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藏語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介紹的是藏區的主要語言。关于其他涵義,请见「藏語 (消歧義)」。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16年12月1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藏語"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藏语
བོད་སྐད་bod skad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国
 不丹
 巴基斯坦
 印度
 尼泊尔
等国的藏区[1]
区域藏区克什米尔巴尔蒂斯坦
族群藏族及不丹族等藏语民族
母语使用人数
600万 (2014)[2]
語系
早期形式
語言代碼
ISO 639-1bo
ISO 639-2tib
ISO 639-3分別為:
bod – 卫藏方言
khg – 康方言
adx – 安多方言
otb – 中古藏语
xct – 近古藏语
Glottologoldm1245[3]
藏区的三个传统分区:衛藏、安多康区

藏语藏語བོད་སྐད་威利转写bod skadTHLBöké藏语拼音Pögä),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以藏族为主的喜马拉雅文化圈使用的主要語言。藏语使用区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等若干区域。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四个国家也有藏语使用者分布。

藏文是藏语的文字书写系统,在藏语各方言间通用,是根據古典藏語發音而制定的文字,亦是整個藏緬語族最早的文字之一。其他语言,如西夏文缅甸语的文字创制时间比较晚。关于藏文的起源,佛教学者认为是吐蕃时代公元7世纪由国王松赞干布的重臣吞弥·桑布扎创制的,受梵文拼写影响。藏文字母有上加字、下加字等垂直拼写法。爲了翻譯佛教梵文咒語,藏文字母與梵文字母有完全的對應關係。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文是其中一種可以还原梵文的语言文字。[4]

藏语的分支语言为卫藏方言[5][6](如拉萨话)、康方言[5][6](如昌都话)、安多方言[5][6]三大方言。這三種語言可能同樣源自古书面藏語,其中只有安多方言沒有區別意義的聲調,保持了古藏語的特色。藏族不同方言的通话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藏文。現代最通行的標準藏語源自衛藏方言中的拉薩方言。

藏语文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学之一[4]。藏语文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完整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藏文中记载和保存。[7]除了藏传佛教大藏经(包括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还有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情詩集等,都是世界文學遺產中不朽的經典。

语法

[编辑]
参见:藏語語法

藏語詞型態相当丰富,动词分四个时态,而且时态的系统呈现很多例外,意即藏文具有屈折變化,请参考:(藏文用威利系统转写

    • 现在时ཟ་ (za)
    • 过去时ཟོས་ (zos)
    • 未来时བཟའ་ (bza')
    • 命令时ཟོས་ (zos)
    • 现在时ཀློག་ (klog)
    • 过去时བཀླགས་ (bklags)
    • 未来时བཀླག་ (bklag)
    • 命令时ཀློགས་ (klogs)

由此可知,比起漢語諸方言,藏文語法較為接近屈折語綜合語的語法。

另一方面,藏文的基本語序SOV(主詞─受詞─動詞),且具有豐富的格變化,而其本身為一作-通格語言(ergative-absolutive language),意即其及物動詞的主詞為作格(藏文及物動詞的主詞要加後綴-gis、-gyis、-kyis、-'is、-yis等,且此後綴和藏文工具格所使用者相同),而不及物動詞的主詞和及物動詞的受詞(都不加後綴)的語法格為通格

归属

[编辑]
汉藏语系的起源与传播。红椭圆是磁山晚期和仰韶早期的文化。黑色箭头是非汉语族的假定途径。在将语言比较方法应用于沙加尔于2019年开发的比较语言数据数据库以识别声音对应关系并建立同源词后,系统发育方法被用于推断这些语言之间的关系并估计其起源和家乡的年龄。[8]

藏语属汉藏语系,两种语言来自同一个原始语(此原始語又叫原始漢藏語)。汉藏原始语分裂的时间,估计是公元前4000年到6000年左右。[9]

藏文保留了原始藏缅语的古音,包括复杂的复辅音。藏语和汉语之间存在很多同源词。但由于汉语经历过许多语音变化,不能直接把現今普通话或其他漢語方言的发音用来进行比较,必须运用上古汉语构拟。以下举上几个有代表性的汉藏同源词(上古汉语采用郑张尚芳先生的构拟):

