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賴清德政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介紹的是賴清德在總統任內所領導的政府。关于其擔任行政院院長期間所領導的內閣,请见「賴清德內閣」。
賴清德政府
← 蔡英文政府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
賴清德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府官方肖像
建立日期2024年5月20日
组织与人物
国家领袖總統
国家元首賴清德
副国家元首蕭美琴
政府首脑卓榮泰
副政府首脑鄭麗君
成員政黨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政黨領袖賴清德
议会地位少數黨
51 / 113 (45%)
反对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台灣民眾黨 臺灣民眾黨
反对党领袖
历史
选举
议会任期

賴清德政府(通稱賴政府)是指2024年5月20日迄今,賴清德擔任第16任中華民國總統期間所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民主進步黨(下稱「民進黨」)提名的賴清德與蕭美琴2024年總統大選以558萬票勝出,打破臺灣自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執政兩屆即政黨輪替的慣例,民進黨邁向第三個連續執政任期;惟民進黨於2024年立法委員選舉中未能取得過半席次,使賴政府成為行憲以來的第二個少數派政府

賴清德政府上任至今共歷經一個內閣,即卓榮泰內閣。與扁政府時代相似,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在多數政治議題上合作,導致國會自2024年2月開議以來,朝野雙方在審議法案及政府預算方面陷入激烈對抗,並且引發了後續的大罷免[1]

政府人事

[编辑]

副總統

[编辑]
次序肖像姓名任職期間所屬政黨
到任時間卸任時間
1蕭美琴2024年5月20日現任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五院首長

[编辑]
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
院長
卓榮泰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韓國瑜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謝銘洋(代理)
無黨籍

周弘憲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陳菊
無黨籍[註 1]
副院長
鄭麗君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江啟臣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懸缺
許舒翔
無黨籍

李鴻鈞
無黨籍[註 2]
秘書長

張惇涵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周萬來
無黨籍
懸缺
劉建忻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王增華(代理)
無黨籍

內閣

[编辑]
主条目:卓榮泰內閣
內閣
次序
閣揆肖像閣揆姓名所屬政黨存續期間備註
到任時間卸任時間任期時間
1
卓榮泰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2024年5月20日現任7002524000000000000♠1年159天

其他人事任命

[编辑]
總統及其隸屬單位現任首長
頭銜肖像姓名政黨就任日期副首長備註
總統府秘書長
潘孟安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2024年5月20日特任副秘書長
何志偉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副秘書長
鄭俊昇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
吳釗燮副秘書長
林飛帆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趙怡翔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李問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國家安全局局長
蔡明彥無黨籍2023年1月31日副局長
柯承亨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簡華慶無黨籍
陳松吉無黨籍
總統府侍衛長
邵智君2024年5月20日副侍衛長
陳宏詩無黨籍
總統府發言人
郭雅慧
總統辦公室主任
陳羿伶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國史館館長
陳儀深2019年7月10日副館長
許瑞浩無黨籍
中央研究院院長
廖俊智無黨籍2016年6月21日副院長
周美吟無黨籍
唐堂無黨籍
彭信坤無黨籍
非直接任命,而係由總統圈選評議會推薦候選人。任期五年。

內政

[编辑]

住房政策

[编辑]

為協助無自有住宅家庭購屋安居,行政院於2010年開辦「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常簡稱「青安貸款」)。為減輕青壯年世代購房壓力,2023年起實施「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簡稱「新青安貸款」)專案[2],放寬房貸利率優惠並提高寬限期[3],貸款年限最長40年[4],賴清德政府延續此一政策。該政策原先的目標係為協助18歲以上青年緩解購房壓力以實現居住正義,然而政策發布後卻反而掀起房市熱潮,更造成投機者利用政策漏洞炒房中央銀行只得祭出「限貸令」,優先貸款給無自用住宅者,以確保能夠滿足首購族的貸款需求[5]

此外,內政部亦公告租屋電費新制,明訂房東收取電費不得超過當期每度平均電價,並要求電費資訊公開,若違規將重罰最高新台幣50萬元。[6]

