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蔣孝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章孝嚴
蔣孝嚴
第18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
任期
1997年9月1日—1997年12月11日
行政院院长蕭萬長
前任徐立德
继任劉兆玄
第16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
任期
1999年11月18日—1999年12月22日
总统李登輝
前任黃昆輝
继任丁懋時
第12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
任期
1996年6月10日—1997年10月20日
行政院院长連戰
蕭萬長
前任錢復
继任胡志強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任期
2008年11月22日—2014年4月30日
主席吳伯雄
馬英九
第12任中國國民黨秘書長
任期
1997年12月11日—1999年11月18日
主席李登輝
前任吳伯雄
继任黃昆輝
第5-7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任期
2008年2月1日—2012年1月31日
继任羅淑蕾
选区臺北市第三選舉區
任期
2005年2月1日—2008年1月31日
选区臺北市第一選舉區
任期
2002年2月1日—2005年1月31日
选区臺北市第二選舉區
个人资料
出生章孝嚴
(1942-03-01)1942年3月1日83歲)[1]
中華民國廣西省桂林縣廣西省立桂林医院[2]
政党中國國民黨
配偶黃美倫1970年结婚)
儿女1子2女,包括:蔣萬安蔣蕙蘭
父母蔣經國(郭禮伯、王繼春)(父)[註 1]
章亚若(母)
亲属章孝慈(弟)
学历
经历
      • 外交部北美司(薦任)科員
        (1971年-1974年)
      • 駐美國大使館(三等)祕書
        (1974年)
      • 駐美國大使館(二等)祕書
        (-1977年)
      • 甲等外交領事人員特考及格
        (1978年)
      • 外交部北美司科長
        (1978年-)
      • 外交部北美司專門委員
      • 外交部北美司副司長
        (-1980年)
      •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副祕書長
        (1981年11月-1982年6月)
      •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祕書長
        (1982年6月-1982年9月)
      • 外交部北美司司長
        (1982年6月8日-1986年10月24日)
      • 外交部常務次長
        (1986年10月24日-1990年2月17日)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委員
        (1988年)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海外工作會主任
        (1990年)
      • 外交部政務次長
        (1990年8月24日-1993年3月5日)
      • 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0年10月19日-1993年3月5日)
      •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員
        (1990年11月15日-1993年5月7日)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員
        (1993年2月27日-1997年)
      •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1993年2月27日-1996年6月8日)
      • 僑務委員會僑務工作研究促進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3年2月27日-1994年)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員
        (1993年3月11日-)
      • 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
        (1993年)
      • 外交部部長
        (1996年6月10日-1997年10月20日)
      •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委員
        (1996年6月10日-1997年)
      • 國民大會(第三屆)代表
        (1996年-1999年)
      • 行政院副院長
        (1997年9月1日-1997年12月11日)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祕書長
        (1997年-1999年)
      •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兼)主任委員
        (1997年)
      • 財團法人中國青年和平團董事長
        (1998年5月-2000年12月)
      • 總統府祕書長
        (1999年11月18日-1999年12月22日)
      • 總統府資政
        (1999年12月22日-2000年5月19日)
      • 大華投信公司董事長
        (2000年-)
      • 中華國家發展協會理事長
        (2000年-)
      • 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
        (2000年-)
      • 中國臺商發展促進會理事長
        (2001年-)
      • 立法院(第5-7屆)委員
        (2002年-2012年)
      •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2008年-2014年)

蔣孝嚴(1942年3月1日[3][4]—),原名章孝嚴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外交官出身,中國國民黨籍。生於廣西桂林,曾任國民黨副主席立法委員總統府秘書長國民黨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外交部部長等職。

2005年3月,依蔣經國親信王昇之書面證詞,經由台北市民政局內政部法務部等部門的法律程序,將身分證父親欄改為蔣經國,從章姓改為蔣姓。但因沒有跟蔣家人驗DNA,令民眾存疑。

早年生活

[编辑]

普遍認為,章孝嚴及章孝慈蔣經國章亞若婚外所生的雙胞胎,他們於抗日戰爭期間在桂林桂林省立醫院(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区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出生。[2]由於蔣經國已經與蔣方良結婚,因此這兩名孩子僅能隨母親的章姓,名字由蔣中正定為「孝嚴」、「孝慈」[5],與蔣經國的其他兒女一樣是「孝」字輩

其母章亚若於1942年8月逝世,兩兄弟由章亞若的弟弟章浩若及他的妻子紀琛撫養;舅舅及舅母在官方文件上登記為兩兄弟的生父母。國共內戰期間,兩兄弟隨外祖母周錦華移居台灣新竹,由外婆、舅舅(章澣若)、舅母(章向鳳妹)繼續撫養。1960年章孝嚴畢業於臺灣省立新竹中學(今國立新竹高級中學),與1959年許信良同校但為下一期校友。