汉语藏语
汉字上古音
*srigཤིག་ (shig)
*ŋraːང་ (nga)
*ŋaʔངག་ (ngag)
*pɯlའཕུར་ ('phur)
*sijʔ (白一平-沙加尔系统)
*hljiʔ (郑张尚芳系统)
ཤི་ (shi)
*sreːdབསད་ (bsad)
*mugམིག་ (mig)
*njɯʔརྣ་ (rna)
*njisགཉིས་ (gnyis)
*suːmགསུམ་ (gsum)
*hljidsབཞི་ (bzhi)
*ŋaːʔལྔ་ (lnga)

文字及语音

[编辑]
主条目:藏文字藏語音系

藏文的書寫系統,基本上是一種元音附標文字,此字母代表的是古典藏語的發音,故其發音和現代標準藏語發音不一定能完全相契合。

藏語文學作品列表

[编辑]

方言

[编辑]
主条目:藏语方言

藏语方言有多种划分方案。卫藏方言康方言安多方言使用人数最多,被称为藏语三大方言。

根据布拉德利(Bradley)[10],这些语言聚类如下(方言信息来自伯尔尼大学的藏语方言项目):

  • 藏语Tibetic
    • 西部古藏语(Western Archaic Tibetan)(无声调),包括拉达克语(Ladakhi), 巴尔蒂语(Balti)、布里格语(Burig)
    • 安多藏语(Amdo Tibetan) 包括卓尼语(迭部-卓尼 Thewo-Chone)(无声调)
    • 康藏语(Khams Tibetan)(声调)
    • 西部创新藏语(Western Innovative Tibetan)(拉胡利-斯皮提 Lahuli–Spiti)(略带声调)
    • 中部藏语(Central Tibetan)(略带声调)
      • 西藏西部阿里地区、尼泊尔北部边境地区的大部分方言、日喀则地区的藏语方言以及卫藏方言(山南、拉萨等)是标准藏语的基础。
    • 北部藏语(Northern Tibetan)(略带声调)
      • 西藏中北部那曲地区改则方言和青海南部囊谦方言(图尔纳德 Tournadre 认为是康方言)
    • 南部藏语(Southern Tibetan)(略带声调)

宗喀语(Dzongkha)、布罗卡特语(Brokkat)、布罗克帕语(Brokpa)、乔孔卡语(Chocangaca)、拉卡语(Lakha)、拉雅方言(Laya dialect)、鲁那那方言(Lunana dialect)。

样例

[编辑]

世界人权宣言》第二条(前半):

སྐྱེ་བོ་རེ་རེར་གསལ་བསྒྲགས་འདི་ནང་བཀོད་པའི་ཐོབ་ཐང་དང་རང་དབང་སྟེ། མི་རིགས་དང། ཤ་མདོག། ཕོ་མོ། སྐད་ཡིག། ཆོས་ལུགས། སྲིད་དོན་བཅས་སམ། འདོད་ཚུལ་གཞན་དག་དང་། རྒྱལ་ཁབ་དང་སྤྱི་ཚོགས་ཀྱི་འབྱུང་ཁུངས་། མཁར་དབང་། རིགས་རྒྱུད། དེ་མིན་གནས་ཚུལ་འདི་རིགས་གང་ཡང་རུང་བར་དབྱེ་འབྱེད་མེད་པའི་ཐོབ་དབང་ཡོད།།

威利转写:skye bo re rer gsal bsgrags 'di nang bkod pa'i thob thang dang rang dbang ste / mi rigs dang / sha mdog / pho mo / skad yig / chos lugs / srid don bcas sam / 'dod tshul gzhan dag dang / rgyal khab dang spyi tshogs kyi 'byung khungs / mkhar dbang / rigs rgyud / de min gans tshul 'di rigs gang yang rung bar dbye 'byed med pa'i thob dbang yod

汉译:人人有資格享受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自由,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區別。

构拟

[编辑]

原始藏语

[编辑]

原始藏语是藏语所有方言的祖语,构拟可见Tournadre (2014)。[11]原始藏语与书面古典藏语比较接近。下面列出原始藏语的音系特征。(Tournadre 2014: 113)

