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緬彝語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緬彝語群
地理分佈中國南方和東南亞
谱系学分类漢藏語系
分支
语言代码
ISO 639-5
ISO 639-6bmol

緬彝語群(Lolo-Burmese),又稱彝緬語群,是漢藏語系的一個支系,分佈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緬甸泰國老撾越南等地,使用人口達4400萬人,是藏緬語族使用人数最多的支系。

緬彝分支

[编辑]

可以分成緬和彝兩個分支:

Bradley(2007)认为贡语(Ugong language)是緬彝語群的一个独立分支。

納西語的地位尚不明確。

外部联系

[编辑]

向柏霖 & Alexis Michaud (2011)[1]:468–498论证了可能存在的羌缅语群,包含纳西-羌语支和缅彝语群。相似地,大卫·布拉德利 (2008)[2]也假设了一个东藏缅语支,包含缅彝语群和羌语支。


語音系統

[编辑]

緬彝語群多數語言元音有鬆緊對立,而且和聲調有一定制約關係。

語法結構

[编辑]

語序和多數漢藏語系的語言一樣是主賓謂

另见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Jacques, Guillaume; Michaud, Alexis. Approaching the historical phonology of three highly eroded Sino-Tibetan languages. Diachronica. 2011,28.doi:10.1075/dia.28.4.02jac.additional可免费查阅. 
  2. ^Bradley, David. 2008.The Position of Namuyi in Tibeto-Burman.
  • Bradley, David (1997). "Tibeto-Burman languages and classification". InTibeto-Burman languages of the Himalayas, Papers in South East Asian linguistics. Canberra: Pacific Linguistics.
  • Bradley, Davi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rmic Family of Tibeto-Burman(PD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12,13 (1) [2016-10-17].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20-11-21). :171-192
  • 黄布凡, ed. (1992). 《藏缅语族语言词汇》.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 Lama, Ziwo Qiu-Fuyuan (2012),Subgrouping of Nisoic (Yi) Languages, thesis,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archived)
  • Van Driem, George (2001).Languages of the Himalayas: An Ethnolinguistic Handbook of the Greater Himalayan Region. Brill.
  •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8). 《云南省志卷59: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志》.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藏缅语语音和词汇》 (199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曼子语支
西北曼子语
核心曼子语
缅语支
北部
南部
彝语支
哈尼语支
哈尼语
雅尼次方言
哈尼次方言
豪白方言
毕苏语群
西拉语群
碧卡方言
姆毕语
基诺语
(中部彝语?)
拉邬语组
拉祜语组
努苏语组
傈僳语组
彝语西部方言
他鲁语群
卡卓语支
彝语东南部方言
北部彝语
(Nisoid)
彝语北部方言
彝语东部方言
东南彝语
(尼泼-普泼)
彝语南部方言
彝语东南部方言
普佤语群
普拉语群
未分类
其他
未分类

Template:Sino-Tibetan branches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緬彝語群&oldid=76400286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