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5 [C(5)A5]G(5) | |
| 琉璃繁缕(Anagallis arvensis)的花程式[1]:307:多面对称;花被由5片离生萼片与5片合生花瓣组成,花冠与雄蕊合生;两性花,含雄蕊5枚,雌蕊由5合生心皮组成,子房上位。 |
| 「花式」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 中国大陸 | 花程式 |
| 臺灣 | 花式 |
花式(英語:floral formula)是一套表示花卉结构的记号,使用数字、字母和各种符号以简明的形式表达花各部分的组成、数目等特征信息。花程式可以用来描述特定物种或更高等级分类单元中花的结构。花程式是19世纪时发展起来的描述花卉结构的两种方式之一(另一种是花图式)。[2]不同作者、不同时代书写花程式时采用的具体格式有所不同,但它们往往传达相同的信息。[1]
花程式起源于19世纪初。[2]最早使用花程式的作者包括卡塞尔(Cassel,1820年)[3]与马蒂乌斯(Martius,1828年)[4]。卡塞尔发明了使用整数列表来表达花各轮数目的方法。格里泽巴(Grisebach,1854年)则在他的教科书中采用了四个整数的序列来描述花四轮结构的特征,并用逗号分隔不同器官的数目,同时能够显示联合情况。[5]萨克斯(Sachs,1873年)则将它们与花图式一起使用。[6]

尽管奥古斯特·威廉·艾希勒在其著作《花图式》(Blüthendiagramme)中广泛使用了花图式,他同时也少量使用了花程式来描述单花科。[7][8]扎特勒(Sattler)在《花的器官发生》(Organogenesis of Flowers ,1973年)一书采用花程式和花图式描述了50种植物的个体发生。[9]包含花程式的较新书籍则包括贾德(Judd,2002年)[10]、辛普森(Simpson,2010年)[11]著《植物系统学》(Plant Systematics)。普伦纳(Prenner)等人推广了原有的模型以扩大花程式的描述能力,并认为花程式应该包含在正式的分类描述中。[2]朗斯·德·克雷恩(Ronse De Craene)在其《花图式》(Floral Diagrams)一书中部分利用了他们书写花程式的方法。[1]
花程式可以表示不同花器官的数目[注 1],这些根据器官类型的不同以不同的字母或缩写开头。它们的书写顺序与花各部从外到内的顺序相对应:
| 苞片 | 小苞片 | 花被片(萼片和花瓣) | 雄蕊 | 心皮 | 胚珠 | |
|---|---|---|---|---|---|---|
| B[2] | Bt[2] | P[2] 或 CaCo[12] | A | G | V[2] 或 O[9] | |
| K[2] 或 Ca[12] | C[2] 或 Co[12] | |||||
暗色背景所示的是不太常见的标记。普伦纳等人采用“V”表示每个雌花器中的胚珠数,之后跟着描述胎座类型的小写字母。另外他们使用字母“k”表示副萼。
数字位于在字母标签之后,可以使用下标或上标表示。如果缺少某一器官,可以将数目记为“0”或直接省略,而数目很多(通常超过10-12)时可以记为“∞”。如果某一器官不止一轮,可以使用“+”隔开各轮数目。一轮之内的器官计数可以用“:”分隔(例如当一轮的不同部分有不同形态时)。如果数目非定数时(例如使用花程式总结一个分类单元时),则可以给出一个范围。
如果器官可分为多组,可以使用上标表示每组中的数目。
花程式还可以表达器官联合情况。同一器官的联合可以将数字括在一个圆圈中来表示,不同器官的联合则可以通过符号⁀来表示。贾德等采用的便是这种方式。但普伦纳等认为该方法不易于排版。[2]:242他们提出,同一器官的联合可以在圆括号“()”内加上数字,而不同器官之间的联合可以通过方括号“[]”、大括号“{}”来实现。
普伦纳等人建议使用上标零表示缺失的器官、上标“r”表示退化的器官。 朗斯·德·克雷恩则使用度数符号来表示退化雄蕊或退化雌蕊。
在字母“G”上加上不同标记可以表示子房位置。辛普森则采用文字来表达子房位置以避免复杂的格式。
| 子房上位 | 子房下位 | 子房半下位 | |
|---|---|---|---|
| 普伦纳(Prenneret al.)[2]:243 朗斯·德·克雷恩(Ronse De Craene)[1]:39 | G | Ĝ, Ğ | -G- |
| 萨特勒(Sattler)[9]:xviii | G | ||
| 辛普森(Simpson)[11] | G…,superior | G…,inferior | G…,half-inferior |
花程式也可以描述花的对称情况。当描述整朵花的对称性时,相应的符号通常放在花程式的开头。如果需要针对不同器官单独列出对称性时,相应的符号则会放在字母或数字之后。有时也可能会不列出不同器官的对称性。花程式中的对称性由以下符号表示:
| 多面对称(辐射对称) | 两面对称 | 单面对称(两侧对称) | 不对称 | 螺旋状排列 | |
|---|---|---|---|---|---|
| 普伦纳 (Prenneret al.)[2]:242 | * | ┼ | ↓、→ 或 Ø,取决于对称平面方向 | ∂ | 未提及 |
| 朗斯·德·克雷恩 (Ronse De Craene)[1]:39 | ✶ | ↔ | ↓,箭头方向取决于对称平面方向 | ↯ | ↺ |
| 萨特勒 (Sattler)[2]:xviii | ✳ | + | ∙|∙ | 未提及 | |
| 贾德 (Juddet al.)[10]:66 | * | 未提及 | X | $ | |
| 苏布拉马尼亚姆 (Subrahmanyam)[13] | ⊕ | % 中平面,÷ 侧平面 | 未提及 | ||
| 罗西帕尔 (Rosypal)[14] | ✳ | ⤧ | ↓ | ↯ |
两性花可以使用 ☿ 或
表示,♂ 、♀则可以分别表示单性雄花与单性雌花。性别符号通常放在花程式的开头,可以放在对称符号之前或之后。普伦纳建议仅使用相应的符号(♀ 和♂)表示单性花。 朗斯·德·克雷恩则采用了文字“pistillate”(雌花)或“staminate”(雄花)而非符号表示性别。
花程式也可以包含果实类型,贾德将其放在花程式的最后。[10]
↯ K3 [C3 A1°–3°+½:2°] Ğ(3)[1]:39 –美人蕉(Canna indica)花程式:不对称;花萼有3片离生萼片;花冠有3片离生花瓣,与雄蕊合生;雄蕊2轮,外轮有1-3枚退化雄蕊,内轮有1/2雄蕊和2枚退化雄蕊; 雌蕊由3心皮组成,合生,子房下位
B BtC K3:(2)C ↓ C3:2r ↓ A(3):2r ↓+4r :10G 1↓ Vm8–10[2]:246 –酸豆(Tamarindus indica)花程式:苞片,小苞片呈花瓣状;花萼单面对称,由3片萼片和2片花瓣状萼片组成;花冠单面对称,由3片花瓣和2片退化花瓣组成;雄蕊2轮,外轮单面对称,由3枚合生雄蕊和2枚退化雄蕊组成,内轮有4枚退化雄蕊和1枚缺失雄蕊;雌蕊单面对称,由1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边缘胎座,每个雌花器有8-10个胚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