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罗歇·吉耶曼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法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2022年8月5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罗歇·夏尔·路易·吉耶曼诺贝尔奖得主
罗歇·吉耶曼
出生(1924-01-11)1924年1月11日
 法國第戎
逝世2024年2月21日(2024-02-21)(100歲)
 美国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
国籍 法國
公民权 美国[1]
母校蒙特婁大學
里昂大學
知名于神經激素
奖项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77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生物學
神經學
机构貝勒醫學院
博士導師汉斯·谢耶英语Hans Selye
博士生懷利·維爾英语Wylie Vale

罗歇·夏尔·路易·吉耶曼(法語:Roger Charles Louis Guillemin法語發音:[ʁɔʒeʃaʁllwiɡijmɛ̃];1924年1月11日—2024年2月21日),法国科学家,后加入美国国籍。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神经激素,並因此获得1976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生平

[编辑]

吉耶曼出生于法国勃艮第第戎,在勃艮第大学完成大学学业后,于1949年在里昂大学得到了医学硕士学位。之后他前往蒙特利尔,在蒙特利尔大学汉斯·谢耶英语Hans Selye博士的指导下于195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同年他前往美国,进入位于休斯顿贝勒医学院工作,1965年加入美国国籍。

1970年,他在圣地牙哥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在那里一直工作到1989年退休。

參考文獻

[编辑]
  1. ^Schlessinger, Bernard S; Schlessinger, June H. The who's who of Nobel Prize winners, 1901-1995. Oryx Press. 1996: 133.ISBN 978-0-89774-899-5. 

延伸閱讀

[编辑]
1901年-1925年
1926年-1950年
1951年-1975年
1976年-2000年
2001年-至今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4年、1922年、1926年、1938年、1943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行为与社会科学
196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生物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化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工程科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数学、统计与计算机科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物理科学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1950年代
1959年
1960年代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代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代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代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代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代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1940年代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国际
各地
学术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罗歇·吉耶曼&oldid=8939170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