000000001929-01-01-00001929年因其與西班牙的陸地接壤而成為靠右。[59]
 根西靠左行駛1940年至1945年因德國占領而靠右。[60]
 马恩岛靠左行駛
 澤西靠左行駛1940年至1945年因德國占領而靠右。[60]
 皮特凯恩群岛靠左行駛沒有官方的車輛登記系統。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靠左行駛大多數乘用車由靠右国美国进口,为左軚車。[61]
 美国美國本土靠右行駛1783(实际上1776)年从英国殖民地中独立
 阿拉斯加州靠右行駛
 夏威夷州靠右行駛
 波多黎各靠右行駛
 美屬維爾京群島靠左行駛美屬維爾京群島,同加勒比海的大部分地區一樣,是靠左,是美國唯一仍然靠左島嶼的司法管轄區,因為美國購買前丹麥西印度群島時,這些島嶼是靠左行駛的(见1917丹麥西印度群島條約)。大多數乘用車由美国本地进口,为左軚車。
 關島靠右行駛
 北马里亚纳群岛靠右行駛
 美属萨摩亚靠右行駛
 乌拉圭靠右行駛000000001945-09-02-00001945年9月2日1918年為靠左,1945年跟随南美其他一些國家,改為靠右。[62]為了安全起見,在9月30日之前遵守了30公里/小時(19 mph)的速度限制。
 乌兹别克斯坦靠右行駛
 瓦努阿图靠右行駛[63]1980年前由法國和英國共同管理
 梵蒂冈靠右行駛羅馬飛地。
 委內瑞拉靠右行駛
 越南靠右行駛1945年前的法國殖民地龍编橋则为靠左。
 西撒哈拉靠右行駛西班牙殖民地,直到1976年。
 葉門靠右行駛000000001977-01-01-00001977年[32]南也門,原英國亞丁殖民地,於1977年改為靠右,此前为少数左行制共产主义国家。为此發行了紀念郵票。[64]那時,北也門已經靠右行駛。
 尚比亞靠左行駛1964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
 辛巴威靠左行駛1980年(事实上1965年)之前的英國殖民地

图集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Draper, Geoff. Harmonised Headlamp Design for Worldwide Application. Motor Vehicle Lighting.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23–36. 1993. 
  2. ^李開周.古人習慣靠左走. 羊城晚報 (羊城晚報). 2011年5月21日: B10 [2011年11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21日)(中文(简体)). 
  3. ^《輕鬆國學365》第669期「日之錄」:《古代習慣靠左行駛》,2011年10月21日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年9月21日,.
  4. ^扎里亞·高威特.失去功能的設計為何要保留?. BBC 英伦网. 2017-11-29 [2020-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中文(繁體)). 
  5. ^5.05.15.2胡茂全.中国为何“车马靠右行”. 档案. 羊城晚报. [201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0). 
  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北平的交通秩序管理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9-15.,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资讯中心
  7. ^立法院法律系統《違警罰法》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條文. [201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7). 
  8. ^國民政府訓令「改進市區及公路交通管理辦法」暨「重慶市區交通改進辦法」公布施行. [201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4). 
  9. ^國民政府訓令,關於汽車改為靠右行駛一節,改於三十五年元旦實行,將前頒「改進市區及公路交通管理辦法」,亦改於三十五年一月一日起實行. [201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4). 
  10. ^立法院法律系統《違警罰法》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條文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12-10.
  11. ^朱文轶:“物价能否恢复到合理水平是成功接收沈阳关键”,《三联生活周刊》, 2009年01月22日. [2021-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12. ^1950年6月22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中南公安部颁布《中南区各城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则》,《江西政报》,1950年07期,第115-122页。
  13. ^1951年5月5日中央公安部颁布《城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则》,《山西政报》,1951年06期,第62-67页。
  14. ^存档副本. [2009-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8). 
  15. ^存档副本. [2009-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4). 
  16. ^16.016.116.216.316.416.5立法院法律系統《違警罰法》民國35年(1946年)條文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12-10.
  17. ^The Day Myanmar Started Driving on the Right.伊洛瓦底. 2019-12-06. 
  18. ^Wang, Author Joey.Spotted In China: G50 Toyota Century V12 In Black, RHD. CarNewsChina.com. 2018-04-03 [202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美国英语). 
  19.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83-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 中華民國法務部. 2015-08-14 [2015-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20. ^Driving Tips in Albania – Sixt rent a car. sixt.co.uk. [2019-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4)(英语). 
  21. ^http://www.nyszone.com.Driving in Algeria. adcidl.com. [2019-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美国英语). 
  22. ^Andorra Driving Guide 2021. International Drivers' Association. 9 April 2021 [202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英语). 
