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臺灣總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日本帝国臺灣總督
臺灣總督府帽章(1920年啟用)
臺灣總督之印
末代總督安藤利吉
官邸臺灣總督府(辦公地)
臺灣總督官邸(居住地)
任命者天皇
先前职位台灣巡撫
设立1895年5月10日
首任樺山資紀
末任安藤利吉
废止1945年10月25日
后继职位臺灣省行政長官

臺灣總督(日语:台湾総督臺灣總督たいわんそうとく Taiwan Sōtoku */?)是指台灣在1895年到1945年期間受大日本帝國統治時,由日本天皇所指派的總督。在這半個世紀期間,日本政府共派任19位總督,官等為親任官

台灣日治時期分期

[编辑]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就是擁有行政權、軍事力量和立法權的絕對權力者。透過台灣總督府官署系統,台灣總督幾乎掌控所有行政資源。此外,總督尚可隨意任命和左右法官檢察官並鎮壓島內反對力量。日本雖說是以殖民心態經營台灣,但歷任總督或總督府官署系統中,仍出現不少稱職的技術官僚

依其對台統治原則來劃分為三個時代:前期武官總督文官總督時代以及後期武官總督。實際上,無論是前期以軍人為主的武官總督,或是大正昭和年代初期來台的文官總督,還是後期軍人當政的日本內閣所派任的總督,19位總督中,第2至5任的桂太郎乃木希典兒玉源太郎佐久間左馬太與第11任的上山滿之進皆出身原為長州藩山口縣(出身該縣的日本首相數亦位居各都道府縣之冠),共統治臺灣將近21年。

另外,在文官總督時期,總督一直向來都是與頻繁地發生的中央政壇之異動同進退;故此,為了當時的內閣(以政黨為主)更動,時常有連格局、才幹都有問題的庸才也能擔任總督。之後,因為盧溝橋事件爆發,有意控制華南的海軍決定從自己人選出總督(即小林躋造),使總督回復武官擔任。[1]

雖然在台日軍第十方面軍)於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會堂盟軍投降,但臺灣總督府官制直到1946年5月31日才正式廢止[2]

臺灣總督列表

[编辑]
臺灣總督之印
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印
任數姓名肖像出身就任離任軍銜政黨天皇
初期武官總督時代
1樺山資紀鹿儿岛县1895年5月10日1896年6月2日海軍大将無黨籍
明治天皇
2桂太郎山口县1896年6月2日1896年10月14日陸軍中將
3乃木希典1896年10月14日1898年2月26日
4兒玉源太郎1898年2月26日1906年4月11日
5佐久間左馬太1906年4月11日1915年5月1日陸軍大將

大正天皇
6安東貞美长野县1915年5月1日1918年6月6日
7明石元二郎福冈县1918年6月6日1919年10月24日[a]
文官總督時代
8田健治郎兵库县1919年10月29日[b]1923年9月2日無軍銜立憲政友會
9內田嘉吉東京府1923年9月6日1924年9月1日
10伊澤多喜男長野縣1924年9月1日1926年7月16日宪政会
11上山滿之進山口縣1926年7月16日1928年6月16日
昭和天皇
12川村竹治秋田县1928年6月16日1929年7月30日立憲政友會
13石塚英藏福岛县1929年7月30日1931年1月16日[c]立憲民政黨
14太田政弘山形县1931年1月16日1932年3月2日
15南弘富山縣1932年3月2日1932年5月26日立憲政友會
16中川健藏新潟县1932年5月26日1936年9月2日立憲民政黨
後期武官總督時代
17小林躋造廣島縣1936年9月2日1940年11月27日海軍大將無黨籍
18長谷川清福井縣1940年11月27日1944年12月1日
19安藤利吉宮城縣1944年12月30日1945年10月25日陸軍大將

附記

[编辑]
  1. ^是唯一於任內逝世和葬於臺灣的臺灣總督。
  2. ^任命日。正式上任日為11月11日
  3. ^因處理霧社事件不當,於1931年1月引咎辭職。
  • 註:高島鞆之助曾任唯一一任臺灣副總督,該職位於1895年設置,隔年廢止。

