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191年),或作葉雄,關西人,東漢末年武將,董卓麾下將領,按正史《三国志》记载,他被孫堅斩殺,但因《三国演义》中记为关羽并留下“关羽温酒斩华雄”的典故而为后人所铭记。
据《三國志》记载,孫堅參與討伐董卓之役时,為徐荣擊敗、逃跑,後來收拾敗軍,在阳人進行戲劇性的大反擊,大破董卓军,并將華雄擊敗枭首。此外《资治通鉴》裡亦有孫堅将華雄枭首的记载。
在《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裡名字寫作華雄。而据潘眉根据《广韵》的记载,认为宋朝时《三国志》版本中为“都尉叶雄”,应该依照《广韵》更改[1],赵幼文也引用《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支持这种说法[2],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亦记为“都尉叶雄”[3],但也曾在《资治通鉴·卷第六十》“轸与布不相得,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中注“枭,古尧反。华,户化反。”吴金华认为是受到元代以来小说的影响,才在南宋以后由叶雄讹误为华雄。[4][5]
在《三國演義》中,對華雄這個角色有較多的發揮,描寫華雄為董卓的猛將,自薦抵抗山東地區反對董卓的諸侯聯軍於汜水關前,他先後斬殺濟北相鮑信之弟鮑忠、孫堅部將祖茂、以及袁術部將俞涉和韓馥手下潘鳳等人,最後關東聯軍派出關羽與之一對一決鬥而被殺。《斬華雄》也成為京劇中的一齣著名的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