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謝東閔 (台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的主題是台灣的政治人物。关于同名人物,請見「謝東閔」。
謝東閔
 中華民國第6任副總統
任期
1978年5月20日—1984年5月20日
总统蔣經國
前任嚴家淦
继任李登輝
臺灣省政府第9任主席
任期
1972年6月6日—1978年5月20日
前任陳大慶
继任瞿韶華(代理)
林洋港(正任)
臺灣省議會第2任議長
任期
1963年6月2日—1972年6月6日
前任黃朝琴
继任蔡鴻文
臺灣省議會第1任副議長
任期
1959年6月24日—1963年6月1日
继任許金德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2任副議長
任期
1957年6月2日—1959年6月24日
前任林頂立
继任改為臺灣省議會
 高雄縣第1任縣長
任期
1946年1月8日—1947年10月1日
继任毛振寰
个人资料
出生(1908-01-25)1908年1月25日
日治臺灣彰化廳北斗支廳二八水區二八水庄
(今彰化縣二水鄉
逝世2001年4月8日(2001-04-08)(93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自宅
墓地 中華民國台湾省彰化縣二水鄉示範公墓謝增福公派下墓園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08-1945)
 中華民國(1945-2001)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潘影清
学历
经历
      • 廣州市自治會兼任幹事(1931)
      • 軍事訓練委員會少校秘書(1936)
      • 香港郵政總局郵電檢查處檢查員(1938-1941)
      • 廣西日報電訊室主任(1942-1943)
      • 廣西日報總編輯
      • 中國國民黨臺灣黨部執行委員(1943-1945)
      • 高雄州接管委員會主任委員(1945-1946)
      • 高雄縣政府(官派第一任)縣長(1946.01.08-1947.10.01)
      • 高雄水利組合組合長(1945.10-1946.11)
      • 臺灣省訴願委員會主任委員(1946)
      •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副處長(1946.10-1947.05)
      • 臺灣省合作金庫理事長(1947-1951)
      •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副廳長(1947-1953)
      • 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院長(1948-1949)
      • 新生報社董事長(1951)
      •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副主任(1952)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1953)
      • 臺灣省政府委員
      • 臺灣省政府秘書長(1954-1957)
      • 臺灣省臨時議會(第三屆)副議長(1957-1960)
      • 實踐家政專科學校創辦人(1958)
      • 實踐家政專科學校校長(1958-1972)
      • 臺灣省議會(第二屆)副議長(1960-1963)
      • 臺灣省議會(第三屆)議長(1963-1968)
      • 臺灣省議會(第四屆)議長(1968-1972)
      • 中國醫藥學院董事長(1969-1972)
      • 第9任臺灣省政府主席(1972.06.06-1978.05.20)
      • 總統府(第六任)副總統(1978.05.20-1984.05.20)
      • 總統府資政(1984.05.20-2001.04.08)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

謝東閔臺灣話Tsiā Tong-Bín,1908年1月25日—2001年4月8日),原名謝進喜,自號求生台灣政治人物彰化廳北斗支廳二八水區二八水庄人(今彰化縣二水鄉光化村)。中華民國第6任副總統,是台灣人中第一位擔任此要職者。晚年被人們尊稱為謝求公[1][2]。二水鄉當地又有「東閔仙」的稱呼[3]。親近CC派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二水謝東閔故居

謝東閔生於1908年(明治41年)1月25日,出生於小康之家,原名謝進喜。幼時就讀於二八水公學校(後改稱二水公學校,今二水國小),中學就讀臺中州立第一中學(今臺中一中[3]。在中學時代,謝東閔因為對日本人統治殖民地的不滿,所以萌生到中國求學的念頭[4]

1925年,中學尚未畢業的謝東閔自台湾抵达日本內地後,在長崎搭船前往上海

謝東閔先赴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1925年再前往廣東讀書。1931年於廣州國立中山大學法学院政治系畢業後,留在廣州中山大學擔任日文助教,並且在廣州、香港等地寫稿維生。

从政

[编辑]

1931年,在廣州市自治會兼任幹事一職。

1936年,在軍事訓練委員會,擔任少校秘書。

1938年至1941年,在香港郵政總局郵電檢查處,擔任檢查員。

1942年,在桂林《廣西日報》社,先後擔任該報的電訊室主任、總編輯。隨後被邀請參加中國國民黨台灣省黨部的籌備工作。

1943年5月-1945年,成為中國國民黨臺灣黨部的執行委員,謝東閔在漳州永安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活動。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以半山仔身分,隨著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的船隊回到台灣,同行的行政人員幹部有連震東等人。而後出任高雄州接管委員會主任委員至1946年1月。