參見

[编辑]

參考出處

[编辑]
  • 王育德,1979,台灣:苦悶的歷史,中文修訂版,黃國彥譯。東京:台灣青年社。
  • 黃昭堂,1994,台灣總督府。台北:前衛。

外部連結

[编辑]

附註

[编辑]
  1. ^伊藤金次郎 著、日本文教基金會 譯. 《台灣不可欺記(日语:臺灣欺かざるの記)》.文英堂. 2000年4月: 第56、7頁.ISBN 957-8811-17-9. 
  2. ^民國三十五年-六十年-戶政服務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北市戶政政服務網


日本臺灣總督(19代:1895–1945)
前期武官總督(7人)
(1)樺山資紀(1895–1896) – (2)桂太郎(1896–1896) – (3)乃木希典(1896–1898) – (4)兒玉源太郎(1898–1906) – (5)佐久間左馬太(1906–1915) – (6)安東貞美(1915–1918) – (7)明石元二郎(1918–1919)
文官總督(9人)
(8)田健治郎(1919–1923) – (9)內田嘉吉(1923–1924) – (10)伊澤多喜男(1924–1926) – (11)上山滿之進(1926–1928) – (12)川村竹治(1928–1929) – (13)石塚英藏(1929–1931) – (14)太田政弘(1931–1932) – (15)南弘(1932–1932) – (16)中川健藏(1932–1936)
後期武官總督(3人)
(17)小林躋造(1936–1940) – (18)長谷川清(1940–1944) – (19)安藤利吉(1944–1945)
內部部局
外局
地方政府
其他
註:日治時期以前,各政權皆未全面控制臺灣,僅實質統治其部分地區
原住民族政權
大肚王國
白晝之王(已知)
瑯嶠十八社
大頭目(已知)
荷治時期
荷蘭共和國
執政
荷蘭東印度公司
臺灣長官
西治時期
西班牙王國
國王
菲律宾都督府
都督
雞籠淡水長官
明鄭時期
南明
皇帝
東寧
延平王
鄭成功鄭襲(东都主)鄭經鄭克𡒉(监国)鄭克塽
清治時期
清朝
皇帝
臺灣廈門道
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
臺灣道
福建分巡臺灣道
吳昌祚俞存仁(代理)朱鴻緒(未就任)孫國璽劉藩長倪象愷張嗣昌沈起元(代理)尹士俍劉良璧(代理)莊年書成方邦基(代理)金溶拕穆齊圖德文楊景素覺羅四明余文儀蔣允焄(代理)蔣允焄奇寵格余文儀張珽
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
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
萬鍾傑王慶常(未就任)楊廷理劉大懿季學錦遇昌慶保遇昌慶保清華張志緒汪楠糜奇瑜汪楠蓋方泌(代理)汪楠蓋方泌(代理)葉世倬毛鼎亨(未就任)史譜周漪陳中孚胡承珙方傳穟孔昭虔陳鑾(未就任)劉重麟鄧傳安(代理)平慶周凱劉鴻翱周凱熊一本(代理)沈汝瀚姚瑩熊一本仝卜年熊一本徐宗幹瑞璸(未就任)裕鐸孔昭慈洪毓琛陳懋烈丁曰健吳大廷梁元桂(代理)黎兆棠定保周懋琦(代理)潘駿章夏獻綸周懋琦(代理)張夢元劉璈陳鳴志唐景崧程起鶚唐贊袞顧肇熙陳文騄賴鶴年區鴻基(未就任)
福建臺灣省
巡撫
日治時期
臺灣民主國
大總統
大日本帝國
皇帝
臺灣總督府
總督
戰後至今
中華民國
國民政府主席
總統
蔣中正李宗仁(代理)蔣中正嚴家淦(繼任)蔣經國李登輝(繼任)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賴清德
臺灣省
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
省政府主席/省長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臺灣總督&oldid=89397225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