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過勞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Globe icon
此條目論述以台湾日本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協助補充內容避免偏頗,或討論本文的問題。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2018年6月20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添加相关内联标签和删除原创研究内容以改善这篇条目。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醫學聲明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過労死
假名かろうし
平文式罗马字Karōshi

過勞死(日語:過労死),源自日語[1] 又稱勞死累死,是一種職業性的突然死亡,因過度劳动导致積勞成疾而死。其原因為由壓力引起的心臟病發作,或是長期疲倦所導致的中風致死。第一宗有紀錄的過勞死個案發生於日本,當中一名工作在日本最大的報紙公司二十九歲的海外運輸部男員工,在他工作期間突然中風身亡。事件最初不以為意,直到198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同公司幾位較高職位的行政人員正值壯年,卻在沒有明顯疾病的情況下猝死。當地傳媒馬上針對事件報導,並很快把這種現象稱為「過勞死」。在1987年,由於過勞死現象受到大眾的廣泛關注,日本勞動省不得不就因工作猝死的人數作出統計

台灣過勞死的現象在於資方濫用責任制,使員工不得不超時工作以免被遣散。2011年台灣為減低過勞死,開始讓員工超時工作的資方加以罰則,但被資方認為是妨礙投資[2]

容易诱发过劳死的工作生活习惯

[编辑]
此章节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未查证内容
  • 上下班单程所耗时间超过两小时
  • 平均每个月出遠差超过四次
  • 因为经常长时间加班或经常泡夜店而几乎每天都在晚上10点以后回家,或者每星期都有两三天在午夜12点以后回家
  • 平均每星期都有应酬并在应酬时大量饮酒
  • 有较重的烟瘾
  • 喜食油炸的食物
  • 缺少户外运动,连出门散步都抽不出时间
  • 与多数同事关系不睦
  • 性格敏感易怒,常因细故与他人争执
  • 遭到上司的強迫勞動而情绪长时间低落,难以平复

預防過勞死

[编辑]
此章节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未查证内容
  • 法律明定每日、每週、每月之工作時數上限。
  • 鼓勵員工適時休假,取消「不休假獎金」。
  • 資方不要以責任制,成為讓員工無限制加班的藉口。
  • 定期舉辦員工健康檢查。
  • 調整企業文化,從「為公司賣命」,到「創造企業與個人雙贏局面」。
  • 調整主管對於員工的心態:勤勞不是萬靈丹、有時甚至是毒藥,會傷害員工。
  • 在不縮減人力及薪水之前提下,採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自動、半自動化工作系統。
  • 政府單位確實執法,處罰常態性要求員工超時工作的不肖企業,最好以刑事責任對付不肖企業(如劉姍姍在美國因為虐傭而被羈押重判,但在臺灣就不會出事)。
  • 改以就業為導向的經濟政策,完全就業可以增加員工對雇主的議價能力,避免過勞現象。
  • 健康飲食,多運動,找真社工及治療師協助
  • 把工作與生活分開並且妥善規劃時間,把時間分配在重要的人事物上,例如:家人、朋友

相關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脳・心臓疾患の労災認定 -「過労死」と労災保険-. 厚生労働省. [2014-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2. ^過勞死訂刑責 工總:衝擊大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02-22.

外部連結

[编辑]
死亡及相關主題
醫學判定
死亡相關列表
死亡形態
死後
屍體腐爛階段
屍體处理
其他方面
超自然現象
法律相關
其他相關
契約成立(求职
工資
工時
工作時間
休假
職業安全、健康
勞工保險
員工福利、津貼
失業
退职
型態
集體勞動權
違法行為
其他
职业病
職業傷害
职业卫生
專業領域
機構和組織
標準
安全
立法
參閱
日本社会概念与文化观念术语
社会观念
审美
礼仪与规范
人群
次文化
职场
剝削和反剝削
相關詞:割韭菜壓迫英语Oppression壓榨
剝削
角色
剝削者上層階級 · 少數)
互相合作的權力菁英
被剝削者下層階級 · 多數)
角色
的種類
社會階級
人數規模
社會控制
國家機器
意識形態
國家機器
文化
家庭
媒體
教育
政治
法律
宗教
工會
暴力
國家機器
經濟
反剝削
文化
家庭
媒體
教育
政治
法律
宗教
工會
經濟
规范控制数据库:各地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過勞死&oldid=9015960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