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诺贝尔和平奖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
請按照校對指引,幫助编辑這個條目。(幫助討論
諾貝爾和平獎
授予对象為促進民族國家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和平會議英语Peace conference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地点奧斯陸
国家/地区 挪威
主办单位挪威諾貝爾委員會
首次颁发1901年
获奖最多紅十字國際委員會(3次)
官方网站nobelprize.org

諾貝爾和平獎瑞典語挪威語Nobels fredspris),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所創立的諾貝爾獎獎項之一,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得主,並於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頒發。與其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之四個獎項不同,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陸舉行的,並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頒獎,挪威國王監禮(皇后王子公主一般都会出席)。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則是由五位評審委員組成,成員由挪威議會任命[1]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的宗旨是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和平會議英语Peace conference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2]」。不过该奖项也可以授予符合获奖条件的机构与组织。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於1901年舉行,得主是瓊·亨利·杜南弗雷德里克·帕西

和平獎的得主可以獲得一枚勳章、一張獎狀及一筆獎金[3]。1901年,瓊·亨利·杜南弗雷德里克·帕西共同獲得了150,782瑞典克朗的獎金,直到2008年頒發給芬蘭人馬爾蒂·阿赫蒂薩里時,獎金調整為一千萬克朗(略多於100萬歐元或140萬美元)。

得主

[编辑]
参见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以获取更详尽的列表。

截至2025年,共有112位个人和28个组织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有20位女性获诺贝尔和平奖,超过其他任何诺贝尔奖[4]。有两个组织曾多次获得这一奖项: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分别于1917、1944和1963年获奖,联合国难民署曾于1954和1981年两度获奖[5]。奖项设立以来,共有19年没有授奖,这个数量也超过其他任何诺贝尔奖。

争议

[编辑]

和当选不同,诺贝尔和平奖只需任何一位有资格者支持便可提名。因此,获得提名不能代表诺贝尔和平奖评选委员会的意见[6]。许多有争议的政治人物都曾获得过提名。

1939年,希特勒瑞典议会议员埃里克·布兰特英语Erik Gottfrid Christian Brandt提名,不过他提名希特勒是为了抵制當時实行绥靖政策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被提名之舉動,布兰特几天后也收回了此項提名[7]

挪威議會
奧斯陸市政廳

印度国父甘地在1937年到1948年之间五次获得提名卻從未獲獎。1948年甘地遇刺身亡後,委員會曾考慮授予其和平獎,但該年最終仍以「沒有合適的在世人選」為由而並未頒獎[8]。最終當达赖喇嘛獲得1989年諾貝爾和平獎時,委員會主席說這決定「在某種程度上是為紀念圣雄甘地而作的貢獻」(但达赖为中國國籍,并非印度公民[9])。

1935年,德国人卡爾·馮·奧西茨基获得諾貝爾和平獎。获奖时,他正因为反纳粹军事而被希特勒囚禁,并因此成为第一位获奖时遭当局刑禁的和平奖得主。他获奖的消息在與德國有聯繫的挪威引發爭議。1936年11月23日他獲釋後,诺贝尔委员会前往奥西茨基的住处给他授奖。1937年,希特勒开始颁发德國國家藝術與科學獎,同时他修改了法律禁止任何德国人领取諾貝爾奖。

1961年,聯合國秘書長道格·哈馬紹獲提名後、距頒獎數月前逝世,和平獎仍將獎項授予哈馬紹,哈馬紹成了唯一逝世後仍獲獎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1975年,前苏联核物理科学家安德烈·薩哈羅夫獲獎,当时的苏联政府禁止他出国领奖。12月10日,由妻子代为领取奖項,并代替他发表领奖演说。

1983年,波蘭工會領袖萊赫·華勒沙致力于波兰的人权运动而获奖。他曾于1981年12月被波蘭政府囚禁并于1982年11月被释放。波兰政府不允许他前去受獎儀式,最终由他的夫人至挪威代为领奖。

1989年,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获奖,引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满。

