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简式威妥玛拼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語族拼音方案
漢字注音史
(*代表為現行由政府公告承認)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簡式威妥瑪(英語:Simplified Wade)是用於拼寫官话現代標準漢語)的威妥瑪羅馬拼音系統的修改版本,由瑞典语言学家奥洛夫·安德森贝蒂尔设计并在1970年第一次发布。简式威妥玛使用音调拼读,换言之,它通过添加字母来表示音调区别。以此种方式表示音调的汉字拉丁化系统仅有简式威妥玛和國語羅馬字,其他所有系统都使用附加符號或数字来表示音调。新壮文拉丁苗文也采取类似的写法。

拼读惯例

[编辑]

安德森对威妥瑪拼音所做的重要改变之一,是将跟随送气音撇号以一个“h”替换。[1]这一曾被用于理雅各拼音中的修改,也被李約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采用。[2]下表揭示了拼读的区别。

威妥玛简式威妥玛汉语拼音國際音標
tht
php
khk
chʻchhq/chtɕʰ/tʂʰ

此外,简式威妥玛用“y”代替威妥玛拼音的“ŭ”和“ih”,用“r”代替“j”,用“e”代替“ê”,用“uei”代替“ui”,用“you”代替“yu”,用“yu”代替“yü”和“ü”(在“hs”后时可直接作“u”),略去末位“h”,不再区分音节“yi”和“i”而是统一作“yi”。

简式威妥玛通过在音节末尾添加字母来表明音调。下表为示例。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mamavmaxmaz

同一个词中,阴平音节后接零声母音节时,可以加上撇号“ʼ”避免歧义,其他音调不需要。

注释

[编辑]
  1. ^国际音标使用“ʰ”表明送气。
  2. ^然而,这些系统无一使用下述的音调字母。

参考文献

[编辑]

Anderson, Olov Bertil [comp.]. A Concordance to Five Systems of Transcription for Standard Chinese. Lund: Studentlitteratur. 1970. 

外部链接

[编辑]
漢語分支
官话
北京官话
現代漢語通用語
標準形式
地方普通话和区域变体
傳統方言
东北官话
冀魯官話
胶辽官话
中原官话
兰银官话
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
其它
晉语
粤语
方言列表
客家語
方言列表
湘语
贛語
方言列表
吴语
方言列表
闽语
沿山閩語
邵将语
闽北语
闽中语
沿海閩語
閩東語
興化語
闽南语
瓊雷語
徽语
平话和土话
广西平话
湘粤土话
其它
外語混合
非標準劃分
歷史演化
古、近代漢語通用語
演化主綫
歷史方言
書寫類型
语素文字
字形
類型
方言字
文體
文言文
文白相夾
白話文
表音文字
字母
拉丁
注音
其它
文體
半音節文字
其它
音韻(模板)
其它研究
管理机构
對外影響
外語文字
外语汉字
相关文字
外語音韵
日琉語系
朝鮮語系
南亚语系
其它語言
小作品圖示这是一篇與文字文字学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1. ^陶燠民. 閩音研究(中文).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简式威妥玛拼音&oldid=85193031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