1946年後,歷任高雄縣政府(官派第一任)首任縣長至1947年、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副處長(1946年10月)、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副廳長、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長、台灣新生報董事長、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副主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台灣省政府秘書長、台灣省議員、台灣省議會副議長、議長。

桃園文昌宮台灣省主席謝東閔贈匾,1972年7月

1958年3月創辦私立實踐家政專科學校(後來發展成實踐大學),以培育家政專才改善社會為目標

1971年在省議會議長任內,時任台中一中校長段茂廷以紅樓為二層樓建築,而學校教室空間漸出現不足現象為由,倡議拆除紅樓改建四層樓混凝土大樓,消息一出,遭到師生及廣大校友激烈反對,段茂廷於是求援於當時台灣省議會議長謝東閔,謝東閔慨允協助,返母校演講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注定了紅樓被拆的歹運,在其影響下,台灣省政府迅速核撥經費,於1971年拆除全部紅樓,並改建為四層「莊敬樓」迄今[5]

1972年6月,蔣介石明令任命張豐緒台北市市長,謝東閔為台灣省政府主席,為臺灣省政府首位本省籍主席[6]:128。蔣並召見二人,垂詢省市各項建設情形,並慇囑積極貫徹行政為民服務的要求[6]:128

1975年蔣介石過世後,謝東閔帶領全台20個縣市首長跪拜泣悼蔣介石。[7]

1976年10月10日的雙十節,謝東閔於台灣省政府主席任內,收到台灣獨立運動參與者王幸男寄的炸彈郵包,在拆封時炸彈爆炸,左手受創。醫院因擔心引發敗血症,動手術予以切除,裝上義肢,從此永遠失去一臂。謝東閔也是迄今唯一在任內遭遇暗殺的省主席。

1978年到1984年间出任第六任中華民國副總統,為首位台灣籍及首位身心障礙副總統,卸任後獲聘為總統府資政

1981年彰化縣長選舉,當時國民黨黨內出現高達11人爭取縣長提名,然而黨中央捨棄傳統的地方派系,意外提名了與副總統謝東閔、立委謝生富有地緣關係的省社會處秘書長陳伯村。地方上流傳陳伯村是受到謝東閔力推才獲得提名,因此地方派系將怨懟的對象指向謝東閔。由於謝東閔曾在郵包炸彈案中被炸斷一臂而裝上義肢,因此被不滿的人士以「怪手」稱之,揚言陳伯村的提名是「怪手」作怪,因此要給「怪手」好看。[8]而彰化當地以往偏向國民黨的地方派系的反彈,也給了黨外勢力機會。結果黨外的黃石城擊敗陳伯村當選縣長,從此國民黨在彰化失去12年的執政權。

晚年

[编辑]

在1980、90年代的台湾,有國民黨党内「八大老」之说。指黃少谷、謝東閔、倪文亞李國鼎蔣彥士袁守謙辜振甫等「七大老」,後加上陳立夫,共為「八大老」。[9]

總統府方面曾利用不同方法勸林洋港退,包括請出國民黨內「八大老」勸退。

逝世

[编辑]

2001年1月,因心肌梗塞被送往臺北榮總就醫[10]。同年4月8日,因心肌梗塞伴隨上呼吸道感染,最後於深夜23時40分病逝於外雙溪至善路的家中,享耆壽93歲[10],骨灰安放在彰化二水示範公墓內的「謝增福公派下墓園」。4月17日於實踐大學音樂廳舉行追思大會,總統陳水扁到場頒發褒揚令,全文如下:

前副總統、總統府資政謝東閔,資稟敦厚,氣宇閎達。詩禮承訓,忠恕存心。國立中山大學畢業。早歲作育英才,臺灣光復後,歷任高雄州接管委員會主任委員、高雄縣首任縣長、臺灣長官公署民政處副處長、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副廳長、秘書長,臺灣省議會副議長、議長等職。淵謀深運,懋績孔昭;靖獻多方,議壇著績。其間先後出長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臺灣省合作金庫及臺灣新生報。民國四十七年創辦實踐家政專科學校,恢宏修齊治平理念,丕奠社會安定基石。民國六十一年洊膺第九任臺灣省政府主席,仁政綏民,勳猷並懋。民國六十七年當選第六任副總統,股肱和協,益勵精純;忠藎謀國,弼成郅治。綜其生平,立德立功,景福上壽;延庥延祚,碩望咸尊。遽聞殞落,震悼曷極,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崇報元勳之至意。

