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豐順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豐順話/豐順客家話
Fûng-shun Kak-gâ-fa
母语国家和地区廣東梅州市豐順縣、台灣桃園市等地
区域豐順
語系
漢藏語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臺灣國家語言
管理机构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僅限臺灣地區,非強制性機構)
語言代碼
ISO 639-3
客家

豐順話,又稱豐順客家語,是客家語漳潮片的一種方言,主要分佈在廣東梅州市豐順縣。根據1987年版《中國語言地圖集》,豐順話被歸類為粵台片興華小片[1]根據2012年的《中國語言地圖集》,豐順話則被歸類為粵台片龍華小片[2]

概況

[编辑]

豐順縣位於廣東東部、梅州市南端,東鄰饒平、潮安;南接揭東、揭西;西連五華、興寧;北界梅縣、大埔。豐順縣地處客家語和閩語的交接地帶,縣內有客家語和潮州話,其中黃金鎮埔東村仍有3000名操福建漳浦“福佬話”的居民。全縣使用客家話的人口近8成,說閩語的有近來兩成,其中還有人數不多的畬族所說的畬語,當地人稱為“畬佬話”。[3]

客家語主要分佈在縣內除東南部的絕大多數地方,閩語主要分佈在東南部與饒平、潮安、揭東交接的地方。縣內沒有純粹的閩語鄉鎮,但東部的留隍、東留、南部的湯南及縣城湯坑是閩語潮州話居民的主要聚集地。一般來說北部廣大區域絕大多數是純客家話鄉鎮。東南部則多數是客語閩語混居點。[3]

除此之外,台灣有不少豐順客家人移民,但因為人數不多多數人已改說其他口音的客語或其他語言。目前桃園仍有少數說豐順腔的居民。[4][5]另外東勢裡的客家人主體為大埔、豐順和饒平三地的移民所組成,豐順話的特徵也反映在東勢客家話裡頭。[6]

內部

[编辑]

分片

[编辑]

豐順客家語內部可分成五個小片,分別是:湯坑片、八鄉片、豐良片、潘田片和茶背片。[3]

  1. 湯坑片:包括附城、湯南、北斗、湯西、東聯、埔寨、埔寨農場以及湯坑等,總人口約25萬,佔全縣人口的45%。
  2. 八鄉片:包括上八鄉和下八鄉,人口約2萬。
  3. 豐良片(語音方面與湯坑片疏遠,或梅縣客家話):包括建橋、龍崗、仙洞、大龍華、徑門、砂田、黃金、小勝、譚江、潭山、留隍和東留,總人口約20萬。
  4. 潘田片:僅潘田,人口約3萬。
  5. 茶背片:僅茶背,人口約1.5萬。

共同特徵

[编辑]
  1. 古濁塞音和濁塞擦音不論平仄大部分讀送氣清音。
  2. 非組字部分口語裡仍讀重唇音[p pʰ m]。
  3. 泥來母一般不混。
  4. 知章組讀[tʃ tʃʰ ʃ],精莊組讀[ts tsʰ s]。
  5. 知組部分字百度讀成舌頭音[t tʰ]。
  6. 日母字大都讀成零聲母和[n ŋ]。
  7. 多數片[k kʰ h]、[tʃ tʃʰ ʃ]、[ts tsʰ s]都可以拼i,少數片[f v]可以拼i。
  8. 疑母絕大多數讀[ŋ],少數讀[n],還有少數讀自成音節的[ŋ]。
  9. 曉匣開口字一般讀[h],合口一二等讀書讀[f v]。
  10. 影組有零聲母開口韻和齊齒韻,茶背還有零聲母合口呼,另外有不少帶[v],可以與合口韻合併,豐良片可與齊齒韻合併。
  11. 四呼不齊、沒有撮口韻。
  12. [m n ŋ p t k]韻尾保留完整。
  13. 部分地保留了山攝開口一二等的分別。
  14. 曾攝幾乎全部、梗攝相當部分字的韻尾為[n t]、豐良、潘田、茶背三片會常讀成[ŋ k],主元音通常是[i e]。
  15. 宕江攝與通攝有區別,前者讀[oŋ ioŋ ok iok],後者讀[uŋ iuŋ uk iuk]。
  16. 只有六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入和陽入。