轉型正義

[编辑]
参见:臺灣轉型正義

延宕多年的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議題,過去蔡政府時代文化部曾規劃轉型,但最終未有下文;賴政府上任一年後,行政院轉型正義會報通過轉型為“民主教育園區”的方案,惟後續如何執行仍有待觀察。

此外,中正紀念堂的銅像大廳的三軍儀隊撤除問題,則在賴政府首位非軍系背景出身的國防部部長顧立雄上任後,終於在2024年7月起撤出大廳[7];而國安局營區內的蔣中正銅像也即將全數移除,落實清除獨裁者个人崇拜圖騰的目標[8]

能源

[编辑]

永續能源

[编辑]
賴清德總統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會議

賴政府於上任之初即成立「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宣示繼續朝淨零碳排永續再生的目標前進。總統賴清德在會議期間表態,不排除未來新的、安全的核能技術;但也同時強調「非核家園」是早已獲得朝野共識的政策目標,不會改變。[9]

外交

[编辑]

臺灣-美國關係

[编辑]
参见:中華民國—美國關係史 (賴清德時期)

賴政府上任後,美方維持過去的友好態度,對其就職表示歡迎[10]拜登政府並公告了其任內第14~18度的對台軍售美国财政部也宣布將就雙重課稅英语Double taxation問題與臺灣展開雙邊租稅協定的正式談判[11],賴清德總統出訪關島期間更是創下訪問總督官邸、議會,官方並演奏《中華民國國歌》歡迎到訪的首例[12]

第二次川普政府上台後,全世界逾百個國家均面臨美國“對等關稅”的懲罰性措施、臺灣亦遭到加徵32%的关税。對此,賴政府則以支持台積電擴大赴美投資作為交換籌碼[13],獲川普政府同意下調至20%的「暫時性稅率」、半导体产业並豁免於100%進口關稅之列[14];後續則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軍持續與華府談判,爭取再降低稅率。

臺灣-日本關係

[编辑]
参见:中華民國—日本關係

2024年10月石破茂出任日本首相後,台日雙方較少有公開往來;然而因兩國共同面臨北京不斷進行海上擴張與灰色地帶侵擾、所衍生的共同防衛需求,在海防合作方面則愈加公開化,包括自2024年起海上保安廳海巡署進行聯合演訓,以及海上自衛隊護衛艦破例穿越台灣海峽航行等等[15][16];日本政府也開始制定「台灣有事」的相關因應計畫,並與臺灣簽訂《出入境管制資訊共享備忘錄》。2025年7月,外交部長林佳龍被友台眾議員曝光出訪日本,成為1972年兩國斷交以來外長訪日的首例[17]。同時,適逢抗日勝利80週年之際,有關活動抗日色彩被淡化,被指是「避免刺激日本」。[18]

臺灣-菲律賓關係

[编辑]
参见:中華民國—菲律賓關係

2022年新任菲律宾总统小馬可仕就任後,在外交上採取鮮明的親美立場,同時也尋求與臺灣進一步深化交流。2025年馬尼拉當局宣佈放寬30年以來政府官員對台交流的嚴格限制,隨即有現役官員抵台參與區域安全論壇;同時菲國也因深受中國南海的侵擾,轉而與臺灣建立海上安全合作機制[19]

另外,菲律宾於2025年起宣佈給予臺灣公民免簽證待遇,成為新南向政策的重要成果;而時任外交部長的林佳龍於同年8月率領經貿團抵菲考察,更是創下兩國斷交後的首例[17]

臺灣-歐洲關係

[编辑]
参见:中華民國—歐洲聯盟關係中華民國—捷克關係中華民國—法國關係

蔡英文政府時期臺灣與欧洲的關係便獲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賴政府在此基礎上更戮力促進雙邊往來。2024年10月,前總統蔡英文在賴政府全力支持下出訪歐洲,除在捷克獲得禮遇並與捷克总统帕維爾會面外,也獲邀前往法國參議院欧洲议会,創下卸任元首訪問歐盟總部的紀錄[20]。2025年10月,外交部長林佳龍出訪奥地利、捷克與意大利三國,是繼吳釗燮之後再有臺灣外長公開訪問欧洲;且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幾乎同步訪歐,成為新一輪的外交突破[17]