總   統 陳水扁

行政院院長 張俊雄

教育貢獻

[编辑]
實踐大學東閔紀念大樓(設計學院教學大樓)

謝東閔鑑於家為國之本,欲國家富強、民生樂利,必先健全家庭,曾向時任中華民國副總統陳辭修建議國家應成立三所專科學校-體育專科學校、藝術專科學校及家事專科學校。此建議後經政府採納,因而陸續有省立體育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國立藝術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成立,唯家事專科學校的建議未被政府採納與執行。謝東閔於1957年決定自行創辦家政學校[11]。1958年3月26日,私立實踐家政專科學校(今實踐大學)成立。1984年任台北語文學院名譽董事長。至今彰化縣田中鎮外環仍存有東閔路一段至三段,紀念謝東閔。

著作

[编辑]
  • 《歸返:我家和我的故事》
  • 《謝氏大族譜》-民國六十二年十二月出版

故居

[编辑]

謝東閔在二水鄉的故居,現位在實踐大學附設二水鄉家政推廣實驗中心北側[12],彰農碾米廠旁巷弄內。該故居原為三合院,位於該實驗中心的土地上[12][3]。謝東閔之母去世,舊居拆除只留下東護龍,並旋轉90度移到現今的位置上[12][3]。舊居土地之後蓋ㄇ字型大樓,1972年成立「私立實踐家政專科學校附設二水家政推廣中心」[12][3]

家庭

[编辑]

謝東閔的胞弟謝敏初,曾任台灣青果運銷合作社總經理及理事主席。長子謝孟雄醫師,曾任第二屆監察委員考試院典試委員台北醫學院校長、董氏基金會董事長,實踐大學董事長。長媳林澄枝,謝孟雄之妻,曾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曾任國民黨副主席[13]。參子謝大立設計師,曾任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系主任。

参考文献

[编辑]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任校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位校史館
  2. ^謝東閔任事用人別具風格--紀念謝求公百年冥誕兼述其二三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3. ^3.03.13.23.33.4張錫池、張碧照. 《二八仔風華:光化村史》. 彰化縣文化局. 2006-08: 頁150─159.ISBN 986-00-1764-6. 
  4. ^梅可望. 古今人物的感情世界:華夏一百六十年指標人物心態管窺. 威秀資訊. 2012年9月30日: 226.ISBN 9789862219904.下面是節自《歸返》一書中謝先生對冒險赴祖國大陸的回憶:「民國十四年春天,我已十九歲,決心前往祖國升學。……」在這種精神和決心之下,他義無反顧,從基隆搭船去日本門司,轉往上海,身上只有三百日圓可用。 
  5. ^台灣新創!中一中紅樓拆了47年 校友會預計募2億5千萬原地重建. 民報. 2018-03-25 [2018-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6)(中文(臺灣)). 
  6. ^6.06.1陳布雷等編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7. ^[1][永久失效連結]
  8. ^江世凱,〈彰化縣歷屆縣長選舉軼聞〉,《臺灣文獻》第四十六卷二期,頁39
  9. ^民眾日報》,1990年3月10日,三版
  10. ^10.010.1張院長弔唁故總統府資政謝東閔 感念其一生為台灣建設史的縮影. 90年度行政院即時新聞. 行政院新聞局. [2014-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3)(中文(臺灣)). 
  11. ^實踐五十年:實踐大學創校五十年校史特刊。頁13-15。
  12. ^12.012.112.212.3韓國棟 總編輯. 《走讀台灣:彰化縣 2》. 中華文化總會. 2011-12: 頁129、130.ISBN 978-986-6573-25-5. 
  13. ^陳柔縉. 總統的親戚:揭開台灣權貴家族的臍帶與裙帶關係. 麥田. 2022: 210、214.ISBN 9786263102385. 

