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程思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程思遠
程思遠
出生(1908-09-17)1908年9月17日
 大清廣西省賓陽縣
逝世2005年7月28日(2005-07-28)(96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职业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员长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926年-1949年7月)
無黨籍(1949年7月-2005年)
配偶蒋秀华
1933年结婚—1940年结束)

鄭蕾
1940年结婚—1944年结束)

石泓1948年结婚)
亲属程月如(長女)
程珊娜(次女)
程治平(兒子)
程华(幼女)
学历
经历

程思遠(1908年9月17日—2005年7月28日),本名程思安廣西宾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原副国级领导人。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八屆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影星林黛生父。

早年

[编辑]

程思遠本名程思安,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農曆八月二十二日生於廣西省賓陽縣大橋程村。早年就讀于賓陽黃安學堂,改名程思遠。1926年考取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應試文書第一名,隨軍北伐1930年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秘書。1933年與蔣秀華結婚,次年誕下長女程月如(藝名林黛[1]:55,同年赴義大利羅馬大學留學,獲政治學博士學位。1938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白崇禧辦公室秘書。

中年經歷

[编辑]

1939年任廣西綏靖公署政治部主任兼樂群社理事長、桂林歐美同學會會長。1942年赴重慶工作,歷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組織處副處長、三民主義青年團督導室主任、三民主義青年團社會服務處處長、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常務幹事、廣西省政府駐渝代表、國民參政會第四屆參政員,並在中國國民黨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在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二中全會上當選為國大代表

1947年在國民黨第六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常務委員。7月中,程思遠應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電邀從上海乘「空中霸王」號到北平,李派行轅參議劉仲華安頓程思遠於北京飯店[2]:1。當晚程同李一起晚餐,後長談2小時,李準備競選副總統,要程作必要之準備[2]:1

1948年3月,白崇禧對程説︰「我們只好盡人事罷了。」[2]:3程當選為立法院立法委員。12月下旬,蔣與李經過兩次協商,就蔣下野讓位問題達成協議;一、蔣主動下野,以便南京政府開始和談;二、由副總統李代行總統職務,宣佈和平主張;三、與中共和談事由行政院主持[3]:8764。並非正式協議準備和談:甲、運用舉國一致的內閣,其人選另行研究;乙、運用外交,特別加強對美、英、蘇的關係,以期有利於和平的實現;丙、主動爭取不滿政府與主張和平的政治團體及民主人士,共同為致力和平而努力[2]:20。協議由吳忠信帶回給蔣,同時由程用長途電話通知白崇禧,白用粵語對程説:「蔣下野必須辭職,由李德公正式就任總統,不能用代理名義。如果名不正,那就什麼事都辦不了。」[2]:20。12月24日,立法院改選院長、副院長,童冠賢、劉健群當選;童後來推動李發起和談活動[2]:12-13

1949年1月21日,程建議李約張治中吳忠信商談,張認為蔣引退文告是由吳送請蔣、李簽字,原有「身先引退」,下午潘公展、田昆山在茶會稱:總統一職係由國民大會選舉,現在未經「國大」批准,不能自行「引退」,故建議刪去[2]:40。7月,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副秘書長。11月19日,程先到香港,通知外交部駐港特派員郭德華:李代總統將經港赴美就醫,請其轉告港英當局[2]:134。12月2日,黃旭初海口托人帶信,要程向廣西財政廳長韋贄唐取出外滙,作李赴美治病費[2]:137。12月3日,程在香港滙豐銀行三樓外交特派員辦事處約晤外交部長葉公超,葉稱已同美國代辦史特朗談過,「元首」入境由外交部出一證明書,説明李因病赴美療治;其他隨員一律由駐港特派員郭德華填發護照[2]:137。不久後辭職移居香港荔枝角九華新村,擔任《正午報》專欄作家。

從1956年4月至1965年6月,程五上北京,謁見周恩來,準備李歸來[2]:165

1957年秋,長女林黛(原名程如月)在取得兩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後,學習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每周末都到李家作客[2]:168

1965年7月,他陪同李宗仁伉儷從海外扺達廣州白雲機場[1]:56

晚年生活

[编辑]

回國後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全國政協祖國統一聯誼委員會副主任、中華海外聯誼會第一屆名譽會長、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會長、全國台灣研究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等職務,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兼提案委員會主任,1993年,当选为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连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4][5][6][7]

2005年7月28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家族

[编辑]

