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赵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与「赵佗」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請見「趙武帝 (消歧義)」。
南越武帝
南越國第1代帝王
在位期間:前203年-前137年
繼任:南越文帝
姓名趙佗
出生不詳
逝世前137年
諡號武王
尊號南越王→南越武帝→南越王

赵佗(前240年或前241年—前137年),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秦朝南海龍川[1]南越国创建者,是南越国第一代皇帝。前204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南越国的建立年代,無史籍直接记载,现代的研究文献均以《史记》的相关记载推算而得:一说是前204年[2],一说是前203年[3],一说是前207年[4]在位至前137年,自称“南越武帝”。

生平

[编辑]

平定岭南

[编辑]
主条目:秦征百越

赵佗生年不详。秦始皇統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前进岭南百越之地。公元前215年[5],经过六年的准备,秦始皇派遣蒙恬进攻匈奴,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军力入侵岭南,同年即占領廣東地區[6]。然而屠睢在廣西地區戰死,屠睢战死后,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并和赵佗一起率领大军。经过四年努力,秦于前214年攻取岭南全境。

赵佗在龙川任县令时所开掘的水井,称为越王井

秦始皇接着在岭南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嚣被委任为南海郡尉。南海郡下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其中,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故赵佗被委任为龙川县令。赵佗到龙川(今龙川县佗城镇)上任后,采取和辑百越的族群政策,并上书秦始皇,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的居民至南越,加强中原、南越兩地的民眾融合。

南越称王

[编辑]

秦始皇死后,趙高李斯發動了沙丘之變謀殺了皇長子扶蘇,矯詔由秦二世继位。由于嚴刑峻法、濫用民力,前209年兩名小軍官陈胜吴广發動了大澤之變,引爆了一連串的秦末民變六國的後人與遺老們爭相起兵,中原陷入一片混乱。前208年[7],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向他阐述可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反秦勢力的侵犯;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不久,任嚣病故;赵佗即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据险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各地叛軍进犯,并乘機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前206年秦朝滅亡,項羽殺死秦王子婴,開始與刘邦的“楚汉相争”,赵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雒越[8],於公元前204年在岭南地區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疆土北起五岭(今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带),西至夜郎(今广西,云南的大部),南抵南海(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海南島),东至闽越(今福建南部),都城在番禺(今广州市)。

臣服汉朝

[编辑]

公元前202年春,嶺北经过多年征战,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并平定江東包括项羽在内的其余军事势力,劉邦將秦朝的南海、桂林、象三郡封給長沙王吳芮[9] 公元前196年夏,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应允与汉「剖符通使,和集百越」,不为边患,臣服汉朝,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刘邦也承認南海、桂林、象三郡是屬於赵佗的[10],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赵佗與汉朝處於友好狀態。

一度称帝

[编辑]
河源火車站前的赵佗塑像

公元前181年秋[11]。刘邦去世后,吕后临朝,发布禁止和南越交界的地区对南越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赵佗觉得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汉朝内部的一个诸侯,位于南越国北部,现湖南省境内)来吞併他。于是赵佗自称“南越皇帝”,发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攻占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吕后也派遣大将隆虑侯周灶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一年后,吕后崩,汉朝的军队停止了进攻计划。公元前180年,赵佗因抗击汉朝成功而声威大振,乘机对东边的闽越国用经济手段施加影响,而对西边的西瓯雒越等部落(即甌雒國故地)加强控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东西万余里、兵甲百余万”,同时自封南越武帝並中止藩属于汉朝的关系[12]

再度归汉称王

[编辑]
豎立在河北正定县南城门(长乐门)的趙佗銅像

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即位,派人重修赵佗先人的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赏赐赵佗的堂兄弟们官职和财物。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陆贾到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重申“和集百越”政策,建议互弃前隙,恢复通使。赵佗被再次说服,上书自称南方蛮夷大长,去除帝号、藩属于汉朝,对汉朝自称“南越王”。表示“恩奉明诏,长为藩臣,复修职贡”。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觐见汉朝皇帝,守约不移。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使用皇帝的名号。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赵佗去世,年逾百岁,葬于番禺(今广州)。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112年冬季[13],南越国被汉朝所灭。

历史影响

[编辑]

赵佗从前219年作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万大军的副帅,一直到汉武帝刘彻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去世,一共统理岭南81年。其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中原人南越人的融合,并把中原文化带到南越,促成南越地區(嶺南)的发展。

評價

[编辑]
  • 越南史學家黎文休:“趙武帝能開拓我越,而自帝其國,與漢抗衡,書稱老夫,為我越倡始帝王之基業,其功可謂大矣。後之帝越者能法趙武,固安封圻,設立軍國,交鄰有道,守位以仁,則長保境土,北人不得復恣睢也。”[14]

故地

[编辑]

影視形象

[编辑]