臺灣-南非關係

[编辑]
参见:中華民國—南非關係

2023年南非即因主辦金磚國家峰會受北京壓力,一度片面要求臺灣駐斐代表處更名並遷出首都約翰尼斯堡;2025年南非政府再度因舉辦G20峰會受北京施壓,二度提出相同要求、甚至擅自降級並更改臺灣代表處名稱,遭到中華民國外交部強烈抗議。在初次協商未果後,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宣布針對南非的晶片進行出口管制,被視為臺灣政府首次將半導體武器化來進行「晶片外交」;南非政府對此僅回應其為全球半導體供应链重要國家,惟外交部驟然於2日後即宣稱「南非政府請求協商」,故暫停實施管制措施。[21]

兩岸

[编辑]
参见:海峽兩岸關係

兩岸方針

[编辑]

賴清德總統在其就職演說中明確提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22][23],此後便以此為基礎反覆重申;而其論述也不再侷限於兩岸之間,而是將之全面提升至國際層次以將臺海問題國際化,包括針對《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展開国际法論戰[24],直接指出北京當局曲解該決議的真正目的係為挑戰現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25];以及首度公開紀念歐戰勝利日,呼籲各國團結對抗侵略勢力,爭取合縱連橫抗衡北京[26]。此外,賴總統亦提出包括「祖國論」[註 3]、「俄佔領土說」[註 4]等與傳統綠營相左的論述,被視為更進一步向中間路線靠攏[27][28]

而北京方面則是指責其大搞「新兩國論」,除在經濟上再次宣佈中止ECFA早收清單关税減免優惠之外[29]國台辦亦聯合其他黨政機關大動作公佈《懲獨二十二條意見》,進一步限縮當局認定的「台獨」範圍[30];軍事上更是頻繁發動圍島軍事演習,企圖常態化其在台灣海峽周邊的軍事活動[31]

制度化反統戰

[编辑]

2024年末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分統戰工作遭YouTuber揭露後,賴政府開始全面檢討反制滲透的政策、法規;並於《反分裂國家法》施行20週年之際召開敞廳談話,正式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提出了17項國安因應策略[32],陸續實施以下措施:

國防

[编辑]

賴政府的國防基調以延續前屆政府的國防自主路線為主,並更加強調全民防衛和推進更大幅度的改革措施。在軍費佔比方面,總統賴清德承諾上調至整體GDP的3%以上;2026年度即編列了新臺幣9,495億元史上最高的國防預算、佔比達3.32%[39]

賴清德總統(中)視導「海安第12號演習」

國防自主

[编辑]

賴政府除了拍板持續推進「潛艦國造計畫」的相關工作之外,總統賴清德另於2025年雙十國慶演說中宣布將打造名為「台灣之盾」的多層次防空系統,仿效以色列铁穹搭配人工智慧無人載具等新興科技建構全面防護網,預計將編列破億規模的特別預算[40][41]

國防改革

[编辑]

國軍過去爭議多時且為人詬病的踢正步刺槍術和休假回報制度等等多項措施,在賴政府首位文人國防部部長顧立雄上任後,在以实用主义取代形式主义的政策導向之下全數廢除,改為符合現代戰爭型態的近身搏擊[42]。此外,國防部也證實將仿效美軍設立國防創新單位英语Defense Innovation Unit,為部隊提供新的科技與作戰概念,以符合當代的戰爭需求[43]

此外,針對每年度的漢光演習,國軍自2025年度的第41號演習開始大幅變革,不再秉持盡量不擾民、事先準備劇本的原則,而是深入萬板大橋臺北捷運等坊間場所,並結合民間的「城鎮韌性演習」演練城鎮戰的可能情況,以實戰效果汰除過往的表演性質[44]

全民防衛

[编辑]
参见:全面防衛

為因應习近平統治之下中國大陸武力犯台可能性逐年升高[45],賴政府上任後即成立「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由總統賴清德親自出任召集人,將國家安全民防災害防救等各項資源進行系統性的整合,並將萬安演習與民安演習重新整併為「城鎮韌性演習」,以無劇本、小規模的方式進行戰事救災演練,並結合軍方的漢光演習達成「全社會防衛韌性」的目標[44]

軍事審判

[编辑]

