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葉名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葉名琛
大清太子少保體仁閣大學士兩廣總督
爵位一等男爵
籍貫湖北漢陽
族裔漢族
字號字雲珍,号崑臣
出生嘉慶十二年(1807年)
 大清湖北漢陽
逝世咸豐九年(1859年)
 英属印度加爾各答威廉堡
親屬(弟)葉名澧
出身
  • 道光十一年辛卯恩科舉人
  • 道光十五年乙未科進士出身

葉名chēn(1807年—1859年4月9日[1]),字雲珍,号崑臣清朝中後期的政治人物湖北漢陽人,籍贯江苏溧水[1]。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两广总督。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被英軍所俘,卒於印度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葉名琛父葉志詵愛好扶乩;葉名琛特建“長春仙館”(今應元路广州市第二中学附近),供奉呂洞賓李太白二仙;又闢“長春藥圃”,種植草藥

道光五年(1825年)中副贡生[1]道光十五年(1835年)考取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陝西興安府知府[2],其後平步青雲,歷任山西雁平道雲南按察使湖南布政使江寧布政使、廣東布政使等官,道光廿七年(1847年)昇任廣東巡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與兩廣總督徐廣縉一同支持在鴉片戰爭後阻止英國人入廣州城運動,因此功封男爵;其後又因在廣東征討反清勢力,親自處決犯人,誅殺數萬反清勢力人士,成功消滅拜上帝會兩廣剩餘勢力。當時因清朝上下排外氣氛高漲,屬於強硬派的葉名琛受到重用。咸豐元年(1851年),賞加太子少保銜;咸豐二年(1852年),升任兩廣總督;咸豐五年(1855年),加封為兩廣總督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咸豐帝要求其在廣「馭夷」,而葉名琛也在剛割讓的香港布滿眼線,但傳回消息通通報喜不報憂,與事實相差甚遠,得到的报纸登载的也是诸如“英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俄国”“英军镇压印度兵乱不利”“法国在中英冲突中中立”等与事实完全相反的消息。

镇压天地会

[编辑]

叶名琛勤于吏事,属下忌惮其威重。当时天地会的山堂任取山名,这些山名不一定和山堂所在地吻合甚至不一定真实存在,叶名琛不知,得知有山堂自称“老万山”就令手下前去真正的老万山查看,结果一无所获;1854年天地会攻打广州时,叶名琛登五层楼令标兵出战,标兵骂道“每月得饷九钱,叫我送死吗?”顾自散去,叶名琛令闭关向敌军发炮才守住,后因英美法三国接到外交照会提供大炮、火药、粮米协助守卫广州、英美甚至出动舰队才平定事态;叶名琛又有杀良冒功之举,日杀数百人,一日杀三四百人就被认为少,1855年六至八三个月就杀七万五千人,被称为“刽子手”。叶名琛对待外国使者时傲慢,对照会仅以数语回复甚至不回复,为了彰显大国威仪,甚至不在总督衙门而在河边仓库接待英国公使包令

第二次鸦片战争

[编辑]

咸豐六年(1856年)9月10日,亞羅號事件爆發,英国領事巴夏禮(Harry Smith Parkes)被清军一名水手打了一巴掌,后啟書責難,要求释放水手并道歉,后葉名琛釋放被捕的十三名水手,但堅持無歉可道,引發第二次鴉片戰爭。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英国海軍上將邁可爾·西摩爾率領3艘英艦穿越虎門,葉名琛彼时正在校场观看武举射箭考试,一枚炮弹就落在离他不远处,左右官员皆面面相觑,而叶名琛却说,无妨,他们到了傍晚就会离开了。下令廣東水師後撤,亦不准開炮還擊。当天,英军便攻进了广州城,但因人数太少而确实在傍晚撤离。24日英國軍艦轟擊廣東南郊鳳凰崗砲台,砲台守兵奉令走避,炮旋即被毀。25日英軍連連攻陷海珠砲台以及商館一帶,並佔據城外全部的防禦工事,直逼廣州城。26日葉名琛關閉粵海關中斷貿易,调集乡勇团练制造声势。27日,英舰炮击督署,叶名琛“危坐二堂,绝无惧色”。29日,英军攻入城内,因人少,抢掠督署后退出,葉名琛正在上香,免于被俘,向朝廷奏称“大捷”,又纵粤民火焚城外各国商馆及洋行,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亦遭劫。