內部差別

[编辑]
  1. 與閩語交接的茶背古非組字讀重唇音的例子多於其他小片。
  2. 許多湯坑、八鄉、豐良和潘田多讀[pʰ f v]的合口字,茶背片多讀[h]或零聲母。
  3. 唇音湯坑、八鄉、潘田和茶背讀[oi]、[ui]的字、豐良都讀成i。
  4. 效攝開口三等知章組字八鄉片多讀[au],其餘四個小片讀[eu]。
  5. 曾梗攝許多入聲字湯坑、八鄉讀[et uet it],豐良、潘田和茶背常讀成[ek uek ik]。
  6. 止攝開口三等、遇攝合口精莊章各片的韻母不盡相同。
  7. 聲調和調類和調值有差異:
小片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入陽入
湯坑442453(包括陰去)21(只限陽去)1155
八鄉552431(包括陽去)53(只限陰去)1155
豐良441231531155
潘田211335535511
茶背332455315511

音韻系統

[编辑]

以下為豐順湯南客家語的音系。[7]

聲母

[编辑]

豐順話總共有20個聲母(包括零聲母)。

p 八玻幣糞pʰ 潘婆馮白m 麻命木問f 火方戶罰v 溫禾王萬
t 多擋搭鎮tʰ 天挑大敵n 拿尼納乳l 拉攔狼六 
ts 早罩渣跡tsʰ 粗茶窗賊s 沙掃柿俗  
tʃ 豬蔗掌職tʃʰ 抽塵車赤ʃ 召舌傷船  
k 歌妓杞割kʰ 開藿棋局ŋ 鵝硬軟入h 汗豪蝦瞎Ǿ 央柔雨頁

韻母

[编辑]

豐順話總共有65個韻母(包括自成韻母的/m ŋ/)。

ɿ 資瓷瓷i幣眉基u 夫故路
ɤ 去
a 爬拉蛇ia 姐斜謝ua 瓜夸
ɔ 刀嫂坐iɔ 靴uɔ 過果裹
e 雞細計咳
ui 杯肥回、
ai 大個排uai 掛乖外
au 靠冒泡iau 刁聊苗
eu 超豆牛ieu 妖搖耀
iu 抽丟舅
iui 銳
ɔi 才開妹
am 擔凡砍iam 劍簾簽
em 省im 今琴針
an 半煩蘭uan 關寬玩
en 冷聽朋ien 件圈言uen 耿
in 並辰津
ɔn 船端汗iɔn 軟
un 本村分iun 雲韻潤
aŋ 邦橫硬iaŋ 丙淨命uaŋ 廣礦
ɔŋ 昂嘗杭iɔŋ 紡筐諒uɔŋ 光曠狂
oŋ 東動雙ioŋ 窮胸龍
ap 答合踏iap 疊貼頁
ep 澀
ip 吃急入習
et 舌踢浙iet 跌切缺uet 國
it 吉力七日
ɔt 奪說脫iut 屈ut 出佛物術
at 八發襪uat 闊刮
ɔk 各落鑿iɔk 藥弱削uɔk 郭廓擴
ak 白尺隻iak 壁惜劇
ok 鹿叔木iok 六菊俗
ŋ 五午伍m 唔

聲調

[编辑]