参见

[编辑]
 中華民國國家元首
總統蔣中正過世
嚴家淦依憲法繼任總統
上次相同職位者:嚴家淦
中華民國副總統
第六屆
1978年5月20日-1984年5月20日
繼任:
李登輝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台灣省政府
前任:
陳大慶
台灣省主席
第九任
1972年6月6日-1978年5月20日
繼任:
瞿韶華(代理)
正任:
林洋港
南京臨時政府
(1911–1912)
五色旗

中華民國副總統旗(1986年廢止)中華民國國旗
北洋政府
(1912–1917)
行憲至今
(1948– )
注:北洋政府延續至1928年,但1917年以後副總統長期缺位。1925年—1948年間的國民政府元首為國民政府主席,不設副主席。
精省前
1947-1994
精省
1998-2018
注:1994年至1998年之間該職務被民選的臺灣省省長取代,唯一一位省長為宋楚瑜
1948年依據《總統府組織法》設立,由總統聘任,無定額,無聘期限制,一般為終身任職;
1996年修法改為有給職、無給職者各不超過15人,聘期不超過總統任期;2008年起不再聘任有給職資政;2010年修法後均為無給職。
1948-1996年
蔣中正聘任
1948-1949
李宗仁聘任
1949-1950
蔣中正聘任
1950-1975
嚴家淦聘任
1975-1978
蔣經國聘任
1978-1988
李登輝聘任
1988-1996
1996年後
李登輝重聘
1996-2000
1996.5
(26人)
1997.5
(27人)
1998.5
(29人)
1999.5
(28人)
陳水扁聘任
2000-2008
2000.5
(28人)
2001.5
(23人)
2002.5
(30人)
2003.5
(28人)
2004.5
(27人)
2005.5
(26人)
2006.5-
2008.5
從缺
馬英九聘任
2008-2016
2008.5-
2008.12
從缺
2009.1
(13人)
2010.1
(14人)
2011.1
(24人)
2012.8
(21人)
2015.3
(27人)
蔡英文聘任
2016–2024
2016.5–
2016.11
從缺
2016.11
(20人)
2018.5
(17人)
2021.2
(26人)
2022.9
(27人)
賴清德聘任
2024–現在
2024.5–
2024.7
從缺
2024.8
(27人)
註:日治時期以前,各政權皆未全面控制臺灣,僅實質統治其部分地區
原住民族政權
大肚王國
白晝之王(已知)
瑯嶠十八社
大頭目(已知)
荷治時期
荷蘭共和國
執政
荷蘭東印度公司
臺灣長官
西治時期
西班牙王國
國王
菲律宾都督府
都督
雞籠淡水長官
明鄭時期
南明
皇帝
東寧
延平王
鄭成功鄭襲(东都主)鄭經鄭克𡒉(监国)鄭克塽
清治時期
清朝
皇帝
臺灣廈門道
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
臺灣道
福建分巡臺灣道
吳昌祚俞存仁(代理)朱鴻緒(未就任)孫國璽劉藩長倪象愷張嗣昌沈起元(代理)尹士俍劉良璧(代理)莊年書成方邦基(代理)金溶拕穆齊圖德文楊景素覺羅四明余文儀蔣允焄(代理)蔣允焄奇寵格余文儀張珽
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
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
萬鍾傑王慶常(未就任)楊廷理劉大懿季學錦遇昌慶保遇昌慶保清華張志緒汪楠糜奇瑜汪楠蓋方泌(代理)汪楠蓋方泌(代理)葉世倬毛鼎亨(未就任)史譜周漪陳中孚胡承珙方傳穟孔昭虔陳鑾(未就任)劉重麟鄧傳安(代理)平慶周凱劉鴻翱周凱熊一本(代理)沈汝瀚姚瑩熊一本仝卜年熊一本徐宗幹瑞璸(未就任)裕鐸孔昭慈洪毓琛陳懋烈丁曰健吳大廷梁元桂(代理)黎兆棠定保周懋琦(代理)潘駿章夏獻綸周懋琦(代理)張夢元劉璈陳鳴志唐景崧程起鶚唐贊袞顧肇熙陳文騄賴鶴年區鴻基(未就任)
福建臺灣省
巡撫
日治時期
臺灣民主國
大總統
大日本帝國
皇帝
臺灣總督府
總督
戰後至今
中華民國
國民政府主席
總統
蔣中正李宗仁(代理)蔣中正嚴家淦(繼任)蔣經國李登輝(繼任)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賴清德
臺灣省
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
省政府主席/省長
前身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52年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設立,簡稱「國民黨中常委」,組成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國民黨中常會」)。
第七屆中央委員會
1952-1957
一中全會(10人)
1952.10.23
二中全會(10人)
1953.5.7
上屆連任
三中全會(10人)
1953.11.14
上屆連任(吳國楨於1954.3解職)
四中全會(10人)
1954.8.5
五中全會(10人)
1955.3.3
六中全會(10人)
1955.10.5
上屆連任
七中全會(10人)
1956.5.8
