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英裔香港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25年10月31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英裔香港人"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2025年10月31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幫助编辑這個條目。(幫助討論
英裔香港人
總人口
33,733 (2011)
分佈地區
新界‌离岛
語言
英式英语香港粤语香港英语
宗教信仰
佛教基督教道教

尽管香港曾被英国统治超过150年,但英国人在香港人口中所占比例从未超过很小。然而,他们确实在香港的制度、文化建筑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如今在港的英国人主要包括从事银行、教育、不动产法律顾问的职业外籍人士,以及许多在英国出生的华裔、曾移居英国的中国公民,以及在1997年主权移交前成功申请英国正式公民身份的香港人(大多是华裔)。

截至 2011 年香港人口普查,香港有 33,733 名英国人[1]

数量

[编辑]

与亚洲其他地区一样,估计香港的英国人数量可能因多方面原因而变得困难。一个原因是并非所有移民或访港旅客都在英国驻香港总领事馆登记。另一个原因是大部分英国人口是临时性的,他们只在香港工作几个月或几年。

香港入境事务处估计,1997 年香港主权移交八个月后,有 35,000 名英国公民居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2] (这个数字包括许多在英国出生的香港裔人士和 1990 年代根据香港的英国国籍选择计划获得正式英国公民身份的香港裔人士。)香港回归后,很大一部分担任政府雇员的英国人离开了香港。

自香港回归以来,移民到香港的英国本土人明显减少。在香港英属时期,希望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英国人不受如今的移民和签证限制。年轻的英国人前往香港从事蓝领工作曾是常态,尤其是在英国经济低迷时期。但随着香港回归,这一优势消失了:现在,申请在香港工作的英国人必须证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无法由当地居民填补,这意味着在香港从事蓝领工作(例如零售业建筑业)对英国人来说基本上不再是一个选择。

在移交前十年,约有 340 万香港英国附属领地公民 (主要为华裔) 通过登记获得英国国民 (海外) 身份。他们没有在英国的居留权 (就像英国附属领地公民没有居留权一样), 而中国并不承认在香港出生的华裔英国国民 (海外) 为英国国民。然而,在中国境外,英国国民 (海外) 被视为英国人。  

迁移历史

[编辑]

英国在香港地区的第一个殖民地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该公司于1699年开始在该地区进行贸易,并于1711年在广州设立了贸易站。英国人于1841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占领了香港岛,并于1842年根据《南京条约》正式割让该地区。在接下来的 150 年里,大量英国人来到香港,其中许多人与其他欧洲人和美洲人一起在殖民地的行政机构、商行和商业银行工作。

1991年至1996年间,香港英国公民数量大幅增加;持有英国护照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多,达到3.4万人以上。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居英权计划,该计划授予5万个家庭(主要为华裔)英国公民身份,其中一些家庭并未移民。然而,当时许多英国年轻人前往香港从事非技术性工作(例如门卫或餐饮服务)。[3][4]

族裔

[编辑]

在香港居住的33,733名英国公民中,19,405人属于欧洲血统,6,893人属于华裔,2,337人属于印度裔,1,047人属于巴基斯坦裔,829人属于尼泊尔裔,273人属于其他亚洲人,227人属于菲律宾裔,98人属于泰国裔,40人属于日本裔,40人属于印度尼西亚裔。另外2,544名英国人属于其他种族。[5]来源动态查询,引述于什么时候[何时?]

教育

[编辑]

在香港使用英国教育体系的学校包括:

宗教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Population census in Hong Kong, 2025-05-14 [2025-10-29](英语) 
  2. ^Vines, Steven.Britons drawn to post-colonial Hong Kong. The Independent. 1998-04-04 [2009-04-25]. 
  3. ^In Hong Kong today, it's the Brits who are the 'coolies'. The Independent. 1996-06-01 [2025-10-28](英语). 
  4. ^Stephen Phelan in Hong Kong. 2010-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5. ^Population Census IDDS Report. 
  6. ^6.06.1Mansell, Warwick.Expat guide to Hong Kong: schools.The Daily Telegraph. 2011-09-28 [2019-03-01]. 
華人
漢族
廣府民系
蜑家民系
客家民系
閩民系
江浙民系
北方民系
稱呼
相關族群
其他本土族群
海外僑民和移民
外來人口
來自東亞
來自歐洲和北美
來自東南亞和南亞
其他
歷史
稱呼
政策/計劃
證件
影視文學作品
语言系属划分
汉藏语系
汉语
白語支
藏緬語族
藏语群
羌语支
侬语支
緬彝語群
其他
壯侗語系
壮傣语支
布依族 ·壮族(含沙人 ·儂族等) ·傣族模板(含傣那傣端 ·掸族 ·泰族在港)等)
侗水语支
仡央语支
其他
苗瑶语系
蒙古语系模板
满-通古斯语系
北通古斯語族
南通古斯語族
突厥語系
葛逻禄语支
西伯利亞語支
钦察语支
烏古斯語支
南亚语系
南島語系
台灣南島語族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馬來-松巴哇語群
菲律賓語族
印欧语系
斯拉夫语族
印度-伊朗语族
罗曼语族
日耳曼語族
其它語系
相关条目
粗體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認定的56個民族(包括汉族少數民族
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模板 ·
主题中国模板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英裔香港人&oldid=8974877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