後來兩兄弟同時在東吳大學就讀。1960年底,孝嚴、孝慈十八歲時,兩位兄弟才听说他們祖父是蔣中正,蔣經國為他們父親[6]

從政資歷

[编辑]

外交工作

[编辑]

1974年到1977年間,章孝嚴在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館工作。這期間在喬治城大學進修,獲得碩士學位,公家高層逐步拔擢,升到中華民國外交部北美司司長。1996年6月10日至1997年10月20日期間,擔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

立法委員

[编辑]

2001年起,分別在台北市南區及北區,先後當選第五及第六屆立法委員

2006年4月6日,參加中國國民黨台北市長初選,並不順利,於4月26日退選。[7]

2008年立委選舉單一選區兩票制影響下,他參選台北市第三選區(中山區松山區立法委員,最後以99959票(得票率60.26%)當選,壓倒性擊敗同樣挑戰三連霸的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其在此選區高達六成的得票率紀錄,至今仍未打破。

2008年11月,兼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2014年4月底卸任。

2011年4月,中國國民黨同黨的競爭者羅淑蕾在國民黨初選民調中以不到百分之一的差距險勝蔣孝嚴,雖然北市黨部聲明不是最終的結果,但蔣孝嚴仍決定退出臺北市第三選區立法委員的選舉並投入輔選,並展現君子風度主動擔任羅淑蕾立法委員競選團隊主任委員。

2011年中國國民黨臺北市第三選舉區立法委員黨內初選結果
號次候選人政黨得票率獲得提名標記
1羅淑蕾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35.976%
2蔣孝嚴35.398%
3王浩28.626%

2016年,其子蔣萬安在他過去經營的臺北市第三選舉區當選立委,並於2020年連任。

爭議

[编辑]

改為蔣姓爭議

[编辑]

原稱「章孝嚴」,章孝嚴多次试图求见宋美齡,宋美龄未见。并求见蔣經國妻子蒋方良以及蒋家合法婚生子女,要求得到承认,均未果。章孝慈生前坚决反对章孝严改姓,并不认同其母生前的行为。章孝嚴等到2004年12月蒋方良去世,2005年才改姓「蔣」稱「蔣孝嚴」,並稱其子女將會跟隨。其弟章孝慈已逝無法更姓。蔣孝嚴身份證父親欄寫的是舅父章浩若,母親欄是舅母紀琛。蔣孝嚴提出經由前駐巴拉圭大使王昇上將證實在章孝嚴章孝慈小的時候,蔣經國提供兩個孩子的生活費,有撫養的事實[8]

2002年7月,蔣孝嚴到江西南昌,找到章浩若兩個兒子章修純、章修維,寫下聲明書,證明章浩若是他們的父親,非章孝嚴生父,章亞若是他們的三姑,也是章家雙胞胎的生母。此後蔣孝嚴從桂林醫院取得出生証明,母親欄寫的是舅媽紀琛女士,但她已經遷居美國多年。2003年蔣孝嚴到美國探訪舅母,在中華民國駐洛杉磯辦事處兩位人員的見證下,取得幾根頭髮拿去做DNA化驗,在駐外辦事處見證下,將紀琛與蔣孝嚴法律上的母子關係劃斷。[9]在未與蔣家成員比對DNA等生醫跡證的情況下,2005年3月經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內政部法務部等部門一系列法律程序,將身份證父親欄改為蔣經國。[10]

被指控收台商錢不辦事

[编辑]

2019年5月,蔣孝嚴遭吳姓台商指控收錢關說中國大陸官員卻喬事不成,直到吳姓台商揚言訴諸媒體才想退款了事。吳姓台商指出,1年半前吳姓台商因投資糾紛遭中國大陸境管,被要求繳交人民幣4,000萬元(約新台幣1.8億元)才能回台,為此,吳找上由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蔣孝嚴擔任理事長的「中國台商發展促進協會」幫忙,先給財務長鳳姓女子人民幣700萬元(約新台幣3,150萬元)作業費,並與蔣在中國大陸見面,但最後還是靠自己付錢給中國大陸官方才順利回台。最後因吳認為蔣孝嚴拿錢不辦事,揚言訴諸媒體,而蔣的辦公室主任詹清池才拿了新台幣100萬元表示願意退款,還要求吳姓台商別誤了蔣孝嚴其子蔣萬安選舉;但鳳姓女子仍堅持人民幣700萬元已用來打點中國大陸官員,不願退款。而監視器則清楚錄下詹、鳳與吳姓台商談判及還款的畫面,雙方的對話也成為吳指控的鐵證。[11]對此「中國台商發展促進協會」則表示該名台商指控不實,已委請律師即刻提出妨害名譽告訴。[12]

