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膠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15年11月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膠體"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直径 350nm聚合物胶粒(胶体粒子)的布朗运动

在化學中,膠體(英語:colloid)或胶体系统(colloidal system),又稱膠態分散體[1](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種非均相英语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mixtures的均勻混合物,含有兩種不同相態的物質,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分散质),另一种连续分布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分散剂分散媒)。

分散相可以是由许多原子或分子(103-106个)組成的有界面的粒子(称作胶粒),大小(直径)介於 1nm 到 1μm(1000nm) 之間[2][3][4][5][6],也可以是没有相界面的大分子或胶束;前者称为溶胶(sol),后者称为高分子溶液(macromolecular solution)或缔合胶体(association colloid)[7]

胶体分散系

[编辑]
类型分散相粒子直径分散相性质实例
溶胶1-100nm胶体粒子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扩散慢,不能透过半透膜,形成胶体金溶胶,氢氧化铁溶胶
高分子溶液1-100nm高(大)分子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扩散慢,不能透过半透膜聚乙烯醇水溶液
缔合胶体1-100nm胶束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胶束扩散慢,不能透过半透膜表面活性剂水溶液
分散质
气体液体 固体
分散剂气体无(氦气与氙气在特定条件下不混溶)[8][9]液态气溶胶
比如:发胶
固态气溶胶
比如:、雲中冰晶大气颗粒物
液体泡沫
比如:生奶油剃须膏
乳浊液
比如:牛奶蛋黄酱护手霜白乳胶
溶胶
比如:颜料墨水血液
固体固态泡沫
比如:气凝胶、膨化聚苯乙烯浮石
凝胶
比如:肉冻豆腐[10]琼脂凝胶果冻
固态溶胶
比如:蔓越莓玻璃英语Cranberry glass

形成

[编辑]

胶体的类型众多在自然界和人工体系中都很常见,因此胶体的成因不能一概而论,只能概括为外力将分散相分散于分散介质中。

性质

[编辑]
  • 胶体中的粒子(溶劑粒子)会发生布朗运动
  • 胶体在光照下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同种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在电场中胶体出现电泳现象,同种胶体粒子会向某一极移动。
  • 胶体有介稳性:由于同种胶体粒子所带电性相同,在一般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其不易聚集;另外,胶体粒子的布朗运动也使得它们不易聚集而沉降。
  • 胶体可以通过滤纸,但无法通过半透膜

聚沉

[编辑]

胶体粒子是带电的。当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时,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会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之后胶体粒子会聚集成为更大的颗粒,形成沉淀。同样地,当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相混合时,也会发生聚沉。加热或搅拌也能使胶体聚沉。

常見膠體

[编辑]

常見的膠體有氫氧化鋁膠體,氫氧化鐵膠體,碘化銀膠體,矽酸膠體,硬脂酸膠體,肥皂水,豆浆牛奶咖啡墨水等。

应用

[编辑]
  • 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去除大气中的灰尘(静电除尘)。
  • 通过添加明矾硫酸铁等电解质,去除污水中的胶体物质。
  • 制备纳米材料。

參見

[编辑]

註釋

[编辑]
  1. ^存档副本. [202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2). 
  2. ^Richard G. Jones; Edward S. Wilks; W. Val Metanomski (编). Compendium of Polymer Terminology and Nomenclature (IUPAC Recommendations 2008) 2nd. RSC Publ. 2009: 464.ISBN 978-0-85404-491-7. 
  3. ^Stepto, Robert F. T.Dispersity in polymer science (IUPAC Recommendations 2009)(PDF).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09,81 (2): 351–353.S2CID 95122531.doi:10.1351/PAC-REC-08-05-02.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2-10-09). 
  4. ^Slomkowski, Stanislaw; Alemán, José V.; Gilbert, Robert G.Terminology of polymers
    and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in dispersed systems (IUPAC Recommendations 2011)
    (PDF).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2011,83 (12): 2229–2259.S2CID 96812603.doi:10.1351/PAC-REC-10-06-03.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2-10-09).
     
  5. ^宋心琦、王晶等.化学(必修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6.ISBN 978-7-107-1764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8)(中文(中国大陆)). 
  6. ^周蕊.词条详情-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溶胶). [2021年8月2日]. 
  7. ^《物理化学》天津大学 李松林 周亚平等 2009.5ISBN 978-7-04-026280-3
  8. ^de Swaan Arons, J.; Diepen, G. A. M. Immiscibility of gases. The system He-Xe: (Short communication). Recueil des Travaux Chimiques des Pays-Bas. 2010,82 (8): 806–806.ISSN 0165-0513.doi:10.1002/recl.19630820810. 
  9. ^de Swaan Arons, J.; Diepen, G. A. M. Gas—Gas Equilibria. J. Chem. Phys. 1966,44 (6): 2322.Bibcode:1966JChPh..44.2322D.doi:10.1063/1.1727043.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章第一节29页.化学 必修一 第一版.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ISBN 9787107176487.OCLC 666547864.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帮助)

参考资料

[编辑]
  1. 宋心琦、王晶等. 化学(必修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6–29.ISBN 978-7-107-17648-7(中文(中国大陆)). 
  2. 王后雄. 高考完全解读. 接力出版社. : 3–4.ISBN 978-7-80732-617-5(中文(中国大陆)). 

延伸閱讀

[编辑]
  • Lyklema, J. “Fundamentals of Interface and Colloid Science”, vol.2, page.3.208, 1995
  • Hunter, R.J. "Foundations of Colloid Sci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 Dukhin, S.S. & Derjaguin, B.V. "Electrokinetic Phenomena", J.Willey and Sons, 1974
  • Russel, W.B., Saville, D.A. and Schowalter, W.R. “Colloidal Dispersions”, Cambridge, 1989 University Press
  • Kruyt, H.R. “Colloid Science”, Elsevier: Volume 1, Irreversible systems, 1959
  • Dukhin, A.S. and Goetz, P.J. "Ultrasound for characterizing colloids", Elsevier, 2002
  • Chemistry The Central Science, 7th Ed. by Rodil,Ma.Lourdes C. ISBN 013533480

外部連結

[编辑]


溶液相关条目
溶液
浓度
与相关量
溶解度
溶剂
状态
低能量
高能量
其他物态
相變
數量
概念
列表
各地
学术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膠體&oldid=8813193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