1990年,时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致力于和平进程而获奖。

1991年,緬甸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因“争取民主和人权的非暴力斗争”而獲諾貝爾和平獎,但她本人被缅甸政府拘押。缅甸当局指出,若释放翁山蘇姬,則她必须永遠离开缅甸和政治界,但此條件被她拒绝。12月10日颁奖日,由她的两个儿子亞歷山大和金代领。直到2012年6月16日,翁山蘇姬才终于在奥斯陆市政厅发表获奖演说。

2003年,和平獎頒發給伊朗希尔琳·艾芭迪,雖然伊朗政府極力反對,但並未阻止她前去領獎,而奇特的是伊朗政府還在頒獎當日也派人參加典禮沾光。2009年11月26日,伊朗政府又史無前例地沒收她的獎項,這是諾貝爾獎創設108年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

2009年,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獲選為和平獎得主,部分觀點對於委員會做出此決定感到難以認同,認為授予和平獎給提名截止前兩周才就任美國總統的奥巴馬過於草率,質疑奥巴馬尚未做出值得獲頒此一殊榮的貢獻。事后,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秘書長吉爾·倫德斯塔德2015年在回憶錄中記錄諾貝爾和平獎的討論過程,并表示非常后悔将和平奖颁发给奥巴马。

2010年,中国大陆异见人士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此表示谴责,并对国内的相关言论展开审查。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流媒体依旧不承认刘晓波获奖。

2012年、2013年,挪威廣播公司皆於官方公佈時間之前,就逕行洩漏該年得主(歐洲聯盟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醜聞,且事後證明偷跑的爆料完全正確[10][11]

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後任挪威教育部長的挪威國會議員古里·梅爾比在10月15日宣佈她提名了全體香港人競逐202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12]。202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長王毅到訪挪威时谴责此事[13]

2022年3月,三十六名欧洲政治家联署呼吁重启該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程序,以便破格提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乌克兰人民。此时乌克兰正与俄罗斯发生战争,他们称“对抗威权主义,支持为民主和自治权利而战的人民,是我们的民主职责”[14][15][16]。不过有关请求被诺贝尔委员会拒绝,泽连斯基也没有获得当年的和平奖,該獎最後頒授給人權團體。

2025年10月10日,該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委内瑞拉反对派领袖马查多白宫方面则称总统特朗普未获奖是“把政治置于和平之上”[17]

參考文獻

[编辑]
  1. ^"The Nobel Prize Awarders"。諾貝爾獎創立過程。2008-12-03查閱。
  2. ^The Nobel Peace Prize Awarded to 128 Nobel Laureates since 1901. [2019-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5). 
  3. ^"The Nobel Priz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諾貝爾獎創立過程。2008-12-03查閱。
  4. ^Nobel Laureates Facts - Women.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1). 
  5. ^Nobel Laureates Facts. Nobel Foundation. [201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0). 
  6. ^"Selection Process". Nobel Peace Prize Committee. [200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31). 
  7. ^Richardson, Gunnar,Förtroligt and hemligt : kunglig utrikespolitik och svensk neutralitet under andra världskriget. Stockholm : Carlsson, 2007
  8. ^Tønnesson, Øyvind (1999-12-01)"Controversies Mahatma Gandhi, the Missing Laureate"[永久失效連結]。諾貝爾獎創立過程。2008-12-03查閱。
  9. ^存档副本. [2021-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10. ^Chemical weapons watchdog OPCW to win Nobel Peace Prize, NRK says | News | GMA News Online. [201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11. ^挪威廣播公司搶先報 和平獎得主:禁止化學武器組織?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201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3). 
  12. ^香港人获提名角逐诺贝尔和平奖:争取民主自由事关全球. RFI. 2019-10-17 [202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1). 
  13. ^被問「香港人」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王毅警告不要干涉. 香港電台. 2020-08-28 [202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1). 
  14. ^詹詠淇.歐洲36名政治家連署:重啟諾貝爾和平獎程序 提名澤連斯基與烏克蘭人. NewTalk新闻. 2022-03-18 [202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中文(臺灣)). 
  15. ^Global calls for Zelensky to be nominated for Nobel Peace Prize. The Independent. 2022-03-18 [202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0)(英语). 
  16. ^Cole, Brendan.Volodymyr Zelensky should be nominated for Nobel Peace Prize—lawmakers. Newsweek. 2022-03-18 [202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英语). 
  17. ^白宫批诺贝尔委员会颁发的和平奖.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5-10-10 [2025-10-11](中文(简体)). 