八中全會(10人)
1957.3.7
第八屆中央委員會
1957-1963
一中全會(15人)
1957.10.26
二中全會(15人)
1959.5.19
三中全會(15人)
1960.10.2
四中全會(15人)
1961.11.16
五中全會(15人)
1962.11.15
第九屆中央委員會
1963-1969
一中全會(15人)
1963.11.23
二中全會(17人)
1964.11.28
三中全會(17人)
1966.3.10
上屆連任
四中全會(19人)
1966.12.29
五中全會(19人)
1967.11.23
第十屆中央委員會
1969-1976
總裁蔣中正(1975.4逝世)
中央委員會主席:蔣經國(1975.4當選)
一中全會(21人)
1969.4.10
二中全會(21人)
1970.4.2
上屆連任
三中全會(21人)
1972.3.10
四中全會(21人)
1973.11.15
五中全會(21人)
1974.11.27
上屆連任
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
1976-1981
一中全會(22人)
1976.11.19
二中全會(22人)
1978.2.15
上屆連任
三中全會(22人)
1978.12.18
上屆連任
四中全會(27人)
1979.12.14
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
1981-1988
主席蔣經國(1988.1逝世)李登輝(1988.1代理)
一中全會(27人)
1981.4.6
二中全會(31人)
1984.2.15
三中全會(31人)
1986.3.31
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
1988-1993
一中全會(31人)
1988.7.14
二中全會(31人)
1989.6.5
上屆連任
三中全會(31人)
1992.3.16
上屆連任 (陳履安於1993.1辭職,鄭為元於1993.8逝世)
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
1993-1997
主席李登輝
副主席李元簇郝柏村 (1995.12解職)林洋港 (1995.12解職)連 戰俞國華 (1996.8代理)邱創煥 (1996.8代理)
一中全會(31人)
1993.8.23
二中全會(31人)
1994.8.1
三中全會(31人)
1995.8.24
四中全會(31人)
1996.9.4
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
1997-2001
主席李登輝 (2000.3辭職)連 戰 (2000.3代理至2000.6)
副主席連 戰 (2000.6卸任)李元簇 (2000.6卸任)俞國華 (2000.6卸任)邱創煥 (2000.6卸任)
一中全會(33人)
1997.8.28
二中全會(33人)
1998.9.2
三中全會(33人)
1999.9.8
主席:連 戰 (2000.6當選)
副主席:蕭萬長 (2000.6通過)王金平 (2000.6通過)蔣仲苓 (2000.6通過)吳伯雄 (2000.6通過)林澄枝 (2000.6通過)
四中全會(31人)
2000.6.28
冷战相关人物
北美洲
 美国
 加拿大
 古巴
 尼加拉瓜
南美洲
 阿根廷
 巴西
 智利
 英国
 法國
 西德
 義大利
 挪威
 葡萄牙
西班牙 西班牙
 土耳其
 聖座
 苏联
华沙条约组织
 东德
 波蘭
 捷克斯洛伐克
 羅馬尼亞
 保加利亚
匈牙利 匈牙利
 阿尔巴尼亚
 南斯拉夫
亚洲
东亚
海峽兩岸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
 日本
朝鲜半岛
 朝鲜
 韩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
东南亚
越南
 北越
 南越
 印度尼西亞
 泰國
 菲律賓
 马来西亚
 新加坡
 緬甸
 柬埔寨
 老挝
南亚
 阿富汗
 印度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澳大利亞
中东及非洲
中东
 土耳其
 以色列
 埃及
 约旦
 叙利亚
 伊拉克
 沙烏地阿拉伯
伊朗 伊朗
利比亚 利比亞
 阿尔及利亚
 突尼西亞
也门
 北也門
 南也門
巴勒斯坦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撒哈拉以南
非洲
 南非
 塞内加尔
 几内亚
 科特迪瓦
 马里
 上沃尔特 布吉納法索
 加纳
 多哥
 達荷美 贝宁
 奈及利亞
 中非
 加彭
 刚果共和国 剛果人民共和國
 刚果民主共和国 扎伊尔
埃塞俄比亚 衣索比亞
 索马里
 肯尼亚
 乌干达
 坦桑尼亚
 安哥拉
 纳米比亚
 尚比亞
 羅德西亞 辛巴威
 马拉维
莫桑比克莫桑比克莫桑比克
 利比里亚
国际
各地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謝東閔_(台灣)&oldid=8933221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