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繹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繹史》,馬驌撰,共160卷,為傳說時代至秦朝末年的紀事本末體史書。

馬驌是顺治十六年(1658年)進士,官至灵璧知县。做官之余,手不释卷,喜好研究先秦历史,尤嗜讀《左传》,並且融会贯通,将《左传》的编年体裁改编为纪事本末体,編成《左传事纬》20卷。康熙八年,他在编撰《左传事纬》的基础上,推而广之,“取三代以来诸书,汇集周、秦以上事,撰为《绎史》”。《繹史》是一本綜合正文與圖表、書表的史書,引用书籍达200余种,於“经、传、子、史,文献攸存者,靡不毕载”,乃至於“控六籍,吞百家,驾九流,跨四部”,所引资料皆标明出处,甚至在引文后又注明了章节。即使是谶纬之书,如《乾凿度》、《稽览图》、《璇玑钤》、《考灵曜》、《元命苞》、《演孔图》等,亦加搜罗。《繹史》之正文又分為太古、三代、春秋、戰國和外錄五部分。第一部為太古、三皇五帝,自“开辟原始”至“黄帝纪”,共10卷;第二部為夏、商、西周,自“禹平水土”至“周室东迁”,共20卷;第三部為春秋十二公事,自“鲁隐公摄位”至“春秋遗事”,共70卷;第四部為戰國時代,自“三卿分晋”至“秦亡”,共50卷;第五部為外錄,記天官、律目通考、月令、地志、名物、制度等,共10卷。书后列有世系图表,“卓然特创,自为一家之体”。

《绎史》可謂匯集先秦史诸家记载之大成,诸家所记,“或事同文异,或文同人异”,於是将诸家记载胪列并陈,“互见叠出,不敢偏废,所谓疑则传疑,广见闻也”。马骕又云:“诸子记尧、舜问答之言,未足据信。”他把史料分成八类,如有“真赝杂错者,取其强半”。同時考订各种文献的讹誤,如《礼记》云:“诸侯伐秦,曹桓公卒于会。”马骕認為曹桓公實乃曹宣公之誤。顾炎武称該书为“必传之作”。《绎史》亦有不足之处,由於取材博浩,使《绎史》不免有“芜杂”之感。康熙四十四年,皇帝南巡至蘇州,曾垂问《绎史》一书,命大学士张玉书物色原版。隔年四月购版进入内府。[1]

注釋

[编辑]
  1. ^王士祯《分甘余话》卷一“绎史”条记载,“康熙四十四年,圣驾南巡至苏州。一日垂问故灵璧知县马骕所著《绎史》,命大学士张玉书物色原版。明年四月,令人赍白金二百两至本籍邹平县,购版进入内府,人间无从见之矣”。李元度在《国朝先正事略》卷三二《马骕事略》中说:“《绎史》百六十卷,录开辟至秦季事,博引古籍,疏通辨证,抵牾虽或不免,然语必征实,非罗泌《路史》、胡弘《皇王大纪》可比。且史例六家,古无此例,与袁枢《纪事本末》,均卓然独创,自成一家之言。故顾炎武读之,叹为必传之作。康熙四十四年,上南巡,垂问《绎史》一书,令张玉书物色原板。明年夏,复遣使至邹平,购其板入内府云。”
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典籍
正史
編年
紀事本末
别史
杂史
詔令奏議
詔令之屬
奏議之屬
傳記
聖賢之屬
名人之屬
總錄之屬
雜錄之屬
史鈔
載記
時令
地理
宮殿簿之屬
總志之屬
都會郡縣之屬
河渠之屬
邊防之屬
山水之屬
古蹟之屬
雜記之屬
遊記之屬
外紀之屬
职官
官制之屬
官箴之屬
政書
通制之屬
儀制之屬
邦計之屬
軍政之屬
法令之屬
考工之屬
目錄
經籍之屬
金石之屬
史評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繹史&oldid=81972302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