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蘭陽平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際太空站拍攝的蘭陽溪流域,以及其下游的蘭陽平原。

蘭陽平原,又稱宜蘭平原噶瑪蘭平原,位於台灣東北部的宜蘭縣境內,是一個面積約有330平方公里的小型平原,主要由蘭陽溪沖積和地型升高造成,屬沖積扇平原。平原南北端各有烏石漁港蘇澳港兩處港口,在早期為平原對外的重要口岸,今日已開發成為觀光漁港商港

歷史

[编辑]
俯瞰蘭陽平原與外海龜山島

蘭陽平原是台灣東部最早開發的地區,在漢人尚未進入前,蘭陽平原為平埔原住民噶瑪蘭族活躍的區域。西班牙探勘時稱此地為「Cabaran」,而伊能嘉矩則記錄噶瑪蘭語中「噶瑪蘭」應為平地人之意。故早期宜蘭被稱為「噶瑪蘭」、「蛤仔難」。[1]蘭陽平原的開發歷史,可追溯到1776年,林元旻烏石港北邊的河流上溯,成功入墾淇武蘭(今礁溪鄉),為漢人入墾蘭陽平原最早者[2]

1796年時,以吳沙為首的福建漳州府移民兩百多人的共同墾殖,當時為侵略噶瑪蘭人,故從今日的頭城為起始點,漸次建立了以「圍」、「結」為單位的聚落群,顯現出聚落的防衛功能,頭城之名由此而來。宜蘭縣志記載:『惟當時吳(沙)使用火器甚猛,平埔族終於不敵潰走,撤至西勢之哆囉美遠、珍仔滿力、辛仔罕三社為後圖,吳乘勢侵入,沿途無敵,遂入頭圍。』[3]

地理

[编辑]

以地理學的區域觀點而言,宜蘭因水利資源(降雨、湧泉、溝渠)豐沛,故具有明顯的散村聚落,與臺灣常見臨近水源的集村有相當不同。蘭陽平原也具有良好中地理論的架構,平原以蘭陽溪南北兩側的宜蘭市羅東鎮為中地,四周各有規模較小的鄉鎮聚落。

參考資料

[编辑]
  1. ^被誤解的臺灣老地名1:空間篇. 遠足文化. 2023: 30–31.ISBN 9789865082635. 
  2. ^清朝漢人拓墾蘭陽平原的歷程. [201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3). 
  3. ^老宜蘭的腳印-噶瑪蘭人的鄉愁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宜蘭平原
山脈
臺灣五大山脈
西部衝上斷層山地
丘陵
臺地
盆地
平原
臺灣西部平原
獨立平原
河階
火山群
※北半部屬於彰化隆起海岸平原,其範圍介於濁水溪麥嶼厝溪之間;南半部屬於嘉南平原,其範圍介於濁水溪與北港溪之間。
小作品圖示这是一篇與台灣地理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蘭陽平原&oldid=8887011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