1933年程思远与第一任夫人蒋秀华结婚,1934年女儿程月如出生,即影星林黛[8],1940年9月9日感情破裂与蒋秀华离婚。

1948年12月5日,在14岁的女儿程月如的极力反对下,程思远依然与小19岁的石泓结婚,育有2女1子,次女程珊娜,三女程华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先在世界历史研究所工作了三年,后在美国留学结婚生子,后改学法律,成为了一名律师,在加州工作,儿子为程治平,香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

轶事

[编辑]

1948年9月8、9日中央日報第一版連登了兩天7欄高12行寬的大廣告:「為立法委員程思遠誘姦鄭捷未婚妻石泓向本黨同志暨社會人士呼籲啟事:鄭捷與石泓是川大同學,自1944年以來患難相熱戀情深,遂於1947年7月在漢口伊家訂婚,以海枯石爛為盟。不意本屆立法委員程思遠竟利用其政治地位及優越之經濟條件對石泓百般誘惑並騙至家中施行姦污竟達數次之多(有證可稽)[9][10]。如此人面獸行社會敗類何以代表人民立法何以主持黨政。敬請本黨同志暨社會人士予以明察」。

1948年9月10日,中央日報又刊出七欄高八行寬的「國立四川大學第十六屆畢業留京同學聯誼會敬向同學石泓小姐一言」內容云:「今天社會上不知有多少像妳所遇到的那位亦官亦商的漁色之徒利用財勢摧毀女子貞操尋歡取樂毫無真誠愛情,我們深惡痛絕這種人面獸行的愛情販子的醜行。我們痛心受過高等教育的妳在魔掌下所受的摧殘。我們更同情妳和鄭捷遭遇的不幸,希望妳不再向玩弄女性的惡勢力投降,我們以除惡務盡的決心誓與無恥的敗類程思遠搏鬥到底。」[11]

参考文献

[编辑]
  1. ^1.01.1壹週刊》,香港,2005-08-10
  2. ^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程思遠. 《李宗仁先生晚年》 第2版. 北京: 華藝出版社. 1996. 
  3.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中華書局. 2011.ISBN 9787101079982. 
  4. ^韩泰华主编. 新中国50年 中. 北京:红旗出版社. 1999.11: 897.ISBN 7-5051-0423-3.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5.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一局编.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大事记 1998.3-2003.2.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4.01: 405.ISBN 7-80078-793-1.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编辑部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1998 总第18期.中国年鉴社. 1999.01: 41.ISBN 7-80056-903-9.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7. ^龙德,蔡翔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鉴.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12: 1832.ISBN 7-205-04473-1.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8. ^张发奎上将回忆录
  9. ^鄭捷公開與石泓3年間的日記與信件。據南京報紙刊出的民國37年2月9日除夕夜與石泓日記:「舞會在程家中舉行,舞畢,很多人留我住,結果我與程的女兒(林黛)住在一床。在半夜裏,程突然爬上床來,我想叫,又怕驚醒身邊的月如(林黛),於是遭受污辱,懊悔不已,程即下樓去了。」
  10. ^開放雜誌-第37-48期-第75頁. [202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中文). 
  11. ^作者:張發奎, 夏連蔭; 譯者:胡志偉. 張發奎口述自傳:中華民國第四任陸軍總司令回憶錄. 亞太政治哲學文化出版. 2019-08-01.ISBN 9869373933.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外部連結

[编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新頭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主任
第七届
1988年-1993年
繼任:
周绍铮
民事職務
前任:
宦乡
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
1991年-2003年4月
繼任:
成思危
1924年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設立,簡稱「國民黨中常委」,組成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國民黨中常會」)。
1952年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改設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
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24-1926
總理孫 文 (1925.3逝世)
一中全會(3人)
1924.1.31
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26-1929
一中全會(9人)
1926.1.22
臨中全會(9人)
1926.7.6
三中全會(9人)
1927.3.11

1927.9.16停止行使職權,1928.1.7恢復開會

四中全會(5人)
1928.2.7
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29-1931
一中全會(9人)
1929.3.28
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31-1935
一中全會(9人)
1931.12.28
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35-1945
一中全會(9人)
1935.12.7
四中全會(15人)
1938.4.8
六中全會(19人)
1939.11.20
十中全會(19人)
1942.11.27
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1945-1950
一中全會(25人)
1945.5.31
二中全會(36人)
1946.3.17
三中全會(36人)
1947.3.24
四中全會(55人)
1947.9.13