  23. ^Driving Tips in Angola – Sixt rent a car. sixt.co.uk. [2019-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英语). 
  24. ^Road Safety Guidelines For Visitors – Drive-a-Matic Car Rentals Antigua. antiguarentalcar.com. [2019-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25. ^10 de Junio: Día Mundial de la Seguridad Vial. [13 Dec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26. ^Staff, Weekly.Armenian Government Plans to Ban Right-Hand Drive Vehicles; Drivers Protest Decision. The Armenian Weekly. 2018-01-10 [2019-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4)(美国英语). 
  27. ^Compilation of Foreign Motor Vehicle Import Requirements(PDF).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Transportation and Machinery. December 2015 [9 April 2019].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9-04-12). 
  28.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bahamas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9. ^Bahrain Government Annual Reports. Times of India Press. 1968: 158 [202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30. ^Driving in Belarus. autoeurope. [11 April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31. ^The history of left- and right-hand traffic. International Driving Authority. [11 April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32. ^32.032.1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kincaid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3. ^33.033.1Nkwame, Marc.Burundi, Rwanda to start driving on the left. DailyNews Online. 27 July 2013 [28 May 2016]. 
  34. ^34.034.134.234.334.4Passed by the Legislative Yuan.違警罰法 (Act Governing the Punishment of Police Offences). 1946 [14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December 2013).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basement”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35. ^Tourist and Business Directory, The Gambia. 1969: 19 [202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36. ^Hillger, Don; Toth, Garry.Right-Hand/Left-Hand Driving Customs.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13 Dec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37. ^Right-Hand Traffic Act. Ghanalegal.com. [14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38. ^Nkrumah, I. K.Daily Graphic: Issue 7526 December 21 1974. Daily Graphic. 21 December 1974, (7526): 9 [202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39. ^Phil Bartle.Studies Among the Akan People of West Africa Community, Society, History, Culture;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 Kwawu by Phil Bartle, PhD. Cec.vcn.bc.ca. [14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40. ^Why Does Japan Drive on the Left. 2pass.co.uk. [11 August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41. ^Customs Services Department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KRA. [12 Dec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42. ^Over 20,000 Right Hand Drive Cars Imported in Kyrgyzstan in 2012. The Gazette of Central Asia (Satrapia). 8 May 2013 [202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43. ^Photo of All Change. Swop Over Point for the Traffic !. Panoramio. [10 June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8). 
  44. ^Peter van Ammelrooy.De Claim links rijden. De Volkskrant. 12 September 2009 [14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荷兰语). 
  45. ^2.1 "Keeping Left" – Land Transport (Road User) Rule 2004 – New Zealand Legislation. New Zealand Government. [28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46. ^Travel advice by country, Oman.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 (fco.gov.uk). [8 August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8 April 2008). 
  47.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E.O. 34 1945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8. ^Republic Act No. 8506 | GOVPH. Official Gazette of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 December 2022). 
  49. ^49.049.1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Komunikacja.krakow.eurocity.pl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50. ^Mozambique: memoirs of a revolu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ohn Paul, Penguin, 1975, page 41
  51. ^Russian Far East is still attached to Japanese cars. Russia behind the headlines. 31 August 2016 [12 August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6). 
  5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rwandaburundi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53. ^The Rising Sun: A History of the All People's Congress Party of Sierra Leone. A.P.C. Secretariat. 1982: 396 [202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2). 
  54. ^de Vries, Nina.Sierra Leone Bans Right-Hand Vehicles as Hazards.Voice of America. 17 September 2013 [2021-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55. ^Road Rules. SACarRental.com. [15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 January 2013). 
  56. ^Driving in South Africa Information. drivesouthafrica.co.za. [15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57. ^O'Donnell, Kathleen; Pefkaros, Stassi.Trinidad and Tobago Adventure Guide. Hunter Publishing, Inc. 2000: 53 [2021-09-10].ISBN 97815565088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58.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Fodor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59. ^Colonial Reports. Annual. 1480–1499. 1930: 76 [202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60. ^60.060.1King, Peter.The Channel Islands War: 1940–1945. Hale. 1991: 31 [2021-09-10].ISBN 9780709045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6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turks and caicos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62. ^El día en que el Río de la Plata dejó de manejar por la izquierd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utoblog, 25 August 2015
  63. ^RHD/LHD Country Guide. toyota-gib.com. [22 Sept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64. ^South Yemen – Postage stamps – 1977. stampworld.com. [202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参见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街道與巷道
道路類型英语Types of road
封閉式道路
國家、地區
主要道路
地方道路
其它術語
道路交叉
路面
交通安全
因素
道路與
環境
人為因素
車輛
空間與
時間分配
劃界
結構
性能指標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道路通行方向&oldid=8789169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