個人生活

[编辑]

蒋孝严與黃美倫結婚,並育有兩女蔣蕙蘭蔣惠筠及一子蔣萬安

外遇緋聞事件

[编辑]

時為總統府秘書長的章孝嚴與藝人發生外遇緋聞後的1999年12月21日,章孝嚴透過總統府發言人丁遠超發表聲明,坦承11月10日於中國國民黨秘書長任內「在不正常的情況下」親筆簽下一紙「我對你的愛是無庸置疑的,我承諾在明年(2000年)六月底以前完成和她(黃美倫)辦妥離婚的手續」的台北晶華酒店便箋。[13][14][15][16]辭職後的章孝嚴成為迄今史上任期最短的總統府秘書長。

選舉紀錄

[编辑]
年度選舉屆數選舉區所屬政黨得票數得票率當選標記備註
1996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新竹市國大代表選舉區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67,14438.97%
2001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臺北市第二選舉區46,2637.68%
2004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臺北市第一選舉區52,4828.61%
2008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臺北市第三選舉區99,95960.25%本屆選制更改

家世

[编辑]
蔣孝嚴家族
 
 
 
 
 
 
 
 
 
 
 
 
 
 
 
 
 
 
高祖父:蒋斯千(1814-1894)
 
 
 
 
 
 
 
曾祖父:蒋肇聪(1842-1895)
 
 
 
 
 
 
 
 
 
 
 
祖父:蒋中正(1887-1975)
 
 
 
 
 
 
 
 
 
 
 
 
 
 
外高祖父:王有则(1820-1882)
 
 
 
 
 
 
 
曾祖母:王采玉(1864-1921)
 
 
 
 
 
 
 
 
 
 
 
外高祖母:王姚氏
 
 
 
 
 
 
 
父:蒋经国(1910-1988)
 
 
 
 
 
 
 
 
 
 
 
 
 
 
 
 
 
外曾祖父:毛鼎和
 
 
 
 
 
 
 
 
 
 
 
祖母:毛福梅(1882-1939)
 
 
 
 
 
 
 
 
 
 
 
 
 
 
外曾祖母:毛王氏
 
 
 
 
 
 
 
 
 
 
 
蒋孝严(1942-)
 
 
 
 
 
 
 
 
 
 
 
 
 
 
 
 
 
 
 
 
外高祖母:黄氏
 
 
 
 
 
 
 
外曾祖父:章伯昌
 
 
 
 
 
 
 
 
 
 
 
外祖父:章贡涛
 
 
 
 
 
 
 
 
 
 
 
 
 
 
外曾祖母:章陶氏
 
 
 
 
 
 
 
 
 
 
 
母:章亚若(1913-1942)
 
 
 
 
 
 
 
 
 
 
 
 
 
 
 
 
 
外祖母:周锦华
 
 
 
 
 
 
 
 
 
 
 
 
 

著作

[编辑]
年份書籍名稱出版社ISBN
2004年《春來燕歸:揭露二○○三春節包機始末》時周ISBN 9867586107

相關條目

[编辑]

註釋

[编辑]
  1. ^蔣經國遺囑等親筆文字均無此類認定,亦缺乏與蔣家成員比對DNA之生物醫學證據,有個別學者以《我的父親郭禮伯》和《蔣經國日記》等史料另指為郭禮伯王繼春

參考書目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蒋家门外的孩子. [201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4). 
  2. ^2.02.1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厚德 奉献 精诚 创新. www.gleyy.com. [2019-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5). 
  3. ^蒋家门外的孩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根据蒋孝严著述《蒋家门外的孩子》一文中所叙述:

    我於二○○二年五月十日,向台北市大安区户政事务所正式提出更正身份证父母姓氏不实及生父认领事宜之申请。七月十二日与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原广西省立医院)联系,由该院於八月一日出具出生证明:“章亚若於公元一九四二年叁月一日在我院分娩一对双胞胎(当时乳名大毛、小毛,又称丽儿、狮儿),即章孝严、章孝慈。特此证明。”

