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元 |
|---|
| 1264年八月十六日-1294年 |
| 政權 | 元朝 |
|---|
| 帝王 | 元世祖忽必烈 |
|---|
| 歷時 | 31年 |
|---|
|
| 至元在大蒙古國、元朝和元世祖时期的位置。 |
|
至元(1264年八月十六日—1294年)是元世祖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以前就创制的年号,共使用了31年。[1]
- 至元元年(1264年),蒙哥逝世(1259年)後的汗位爭奪戰中,忽必烈擊敗其弟阿里不哥,並于当年改元至元;然而由于蒙古帝国在窝阔台死后已然存在分裂的隐患,帝国西部蒙古宗王召开塔拉斯河会盟,抵制忽必烈对蒙古大汗继承者的宣称。蒙古帝国就此分裂为西亚和东欧的四大汗国以及占据整个东北亚、部分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其余部分;忽必烈作為黃金家族中事实上统治中国的君主,控制了亚洲东部的蒙古领地(即今日大部分的中國版圖、蒙古国、朝鲜半岛及俄羅斯遠東地區)。此后直到忽必烈逝世,原大蒙古國沒有一位公認的大汗。
-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建國號“大元”,与南宋并立、并且不断推进军事进攻。
- 至元十六年(1279年),張弘範發動崖山海戰,滅亡南宋。元朝至此統一中國,成为继唐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直隶地震,约10万人遇难。
- 南宋
- 元朝民变政权
- 越南陳朝
- 紹隆(1258年-1273年):陳聖宗陳晃之年號
- 寳符(1273年-1278年):陳聖宗陳晃之年號
- 紹寳(1279年-1284年):陳仁宗陳昑之年号
- 重興(1285年-1293年):陳仁宗陳昑之年号
- 興隆(1293年-1314年):陳英宗陳烇之年号
- 日本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94頁。
- ^宋濂.
元史本紀第五世祖二. 维基文库 (中文). 「〔至元元年八月〕丁巳,以改元大赦天下,詔曰:『應天者惟以至誠,拯民者莫如實惠。朕以菲德,獲承慶基,內難未戡,外兵未戢,夫豈一日,于今五年。賴天地之畀矜,暨祖宗之垂裕,凡我同氣,會於上都。雖此日之小康,敢朕心之少肆。比者星芒示儆,雨澤愆常,皆闕政之所繇,顧斯民之何罪。宜布惟新之令,溥施在宥之仁。據不魯花、忽察、禿滿、阿里察、脫火思輩,構禍我家,照依太祖皇帝扎撒正典刑訖。可大赦天下,改中統五年為至元元年。於戲!否往泰來,迓續亨嘉之會;鼎新革故,正資輔弼之良。咨爾臣民,體予至意!』」 - ^柯劭忞.
新元史本紀第八世祖二. 维基文库 (中文). 「〔至元元年八月〕丁巳,以改元,赦天下,詔曰:『……可大赦天下,改中統五年為至元元年。……』」 - ^宋濂.
元史本紀第十八成宗一. 维基文库 (中文). 「〔至元三十一年四月〕甲午,即皇帝位,……十一月……癸酉,太白犯房。詔改明年為元貞元年。」 - ^柯劭忞.
新元史本紀第十三成宗上. 维基文库 (中文). 「〔至元三十一年四月〕甲午,即皇帝位於上都之大安閣。……十一月……癸酉,詔改明年為元貞元年。」
|
|---|
| 元朝 | 中統1260-1264→至元1264-1294→元贞1295-1297→大德1297-1307→至大1308-1311→皇庆1312-1314→延祐1314-1320→至治1321-1323→泰定1324-1328→致和1328→天顺1328→天曆1328-1330→至顺1330-1333→元统1333-1335→至元1335-1340→至正1341-1370 |
|---|
| 起事年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