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西部裕固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部裕固語
Yoğır tili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国
区域甘肃省
族群7,000人裕固族(2007年)[1]
母语使用人数
4,600人 (2007年)[1]
語系
突厥语系
早期形式
回鹘语
  • 西部裕固語
文字回鹘字母(直到19世紀)
語言代碼
ISO 639-3ybe
Glottologwest2402[4]
ELPYellow Uyghur
本条目包含国际音标符号。部分操作系统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確显示,否则可能显示为乱码、问号、空格等其它符号。

西部裕固語西部裕固語:Yoğır tili)是西部裕固族所用的語言,屬於突厥語系東部突厥語支西伯利亚语组,西部裕固語是回鹘语直系后裔,其承继了回鹘语的语言特征,甚至部分保留着回鹘语中的计数方式。與同屬西伯利亞語支哈卡斯語圖瓦語最為接近;與屬於葛邏祿語支維吾爾語不能溝通;與屬於蒙古語系東部裕固語同样不能溝通。

使用人口約4,600人,使用者多通曉漢語

系属分类

[编辑]

除了与维吾尔语的相似,西部裕固语还在古语中保留了与西伯利亚语支语言的共同特征,但并不特别接近任何一种。西裕固语和东裕固语都不能与维吾尔语互通。[5]

西部裕固语还包含现代维吾尔语和西伯利亚语支语言都没有的古语;例如其预期计数系统与古维吾尔语相似,系词dro也来自古维吾尔语,但用维吾尔语的连系人称后缀代替。[6]

地理分布

[编辑]

西部裕固语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大河區和明花區。

音系

[编辑]

西部裕固语的一个特征是预送气,对应图瓦语中的所谓咽化及Tofa语中的低元音,以及雅库特语土库曼语中的短元音。例子如/oʰtɯs/“30”;/jaʰʂ/“好”;/iʰt/“肉”。

突厥语系的特征——元音和谐系统基本上消亡了。塞音和塞擦音的浊音与汉语类似,变为送气

輔音

[编辑]

西部裕固語有28個本有的輔音,及超過2個借自外來語的輔音(括號內所示)。

輔音音素
唇音齿龈音捲舌音硬顎音软腭音小舌音聲門音
鼻音mnŋ
塞音清音送氣
清音ptkq
塞擦音清音送氣(t͡sʰ)ʈ͡ʂʰt͡ɕʰ
清音t͡sʈ͡ʂt͡ɕ
擦音清音(f)sʂɕxh
濁音zʐɣ
顫音r
近音ljw

元音

[编辑]

西部裕固語有8個元音/i,y,ɯ,u,e,ø,o,ɑ/.

历时过程

[编辑]

从最初的共同突厥语演变来的西部裕固语音系受到多种音变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是:

元音

[编辑]
  • 非词首音节的高元音去口化:CT *tütün > *tütin > WYutuʰtïn“抽烟”;CT *altun > *altïn > WYuaʰltïm“金”
  • CT *u在部分词中低化为WYuo,一般发生在软腭音和r周围:CT *burun > WYupʰorn“前”
  • 所有高元音合流——颚音周围合并为前元音,其他则合并为后元音;CT *üčün > WYuutɕin “使用”;CT *yïlan > WYuyilan“蛇”
    • 这产生了几个后果:
      1. 使共同突厥语中的同位异音*k、*q变为音位差异;
      2. 元音和谐类转为由具体的词决定;
      3. 以前会和谐的带高元音后缀不再参与和谐:CT: *-Ki/*-Kï > WYu-Kï“名词定语后缀”
  • 前元音*ä、*e、*ö除了在*r、*l、*ŋ、(*ö除外)*g之前高化到*i、*ü:CT *ärän > WYuerin'“人”;CT *kȫk > WYukük, CT *-lar/*-lär > WYu-lar/-lir“复数后缀”
  • CT *ay在首音节变为WYuey~e,在其他地方变为i
  • 仅在首音节中,短元音可获得后面辅音的前送气;其他环境下,长短元音的区别彻底消失

辅音

[编辑]
  • 词首的*b在含有鼻音的词中被同化为*m
  • 词首的塞音与塞擦音CT *b、*t、*k、*g、*č都变为清音,一部分(条件不明)带送气:CT *temir > WYutemïr, CT *bog- > WYupʰoɣ-“绑”
  • 唇音在元音间及在流音后变为*w,后来在部分条件下形成双元音或省略:CT *yubaš > WYuyüwaʂ“冷静”;CT *harpa > WYuharwa“谷仓”
  • 在词末和大多数复辅音中,*p保留而*b消失
  • 齿清塞音和软腭清塞音在大多数位置保留,送气几乎仅见于词首。
  • CT *g擦化为ɣ,CT *d擦化为z
  • 除个别情形外,CT *š变为s:CT *tāš > WYutas“石”
  • CT *z在多音节词词尾清化,其余地方保留:CT *otuz > WYuoʰtïs“30”
  • CT *č在韵尾位置一般变为WYuš
  • CT *ñ变为WYuy;词首位置的CT *y-大多保留;CT *h-在部分词中似乎保留下来,但与WYuh-的对应仍不清楚。