由於共諜案趨於頻繁,為因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滲透及间谍活動威脅,總統賴清德宣示將恢復軍事審判制度,但將適用範圍限縮於現役军人觸犯叛亂通敌、洩密、抗命英语Insubordination和廢弛職務等軍事犯罪行為。[46]

美國軍售

[编辑]
参见:美國對台軍售

賴政府上任後,拜登政府連續公告了五波對台軍售案,包括Switchblade 300和Altius 600M型無人機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等在內的「獵鴞專案」。此外,拜登總統也批准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價值5.67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授權國務卿直接提取美国国防部的軍事物資、裝備協助臺灣[47]

第二次川普政府上任後,卻一度傳出川普總統考量與北京之間的貿易協議談判,因而拒絕批准超過4億美元的對台軍事援助[48]。而川普政府就任至今,美國政府尚未宣布任何對台軍售案。

交通

[编辑]

台鐵漲價

[编辑]

台鐵公司鐵路局時代以來已經近30年未曾調漲票價,導致營運虧損愈發嚴重。公司化之後董事會終於通過決議平均調漲26%,並採“距離越近、漲幅越大”的原則,經交通部核准後,於2025年6月起正式實施。

勞動

[编辑]

最低工資

[编辑]
参见:最低工資 (臺灣)

賴政府上任後,勞動部宣佈將延續前屆政府每年調漲最低薪資的趨勢,連續二年調漲基本工資,2026年起時薪將新臺幣調升至196元、月薪則調升為29,500元;勞動部統計過去10年最低薪資成長幅度已達47.4%。[49]

體育

[编辑]

總統賴清德競選期間曾提出體育政見,執政一年後即兌現承諾,原教育部體育署升格成立「運動部」、並找來羽球奧運金牌國手李洋擔任首任部長。李洋就任後宣示三大目標,分別為持續改革各體育單項協會、學校體育班正常化,以及規劃設置綜合運動園區、爭取舉辦國際賽事,盼能培育「全民運動」的風氣。[50]

施政爭議

[编辑]

陸配除籍清查

[编辑]

陸委會在2025年4月宣佈全面清查領有中華民國身分證大陸配偶及後來轉入臺灣戶籍的陸配子女,是否如實辦理除籍,並要求不符合資格者需於3個月內向中国大陆方面申請除籍證明。然而許多當事人主張2004年修法以前並未要求提供除籍證明,修法後內政部移民署亦未確實查驗除籍手續,相關證明文件早已因年代久遠而遺失;且中國各省市辦理相關證明文件速度不一,3個月時間過於倉促,質疑該政策過於針對性,是將行政機關怠惰責任轉嫁給特定人民。[35][36]

施政滿意度調查

[编辑]
主条目:對賴清德政府的民意調查
  • 就職百日:滿意約五成四,高於不滿意三成三。[51]
  • 就職一週年:滿意、不滿意皆在四成上下。[52][53]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前任:
蔡英文政府
行憲以後的中華民國政府
2024年5月20日—
現任

註釋

[编辑]
  1. ^2020年6月22日,陳菊獲提名監察院院長一職,因民進黨《黨員入黨辦法》第7條「黨員擔任司法人員、監察委員、考試委員及所屬機關政務職務期間應暫予辦理黨籍註銷,俟其不再擔任前列職務後即予恢復黨籍」,因此陳菊表態在立法院通過監察院人事案後會辭去所有政黨職務、退出政黨和政黨活動,民進黨中央表示會依該條辦理黨籍暫時註銷。
  2. ^親民黨籍,為凸顯監察委員獨立行使職權之超然性,於就任監察院副院長後辭去黨秘書長並暫時離開政黨。
  3. ^2024年雙十國慶晚會,總統賴清德致詞時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剛過75歲生日,中華民國正要過113歲生日,所以前者不可能是後者的祖國,反倒是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以上民眾的祖國”。
  4. ^2024年9月2日,總統賴清德在〈雅琴看世界〉專訪中回應主持人提問時,稱「中國要併吞臺灣其實也不是為了领土的完整,如果真的是為了領土的完整,他為甚麼不拿回俄罗斯佔有的《璦琿條約》所簽的那些土地?」此舉引起國際媒體聚焦遠東地區領土爭議問題,俄罗斯外交部則嚴詞指責賴清德挑撥中俄关系

