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恭帝时,改雍州置,治所在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汉水南襄阳旧城)。隋朝时,为襄阳郡。唐朝建立,全国郡改为州,天宝元年(742年),再改为襄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全国郡改为州,复为襄州。土贡:纶巾,漆器,库路真二品:十乘花文、五乘碎石文,柑,蔗,芋,姜。户四万七千七百八十,口二十五万二千一。下领七县:襄阳县、邓城县、谷城县、义清县、南漳县、乐乡县、宜城县。辖区约今湖北省襄阳、谷城、丹江口、南漳、宜城等市县地。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升襄阳府。唐前期为山南东道采访使、后期为节度使驻地。宋朝时为京西南路治。以产漆器著名。
| 隋代行政区划变遷 | |||||||||
|---|---|---|---|---|---|---|---|---|---|
| 区划 | 開皇元年 | 区划 | 大業3年 | ||||||
| 州 | 襄州 | 鄀州 | 郡 | 襄陽郡 | |||||
| 郡 | 襄陽郡 | 河南郡 | 德广郡 | 武泉郡 | 南襄陽郡 | 長湖郡 | 武寧郡 | 县 | 襄陽县陰城县穀城县 安養县上洪县率道县 漢南县義清县南漳县 常平县鄀县 |
| 县 | 襄陽县 陰城县 築陽县 穀城县 | 安養县 | 上洪县 | 率道县 漢南县 義清县 | 思安县 | 常平县 旱停县 | 鄀县 | ||
| 唐朝襄州辖县 | |
|---|---|
| 619年 | 襄阳县、率道县、上洪县、汉南县、南漳县、义清县[1]、常平县、谷城县、阴城县、安养县 |
| 620年 | 襄阳县、率道县、上洪县、义清县、常平县、谷城县、阴城县、安养县(南漳县改属沮州,汉南县改属华州) |
| 621年 | 襄阳县、义清县、常平县、安养县(南漳县、汉南县来属,率道县、上洪县改属鄀州,谷城县、阴城县改属酂州) |
| 622年 | 襄阳县、义清县、常平县、安养县、南漳县、汉南县(谷城县、阴城县来属) |
| 627年 | 襄阳县、义清县、常平县、安养县、南漳县、汉南县、谷城县、阴城县(荆山县[2]来属) |
| 634年 | 襄阳县、义清县、安养县、谷城县、荆山县(率道县[3]、乐乡县来属,废除常平县、南漳县、汉南县、阴城县) |
| 730年 | 襄阳县、义清县、安养县、谷城县、率道县、乐乡县(重设南漳县[4],废除荆山县) |
| 742年 | 襄阳县、义清县、安养县(改为临汉县)、谷城县、率道县、乐乡县、南漳县 |
| 748年 | 襄阳县、义清县、临汉县、谷城县、率道县(改为宜城县)、乐乡县、南漳县 |
| 805年 | 襄阳县、义清县、临汉县(改为邓城县[5])、谷城县、宜城县、乐乡县、南漳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