    蒋孝严先生与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联系,由该院所出具出生证明“章亚若於公元一九四二年叁月一日在我院分娩一对双胞胎”可认为蒋孝严先生本人亦认可此一证明内容。
  4. ^東吳大學歷任校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上註明章孝慈是1942年5月出生,由於蔣孝嚴、蔣孝慈兩人是雙胞胎,所以原先所知1941年5月2日生可能有誤。蔣孝嚴也曾說過身分證上的生日是舅舅代報的,不是正確日期。
  5. ^蔣家門外的孩子—蔣孝嚴逆流而上 天下文化 2006年05月05日. [201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4). 
  6. ^聯合報》,台北,1990-01-02
  7. ^馬有人選了? 蔣孝嚴退出北市長初選. 自由時報. 2006-04-27 [2022-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8. ^蔣孝嚴:身處“蔣家門外”,留下終身遺憾 中國評論 2009-07-24. [201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6). 
  9. ^章孝嚴跋涉萬里追蹤DNA. [201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30). 
  10. ^蔣孝嚴:認祖歸宗背後的秘密 瀟湘晨報 2005年07月23日. [2012年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11. ^【全文】台商付3千萬求疏通 蔣孝嚴遭控喬事不成只退百萬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鏡傳媒, 2019-05-04
  12. ^遭控收台商錢不辦事 蔣孝嚴協會聲明報導不實將提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 2019-05-01
  13. ^王筱嬋傳為女主角. [2017-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1). 
  14. ^存档副本. [2017-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6). 
  15. ^王筱嬋︰曾打章孝嚴一巴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 2002-11-14
  16. ^恩愛夫妻一夕變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華視新聞, 1999-12-22
  17. ^纪琛女士的儿子党宏 在西安披露沧桑往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楚天金报,2006-6-26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蔣孝嚴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行政院
前任:
曾廣順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第十一任
1993年2月27日-1996年6月10日
繼任:
祝基瀅
前任:
錢 復
外交部部長
第十二任
1996年6月10日-1997年10月20日
繼任:
胡志強
前任:
徐立德
行政院副院長
第十八任
1997年9月1日-1997年12月11日
繼任:
劉兆玄
前任:
徐立德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
第二任,行政院副院長兼任
1997年9月1日-1997年12月11日
繼任:
劉兆玄
中華民國總統府
前任:
黃昆輝
總統府秘書長
第十六任
1999年11月18日-1999年12月22日
繼任:
丁懋時
政党职务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前任:
吳伯雄
中國國民黨秘書長
第十三任
1997年12月11日-1999年11月18日
繼任:
黃昆輝
區域席次(168席)
基隆市(3席)
劉文雄) ·王拓) ·徐少萍
臺北市第一選區(10席)