葉名琛被擒情境

咸豐七年(1857年),巴夏禮請遣大軍。当年9月,英法聯軍抵達廣東,叶名琛因被错误新闻误导,以为英军只是虚张声势,打算拖延到英军自己走,且迷信称“过了十五日必无事”;十一月,英法联军攻陷廣州,據守河南地區各炮台,要求葉名琛十天內出面談判。十二日,额尔金發出最後通牒,限叶名琛48小时内投降,但当手下都劝他积极备战时,叶名琛却坚决不许,称过了十五,必然就没事了[3]。十四日,聯軍占領廣州,葉名琛逃到廣州副都統雙禧的衙署內,在打算翻墙逃跑时被抓获,当时,叶名琛吓得瑟瑟发抖,拒不承认自己就是两广最高首长[3]。直到巴夏礼向他保证他性命无虞后才恢复往日的神色。事发之后,咸丰怕他被作为要挟的筹码,于是不仅没交涉救援,还剥夺了他原有的职务。当他被押上英军战舰时,他的手下曾暗示他投河自尽,以保全名节。但他可能没看见,或故意没那么做[4]。解往停泊在香港的軍艦“無畏號”,薛福成譏他“六不總督”:“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亦罕有。”[5][註 1]他曾聲言“欲面見其王以理論”,並且自備糧食,恥食敵粟。《香港紀事報》載:“偶然有人上艦,都向葉脫帽致意,他也欠身脫帽還禮。”

战后余生

[编辑]

48天後,“無畏號”駛離香港。英国人将其送往印度加爾各答,暫被囚禁在威廉堡,後遷往托里貢的住宅,日誦《呂祖經》不輟,因在作书画时被劝不要书写真名落人话柄而落款“海上蘇武”。他继续关注时事新闻,按时作息,清早即要人给他读报听[6]。1859年二月二十九日,他得知晋见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无望后,决定绝食,至三月初七戌时(4月9日),死於囚所,终年52岁,據悉是自備糧食盡空後絕食而死(或病死)。英國人將他的遺體運回中國[7]。他的一些文件今封藏於英國國家檔案館。當時薛福成在日記沉痛表示:「英人初志在得入城見大吏,借以通隔閡、馭商民;乃粵民一激再激,葉相復一誤再誤,使拱手而有粵城。……益知中國易與,遂糾三國兵船北上,駛入大沽,阻我海運,立約而還。……粵民激于前此大府議和之憤,萬眾一辭,牢不可破,必阻其入城一事以為快,屢請屢拒,紛紜者二十年;而大沽之失,天津之約,皆成于此;由今觀之,甚無謂也。」

其弟葉名澧官至內閣侍讀,聞兄喪,不久即病死[8]

诗作

[编辑]

其一

[编辑]
镇海楼头月色寒,将星翻作客星单。
纵云一范军中有,怎奈诸君壁上看。
向戎何必求免死,苏卿无恙劝加餐。
任他日把丹青绘,恨态愁容下笔难。

其二

[编辑]
零丁飄泊歎無家,雁札猶傳節度衙;
門外難尋高士米,斗邊遠泛使臣槎。
心驚躍虎笳聲急,望斷慈烏日影斜;
惟有春光依舊返,隔牆紅遍木棉花。[9]

注釋

[编辑]
  1. ^澳大利亚籍学者黄宇和在《两广总督叶名琛》一书对叶名琛大加赞扬,並對此十二字做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不同的结论。“不战”,其实是无兵可战。但叶名琛在镇压天地会等反清武装时尚有数万军队。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394》,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1.01.11.2茅海建:《清代人物传稿·下·第四卷·叶名琛》第36页
  2. ^《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一 徐广缙 叶名琛 黄宗汉
  3. ^3.03.1聂作平:《天朝1793-1901:中西文明交锋下的乌合之众》,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ISBN:978-7-5057-2983-4,2012,第88页
  4. ^聂作平:《天朝1793-1901:中西文明交锋下的乌合之众》,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ISBN:978-7-5057-2983-4,2012,第90页
  5. ^薛福成:《书汉阳叶相广州之变》,《庸庵文续编》卷下第31页
  6. ^清史稿》记载,“名琛既被虏,英人挟至印度孟加拉,居之镇海楼上。犹时作书画,自署曰‘海上苏武’,赋诗见志,日诵吕祖经不辍。”
  7. ^《蕉轩随录》卷三
  8. ^高拜石 正中書局版 <新編古春風樓瑣記>(卅一) P15
  9. ^《清史演義》第六十六回

来源

[编辑]