注释

[编辑]
  1. ^司馬遷.史記-南越列傳. 前91年 [201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中文(臺灣)).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2. ^参见《南越国史》,张荣芳 黄淼章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参见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根据大越史记全书赵朝纪
  5. ^胡守为:《岭南古史》,页25。秦军发动攻取嶺南战争的时间,学界说法不一。一说为前219年
  6. ^《淮南子·人闲训》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馀干之水。
  7. ^《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之一·蜀纪》将任嚣之死系于秦二世胡亥二年,即前208年。
  8. ^《南越志》:“交趾之地,最为膏腴。旧有君长曰雄王,其佐曰雄侯。后蜀王将兵三万讨雄王,灭之。蜀以其子为安阳王,治交趾。其国地,在今平道县东。其城九重,周九里,士庶蕃阜。尉佗在番禺,遣兵攻之。王有神弩,一发杀越军万人,赵佗乃与之和,仍以其子始为质。安阳王以媚珠妻之,子始得弩毁之。越兵至,乃杀安阳王,兼其地。”
  9. ^《漢書卷一下.高帝紀第一下》五年春正月,詔曰:「故衡山王吳芮與子二人、兄子一人,從百粵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有大功,諸侯立以為王。項羽侵奪之地,謂之番君。其以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為長沙王。」
  10. ^《漢書卷一下.高帝紀第一下》十一年五月,詔曰:「粵人之俗,好相攻擊,前時秦徙中縣之民南方三郡,使與百粵雜處。會天下誅秦,南海尉它居南方長治之,甚有文理,中縣人以故不耗減,粵人相攻擊之俗益止,俱賴其力。今立它為南粵王。」使陸賈即授璽綬。它稽首稱臣。
  11. ^《漢書卷三.高后呂氏紀第三》:「七年秋九月,南越侵盜長沙,遣隆慮侯竈將兵擊之。」
  12. ^《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馀里。迺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汉朝)侔。
  13. ^《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載為「元鼎六年冬十月,行東,將幸緱氏,至左邑桐鄉,聞南越破,以為聞喜縣。」南越國亡於元鼎六年冬十月,換算成公元紀年應為前111年,但由於漢朝以十月為歲首,冬為一年開始,依《新編中國三千年曆日檢索表》,元鼎六年冬十月是儒略曆公元前112年11月14日—12月13日。
  14. ^《大越史記全書》:黎文休曰:遼東微箕子不能成衣冠之俗,吳會非泰伯不能躋王覇之強。大舜,東夷人也,為五帝之英主。文王,西夷人也,為三代之賢君。則知善為國者,不限地之廣狹,人之華夷,惟德是視也。趙武帝能開拓我越,而自帝其國,與漢抗衡,書稱老夫,為我越倡始帝王之基業,其功可謂大矣。後之帝越者能法趙武,固安封圻,設立軍國,交鄰有道,守位以仁,則長保境土,北人不得復恣睢也。
  15. ^赵佗墓深藏越秀山下?.广州日报. 2018-07-27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16. ^郑熊《番禺杂志》载,“赵佗疑冢在县东北二百步,相传佗死营墓数处,及葬,丧车从四门出,故不知墓之所在。”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史記/卷113》,出自司馬遷史記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文献

[编辑]

參閲

[编辑]
赵佗
南越国王室
出生于:前240年逝世於:前137年

原因:南越國建立
南越国君主
前203年-前137年
繼任:
赵眜
南越文帝
前任:
安陽王
甌貉國王
越南統治者[錨點失效]
前207年-前137年
繼任:
赵眜
南越文帝
地理
分區建制
歷史建制
地點
重要建筑
古蹟
經貿
商务区
購物
文體娛樂
遊樂
觀光
文教設施
體育場館
高等教育
知名本科院校
科研院所
交通
轨道交通
道路交通
水上交通
交通枢纽
本土文化
老字號
名人
歷史事件
前203年-前111年
人物
南越君主
重要人物
南越文王墓出土的丝缕玉衣
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翔鹭纹铜鼓
事件
政区
族群
遗址
文物
争议
秦朝
张楚
西楚
汉朝
刘邦 ·劉伯 ·刘信 ·刘喜 ·劉交 ·劉賈 ·刘泽 ·吕泽 ·吕释之 ·張耳 ·张敖 ·卢绾 ·韩信 ·彭越 ·英布 ·张良 ·陈平 ·萧何 ·曹参 ·周勃 ·樊噲 ·夏侯嬰 ·灌嬰 ·曹無傷 ·紀信 ·周苛 ·雍齒 ·王陵 ·酈食其 ·酈商 ·吴芮 ·吴臣 ·梅鋗 ·利蒼 ·魏王豹 ·司马卬 ·申阳 ·臧荼 ·韓王信 ·陳豨 ·傅寬 ·靳歙 ·周緤 ·奚涓 ·陈武 ·王吸 ·薛歐 ·丁復 ·蟲達 ·孔将军 ·费将军 ·呂馬童 ·王翳 ·杨喜 ·呂勝 ·杨武 ·吕青 ·呂臣 ·季布 ·季心 ·曹丘生 ·欒布 ·蒯徹 ·李左车 ·贯高 ·孟舒 ·田叔 ·肥銖 ·賁赫 ·薛公 ·辕生 ·随何 ·審食其 ·张苍 ·周昌 ·趙堯 ·任敖 ·申屠嘉 ·陆贾 ·朱建 ·刘敬 ·叔孫通 ·曹氏 ·吕雉 ·吕媭 ·戚姬 ·薄姬 ·管夫人 ·趙子兒 ·石美人 ·傅夫人 ·唐姬 ·赵姬 ·刘濞 ·刘肥 ·魯元公主 ·刘盈 ·刘如意 ·刘恒 ·刘恢 ·刘友 ·刘长 ·刘建 ·吕台 ·呂產 ·呂祿 ·吕嘉 ·吕通 ·林摯 ·靳彊
齐国
赵国
魏国
韩国
燕国
匈奴
朝鲜
南越
瓯雒
閩越
东瓯
南粤先贤馆入选名人
古代
时期
时期
近代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文化教育
科技实业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赵佗&oldid=88528922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