  • 前缀*s(ǝ)-、*d(ǝ)-/g(ǝ)-、*m(ǝ)-、*b(ǝ)-继承自原始藏缅语。*s(ǝ)-、*d(ǝ)-/*g(ǝ)-、*m(ǝ)-/*r(ǝ)-主要用于动物与身体部位。
  • 齿音齿龈音y (/j/)前颚化
  • /m/后的边音变为齿音(如*ml > *md)。
  • 塞音声母送气变为音位。这见于中古藏语送气与不送气的写法交替,例子如gcig ~ gchig (གཅིག་ ~ གཆིག་)“1”;phyin-chad ~ phyin-cad (ཕྱིན་ཆད་ ~ ཕྱིན་ཅད་)“现在开始”;ci ~ chi (ཅི་ ~ ཆི་)“什么”;cu ~ chu (ཅུ་ ~ ཆུ་)“水”。

Tournadre (2014)构拟的原始藏语形式:

  • *g(ǝ)-tɕik “1”
  • *g(ǝ)-nyis “2”
  • *g(ǝ)-su- “3”
  • *b(ǝ)-ʑi “4”
  • *l(ǝ)-ŋa “5”
  • *d(ǝ)-ruk “6”
  • *b(ǝ)-dun “7”
  • *b(ǝ)-rgyat “8”
  • *d(ǝ)-gu “9”
  • *b(ǝ)-tɕu “10”
  • *s(ǝ)-dik-pa “蝎”
  • *s(ǝ)-bal “蛙”
  • *s(ǝ)-tak “虎”
  • *s(ǝ)-b-rul “蛇”
  • *s(ǝ)-pra “猴”
  • *s(ǝ)-kra “头发”
  • *s(ǝ)-nyiŋ “心”
  • *s(ǝ)-na “鼻”
  • *d(ǝ)-myik “目”
  • *m(ǝ)-go “头”
  • *r(ǝ)-na “耳”

前原始藏语

[编辑]

前原始藏语是假定的原始藏语之前的形成阶段。[11]

*ty-, *ly-, *sy-在前原始藏语中没有颚化(Tournadre 2014: 113-114)。[11]前原始藏语到原始藏语假设的音变有*ty- > *tɕ-、*sy- > *ɕ-、*tsy- > *tɕ-、*ly- > *ʑ-;而Tournadre (2014: 114)指出,很多藏语群(如巴松语达芒语和库尔托普语(Kurtöp)(东部藏语群))没有经历这些音变(如Bake(巴松语ti“什么”vs. 原始藏语*tɕ(h)i;Bake“1”vs. 原始藏语*g(ǝ)-tɕ(h)ik;KurtöpHla:“铁”和布姆唐语lak“铁” vs. 原始藏语*ltɕaks)。

Tournadre (2014: 114-116)给出的构拟如下:

词义前原始藏语原始藏语近古藏语
1*g(ǝ)-tyik*g(ǝ)-tɕ(h)ikgcig / gchig གཅིག་ / གཆིག(中古藏语
*tye*tɕ(h)eche ཆེ་ (Old Tibetan)
10*b(ǝ)-tyu*b(ǝ)-tɕubcu / bchu བཅུ་ / བཆུ་(中古藏语)
什么*tyi*tɕ(h)ici / chi ཅི་ / ཆི་(中古藏语)
*sya*ɕasha ཤ་
知道*syes*ɕesshes ཤེས་
树木*sying*ɕiŋshing ཤིང་
切(过去时词干)*b(ǝ)-tsyat*b(ǝ)-tɕatbcad བཅད་
口水*m(ǝ)-tsyil-ma*m(ǝ)-tɕ(h)il-mamchil-ma མཆིལ་མ་
*m(ǝ)-tsin-pa*m(ǝ)-tɕ(h)in-pamchin-pa མཆིན་པ
4*b(ǝ)-lyi*b(ǝ)ʑibzhi བཞི་
田野*lying*ʑiŋzhing ཞིང་
跳蚤*ldi*ldʑilji ལྗི་, 'ji ་འཇི་
*s(ǝ)-lak(s) > *l-sak(s) > *l-tsyak(s)*ltɕakslcags ལྕགས་
*mdamda' མདའ་
抑制*bnans*mnansmnand(中古藏语)
*bnyan*nyanmnyand
*d(ǝ)myikdmyig དམྱིག་(中古藏语); mig
*mentokmen-tog མེན་ཏོག(中古藏语); ་me-tog