豐順總共有6個聲調,平上去入聲都分陰陽(其中古清上、清去合併作陰去;古濁上、濁去歸陽去)。

聲調調值例字
陰平33豬梯詩
陽平35題時窮
陰去53體替世
陽去31弟第婦
陰入2識滴一
陽入5石食逸

註釋

[编辑]
  1. ^李榮.中國語言地圖集. 香港: 香港朗文(遠東)出版社. 1988 [2015-10-03].ISBN 0582999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1)(中文). 
  2. ^張振興.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 北京: 商務印書馆. 2012: 116–124 [2014-12-31].ISBN 71000705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1)(中文). 
  3. ^3.03.13.2高然.《廣東豐順客方言的分佈及其音韻特徵》. 廣州: 暨南大學出版社. 1998: 133–145 [2015-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中文). 
  4. ^賴文英.《新屋鄉呂屋豐順腔客話研究》. 台灣: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2006 [2015-10-03](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5. ^溫秀雯.《桃園高家豐順客話的音韻研究》. 台灣: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2003 [2015-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中文). 
  6. ^蘇軒正.《大埔、豐順客家話的比較研究》. 台灣: 國立中央大學. 2012 [2015-10-03](中文). 
  7. ^林伦伦 李雪媚.《广东丰顺半山客话的语音系统及其特点》. 廣東: 暨南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0: 144–163 [2015-10-03](中文). 

參考

[编辑]
  1. 張振興 主編 《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
  2. 蘇軒正 《大埔、豐順客家話的比較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2
  3. 李雪媚 《廣東豐順湯南“半山客”話語音研究》,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0
  4. 賴文英 《新屋鄉呂屋豐順腔客話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2006
  5. 溫秀雯 《桃園高家豐順客話的音韻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6. 高然 《廣東豐順客方言的分佈及其音韻特徵》, 第二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1998
  7. 《豐順縣志.方言卷》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5
  8. 李榮 主編 《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遠東出版社,1987
方言
寧龍片
于桂片
銅鼓片
粵臺片
嘉應小片
梅县话 ·蕉嶺話 ·平遠話 ·四县话(臺:四縣腔)
興華小片
兴宁话 ·五華話(臺:長樂腔) ·紫金話
新惠小片
韶南小片
粵中片
粵北片
粵西片
惠州片
惠州话(議)
汀州片
漳潮片
漳北小片
南靖話(臺:南靖腔)
漳南小片
詔安客語(臺:詔安腔、平和腔) ·平婆話
饒平小片
饒平客家话(臺:饒平腔)
埔順小片
大埔話(臺:大埔腔) ·豐順話(臺:豐順腔)
揭西小片
河婆客家话(臺:揭西腔)
海陸小片
陸河話(臺:海陸腔) ·山口洋客家话(介於河婆-陆丰方言之間)
未分片
混合方言(臺灣四海腔(介於四县-海陆方言之間) ·印尼印度尼西亚语Bahasa Hakka Kalimantan Barat坤甸客家話(介於梅县-陆丰方言之間) ·新加坡客家話 ·马来西亚客家话 ·泰國客家話 ·水源音(一般歸入粵中片) ·四川客語 ·陝西客語 ·浙江客語珊瑚話 ·贛東北客家話方言島 ·閩東客家話(福安蘭筧客家話、古田風都客家話、霞浦柏洋客家話、柘榮龍山客家話、福鼎碗窑客家話 ·海南客家話 ·富马话 ·孔夫话 ·畲话(議)
代表音
梅县话(語言學界) ·惠陽話(大陸優勢腔) ·四縣腔(臺灣優勢腔)
標音
拉丁化
其他
漢字
文藝
其他
參考:客家人 ·客家地區 ·客家文化
註:「臺」是指臺灣的用語,「議」是指具有分類爭議
官话
北京官话
現代漢語通用語
標準形式
地方普通话
傳統方言
东北官话
冀魯官話
胶辽官话
中原官话
兰银官话
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
其它
晉语
粤语
方言列表
客家话
方言列表
湘语
贛語
方言列表
吴语
方言列表
闽语
沿山閩語
邵将语
闽北语
闽中语
沿海閩語
閩東語
興化語
闽南语
瓊雷語
徽语
平话和土话
广西平话
湘粤土话
其它
外語混合
非標準劃分
歷史演化
古、近代漢語通用語
演化主綫
歷史方言
書寫類型
语素文字
字形
類型
方言字
文體
文言文
文白相夾
白話文
表音文字
字母
拉丁
注音
其它
文體
半音節文字
其它
音韻(模板)
其它研究
管理机构
對外影響
外語文字
外语汉字
相关文字
外語音韵
日琉語系
朝鮮語系
南亚语系
其它語言
南島語系
(原住民族諸語)
台灣南島語
泰雅語群
西北語群
西部平原語群
鄒語群
魯凱語群
排灣語群
卑南語群
布農語群
東臺灣南島語族
馬來-玻里尼西亞語
巴丹語群
大中菲律宾语群英语Greater Central Philippine languages
马来语群
汉藏语系
汉语族
台灣漢語
閩語
客家語
官話
其他漢語
藏緬語族
印欧语系
满-通古斯语系
蒙古语系
東北亞語言
南亚语系
仡台語系
混合語言
閱聽輔助語
汉语盲文
日本手語系
註1:曾作為官方語言
註2:常見外語
註3:本國籍少數族群的語言

