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納西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納西語
Naqxi geezheeq[1]

 [2][3]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國
区域雲南四川
母语使用人数
308,839 (2000年資料)
語系
汉藏语系
語言代碼
ISO 639-2sit (其他汉藏语)
ISO 639-3兩者之一:
nxq – 西部方言
nru – 东部方言

納西語是一種漢藏語系語言,為納西族語言,主要通行於丽江市和附近地区,目前有大約三十萬的使用人口。納西語有自己的書寫文字——東巴文哥巴文

語系分類

[编辑]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納西語是藏緬語族的一種語言。至於這個語言和緬彝語支之間的關係,有爭議,[4]有些人認為它是緬彝語支的一員,[5]有些人認為它是羌语支的一員。[6]

使用情况

[编辑]

根據2000年的資料,使用納西語的人口總共有308,839人,其中有約100,000人是單語人口。另外有大約170,000人以漢語藏語白語等語言做為第二語言。納西語多數的使用者(20万人)聚居于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雲南四川的临近县市,个别居於西藏芒康县。另外亦可能有些納西語的使用者居於緬甸

納西語是當地學校教授的語言,並且亦在當地的政府機構和市場等地使用,同時在麗江的納西族自治區裡,許多當地的媒體亦以納西語來進行訊息的傳播。

方言

[编辑]

《纳西语简志》把納西語分成两種方言(人数根据《简志》的估计)。

其中西部方言受汉语影响较大,東部方言内部差异较大。

史籍上称纳西族为“摩沙”、“麽些”等。近年来摩梭人一般指操东部方言(即摩梭語)的纳西族。

文字

[编辑]

傳統文字有東巴文哥巴文,主要是东巴教的经师使用。玛丽玛萨人使用一种类似哥巴文的玛丽玛萨文,字数较少。

1957年通过了使用拉丁字母的《纳西文字方案(草案)》,以西部方言大研镇土语为标准音。1983年又对方案进行了修改。

目前大約有75,000人通曉納西文字[來源請求],大部分納西族均不懂纳西文字。

语音

[编辑]

本段主要介绍大研镇土语的语音和纳西文拼写。

声母

[编辑]
雙唇音唇齒音齒音捲舌音龈腭音軟顎音
不送氣清塞音b/p/d/t/g/k/
送氣清塞音p/pʰ/t/tʰ/k/kʰ/
鼻冠濁塞音bb/ᵐb/dd/ⁿd/gg/ᵑg/
不送氣清塞擦音z/ʦ/zh/tʂ/j/ʨ/
送氣清塞擦音c/ʦʰ/ch/tʂʰ/q/ʨʰ/
鼻冠濁塞擦音zz/ⁿʣ/rh/ⁿdʐ/jj/ⁿʥ/
擦音f/f/s/s/sh/ʂ/x/ɕ/h/x/
濁擦音w/v/ss/z/r/ʐ/y/ʑ/v/ɣ/
鼻音m/m/n/n/ni/nʲ/ng/ŋ/
邊音l/l/

d、t、dd、n、l和u、ee、e相拼时读作卷舌音。zh、ch、rh、sh、r只和u、ee、e、er相拼,只有在和ee、er相拼的时候才和齿龈音出现对立。龈腭音软腭音在本族语中不对立。零声母实际是喉音[h]或者[ʔ]

西部方言丽江坝土语和宝山州土语有带鼻冠和不带鼻冠两套浊塞音、浊塞擦音。这两套辅音在其他土语已经合并:在大研镇土语表现为鼻冠浊音,在东部方言表现为不带鼻冠的浊音。

韵母

[编辑]

大研镇土语有11個单韵母:i/i/、u/u/、iu/y/、ei/e/、ai/æ/、a/ɑ/、o/o/、e/ə/、er/ɚ/、ee/ɯ/、v/v̩/。还有一些介音加元音组成的复韵母,主要在借词中使用。