相關書目

[编辑]
  • 黃宇和著,區珙譯:《兩廣總督葉名琛》(北京:中華書局,1985),上海:上海書店,2004ISBN 7-80678-096-3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清史稿/卷394 叶名琛
清朝政府
前任:
徐廣縉
兩廣總督
1852年9月7日-1858年1月26日
繼任:
黃宗漢
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117名
張 芾 -徐夔典 -陶慶增 -彭崧毓 -張廷選 -龍元僖 -喻增高 -葉 琚 -金 濂 -蔣德馨
陶恩培 -余春照 -廖朝翼 -鄭敦謹 -吕贤基 -周恩綬 -畢 至 -胡应泰 -方培之 -鄭存紵
葉名琛 -張 銓 -瑞 徵 -崇杞林 -趙振祚 -春 熙 -蔡 燮 -何裕承 -黃宗漢 -易炳晃
葉爲珪 -陳 壇 -上官懋本-陳鶴年 -李維醇 -葉朝采 -吳式芬 -丁寶綸 -陳慶偕 -梁 熙
賈 瑜 -李貞木 -周 顎 -徐奏鈞 -宗室英淳-張積勳 -嚴文瀚 -陶 汶 -何桂清 -彭蕴章
張雲澡 -春 輅 -陳寶禾 -范中行 -朱龍光 -張景星 -涂文光 -汪紹曾 -謙 福 -朱 琦
陳 績 -羅惇衍 -陳祚康 -秦淳熙 -許虎拜 -李登瀛 -閻慶元 -李佐贤 -陳 嵩 -劉廷檢
劉潛之 -杜  -晏淳一 -劉源濬 -張 鑅 -蘇廷魁 -伍輔祥 -王青熙 -費蔭樟 -張敬修
戚維禮 -孫慧惇 -曾世儀 -徐資乾 -張 堂 -李鍾泰 -孫銘恩 -陳錫麟 -劉銘本 -姜申璠
劉德鈞 -孟毓勳 -韓 綬 -舒 文 -單興詩 -袁 溥 -李漢章 -德 俊 -莊志謙 -孔傳藤
葉承昌 -周人龍 -劉誠倬 -吉 祥 -黃廷範 -楊三珠 -許乃釗 -錫 祉 -馬秀儒 -宋嘉玉
饒應坤 -陳 墉 -陳彥泳 -程錫蕃 -張元杰 -賈仲山 -宗室英繼 --- -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52名
吳逢甲 -陳金鑑 -黃輔辰 -周頤昌 -魏文翰 -王 堃 -何慶元 -曹 笏 -蕭 淦 -高殿臣
劉建庚 -李 謨 -沈 湘 -周振之 -毛鴻順 -李訓釗 -武凌雲 -倪應觀 -胡禮箴 -楊亶驊
汪勤光 -沈雲驤 -杜 詹 -齊秉震 -駱奎祺 -黃銘先 -宋子昌 -周貽纓 -黃守訓 -顏于鎬
徐鋅庚 -袁甲三 -古 韻 -張 燿 -赵德辙 -景 霖 -錢炘和 -郭永錫 -胡超龍 -蔣霨遠
錢文偉 -銘 岳 -宗室英綬-隋藏珠 -楊 銜 -何丙勳 -姚近寶 -范榘坊 -李國榛 -戴澤長
張觀藜 -錢世瑞 -丁守存 -劉建韶 -黃松年 -林映棠 -陳椿冠 -王仲選 -何咸亨 -侯榮光
吳德清 -莫蒼棨 -陳兆桂 -陳錦帆 -李 浩 -周若棠 -陳玉麒 -王希旦 -馬宗閔 -王毓濂
郭望安 -劉嘉嗣 -王思引 -田 秫 -李大融 -王會極 -陸敦庸 -康象書 -任 荃 -李 柏
張士蘭 -江泰來 -何鳴章 -金謂鏐 -德稜額 -孫玉麒 -劉克邁 -張姚錫 -辛本楘 -陳崑玉
喬松年 -樊爵五 -胡廷槐 -徐樹楠 -朱思敬 -王 恂 -邵宗渭 -沈 鵬 -長 喆 -陳貽樞
陳世鎔 -張 緒 -黃家聲 -王武曾 -郭超凡 -高 溥 -左乾春 -王家勳 -張維模 -孫翹江
鄧 烜 -李懷庚 -徐有孚 -許夢蘭 -李景椿 -張鳴岐 -祁爾誠 -李 登 -張元鈞 -高希賢
馬德昭 -余士瑮 -伊鏗額 -張裕南 -覺羅祥慶-高明遠 -邱建猷 -羅遵殿 -何鍾蘭 -丁芳蘭
王嘉麟 -陳廷揚 -周應祖 -周秉讓 -王介福 -何增筠 -李道融 -王義樟 -趙紹武 -李汝璿
邵桂芳 -慶 瑞 -張 籛 -順 安 -陳 鑣 -馬 照 -歐陽時 -王 政 -林春溶 -劉夢熊
王以潔 -覃肇邦 - --- - --- - --- - --- - --- - --- - --- - ---


国际
各地
人物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葉名琛&oldid=9010350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