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符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符節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18年5月14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此條目介紹的是中國古代被稱作假節的權力授權。关于生物學的RNA結構,请见「假結」。
关于名为黄钺的人物,請見「黄钺」。
古今圖書集成》中的“旌節圖”
蘇武持旌節出使匈奴

符节节钺、节杖等,是中国歷史上中央政权官員授权,允许其代行帝王军政职权的凭证与象征,其形态样式以及代表的权力各代有变化。通常是指高級外交官,或者「代天巡狩」的高階軍政官員。

符节多是權力的象徵[1],如朝廷任命的外交官、或是軍官用以調兵遣將,或是官吏以之代天巡狩、行使皇帝

授予符节、节钺的过程仪式常被称为“假节”,被授予符节的大臣被称为“持节”。重要的外交使臣大多持節,如漢代蘇武軍事方面,魏晉監軍使者多以持節唐朝时,有符节的各地招討使观察使等高階軍官常被统称为节度使

歷史

[编辑]
错金鄂君启节中的“舟节”,青铜制,形状则模仿竹节
古今圖書集成》中的“符節圖”

汉朝官吏奉使外出时由皇帝临时借予节杖,即假节,以提高其权威。使臣持节出巡或出使完毕后则收回其“节”。

东汉末、三国时期帝王特赐给权位极重的大臣节钺。受此号者拥有代行帝王旨意、掌握生杀的特权。节即符节,是专用于帝王仪仗的斧状兵器,两者都是象征帝王权威的信符。而且是长期性的,非临时性的,成为象征地位高低的政治待遇。

晋朝地方军事长官都督诸军为第一级,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第三等,又有使持节、持节、假节三等。使持节平时及战时皆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持节平时可杀无官位之人,战时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假节平时没有权利处置人,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南北朝沿袭此制[2][3][4]

隋唐时的“使持节”,作为皇帝赐予调动军队的凭信:当时诸州都督、总管、刺史都加“使持节”之号。唐高祖武德元年规定,刺史加号持节。太宗贞观二十二年以契丹窟哥为持节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府都督,奚可度著为持节六州诸军事饶乐都督府都督。其后常加,颁铜鱼符,但实际并不带节,因而无专杀权,只有节度使有旌节,可以专杀。

参见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符節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参考资料

[编辑]
  1. ^《古今圖書集成》:「周制,諸節置掌,節掌守之,辨其用,以達於天下。按《周禮地官》大司徒之職,若國有大故,則致萬民於王門,令無節者不行於天下。」
  2. ^《晋书·卷二十四·志第十四》:及晋受禅,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
  3. ^《宋书·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九》: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
  4. ^《通典·卷三十二·职官十四》:晋受魏禅,则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符节&oldid=8742974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