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0′37″N111°06′45″E / 35.51028°N 111.11250°E /35.51028; 111.11250
| 稷益庙 |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 地址 | 山西省新绛县 |
| 分类 | 古建筑 |
| 时代 | 明 |
| 编号 | 第五批第273项 |
| 认定时间 | 2001年6月25日 |
稷益庙始建年代不详,元至元[需要消歧义]元年重建,明弘治、正德年间扩建重修[1]。香火鼎盛。1984年重修。
稷益庙现仅存正殿和舞台,均为明代所建。其余全部拆除。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琉璃瓦饰,檐下施五铺作单下昂斗拱。殿内像毁于文化大革命。
稷益庙正殿的东西南三面满绘壁画,面积达131平方米,高6.18米,系明代壁画珍品,由翼城程儒及程絪、程耜父子,门徒张捆,绛州陈圆及侄子陈文、门徒刘崇德共7人所绘。完成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九月十五日[2]描绘三皇、大禹、后稷、伯益传说,工笔重彩,色彩古雅厚重鲜艳,注重冷暖对比,线条雄健流畅,有元代壁画遗风。整个壁画绘有人物共有400多人,人物面部饱满。[3]
2001年6月25日,稷益庙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5-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