羅文嘉) ·李永萍) ·林重謨) ·卓榮泰#() ·陳建銘) ·蔡正元) ·許淵國) ·穆閩珠) ·秦慧珠) ·王雪峰
臺北市第二選區(10席)
林郁方) ·郭正亮) ·章孝嚴) ·段宜康) ·陳文茜) ·沈富雄) ·李慶安) ·藍美津) ·龐建國) ·陳學聖
臺北縣第一選區(8席)
周錫瑋) ·王淑慧) ·鄭志龍) ·李文忠) ·張清芳) ·李嘉進) ·廖本煙) ·周伯倫#(
臺北縣第二選區(10席)
陳茂男) ·鄭余鎮) ·李鴻鈞) ·周慧瑛) ·陳景峻) ·許登宮) ·柯淑敏) ·蔡家福) ·李顯榮) ·陳宏昌
臺北縣第三選區(9席)
李慶華) ·陳朝龍) ·鄭三元) ·周雅淑) ·林德福) ·賴勁麟#() ·洪秀柱) ·趙永清) ·羅明才
桃園縣(13席)
孫大千) ·彭添富) ·邱垂貞) ·朱鳳芝) ·郭榮宗) ·陳根德) ·陳宗義) ·邱創良) ·鄭金玲) ·李鎮楠) ·張昌財) ·楊麗環) ·呂新民
新竹縣(3席)
邱鏡淳) ·張學舜) ·陳進興
新竹市(3席)
張蔡美) ·呂學樟) ·柯建銘
苗栗縣(4席)
徐耀昌) ·劉政鴻) ·何智輝) ·杜文卿
臺中縣(11席)
郭俊銘) ·馮定國) ·邱太三#() ·楊瓊瓔) ·徐中雄) ·林豐喜) ·簡肇棟) ·顏清標) ·劉銓忠) ·楊文欣) ·紀國棟
臺中市(7席)
黃義交) ·李明憲) ·沈智慧) ·謝明源) ·盧秀燕) ·何敏豪) ·洪昭男
彰化縣(10席)
游月霞) ·魏明谷) ·邱創進) ·林進春) ·周清玉) ·謝章捷) ·卓伯源) ·陳杰) ·江昭儀) ·陳進丁
南投縣(4席)
吳敦義) ·蔡煌瑯) ·湯火聖) ·陳志彬
雲林縣(6席)
蘇治芬) ·曾蔡美佐) ·林國華) ·陳劍松) ·高孟定) ·許舒博
嘉義縣(4席)
李雅景) ·蔡啟芳) ·張花冠) ·何金松
嘉義市(2席)
蔡同榮) ·黃敏惠
臺南縣(8席)
陳唐山#() ·葉宜津) ·李俊毅) ·郭添財) ·鄭國忠) ·李全教) ·謝鈞惠#() ·侯水盛
臺南市(6席)
王幸男) ·賴清德) ·林南生) ·王昱婷) ·錢林慧君) ·唐碧娥
高雄市第一選區(6席)
林進興) ·陳其邁#() ·蘇盈貴) ·羅世雄) ·江綺雯) ·朱星羽
高雄市第二選區(5席)
郭玟成) ·湯金全) ·邱毅) ·羅志明) ·梁牧養
高雄縣(9席)
林岱樺) ·王金平) ·林志隆) ·鍾紹和) ·徐志明) ·余政道) ·趙良燕) ·林益世) ·陳麗惠
屏東縣(7席)
邱議瑩) ·林育生) ·曹啟鴻) ·曾永權) ·蔡豪) ·廖婉汝) ·鄭朝明
宜蘭縣(4席)
陳金德) ·廖風德) ·張川田) ·鄭美蘭
花蓮縣(2席)
盧博基) ·傅崐萁
臺東縣(1席)
黃健庭
澎湖縣(1席)
林炳坤
金門縣(1席)
吳成典
連江縣(1席)
曹原彰
原住民席次(8席)
平地原住民(4席)
林正二) ·章仁香) ·廖國棟) ·楊仁福
山地原住民(4席)
曾華德) ·瓦歷斯‧貝林) ·高金素梅) ·林春德
全國不分區席次(41席)
民主進步黨(15席)
中國國民黨(13席)
親民黨(9席)
台灣團結聯盟(4席)
僑居國外國民席次(8席)
民主進步黨(3席)
中國國民黨(2席)
親民黨(2席)
台灣團結聯盟(1席)
註1:委員所屬黨籍標示 -民主進步黨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無黨團結聯盟無黨籍台灣團結聯盟
註2:標示「#」表任期內因故離職。
註3:標註「(補)」者,不分區為依序遞補,分區為補選遞補。
註4:該屆立法委員任期為民國91年(2002年2月1日至民國94年(2005年1月31日
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
區域席次(168席)
基隆市(3席)
謝國樑) ·徐少萍) ·王拓
臺北市第一選區(10席)
丁守中) ·章孝嚴) ·李永萍#() ·高建智) ·蔡正元) ·鄭運鵬) ·蕭美琴) ·徐國勇) ·費鴻泰) ·林重謨
臺北市第二選區(10席)
赖士葆) ·王世堅) ·周守訓) ·林郁方) ·潘維剛) ·藍美津) ·李慶安) ·黃適卓) ·郭正亮) ·李敖
臺北縣第一選區(8席)
林鴻池) ·莊碩漢) ·周錫瑋) ·李嘉進) ·李文忠#() ·吳清池) ·王淑慧) ·廖本煙
臺北縣第二選區(11席)
吳育昇) ·朱俊曉) ·李顯榮) ·吳秉叡) ·林淑芬) ·曹來旺) ·李鴻鈞) ·黃劍輝) ·蔡家福) ·陳景峻#() ·柯淑敏
臺北縣第三選區(9席)
雷倩) ·洪秀柱) ·沈發惠) ·趙永清) ·羅明才) ·李慶華) ·張慶忠) ·林德福) ·陳朝龍
桃園縣(13席)
吳志揚) ·朱鳳芝) ·彭紹瑾) ·孫大千) ·林正峰) ·陳根德) ·李鎮楠) ·楊麗環) ·張昌財) ·彭添富) ·郭榮宗) ·鄭金玲) ·黃宗源
新竹縣(3席)