和拼音一样,纳西文音节不能以i、u开头,要冠以y、w。

聲調

[编辑]
  1. 高平55,l
  2. 中平33,不标
  3. 低降31,q
  4. 低升13,f,本族语很少用,主要用于早期借入的汉语入声字

纳西语中来自现代汉语的借词一般来源于西南官话的输入,西南官话的阴平、上声对应纳西语第2调,阳平对应第3调,去声对应第1调。

語法

[编辑]
主条目:納西語語法

納西語的基本語序主詞─受詞─動詞。另外它的語法結構和其他通行於雲南地區的藏緬語族語言相似。

[icon]
此章节需要扩充

脚注

[编辑]
  1. ^nɑ31 ɕi33 kɯ33 tʂɯ31
  2. ^NAXI GEBA SYLLABLE nɑ-A,NAXI GEBA SYLLABLE ɕi-O,NAXI GEBA SYLLABLE kɯ-A,NAXI GEBA SYLLABLE tʂɯ-H
  3. ^Naxi Geba characters from Li Lincan’s dictionary(PDF). [2021-03-22].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20-01-31). 
  4. ^李子鹤. 原始纳西语和纳西语历史地位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 
  5. ^李子鹤. 纳西语言研究回顾——兼论语言在文化研究中的基础地位. 茶马古道研究集刊. 2015,4: 125–131. 
  6. ^Jacques, Guillaume; Michaud, Alexis.Approaching the historical phonology of three highly eroded Sino-Tibetan languages: Naxi, Na and Laze. Diachronica. 2011,28 (4): 468–498.doi:10.1075/dia.28.4.02jac. 

參考資料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方国瑜编,和志武参订,《纳西象形文字谱》,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
  • 傅懋勣,《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言语文化研究所,1981年和1984年。
  • 郭大烈、杨一红,《纳西文化诵读本》,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
  • 和志武,《纳西语基础语法》,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年。
  • 李霖灿、张琨、和才,《麽些象形文字標音文字字典》,文史哲出版社,1953年;《纳西族象形标音文字字典》,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
  • Rock, Joseph. 1963-1972. A Na-Khi — English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Roma: Instituto Italiano per il Medio ed Estremo Oriente.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嘉绒语支
东部语组
西部语组
拉坞戎语(南方言·北方言·東方言)、尔龚语(西方言·北方言·東北方言)·†西夏语
羌语支
尔玛语组
羌语(北方言·南方言)、扎坝语(北方言·南方言)、却域语
普米语组
普米语(北方言·南方言)、土家语(北方言·南方言)、木雅语(东方言·西方言)
纳语支
贵琼语组
尔苏语组
納语组
納西語(西方言·东方言)、史興語納木依語
羌语支藏语支混合语言
十字(†)表示該語言已滅亡
汉藏语系
汉语
官话
晋语
粤语
客家话
湘語
贛語
吴语
闽语
徽语
平话和土话
混合语
古汉语
參見
白語支
藏缅语族
藏-喜语群
藏语支
白马语支
  • 白马语
    • 平武白马语
    • 文县白马语
    • 九寨沟白马语
    • 松潘白马语
    • 书面白马语
东部藏语群
仓洛语支
达芒语支
西喜马拉雅语支
基兰特语支
羌语群
嘉绒语支
羌语支
羌语组
贵琼语组
尔苏语支
纳语支
昌都语群
緬彝語群
彝語支
彝语北部方言
彝语东部方言
彝语南部方言
彝语东南部方言
普佤语群
普拉语群
东南部方言未分类
卡卓语组
拉邬语组
拉祜语组
努苏语组
傈僳语组
彝语中部方言
彝语西部方言
他鲁语群
哈尼语支
其他彝语支
曼子语支
緬語支
其他语群
萨尔语群
侬语支
达尼语支
鲁苏语支
义都—达让语支
桑朗语支
舍朱奔语支
格曼语支
未归类
壯侗語系
黎语支
仡央语群
拉珈语支
侗水语支
臨高語
壯傣語支
壮语
傣语
古越语
混合语
苗瑶语系
苗语族
巴哼语支
东部语支
畲语支
中部语支
西部语支
瑶语族
混合語
南亚语系
佤德昂语支
克木语支
莽语支
越語支
南島語系
台灣南島語言
马来-波利
尼西亚语族
巴丹語群
亞齊-占語群
混合語
突厥语系
西伯利亞語支
萨彦語支
葛逻禄语支
钦察语支
烏古斯語支
烏古爾語族
古突厥语
蒙古语系
通用蒙古语语支
西喇古儿语支
达斡尔语支
古蒙古语
旁蒙古语族
混合语
满-通古斯语系
北通古斯语群
南通古斯语群
西南通古斯语群
古通古斯语
扶余語系
日琉语系
朝鲜语系
亚非语系
印欧语系
印度-伊朗语族
斯拉夫语族
吐火罗语族
日耳曼語族
拉丁語族
混合语
語系不明
辅助语言
手語
手語
手语字母
外語教學
註:絕跡語言中国境内绝迹语言) ·极危语言中国境内极危语言) ·可能存在于中国境内的语言
參見:中國境內的民族和族群一覽(按語言系屬分類) ·中國漢語方言保護
关于港澳地区的语言,参见:香港語文澳门语言
关于台澎金马的语言,参见:台湾语言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納西語&oldid=8542771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