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觀念藝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aurizio Bolognini裝置藝術作品-程式化機器
Joep van Liefland作品

觀念藝術(英語:Conceptual art)發生於1960年代的美國,不但已經在美术視覺藝術領域中佔一席之地,也對當代藝術教育及其他藝術相關活動產生啟發性影響[1]。觀念藝術是藝術的一種,主張作品所牽涉的意念比當中的物質性甚至傳統美學更為重要。部分人反對觀念藝術,當中的代表者為反觀念藝術主義者

理論

[编辑]

觀念藝術作品重要的部分是其概念,而有形的表現並不重要。藝術家索爾·勒維特曾有過著名的論斷:「觀念是創造藝術作品的機器」;這標誌了工業化最繁盛時期的手工藝貶值,以及訊息作為生產手段的時代的到來。

历史

[编辑]

“观念艺术”这个术语最早松散地隶属于激浪派作家音乐家亨利·弗林特,他在1961年写道:这类艺术的素材就是“观念”,就像声音音乐的素材一样。1968年,随着艺术与语言 (Art & Language)小组艺术家所出版的《Art-Language》杂志第一期的出版,“观念艺术”这个术语被真正确立起来。[2]

評論

[编辑]

台灣的藝評家高千惠表示,儘管遠溯到古文化,可以找到觀念藝術所欲探討和發現的哲學空間,但藝術被視為一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哲學問題來研究,還是在19世紀後期印象派畫家崛興之後,而在這之前,有關現代性的思潮則已間接地影響藝術的發展了。事實上,藝術的觀念發展與現代性的發展極為貼近。在時間點上,如何界定現代性之浮潛,亦可以用來界定觀念藝術潛出的歷史背景。從現代性的發展角度看,藝術的觀念衍變,一樣可以分為:古代、中古代、前現代、現代、後現代等時期。這樣的分法,是以社會思想條件來看觀念藝術的潛出,而每個前期階段,其歷史和生活型態,也都提供了藝術的觀念發展條件[3]

代表人物與作品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曉蘭, 唐. 緒論. 觀念藝術的淵源與發展. 遠流. 2000: 1.ISBN 9573239124.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2. ^Terry Atkinson; David Bainbrige. The Journal of Conceptual Art. Art-Language. 1968,1. 
  3. ^千惠, 高. 思想與觀念的演義. 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 典藏藝術家庭. 2014: 24.ISBN 9789866049651.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古代英语Ancient art
中世纪
文藝復興
十七世纪
十八世纪
十九世纪
(1800–1862)
现代艺术
(1863–1944)
1863–1899
1900–1914
1915–1944
當代藝術
(1945–present)
1945–1959
1960–1969
1970–1999
2000–
如今
非西方,
但于西方
艺术相关
传统/
前现代
现代与
当代
(非西方)
相关话题
  • 分类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觀念藝術&oldid=88308395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