葉芳雄) ·邱鏡淳) ·林為洲
新竹市(3席)
柯俊雄) ·柯建銘) ·呂學樟
苗栗縣(4席)
劉政鴻#() ·何智輝) ·徐耀昌) ·杜文卿
臺中縣(11席)
劉銓忠) ·謝欣霓) ·馮定國) ·吳富貴) ·江連福) ·顏清標) ·紀國棟) ·楊瓊瓔) ·蔡其昌) ·徐中雄) ·郭俊銘
臺中市(8席)
蔡錦隆) ·王世勛) ·盧秀燕) ·謝明源) ·黃義交) ·沈智慧) ·何敏豪) ·李明憲
彰化縣(10席)
林滄敏) ·陳杰) ·陳秀卿) ·江昭儀) ·陳進丁) ·卓伯源#() ·陳朝容) ·楊宗哲) ·邱創進) ·魏明谷
南投縣(4席)
吳敦義) ·湯火聖) ·林耘生) ·陳志彬
雲林縣(6席)
張麗善) ·張碩文) ·許舒博) ·林樹山) ·陳憲中) ·尹伶瑛)
嘉義縣(4席)
翁重鈞) ·蔡啟芳) ·林國慶) ·張花冠
嘉義市(2席)
臺南縣(8席)
侯水盛) ·鄭國忠) ·李全教) ·李和順) ·李俊毅) ·洪玉欽) ·黃偉哲) ·葉宜津
臺南市(6席)
唐碧娥) ·王昱婷) ·賴清德) ·高思博) ·林南生) ·王幸男
高雄市第一選區(6席)
李昆澤) ·張顯耀) ·林進興) ·管碧玲) ·羅世雄) ·曾燦燈
高雄市第二選區(5席)
黃昭輝) ·李復興) ·邱毅) ·羅志明) ·郭玟成
高雄縣(9席)
林益世) ·顏文章) ·吳光訓) ·陳啟昱) ·林岱樺) ·鍾紹和) ·徐志明#() ·余政道) ·趙良燕
屏東縣(6席)
伍錦霖) ·潘孟安) ·廖婉汝) ·蔡豪) ·鄭朝明) ·林育生
宜蘭縣(3席)
花蓮縣(2席)
臺東縣(1席)
黃健庭
澎湖縣(1席)
林炳坤
金門縣(1席)
吳成典
連江縣(1席)
曹爾忠
原住民席次(8席)
平地原住民(4席)
楊仁福) ·廖國棟) ·陳瑩) ·林正二
山地原住民(4席)
孔文吉) ·高金素梅) ·曾華德) ·林春德
全國不分區席次(41席)
民主進步黨(16席)
蔡煌瑯# ·陳秀惠 ·洪奇昌 ·張俊雄# ·高志鵬 ·蔡英文# ·薛凌 ·王榮璋 ·尤清# ·張慶惠 ·林濁水# ·盧天麟# ·田秋堇 ·黃淑英 ·邱永仁# ·王塗發 ·許榮淑(補) ·吳明敏(補) ·林文郎(補) ·許德祥(補) ·黃誠(補) ·楊芳婉(補) ·陳宗仁(補)
中國國民黨(15席)
親民黨(6席)
台灣團結聯盟(4席)
僑居國外國民席次(8席)
民主進步黨(3席)
中國國民黨(3席)
親民黨(1席)
台灣團結聯盟(1席)
註1:委員所屬黨籍標示 -民主進步黨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台灣團結聯盟無黨團結聯盟新黨無黨籍
註2:標示「#」表任期內因故離職。
註3:標註「(補)」者,不分區為依序遞補,分區為補選遞補。
註4:標註「*」表經協調後由新黨安排至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之人選。
註5:該屆立法委員任期為民國94年(2005年2月1日至民國97年(2008年1月31日
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
中國國民黨(20席)
民主進步黨(14席)
區域席次(73席)
基隆市(1席)
謝國樑
臺北市(8席)
丁守中) ·周守訓) ·蔣孝嚴) ·蔡正元) ·林郁方) ·李慶安#()/蔣乃辛)() ·費鴻泰) ·赖士葆
臺北縣(12席)
吳育昇) ·林淑芬) ·余天) ·李鴻鈞*) ·黃志雄) ·林鴻池) ·吳清池*) ·張慶忠) ·林德福) ·盧嘉辰) ·羅明才) ·李慶華
桃園縣(6席)
陳根德) ·廖正井#()/郭榮宗)() ·吳志揚#()/黃仁杼)() ·楊麗環) ·朱鳳芝) ·孫大千 
新竹縣(1席)
邱鏡淳#()/彭紹瑾)(
新竹市(1席)
呂學樟
苗栗縣(2席)
李乙廷#()/康世儒#()() ·徐耀昌
臺中縣(5席)
劉銓忠) ·顏清標) ·江連福#()/簡肇棟)() ·徐中雄#() ·楊瓊瓔
臺中市(3席)
蔡錦隆) ·盧秀燕) ·黃義交*
彰化縣(4席)
陳秀卿#() ·林滄敏) ·鄭汝芬) ·蕭景田
南投縣(2席)
吳敦義#()/馬文君)() ·林明溱
雲林縣(2席)
張嘉郡) ·張碩文#()/劉建國)(
嘉義縣(2席)
翁重鈞) ·張花冠#()/陳明文)(
嘉義市(1席)
江義雄
臺南縣(3席)
葉宜津) ·黃偉哲) ·李俊毅
臺南市(2席)
陳亭妃) ·賴清德#()/許添財)(
高雄市(5席)
黃昭順) ·管碧玲) ·侯彩鳳) ·李復興) ·郭玟成
高雄縣(4席)
鍾紹和*) ·林益世) ·陳啟昱#()/林岱樺)() ·江玲君
屏東縣(3席)
蘇震清) ·王進士) ·潘孟安
宜蘭縣(1席)
林建榮
花蓮縣(1席)
傅崐萁*#()/王廷升)(