词汇

[编辑]

西部裕固语保留了东部古突厥语中的许多词汇,也是唯一保留了古突厥语预期计数词的突厥语。[7]这个系统中,使用的是小数点后的数字,例如per otusper:1,otus:30)意为“1(,在到)30(的路上)”,指21。[8]

几百年来,西部裕固语一直与蒙古语和藏语产生语言接触,吸收了大量借词和语法特征,附近的汉语方言也产生了影响,提供了借词。[9]

语法

[编辑]

名词和动词中的人称标记基本消失了。动词系统似乎受到藏语影响,言据性的影响被语法化了。

语法格

[编辑]
阻碍音后鼻音后-z
主格-∅
宾格-ti-ni
属格-tiŋ-niŋ
与格-qa-ɣa
-ki
方位格-ta
-ti
离格-tan
-tin

有4个亲属关系词,具有不同的呼格形式:aqu(←aqa“哥哥”);qïzaqu(←qïzaqa“姐姐”);açu(←aça “父亲”);anu(←ana“母亲”)。有两个领属后缀,第一、二人称-(ï)ŋ和第三人称-(s)ï,但在亲属称呼以外几乎不用(如anaŋanasï“母亲”),这与领属可易主性中的不可分领属类似。4个亲属名词有不规则的第一、二人称形式,通过省略末元音和辅音变体而产生:aqaaqïŋ“哥哥”。

动词

[编辑]

撒拉语类似,黄裕固语动词系统的特点是(与汉语的)接触造成的限定动词人称数系词标志的消失,例如,比较“我吃饱了”在黄裕固语中是Mentoz-dï,在乌兹别克语中是Mento’y-dïm;后者的动词附有第一人称后缀-(I)m,对应的黄裕固语句子则没有。

历史

[编辑]
主条目:回鹘语甘州回鹘

现代维吾尔语和西部裕固语属于突厥语系中完全不同的分支,分别是喀喇汗国葛逻禄语支[10](如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辞典》描述的Xākānī语[11])和西伯利亚语支,其中包括回鹘语[12]

裕固族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回鹘汗国的后裔。

Grigory Potanin在其俄语著作《中国和蒙古中部的党项-西藏边疆》(1893)中记录了撒拉语、西部裕固语和东部裕固语的词汇。[13][14][15][16][17]

註釋

[编辑]
  1. ^1.01.1西部裕固語于《民族语》的链接(第18版,2015年)
  2.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s of the World. Contributors Keith Brown, Sarah Ogilvie revised. Elsevier. 2010: 1109 [2014-04-24].ISBN 0080877753. 
  3. ^Johanson, Lars (编).The Mainz Meeting: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urkish Linguistics, August 3-6, 1994. Turcologica Series. Contributor Éva Ágnes Csató. Otto Harrassowitz Verlag. 1998: 28 [2014-04-24].ISBN 3447038640. 
  4.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West Yugur.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5. ^Olson, James S.An Ethno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China.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98:377.ISBN 0-313-28853-4. 
  6. ^Chen et al., 1985
  7. ^Erdal, Marcel.A Grammar of Old Turkic. Leiden: Brill. 2004: 220.ISBN 90-04-10294-9. 
  8. ^Eker, Süer; Şavk, Ülkü Çelik (编).Endangered Turkic Languages I: Theoretical and General Approaches, Volume 1(PDF). Ankara-Astana: Hodja Akhmet Yassawi International Turkish-Kazakh University. 2016: 445.ISBN 978-9944-237-48-2.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21-03-23). 
  9. ^Hickey, Raymond (编).The Handbook of Language Contact. Wiley-Blackwell. 2010: 664.ISBN 978-1-4051-7580-7. 
  10. ^Arik (2008),第145頁. sfnp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Arik2008 (幫助)
  11. ^Clauson, Gerard. [Review of the bookAn Eastern Turki-English Dictionary by Gunnar Jarring]. 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1965, (1/2): 57.JSTOR 25202808.S2CID 163362680.doi:10.1017/S0035869X00123640. 
  12. ^Coene (2009),第75頁. sfnp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Coene2009 (幫助)
  13. ^Poppe, Nicholas.Remarks on the Salar Language(PDF).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1953,16 (3/4): 438–477.JSTOR 2718250.doi:10.2307/2718250.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2-03-16). 
  14. ^Roos (2000). sfnp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Roos2000 (幫助)
  15. ^Potanin, Grigory Nikolayevich (Григо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танин).Tangutsko-Tibetskaya okraina Kitaya i Tsentralnaya Mongoliya: puteshestvie G.N. Potanina 1884–1886Тангутско-Тибетская окраина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Монголія: путешествіе Г.Н. Потанина 1884–1886. Typ. A. S. Suvoryna. 1893(俄语). 
  16. ^Potanin, Grigory Nikolayevich (Григо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танин).Tangutsko-Tibetskaya okraina Kitaya i Tsentralnaya Mongoliya: puteshestvie G.N. Potanina 1884–1886Тангутско-Тибетская окраина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Монголія: путешествіе Г.Н. Потанина 1884–18862. Typ. A. S. Suvoryna. 1893(俄语). 
  17. ^Potanin, Grigory Nikolayevich (Григо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танин).Tangutsko-Tibetskaya okraina Kitaya i Tsentralnaya Mongoliya: puteshestvie G.N. Potanina 1884–1886Тангутско-Тибетская окраина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Монголія: путешествіе Г.Н. Потанина 1884–1886. Typ. A. S. Suvoryna. 1893(俄语). 