参考资料

[编辑]
  1. ^【罷免催生新公民運動(上)】大罷免折射臺灣社會集體焦慮,他們為什麼站出來?. Readr. 2025-05-22. 
  2. ^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中華民國行政院. [2025-08-30]. 
  3. ^新青安整理包/為何善意淪為炒房元凶?誰能貸、怎麼貸、爭議、新規一次看!. 聯合新聞網. 2024-07-03 [2024-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1-30). 
  4. ^新青安貸款是什麼?申請條件為何?新青安房貸利率、寬限期、額度、申辦銀行一次看-商周頭條|商周. 商業周刊 - 商周.com. 2025-09-05 [2025-10-06](中文(臺灣)). 
  5. ^央行解限貸令民怨 銀行祭四措施確保新青安與首購族. 經濟日報. 2024-09-03 [2024-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09). 
  6. ^租屋電費新制7/15上路!租屋電費多少合理?4大法規重點一次看. TVBS新聞網. 2024-07-16 [2024-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7). 
  7. ^中正紀念堂落實轉型正義 國軍儀隊移出蔣介石銅像大廳. 公視新聞網. 2024-07-12 [2024-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2). 
  8. ^國安局:完成清查戒嚴檔案與移除威權銅像. 中央社. 2025-06-21. 
  9. ^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未討論核能存續,以綠能與資訊揭露為共識. 報導者. 2024-08-09 [202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2). 
  10. ^台灣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誓言民主不可退讓兩岸互不隸屬美國期待合作. VOA 美國之音. 2024-05-20 [2024-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4). 
  11. ^台美雙重課稅談判 箭在弦上. 工商時報. 2024-10-31. 
  12. ^台元首進關島官邸、議會第一人 官邸「放國歌、擺國旗」迎賴清德. 鏡新聞. 2024-12-05 [2024-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25). 
  13. ^周昱君.台積電擴大對美投資 分析:有助於台灣安全保障. 德國之聲. 2025-03-10 [2025-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21)(中文(繁體)). 
  14. ^呂嘉鴻.特朗普宣布對台徵收20%關稅 台灣業者為何表達憂慮. BBC中文網. 2025-08-01. 
  15. ^台日海巡聯合演訓 分析:補足嚇阻中國的“最後一塊拼圖”. VOA美國之音. 2024-07-22. 
  16. ^牽制中國大陸 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首度單獨穿越台灣海峽」. 聯合新聞網. 2025-03-01 [2025-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23). 
  17. ^17.017.117.2林佳龍訪日菲歐 涉外人士:突破外交限制創戰略新局. 中央社. 2025-09-23. 
  18. ^李浩宇.台灣抗戰紀念活動反日色彩趨近於零 日媒:民進黨避免刺激日本. 上報. 2025-08-29 [2025-10-23](中文(臺灣)). 
  19. ^中國軍事擴張反促菲律賓低調親台 菲官員曝:安全合作已有進展. 上報. 2025-07-15. 
  20. ^前總統蔡英文進歐洲議會大樓 成我國卸任元首第1人. 公視新聞網. 2024-10-18. 
  21. ^台灣首用「晶片制裁」僅兩天後口風反轉 「晶片外交」效果幾何?. BBC中文網. 2025-09-29. 
  22. ^總統發表就職演說 宣示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臺灣 (新闻稿).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24-05-20 [2024-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23. ^台灣進入賴清德時代:一文讀懂總統就職演說中的信息. BBC中文網. 2024-05-20 [2024-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4). 
  24. ^麥特.逾半世紀的聯大2758號決議,再成兩岸詮釋攻防焦點. 端傳媒. 2024-10-04 [2024-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5). 
  25. ^楊安.台灣總統賴清德“俄佔領土”說引熱議 分析:中國領土完整立場有雙標. VOA美國之音. 2024-09-07 [2024-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0). 
