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通远堡镇

坐标40°47′14″N123°55′13″E / 40.78732°N 123.92033°E /40.78732; 123.9203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通远堡镇
通远堡镇的位置
地图
坐标:40°47′14″N123°55′13″E / 40.78732°N 123.92033°E /40.78732; 123.92033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级行政区凤城市
村级区划单位数
时区北京时间UTC+8
电话区号+86 
统计用区划代码21 06 82 118

通远堡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1]

名称由来

[编辑]

通远堡镇地处交通要道,曾有一驿站称龙凤站,明朝改称通远堡,因而得名。

政区沿革

[编辑]

通远堡镇在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该地区繁衍生息,境内的山龙洞遗址目前尚存人类活动痕迹。

通远堡原又名镇夷堡,相传两只金光闪闪的铜羊从东山古墓中走出,到河边喝水,后不见踪影。当地老百姓为纪念此事,修建一座庙宇,将此地改名为铜羊堡。早期铜羊堡地处交通要道,修有驿站,从辽东都司(驻辽阳)到九连城的交通线上都建有驿站,元朝称龙凤站,明朝改为通远堡,意为自此可通向远方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

1917年7月国民政府设立通远堡村,始用通远堡为区划名称,1937年设通远堡村(乡镇级建制),1945年10月设通远堡区,1946年10月设通远堡镇,1947年6月恢复通远堡区,1956年撤通远堡区设通远堡镇人民公社,是凤城建国初期老三镇之一。

1979年单设通远堡镇,通远堡人民公社与通远堡镇同驻通远堡。

1983年4月通远堡人民公社改为通远堡乡。

1988年8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通远堡乡建制,将原通远堡乡及所属各村与通远堡镇合并为通远堡镇。

1994年通远堡镇被国家城乡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2000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将通远堡镇设为“经济发展试点镇”。

2009年9月被丹东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通远堡经济开发区。

自然地理

[编辑]

通远堡镇位于凤城市北部,东依弟兄山镇,西与四门子镇为邻,南靠刘家河镇,北与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口镇接壤。

境内属丘陵山区地带,地势趋向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80m,其中大黑山海拔892.9m,为境内第一高山。

通远堡镇年最高气温34.9℃,最低气温-32℃,年均气温8℃。平均降雨量为731mm,无霜期160天,主要自然灾害为水灾,风灾和冰雹。

辖境内有大小河流12条,总长84.5km,其中通远堡河最长,全长22km,日径流量7000立方米。山羊峪河为境内第二大河,全长11km,日径流量5000立方米。两条河流出通远堡镇后在刘家河镇境内与金家河交汇,属鸭绿江水系。

人口面积

[编辑]

全镇总户数9887户,总人口27889人,其中农业户5987户,17393人,非农业户3900户,10496人。

全镇总面积179.8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为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8万亩。

名胜古迹

[编辑]

位于老堡村的双泉寺始建于唐朝,乾隆年间又进行扩建,香火旺盛,后毁于“文革”期间,于2006年重建,占地2376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建有娘娘庙、大雄宝殿、斋堂、念佛堂及僧舍。

行政区划

[编辑]

通远堡镇下辖以下地区:[2]

富民社区、​胜利社区、​向阳社区、​通远堡村、​大黑山村、​老堡村、​二道坊村、​小黑山村、​北张家村、​曾家村、​林家台村和​大甸子村。

参考资料

[编辑]
  1. ^行政区划搜索:凤城市.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2. ^2023年通远堡镇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中文(中国大陆)). [失效連結]
丹东市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辽宁省  政府驻地:振兴区
县级行政区
市辖区
元宝区
4街道
1镇
振兴区
6街道
1镇
丹东边境
经济合作区
1街道
2镇
振安区
4街道
5镇
县级市
东港市
3街道
14镇
1民族乡
凤城市
3街道
17镇
1民族乡
自治县
宽甸满族自治县
19镇
2乡
1民族乡
凤城市行政区划
街道
民族乡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通远堡镇&oldid=5527427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