1950.7.22停止行使職權

第一届 初13人
-逝世1人
+补选1人
第二届 初16人
-逝世3人
-撤职2人
第三届 初18人
-逝世6人
第四届 初22人
-逝世2人
+补选1人
第五届 初20人
-逝世3人
-辞职6人
+补选10人
  1. 宋庆龄
  2. 聂荣臻(辞职)
  3. 刘伯承(辞职)
  4. 乌兰夫
  5. 吴德(辞职)
  6. 韦国清
  7. 陈云
  8. 郭沫若
  9. 谭震林
  10. 李井泉
  11. 张鼎丞(辞职)
  12. 蔡畅(辞职)
  13. 邓颖超
  14. 赛福鼎·艾则孜
  15. 廖承志
  16. 姬鹏飞(辞职前兼秘书长
  17. 阿沛·阿旺晋美
  18. 周建人(辞职)
  19. 許德珩
  20. 胡厥文
  21. 彭真(补选,兼代秘书长
  22. 肖劲光(补选)
  23. 朱蘊山(补选)
  24. 史良(补选)
  25. 彭冲(补选)
  26. 习仲勋(补选)
  27. 粟裕(补选)
  28. 杨尚昆(补选,兼秘书长
  29.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补选)
  30. 朱學範(补选)
第六届 初20人
-逝世2人
+增选1人
第七届 初19人
-逝世3人
第八届 初19人
-逝世3人
第九届 初19人
-逝世1人
-撤职1人
第十届 初15人
-逝世1人
第十一届 13人
第十二届 13人
第十三届 14人
第十四届 14人
第一届 5人
第二届 初16人
第三届 初14人
第四届 22人
第五届 初22人
第六届 初29人
第七届 初28人
第八届 初25人
第九届 初31人
第十届 初24人
第十一届初25人
第十二届初23人
第十三届24人
第十四届23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1980年)
1980年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议成立;1982年11月23日将宪法修改草案提交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12月4日审议通过。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委员
103人,按姓氏笔划为序:
秘书处[注 1]
秘书长
胡乔木(兼)
副秘书长
  1. ^1980年9月15日宪法修改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 修改宪法委员会(1977年)宪法修改委员会(1980年)
程思远在中华民国立法院的职务
民國37年(1948年)選出
院長孫科童冠賢劉健群黃國書張道藩→黃國書→倪文亞劉闊才梁肅戎
副院長陳立夫→劉健群→黃國書→倪文亞→劉闊才→梁肅戎→劉松藩
江蘇省(38)
第一區(5)
第二區(5)
許聞天 ·張道行 ·薛明劍 ·宗伯宣 ·張九如 ·陳桂清(補) ·陳 洪(補) ·李煥之(補)
第三區(5)
王艮仲 ·吳紹澍 ·嚴欣淇 ·仲肇湘 ·狄 膺 ·徐漢豪(補) ·彭利人(補)
第四區(5)
第五區(6)
第六區(4)
第七區(5)
婦女(3)
浙江省(23)
第一區(5)
第二區(6)
第三區(5)
第四區(5)
鄭文禮 ·樓桐蓀 ·姜卿雲 ·陳正修 ·胡維藩 ·姜紹謨(補) ·劉子鵬(補)
婦女(2)
安徽省(25)
第一區(6)
第二區(6)
第三區(5)
朱子帆 ·徐君佩 ·汪少倫 ·王培仁 ·范春陽 ·朱世龍(補) ·陳 鐵(補)
第四區(6)
婦女(2)
江西省(22)
第一區(6)
第二區(6)
第三區(4)
第四區(4)
婦女(2)
湖北省(28)
第一區(4)
劉先雲 ·鄧翔宇 ·錢雲階 ·金紹先 ·萬 燦(補) ·艾 時(補)
第二區(5)
第三區(5)
黃建中 ·晏勳甫 ·王孟鄰 ·楊玉清 ·湯汝梅 ·鍾樸生(補) ·胡 淳(補)
第四區(4)
第五區(4)
第六區(4)
婦女(2)
湖南省(33)
第一區(7)
第二區(5)
