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議罪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議罪銀清朝乾隆後期设立的一项以罰金贖罪的制度,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以银两来免除刑罚。該罰金是繳給皇帝本人,並非政府;這是一種充實君王個人財庫的做法。

簡介

[编辑]

根据传统的观点,議罪銀制度是和珅提议设立的[1]。但根据张世明等人的考证,在乾隆中期,皇帝就开始了議罪銀制度的实践。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的弟弟果亲王弘曕私自委託苏州织造萨载购买蟒袍、优伶等,事情暴露后,萨载请求以白银一万两抵罪,由两江总督高晋代奏。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高晋因为堂兄弟高恒贪污,自请交部论罪。乾隆帝说:「交部议罪,不过革职留任,汝自议来!」要求高晋自己給錢抵罪,于是高晋自请以银二万两抵罪,還分期付款,一年五千兩,四年完缴。由此说明議罪銀制度是乾隆帝亲手创制的[2]

乾隆后期,和珅成为主持議罪銀制度的大臣,議罪銀不入国库,而是进入乾隆帝的私库。議罪銀与罚俸、纳赎、捐赎不同,不由吏部户部主持,而是由军机处及其下辖的密记处管理,由军机大臣管理。議罪銀罚款的对象,主要针对地方督抚布政使、织造、盐政、税关监督等官,甚至包括一些大盐商、参商。没有奏折权的大臣和商人,由其他大臣代奏。和珅福长安阿桂福康安、明兴、富勒浑等人都担任过代奏大臣。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驾崩、和珅被处死后,議罪銀制度废除。

参考文献

[编辑]
  1. ^牟润孙《论乾隆时期的贪污》
  2. ^张世明、王旭《议罪银新考》
16世紀
三角黄龙旗

黄龙旗
17世纪
天命
天聪
崇德
顺治
康熙
18世纪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19世纪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20世纪
光绪
宣统
專門史
【说明:紫色為與外國人有關衝突事件】傳疑時代夏朝商朝西周→ 東周(春秋戰國秦朝漢朝三國晉朝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遼金夏元朝明朝清朝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
小作品圖示这是一篇关于清朝歷史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議罪銀&oldid=8889625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