參見:台灣語言保護
汉藏语系
汉语
官话
晋语
粤语
客家话
湘語
贛語
吴语
闽语
徽语
平话和土话
混合语
古汉语
參見
白語支
藏缅语族
藏-喜语群
藏语支
白马语支
  • 白马语
    • 平武白马语
    • 文县白马语
    • 九寨沟白马语
    • 松潘白马语
    • 书面白马语
东部藏语群
仓洛语支
达芒语支
西喜马拉雅语支
基兰特语支
羌语群
嘉绒语支
羌语支
羌语组
贵琼语组
尔苏语支
纳语支
昌都语群
緬彝語群
彝語支
彝语北部方言
彝语东部方言
彝语南部方言
彝语东南部方言
普佤语群
普拉语群
东南部方言未分类
卡卓语组
拉邬语组
拉祜语组
努苏语组
傈僳语组
彝语中部方言
彝语西部方言
他鲁语群
哈尼语支
其他彝语支
曼子语支
緬語支
其他语群
萨尔语群
侬语支
达尼语支
鲁苏语支
义都—达让语支
桑朗语支
舍朱奔语支
格曼语支
未归类
壯侗語系
黎语支
仡央语群
拉珈语支
侗水语支
臨高語
壯傣語支
壮语
傣语
古越语
混合语
苗瑶语系
苗语族
巴哼语支
东部语支
畲语支
中部语支
西部语支
瑶语族
混合語
南亚语系
佤德昂语支
克木语支
莽语支
越語支
南島語系
台灣南島語言
马来-波利
尼西亚语族
巴丹語群
亞齊-占語群
混合語
突厥语系
西伯利亞語支
萨彦語支
葛逻禄语支
钦察语支
烏古斯語支
烏古爾語族
古突厥语
蒙古语系
通用蒙古语语支
西喇古儿语支
达斡尔语支
古蒙古语
旁蒙古语族
混合语
满-通古斯语系
北通古斯语群
南通古斯语群
西南通古斯语群
古通古斯语
扶余語系
日琉语系
朝鲜语系
亚非语系
印欧语系
印度-伊朗语族
斯拉夫语族
吐火罗语族
日耳曼語族
拉丁語族
混合语
語系不明
辅助语言
手語
手語
手语字母
外語教學
註:絕跡語言中国境内绝迹语言) ·极危语言中国境内极危语言) ·可能存在于中国境内的语言
參見:中國境內的民族和族群一覽(按語言系屬分類) ·中國漢語方言保護
关于港澳地区的语言,参见:香港語文澳门语言
关于台澎金马的语言,参见:台湾语言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豐順話&oldid=8965418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