第三區(6)
第四區(3)
第五區(3)
第六區(3)
第七區(3)
婦女(3)
四川省(53)
第一區(5)
第二區(5)
第三區(5)
第四區(4)
第五區(6)
第六區(5)
劉明揚 ·高新亞 ·王兆榮 ·謝星曲 ·馮家邦 ·劉文質(補) ·許大川(補)
第七區(5)
第八區(5)
第九區(4)
第十區(4)
婦女(5)
黃穉荃 ·趙懋華 ·鄧季惺 ·聶仰華 ·王純碧 ·皮以書(補) ·喻孝權(補)
河北省(31)
第一區(5)
第二區(6)
第三區(5)
第四區(6)
第五區(6)
婦女(3)
山東省(40)
第一區(5)
第二區(5)
第三區(5)
第四區(6)
第五區(5)
韓方正 ·潘維芳 ·杜光塤 ·張靜愚 ·傅斯年 ·熊夢賓(補) ·田誼民(補)
第六區(5)
第七區(5)
婦女(4)
山西省(16)
第一區(5)
王竹咸 ·楊思誠 ·武和軒 ·孫慧西 ·武誓彭 ·馬木齋(補) ·馬濟霖(補)
第二區(5)
趙仲容 ·劉 傑 ·張子揚 ·鄧勵豪 ·冀浴泗 ·張志智(補) ·朱 點(補)
第三區(5)
婦女(1)
劉慕真 ·傅晉媛(補)
河南省(36)
第一區(5)
第二區(6)
第三區(6)
第四區(5)
簡貫三 ·李雅仙 ·鄭若谷 ·劉 暨 ·易伯堅 ·張鴻烈(補) ·張其彭(補)
第五區(6)
第六區(5)
婦女(3)
陝西省(13)
第一區(6)
第二區(4)
劉楚材 ·于振瀛 ·劉次楓 ·黃 統 ·楊迺儒(補) ·楊覺天(補)
第三區(2)
婦女(1)
甘肅省(8)
第一區(2)
第二區(1)
第三區(2)
第四區(2)
婦女(1)
福建省(14)
第一區(4)
第二區(2)
第三區(4)
第四區(3)
婦女(1)
廣東省(33)
第一區(6)
吳鐵城 ·鄭彥棻 ·黃元彬 ·高廷梓 ·謝保樵 ·王光海 ·張超良(補) ·李雨田(補) ·伍藻池(補) ·劉崇齡(補)
第二區(4)
第三區(6)
第四區(3)
第五區(4)
陳 衡 ·司徒德 ·梁寒操 ·鄧澂濤 ·梁朝威(補) ·張希哲(補) ·何 適(補)
第六區(5)
第七區(2)
婦女(3)
廣西省(16)
第一區(5)
第二區(5)
黃紹竑 ·陳錫珖 ·林 虎 ·陳克文 ·蘇汝洤 ·滿擊雲(補) ·馬曉軍(補)
第三區(5)
婦女(1)
雲南省(14)
第一區(5)
安恩溥 ·裴存藩 ·楊天理 ·段克武 ·孫東明 ·竇子進(補) ·廖行超(補)
第二區(4)
第三區(4)
李培天 ·李希泌 ·馬崇六 ·李元凱 ·蔣公亮(補) ·趙 澍(補) ·沈 沅(補)
婦女(1)
貴州省(12)
第一區(5)
第二區(6)
婦女(1)
西康省(5)
青海省(5)
趙 珮 ·高文遠 ·冶存禮 ·馬世俊 ·丑輝瑛 ·韓樹淼(補) ·謝剛傑(補)
臺灣省(8)
遼寧省(13)
安東省(5)
遼北省(5)
吉林省(9)
松江省(6)
合江省(5)
黑龍江省(5)
嫩江省(5)
興安省(5)
熱河省(8)
察哈爾省(5)
綏遠省(5)
寧夏省(5)
新疆省(6選出5)
南京市(5)
上海市(7)
王新衡 ·鄭毓秀 ·朱文德 ·顏惠慶 ·方志超 ·馬樹禮 ·王劍鍔 ·曹 俊(補) ·謝仁釗(補) ·錢劍秋(補)
北平市(5)
青島市(5)
姜黎川 ·李宗理 ·胡道遠 ·崔紉秋 ·戰慶輝 ·張曉古(補) ·吳竹銘(補)
天津市(5)
重慶市(5)
大連市(5)
哈爾濱市(5)
漢口市(5)
廣州市(5)
孫 科 ·鍾天心 ·伍智梅 ·許崇清 ·吳尚鷹 ·黃仲榆(補) ·鄒志奮(補) ·袁良驊(補) ·伍根華(補)
西安市(5)
趙和亭 ·楊大乾 ·王普涵 ·李芝亭 ·陳建晨 ·馮大轟(補) ·趙文藝(補)
瀋陽市(5)
蒙古各盟旗(22)
呼倫貝爾部(2)
依克明安特別旗(1)
哲里木盟(2)
卓索圖盟(2)
昭烏達盟(2)
錫林郭勒盟(1)
察哈爾部(1)
烏蘭察布盟(1)
伊克昭盟(1)
土默特旗(1)
綏東四旗(1)
阿拉善特別旗(1)
額濟納旗(1)
嘎瓦 ·達瓦(補)
青海左翼盟(1)
青海右翼盟(1)
巴圖塞特奇勒圖中路盟(1)
烏拉恩素珠克圖四路盟(1)
青塞特奇勒圖盟(1)
西藏地方(15選出12)
西藏地方(5選出3)
暫時旅居內地西藏人員(由班禪堪布會議廳選出)(5)