參考文獻

[编辑]
  • 聂鸿音(2003)著《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北京,语文出版社ISBN 978-7-80184-780-5
  • Arik, Kagan. Austin, Peter , 编.One Thousand Languages: Living, Endangered, and Lost illustrate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8 [2014-03-10].ISBN 0520255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 Chén Zōngzhèn & Léi Xuǎnchūn. 1985. Xībù Yùgùyǔ Jiānzhì [Concise grammar of Western Yugur]. Peking.
  • Coene, Frederik.The Caucasus - An Introduction. Routledge Contemporary Russia and Eastern Europe Series. Routledge. 2009 [2014-03-10].ISBN 1135203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7). 
  • Coene, Frederik.The Caucasus - An Introduction. Routledge Contemporary Russia and Eastern Europe Series illustrated, reprint. Taylor & Francis. 2009 [2014-03-10].ISBN 020387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 Léi Xuǎnchūn (proofread by Chén Zōngzhèn). 1992. Xībù Yùgù Hàn Cídiǎn [Western Yugur - Chinese Dictionary]. Chéngdu.
  • Malov, S. E. 1957. Jazyk zheltykh ujgurov. Slovar' i grammatika. Alma Ata.
  • Malov, S. E. 1967. Jazyk zheltykh ujgurov. Teksty i perevody. Moscow.
  • Roos, Martina Erica. 2000. The Western Yugur (Yellow Yugur) Language: Grammar, Texts, Vocabulary. Diss. University of Leiden. Leiden.
  • Tenishev, È. R. 1976. Stroj saryg-jugurskogo jazyka. Moscow.

參閲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祖語
共通突厥語
阿尔扈語支
葛逻禄语支
欽察語支
旁狄-裏海
鹹海-裏海
乌拉尔-裏海
烏古斯語支
西伯利亞語支
乌古尔语支
汉藏语系
汉语
官话
晋语
粤语
客家话
湘語
贛語
吴语
闽语
徽语
平话和土话
混合语
古汉语
參見
白語支
藏缅语族
藏-喜语群
藏语支
白马语支
  • 白马语
    • 平武白马语
    • 文县白马语
    • 九寨沟白马语
    • 松潘白马语
    • 书面白马语
东部藏语群
仓洛语支
达芒语支
西喜马拉雅语支
基兰特语支
羌语群
嘉绒语支
羌语支
羌语组
贵琼语组
尔苏语支
纳语支
昌都语群
緬彝語群
彝語支
彝语北部方言
彝语东部方言
彝语南部方言
彝语东南部方言
普佤语群
普拉语群
东南部方言未分类
卡卓语组
拉邬语组
拉祜语组
努苏语组
傈僳语组
彝语中部方言
彝语西部方言
他鲁语群
哈尼语支
其他彝语支
曼子语支
緬語支
其他语群
萨尔语群
侬语支
达尼语支
鲁苏语支
义都—达让语支
桑朗语支
舍朱奔语支
格曼语支
未归类
壯侗語系
黎语支
仡央语群
拉珈语支
侗水语支
臨高語
壯傣語支
壮语
傣语
古越语
混合语
苗瑶语系
苗语族
巴哼语支
东部语支
畲语支
中部语支
西部语支
瑶语族
混合語
南亚语系
佤德昂语支
克木语支
莽语支
越語支
南島語系
台灣南島語言
马来-波利
尼西亚语族
巴丹語群
亞齊-占語群
混合語
突厥语系
西伯利亞語支
萨彦語支
葛逻禄语支
钦察语支
烏古斯語支
烏古爾語族
古突厥语
蒙古语系
通用蒙古语语支
西喇古儿语支
达斡尔语支
古蒙古语
旁蒙古语族
混合语
满-通古斯语系
北通古斯语群
南通古斯语群
西南通古斯语群
古通古斯语
扶余語系
日琉语系
朝鲜语系
亚非语系
印欧语系
印度-伊朗语族
斯拉夫语族
吐火罗语族
日耳曼語族
拉丁語族
混合语
語系不明
辅助语言
手語
手語
手语字母
外語教學
註:絕跡語言中国境内绝迹语言) ·极危语言中国境内极危语言) ·可能存在于中国境内的语言
參見:中國境內的民族和族群一覽(按語言系屬分類) ·中國漢語方言保護
关于港澳地区的语言,参见:香港語文澳门语言
关于台澎金马的语言,参见:台湾语言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西部裕固语&oldid=8995080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