  26. ^李澄欣.台灣總統首次紀念歐戰勝利,賴清德有什麼政治盤算?. BBC中文網. 2025-05-08. 
  27. ^賴清德提"祖國"論美官員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美根本利益. VOA美國之音. 2024-10-09. 
  28. ^賴清德提中國應收回俄佔領土論 俄國:台灣無權代表北京發言. 公視新聞網. 2024-09-04. 
  29. ^中國中止ECFA部分關稅減讓 台灣134項產品受影響. 公視新聞網. 2024-05-31 [2024-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1-30). 
  30. ^中国惩治“台独”22条:对台人影响几何?. 德國之聲. 2024-07-03(中文(简体)). 
  31. ^DAVID PIERSON, AMY CHANG CHIEN.中國對台軍事施壓成台海新常態.纽约时报中文網. 2024-10-17 [2024-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1-19)(中文(繁體)). 
  32. ^反分裂法20週年前夕 賴總統就5大威脅提17項因應策略. 中央社. 2025-03-13 [2025-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01). 
  33. ^中國暨南等3大學隸屬統戰部 教育部:禁合作、不認學歷. 公視新聞網. 2025-02-20. 
  34. ^台灣「武統」陸配風波:三名網紅被取消居留,賴清德選擇的時機與北京的反制. BBC中文網. 2025-03-31. 
  35. ^35.035.1清查1.2萬陸配及二代身分:一紙註銷中國戶口證明,同時指向安全與恐慌?. 報導者. 2025-05-06. 
  36. ^36.036.1台灣當局視中國為「敵對勢力」 夾心層的「陸配」何以被要求「除籍」?. BBC中文網. 2025-05-08. 
  37. ^許伯崧.台灣首例因持「定居證」被註銷戶籍,兩岸身份政策轉變引關注. 端傳媒. 2025-06-08. 
  38. ^陸委會:20餘位台灣藝人涉唱和中共 正進行調查. 中央社. 2025-05-15. 
  39. ^台灣國防預算創新高佔GDP 3.32%,能讓美國滿意嗎?. BBC中文網. 2025-08-26. 
  40. ^打造台灣之盾 國防部以防空系統與雷達融匯為擊殺網. 中央社. 2025-10-21. 
  41. ^總統提加速打造台灣之盾 學者:建立偵攻一體指管強化飛彈防禦力. 中央社. 2025-10-10 [2025-10-21](中文(臺灣)). 
  42. ^文人領軍 顧立雄啟動國防革新項目一次看. 中央社. 2024-06-06 [2024-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3). 
  43. ^國防創新小組設於整評司而非資規司 顧立雄:國防部會來統籌. 自由軍武頻道. 2024-07-10 [2024-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3). 
  44. ^44.044.1漢光41號軍演現場觀察:從國土縱深防禦到國家團結,台灣的新版大戰略. 報導者. 2025-07-18. 
  45. ^美否認部隊常駐金門 印太司令:陸2027年前做好攻台準備. 聯合報. 2024-03-22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8). 
  46. ^軍事犯罪恢復軍審 國防部:一般案件仍由司法機關辦理[影]. 中央社 CNA. 2025-03-13 [2025-03-13](中文(臺灣)). 
  47. ^拜登批准5.67億美元對台軍援案 軍事專家:彰顯美國對台灣承諾. 公視新聞網. 2024-09-30 [2024-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30). 
  48. ^媒體:川普拒絕批准4億美元對台軍援. 德國之聲. 2025-09-19. 
  49. ^最低工資拍板連十年調漲 明年起增至月薪29500元、時薪196元. 公視新聞網. 2025-09-26. 
  50. ^運動部成立!「金牌」部長李洋挑戰:248億經費實際掌握多少?協會改革、體育班正常化如何落實?. 報導者. 2025-09-09. 
  51. ^美麗島民調:2024年8月國政民調—賴總統執政100天信任度逼近六成. 美麗島電子報. 2024-08-26 [2024-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0). 
  52. ^【鏡新聞政經情勢民調28】賴清德總統就職滿週年施政滿意度 44.7%滿意、42.2%不滿意. 鏡新聞. 2025-05-21. 
  53. ^台灣民意基金會》賴清德分數57.14 7大項目遠超越蔡英文 強國防外交弱內政. 信傳媒. 2025-05-20. 
历史
大陸時期
年表
台湾时期
年表
政治
政府
外交
两岸
经济
货币
文化
人口
宗教
象征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賴清德政府&oldid=89647269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