省區藏民(5)
青海省(2)
西康省(2)
甘肅省(1)
各民族於邊疆地區選出者(6)
雲南省(1)
貴州省(1)
西康省(1)
四川省(1)
廣西省(1)
湖南省(1)
僑居國外國民(19選出8)
第一區(2)
第二區(1)
第三區(1)
第四區(1)
第五區(1)
第六區(1)
未開票
第七區(1)
未開票
第八區(1)
未開票
第九區(1)
未開票
第十區(1)
未開票
第十一區(2)
未開票
第十二區(2)
未開票
第十三區(2)
未開票
第十四區(1)
劉如心 ·周庭和(補)
第十五區(1)
職業團體(89)
農業團體(18)
農會東區(3)
農會北區(2)
喬啟明 ·牛進祿 ·冷彭(補)
農會中區(3)
農會南區(2)
農會西區(2)
農會西北區(2)
農會東北區(2)
農會婦女(2)
漁業團體(3)
漁會一區(1)
漁會二區(1)
漁會三區(1)
工人團體(18)
工會東區(3)
工會北區(2)
工會中區(1)
張劍白 ·田亞丹(補)
工會南區(2)
工會西區(1)
工會西北區(1)
工會東北區(1)
鐵路工會(1)
海員工會(1)
孫履平 ·何蓋民(補)
公路工會及電信工會(1)
礦業工會及鹽業工會(1)
工會婦女(3)
商業團體(10)
商會東區(2)
商會北區(2)
商會中區(1)
商會南區(2)
商會西區(1)
商會西北區(1)
商會東北區(1)
傅汝霖 ·馬俊德(補)
工礦團體(10)
工礦東區(2)
工礦北區(1)
工礦中區(1)
工礦南區(2)
工礦西區(1)
工礦西北區(1)
工礦東北區(2)
教育團體(15)
教育會東區(2)
教育會北區(1)
教育會中區(1)
夏開權 ·劉樹仁(補)
教育會南區(1)
教育會西區(1)
教育會西北區(1)
教育會東北區(1)
教育會婦女(2)
大學獨立學院教員團體(5)
周鴻經 ·歐元懷 ·胡庶華 ·程其保 ·程毅志 ·張雲(補) ·薩孟武(補) ·黃龍先(補) ·任培道(補)
自由職業團體(15)
新聞記者公會(5)
律師公會(3)
端木愷 ·江一平 ·方冀達 ·劉蓬瀛(補) ·王夢雲(補)
會計師公會(1)
技師公會(2)
農礦業(1)
工業(1)
醫藥團體(4)
中醫師(2)
其他(2)
註:標註「補」者為遞補當選
該屆立法委員任期理論上為民國37年(1948年5月18日至民國40年(1951年5月17日,但因國共內戰大陸淪陷導致無法改選,任期因而延長
訓政時期第四屆
行憲第一屆增選 ·第一次增額 ·第二次增額 ·第三次增額 ·第四次增額 ·第五次增額 ·第六次增額 ·改選前名單行憲第二屆
程思远在中华海外联谊会的职务
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
1997年5月-2003年9月
名誉会长
会长
副会长
常务理事
秘书长
副秘书长
程思远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职务
1982年5月-1992年5月
名誉主席
主席
常务副主席
副主席
秘书长
理事
顾问
  1. ^注1:1987年3月名称改为宋庆龄基金会
程思远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职务
程思远在欧美同学会的职务
欧美同学会第一届理事会
1986年12月-1991年4月
名誉会长
名誉副会长
会长
常务副会长
副会长
顾问
欧美同学会第二届理事会
1991年4月-1995年6月
名誉会长
名誉副会长
海外名誉会长
海外名誉副会长
海外名誉理事
会长
常务副会长
副会长
秘书长
梅祖彦(兼)
顾问
欧美同学会第四届理事会
1999年6月-2003年12月
名誉会长
名誉副会长
海外名誉会长
海外名誉副会长
总顾问
会长
第一副会长
常务副会长
副会长
司库
武 铁(兼)
秘书长
副秘书长
国际
各地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程思远&oldid=87199262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