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斤蒙古卫,简称赤斤卫,又作赤金卫,中国明代在嘉峪关以西所置羈縻卫,关西八卫(因沙州卫与罕东左卫相继设于同一地区,故又称关西七卫)之一。朝廷冊封當地酋長為名義上的官員(类似于土司),管理当地各部族,其首領大多為蒙古族世襲領袖。
明永乐二年(1404年)元故丞相苦术之子塔力尼投降明朝,以其所部在赤斤站设置赤斤蒙古千户所,在今甘肃省玉门市西北赤金堡。永乐八年(1410年)升为赤斤卫,正德年间被吐鲁番汗国所破,当地人内徙肃州(今酒泉市)的南山,赤斤城空,卫废。[1]
清朝曾短暂复设。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恢复赤金卫,雍正年间改为赤金所。乾隆初年恢复为赤金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并入玉门县。[1]
[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