数词比较

[编辑]

藏语中的数词(注意以下所有詞語除了1和7外都是漢語同源詞):[12]

词义卫藏安多古典藏语
拉萨藏语Cheng
Zhang
Dolpo几热尔语Mugom夏尔巴语Yohlmo
'1'ʨiʔ53ʨi53ʂikdokpoiʧɪkʦɪk55ʨīːxʨɨxʨi55*xʨik
gtšig
'2'ȵi55ȵi55ɲiːŋiŋiŋi55ɲìːɦȵiɲɯ53*gnis
gnis
'3'sum55sɔ̃53sumsumsumsum55sūmsɘm53*xsum
gsum
'4'ɕi13ɣɯ31ɕi̤ːsiɕiʣi55ʑì̤ɦʑɘʐə33*βʑi
bži
'5'ŋa53ɴɐ53ŋaŋaŋáŋɑ55ŋɑ̀ɦŋaŋɑ53*ɬŋɑ
lŋa
'6'tʂʰuʔ13tʂu31ʈṳktʰukdukɖʊk11ʈṳ̀ːtʂəxtʂo33*dɽuk
drug
'7'tỹ15dɛ̃24ty̤nduindundɪn55t̪ì̤nɦdɘn33*βdun
bdun
'8'ɕɛʔ13dʑe31ce̤ʔgetket55cē̤ːɦdʑʲɛʑe33*βɽgjat
brgyad
'9'ku13ɡɯ31kṳgugugu55kṳ̀ɦgɘ33*dgu
dgu
'10'ʨu53ʨɯ53tɕuʦutʰambaːʧúʦi55tʰɑm11ba11ʨʉ̄ʨɘʨə55*ɸʨu
btšu

中、东部藏语群:

词义宗卡-拉卡巴尔蒂-拉达克Spiti
bhoti
宗卡语锡金语巴尔蒂语Changthang拉达克语PurikZangskari
'1'ʨíʧiʧikʧikʧikʧikʧiʔʧík
'2'ɲíniɲisɲisɲisɲisɲiːɲiː
'3'súmsúmxsumsumsumsumsumsúm
'4'ʃi̤ʒeβʒiziziʒiʒiʒì
'5'ŋəŋaɣɑŋaʂŋaʂŋəŋaŋá
'6'dʑotʰutrukɖrukʈukʈukʈuʔʈùk
'7'ty̤nβdundunrdunrdunðundùn
'8'kæ̤βgyʌtgʲatrgʲatrgyətʝətɟèt
'9'kṳgorgugurgurguɣu
'10'ʨu tʰamʧɔːmbaɸʧuʧurʧurčuʧuʧú

参考文献

[编辑]
  1. ^Lewis, M. Paul, Gary F. Simons, and Charles D. Fennig (eds.). 2013.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Seventeenth edi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allas, Texas: SIL International.
  2. ^Tournadre, Nicolas. The Tibetic language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 Owen-Smith, Thomas; Hill, Nathan W. (编). Trans-Himalayan Linguistics: Historical and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of the Himalayan Area. De Gruyter. 2014: 103–129.ISBN 978-3-11-031074-0.  (preprin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Early Old Tibetan.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4. ^4.04.1有关全体西藏民族实现名符其实自治的建议(全文)存档副本. [2011-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7). 
  5. ^5.05.15.2中国移动:打造高原上最优质通信品牌. 新华网吉林频道. 2013年9月18日 [2013年12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25日).同时在员工招聘时,特意招收了懂康巴语、安多语、卫藏语的话务员,(科学家)为农牧区的群众带去了更多的便利。 
  6. ^6.06.16.2杨俊峰.藏语广播语言规范化之浅见. 西藏研究》(TIBETAN STUDIES). 1998,04 [2013-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如卫藏语以拉萨为标准音,安多以青海、夏河牧区为标准,康巴也找出自己的标准音。在三种标准音中找出一个方言为基础,按语法规则实现藏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 
  7. ^十四世达赖喇嘛在3·10西藏事件五十二周年纪念集会上的讲话[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Sagart, Laurent; Jacques, Guillaume; Lai, Yunfan; Ryder, Robin J.; Thouzeau, Valentin; Greenhill, Simon J.; List, Johann-Mattis.Dated language phylogenies shed light on the ancestry of Sino-Tibeta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9-05-21,116 (21): 10317–10322 [2021-10-16].ISSN 0027-8424.doi:10.1073/pnas.1817972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0)(英语). 
  9. ^王力 《汉语史稿(重排本)》 2004年3月第二版,680页。
  10. ^Bradley (1997)
  11. ^11.011.111.2Tournadre, Nicolas. 2014. "The Tibetic language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 InTrans-Himalayan linguistics, historical and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of the Himalayan area.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2. ^Bodish Numerals (Eugene Cha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5). 