臺東縣(1席)
黃健庭#()/賴坤成)(
澎湖縣(1席)
林炳坤
金門縣(1席)
陳福海
連江縣(1席)
曹爾忠
原住民席次(6席)
平地原住民(3席)
廖國棟) ·楊仁福) ·林正二#(
山地原住民(3席)
簡東明) ·孔文吉) ·高金素梅
註1:委員所屬黨籍標示 -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親民黨無黨團結聯盟無黨籍
註2:標註「(僑)」者為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
註3:標示「#」表任期內因故離職。
註4:標註「(補)」者,不分區為依序遞補,區域為補選遞補。
註5:標註「*」表國親聯盟共同推舉。
註6:該屆立法委員任期為民國97年(2008年2月1日至民國101年(2012年1月31日
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总统间接选举時期
吴鼎昌吴忠信翁文灝邱昌渭王世杰許靜芝(代理)張羣鄭彥棻蔣彥士馬紀壯沈昌煥李元簇 → 蔣彥士(二次) →吳伯雄
公民直選總統時期
黃昆輝章孝嚴丁懋時張俊雄陳哲男(代理)游錫堃陳師孟邱義仁蘇貞昌 → 游錫堃(二次) →馬永成(代理)陳唐山 → 邱義仁(二次) →卓榮泰(代理)葉菊蘭 → 陳唐山(二次) →詹春柏廖了以伍錦霖曾永權楊進添 → 曾永權(二次) →林碧炤劉建忻(代理)吳釗燮劉建忻(代理)陳菊蘇嘉全劉建忻(代理)李大維林佳龍潘孟安
 中華民國
外交部外交總長
臨時政府時期
王寵惠陸徵祥胡惟德(代理)梁如浩陸徵祥曹汝霖(代理)孫寶琦
北洋政府時期
孫寶琦陸徵祥曹汝霖(代理)唐绍仪(未就任)陈锦涛(代理)夏詒霆(代理)伍廷芳汪大燮陸徵祥(未就任)陳籙(代理)颜惠庆顾维钧(代理)王正廷(代理)施肇基(代理)黄郛(代理)顾维钧(代理)沈瑞麟(代理)顾维钧王正廷唐绍仪(未就任)沈瑞麟王正廷颜惠庆(代理)胡惟德施肇基(未就任)颜惠庆(代理)蔡廷幹(代理)顾维钧王荫泰羅文榦
 中華民國
外交部部長
國民政府時期
中華民國政府時期
國民政府時期
中華民國政府時期
1948年依據《總統府組織法》設立,由總統聘任,無定額,無聘期限制,一般為終身任職;
1996年修法改為有給職、無給職者各不超過15人,聘期不超過總統任期;2008年起不再聘任有給職資政;2010年修法後均為無給職。
1948-1996年
蔣中正聘任
1948-1949
李宗仁聘任
1949-1950
蔣中正聘任
1950-1975
嚴家淦聘任
1975-1978
蔣經國聘任
1978-1988
李登輝聘任
1988-1996
1996年後
李登輝重聘
1996-2000
1996.5
(26人)
1997.5
(27人)
1998.5
(29人)
1999.5
(28人)
陳水扁聘任
2000-2008
2000.5
(28人)
2001.5
(23人)
2002.5
(30人)
2003.5
(28人)
2004.5
(27人)
2005.5
(26人)
2006.5-
2008.5
從缺
馬英九聘任
2008-2016
2008.5-
2008.12
從缺
2009.1
(13人)
2010.1
(14人)
2011.1
(24人)
2012.8
(21人)
2015.3
(27人)
蔡英文聘任
2016–2024
2016.5–
2016.11
從缺
2016.11
(20人)
2018.5
(17人)
2021.2
(26人)
2022.9
(27人)
賴清德聘任
2024–現在
2024.5–
2024.7
從缺
2024.8
(27人)
1990年10月7日成立,2006年2月28日終止運作。
李登輝總統時期
1990-2000
主任委員:李登輝
第一屆
1990.10.2聘任
副主任委員
(3人)
委員
(30人)
研究委員
(12人)
第二屆
1992.1.1聘任
副主任委員
(3人)
委員
(28人)
研究委員
(22人)
第三屆
1995.3.1聘任
副主任委員
(3人)
委員
(32人)
研究委員
(22人)
第四屆
1996.10.4聘任
副主任委員
(3人)
委員
(31人)
研究委員
(21人)
第五屆
1997.11.8聘任
副主任委員
(4人)
委員
(31人)
研究委員
(20人)
第六屆
1999.3.25聘任
副主任委員
(4人)
委員
(32人)
研究委員
(24人)
陳水扁總統時期
2000-2006
停止活動
前身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52年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設立,簡稱「國民黨中常委」,組成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國民黨中常會」)。
