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业元年(605年)改吴州置越州,治所在会稽县(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辖区约今浙江省浦阳江(义乌除外)、曹娥江流域及余姚市地。大业二年(606年)为会稽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越州,天宝元年(742年)又为会稽郡,乾元元年(768年)复为越州。
寶應元年(762)置義勝軍、靜海軍,大歷二年(767)廢靜海軍,元和六年(811)廢義勝軍。中和二年(882)復置義勝軍,乾寧三年(896)曰鎮東軍。[1]
唐中後期为浙江東道治。以越窑产秘色窑瓷器著名,为宫廷玩物,青瓷中的绝品。有盛产绫罗等丝织物。户九万二百七十九,口五十二万九千五百八十九。下领七县:会稽县、山阴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萧山县、上虞县。
五代十国时,为吴越国所辖,称为东府,根据出土墓志吴越后期称越州为会稽府。北宋统一吴越后,仍称越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升为绍兴府。
| 唐朝越州辖县 | |
|---|---|
| 618年 | 会稽县、句章县、剡县、诸暨县 |
| 621年 | 会稽县、诸暨县(剡县改属嵊州;句章县改属鄞州) |
| 624年 | 会稽县、诸暨县(新设山阴县,余姚县[2]来属) |
| 625年 | 会稽县、诸暨县、余姚县(废除山阴县,剡县、鄮县来属) |
| 677年 | 会稽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鄮县(新设永兴县[3]) |
| 686年 | 会稽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鄮县、永兴县(重设山阴县) |
| 738年 | 会稽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永兴县、山阴县(鄮县改属明州) |
| 742年 | 会稽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永兴县(改为萧山县)、山阴县 |
| 767年 | 会稽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萧山县(废除山阴县) |
| 772年 | 会稽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萧山县(重设山阴县) |
| 785年 | 会稽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萧山县、山阴县(新设上虞县[4]) |
| 812年 | 会稽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萧山县、上虞县(废除山阴县) |
| 815年 | 会稽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萧山县、上虞县(重设山阴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