参閲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百科提供如下语言版本:藏语維基百科
维基文库有此种语言版本: 藏語文献库
關於一系列與藏語有關的詞語,參見維基詞典藏语的詞語目錄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藏文
各地方言
藏文書寫法
藏文轉寫
拉丁拼音
閱聽輔助語
其它相關
汉藏语系
汉语
官话
晋语
粤语
客家话
湘語
贛語
吴语
闽语
徽语
平话和土话
混合语
古汉语
參見
白語支
藏缅语族
藏-喜语群
藏语支
白马语支
  • 白马语
    • 平武白马语
    • 文县白马语
    • 九寨沟白马语
    • 松潘白马语
    • 书面白马语
东部藏语群
仓洛语支
达芒语支
西喜马拉雅语支
基兰特语支
羌语群
嘉绒语支
羌语支
羌语组
贵琼语组
尔苏语支
纳语支
昌都语群
緬彝語群
彝語支
彝语北部方言
彝语东部方言
彝语南部方言
彝语东南部方言
普佤语群
普拉语群
东南部方言未分类
卡卓语组
拉邬语组
拉祜语组
努苏语组
傈僳语组
彝语中部方言
彝语西部方言
他鲁语群
哈尼语支
其他彝语支
曼子语支
緬語支
其他语群
萨尔语群
侬语支
达尼语支
鲁苏语支
义都—达让语支
桑朗语支
舍朱奔语支
格曼语支
未归类
壯侗語系
黎语支
仡央语群
拉珈语支
侗水语支
臨高語
壯傣語支
壮语
傣语
古越语
混合语
苗瑶语系
苗语族
巴哼语支
东部语支
畲语支
中部语支
西部语支
瑶语族
混合語
南亚语系
佤德昂语支
克木语支
莽语支
越語支
南島語系
台灣南島語言
马来-波利
尼西亚语族
巴丹語群
亞齊-占語群
混合語
突厥语系
西伯利亞語支
萨彦語支
葛逻禄语支
钦察语支
烏古斯語支
烏古爾語族
古突厥语
蒙古语系
通用蒙古语语支
西喇古儿语支
达斡尔语支
古蒙古语
旁蒙古语族
混合语
满-通古斯语系
北通古斯语群
南通古斯语群
西南通古斯语群
古通古斯语
扶余語系
日琉语系
朝鲜语系
亚非语系
印欧语系
印度-伊朗语族
斯拉夫语族
吐火罗语族
日耳曼語族
拉丁語族
混合语
語系不明
辅助语言
手語
手語
手语字母
外語教學
註:絕跡語言中国境内绝迹语言) ·极危语言中国境内极危语言) ·可能存在于中国境内的语言
參見:中國境內的民族和族群一覽(按語言系屬分類) ·中國漢語方言保護
关于港澳地区的语言,参见:香港語文澳门语言
关于台澎金马的语言,参见:台湾语言
历史
概述
分期
地理
传统地区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
自然
历史
传统
分区
现行
政区
现居
族群
自然
历史
现行
政区
那曲
拉萨当雄县
文化
自然
历史
现行
政区
自然
历史
现行
政区
文化
宗教
历史
现行
政区
西藏日喀则市
文化
宗教
自然
历史
现行
政区
文化
宗教
历史
现行
政区
文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藏語&oldid=8996131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