第七屆中央委員會
1952-1957
一中全會(10人)
1952.10.23
二中全會(10人)
1953.5.7
上屆連任
三中全會(10人)
1953.11.14
上屆連任(吳國楨於1954.3解職)
四中全會(10人)
1954.8.5
五中全會(10人)
1955.3.3
六中全會(10人)
1955.10.5
上屆連任
七中全會(10人)
1956.5.8
八中全會(10人)
1957.3.7
第八屆中央委員會
1957-1963
一中全會(15人)
1957.10.26
二中全會(15人)
1959.5.19
三中全會(15人)
1960.10.2
四中全會(15人)
1961.11.16
五中全會(15人)
1962.11.15
第九屆中央委員會
1963-1969
一中全會(15人)
1963.11.23
二中全會(17人)
1964.11.28
三中全會(17人)
1966.3.10
上屆連任
四中全會(19人)
1966.12.29
五中全會(19人)
1967.11.23
第十屆中央委員會
1969-1976
總裁蔣中正(1975.4逝世)
中央委員會主席:蔣經國(1975.4當選)
一中全會(21人)
1969.4.10
二中全會(21人)
1970.4.2
上屆連任
三中全會(21人)
1972.3.10
四中全會(21人)
1973.11.15
五中全會(21人)
1974.11.27
上屆連任
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
1976-1981
一中全會(22人)
1976.11.19
二中全會(22人)
1978.2.15
上屆連任
三中全會(22人)
1978.12.18
上屆連任
四中全會(27人)
1979.12.14
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
1981-1988
主席蔣經國(1988.1逝世)李登輝(1988.1代理)
一中全會(27人)
1981.4.6
二中全會(31人)
1984.2.15
三中全會(31人)
1986.3.31
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
1988-1993
一中全會(31人)
1988.7.14
二中全會(31人)
1989.6.5
上屆連任
三中全會(31人)
1992.3.16
上屆連任 (陳履安於1993.1辭職,鄭為元於1993.8逝世)
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
1993-1997
主席李登輝
副主席李元簇郝柏村 (1995.12解職)林洋港 (1995.12解職)連 戰俞國華 (1996.8代理)邱創煥 (1996.8代理)
一中全會(31人)
1993.8.23
二中全會(31人)
1994.8.1
三中全會(31人)
1995.8.24
四中全會(31人)
1996.9.4
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
1997-2001
主席李登輝 (2000.3辭職)連 戰 (2000.3代理至2000.6)
副主席連 戰 (2000.6卸任)李元簇 (2000.6卸任)俞國華 (2000.6卸任)邱創煥 (2000.6卸任)
一中全會(33人)
1997.8.28
二中全會(33人)
1998.9.2
三中全會(33人)
1999.9.8
主席:連 戰 (2000.6當選)
副主席:蕭萬長 (2000.6通過)王金平 (2000.6通過)蔣仲苓 (2000.6通過)吳伯雄 (2000.6通過)林澄枝 (2000.6通過)
四中全會(31人)
2000.6.28
2013年7月-2017年8月
主席
馬英九吳敦義(代理)朱立倫黃敏惠(代理)洪秀柱林政則(代理)
榮譽副主席
副主席
秘書長
曾永權洪秀柱(代理)李四川莫天虎曾永權(代理)
常務委員
第一任
第二任
第三任
1996年3月23日選舉共334席
中國國民黨
(183席)
民主進步黨
(99席)
新黨
(46席)
綠色本土清新黨
(1席)
無黨籍及其它
(5席)
註1:標示「#」表任期內因故離職。
註2:標註「(補)」者,不分區為依序遞補,分區為補選遞補。
国际
各地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蔣孝嚴&oldid=8941441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