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象郡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与「象郡」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請見「象郡 (消歧義)」。

象郡秦代在平定百越族後所設的一個級行政單位。近現代有關象郡位置向有爭議,一說是在今日廣西廣東雷州半島,面積達10萬平方公里以上,一說則指象郡包含了越南境內的北圻和中圻,面積廣達30萬平方公里以上。另外,象郡於秦末為南越国所轄無可爭議,不過南越国遭西漢消滅後,西漢是否繼續在原處復設郡縣,則有所爭議。不過,可確定的是,象郡的設置,對於嶺南開發是個不可忽略的關鍵。

古典中越史籍提到的秦代象郡

[编辑]

關於秦代象郡的位置,兩國的古典史籍均認為是在現時越南境內,如《漢書·地理志下》稱漢代日南郡(約當現時越南中部)就是「故秦象郡」,[1]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全書·蜀紀》稱象郡「即安南」。[2]

近現代爭議

[编辑]

二十世紀初,法國學者亨利·馬思伯樂提出質疑,認為曾出現於西漢時期的象郡(位於廣西之東南部),正是秦代設立的象郡。[3]台灣學者呂士朋則參考鄂盧梭勞幹陳荊和等學者的說法,指出秦代象郡當在今越南境內,南界約在越南中部的隘雲關。至於西漢時的象郡,呂士朋指當為西漢武帝西南夷當中所設,到西漢昭帝時乃廢除。[4]中國大陸學者郭振鐸張笑梅則提出,據越南的北、中部出土的青銅兵器而言,與中國戰國時代的陵墓出土兵器形狀雷同,很可能是秦代用兵當地遺留下來的,所以象郡位置包括漢代日南郡,當無問題。[5]

注釋

[编辑]
  1. ^班固《漢書·地理志下》,北京中華書局版,1630頁。
  2. ^吳士連《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全書·蜀紀》,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102頁。
  3. ^馬思伯樂《秦漢象郡考》,收錄於《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四編》,馮承鈞譯,臺灣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57─58頁。
  4. ^呂士朋《北屬時期的越南》第二章《秦漢對南越的征服與開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東南亞研究室刋,22─26頁。
  5. ^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第二編第四章第一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136─137頁。

參考書籍

[编辑]

其他象郡

[编辑]
  1. 南朝梁置,治陽壽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象州縣)。開皇三年(583年)廢郡併入象州
  2. 南朝陳置,治今廣西壯族自治區鹿寨縣雒容鎮南。隋開皇九年(589年)廢為象縣
前203年-前111年
人物
南越君主
重要人物
南越文王墓出土的丝缕玉衣
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翔鹭纹铜鼓
事件
政区
族群
遗址
文物
争议
關中地區
河南地區
河北地區
以南
待考
注1:本模板依五十四郡說列出秦郡。此外皆列入待考一欄。下劃線者為前221年秦代的36個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以其最後使用的名稱為準,並在()中注明曾用名稱。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象郡&oldid=83350366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