相關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獎項
得主
按獎項
按分類
按大学
組織
其他
注:1實際上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此非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規劃的獎項,是由瑞典中央銀行出資設立以紀念諾貝爾。
1901年—1925年

1901年:杜南帕西 /1902年:迪科門戈巴特 /1903年:克里默 /1904年:國際法研究院 /1905年:蘇特納 /1906年:羅斯福 /1907年:莫内塔雷诺 /1908年:阿诺尔德松巴耶尔 /1909年:貝爾納特德康斯坦 /1910年:国际和平局 /1911年:阿赛尔弗里德 /1912年:羅脫 /1913年:拉方丹 /1917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1919年:威爾遜 /1920年:布儒瓦 /1921年:布蘭廷朗格 /1922年:南森 /1925年:張伯倫道斯

1926年—1950年

1926年:白里安施特雷澤曼 /1927年:比松克维德 /1929年:凯洛格 /1930年:瑟德布卢姆 /1931年:亚当斯巴特勒 /1933年:安吉尔 /1934年:亨德森 /1935年:奧西茨基 /1936年:薩維德拉·拉馬斯 /1937年:塞西爾 /1938年: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 /1944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1945年:賀可德 /1946年:巴尔奇穆德 /1947年:英国教友会美国教友会 /1949年:奧爾 /1950年:本奇

1951年—1975年

1951年:儒奧 /1952年:史懷哲 /1953年:馬歇爾 /1954年:联合国难民署 /1957年:皮爾遜 /1958年:皮爾 /1959年:諾埃爾-貝克 /1960年:盧圖利 /1961年:哈馬舍爾德(颁奖前身故) /1962年:鮑林 /1963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1964年: /196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1968年:卡森 /1969年:國際勞工組織 /1970年:勃勞格 /1971年:勃蘭特 /1973年:基辛格黎德壽(拒绝领奖) /1974年:麥克布賴德佐藤荣作 /1975年:薩哈羅夫

1976年—2000年

1976年:威廉斯科里根 /1977年:國際特赦組織 /1978年:萨达特贝京 /1979年:德蕾莎修女 /1980年:佩雷斯 /1981年:联合国难民署 /1982年:默达尔加西亚 /1983年:瓦文萨 /1984年:图图 /1985年: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 /1986年:維瑟尔 /1987年:阿里亞斯 /198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1989年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1990年:戈尔巴乔夫 /1991年:昂山素季 /1992年:門楚 /1993年:曼德拉德克勒克 /1994年:阿拉法特佩雷斯拉宾 /1995年: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罗特布拉特 /1996年:西门内斯·贝洛奥尔塔 /1997年:国际反地雷组织威廉斯 /1998年:休姆特林布尔 /1999年:無國界醫生 /2000年:金大中

2001年至今

2001年:联合国安南 /2002年:卡特 /2003年:艾芭迪 /2004年:馬塔伊 /200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巴拉迪 /2006年:尤努斯孟加拉乡村银行 /2007年:戈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2008年:阿赫蒂萨里 /2009年奧巴馬 /2010年刘晓波 /2011年:约翰逊-瑟利夫格鲍伊卡曼 /2012年:欧洲联盟 /2013年:禁止化學武器組織 /2014年:薩塔亞提优素福扎伊 /2015年突尼斯全國對話四方集團 /2016年:桑托斯 /2017年: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 /2018年穆奎格穆拉德 /2019年阿比 /2020年世界糧食計劃署 /2021年雷萨穆拉托夫 /2022年:比亚利亚茨基纪念公民自由中心 /2023年:穆罕默迪 /2024年: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 /2025年:马查多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2年、1919年、1925年、1929年、1933年、1935年、1944年、1952年、1954年、1960年、1962年、1976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诺贝尔和平奖&oldid=89581382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