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福建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福建路 (上海)福建路 (南京)
福建歷史
秦汉时期
六朝时期
隋唐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
宋元时期
明朝时期
清朝时期
民国时期
共和国时期
福建主题

福建路北宋时设置的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废威武军,置两浙西南路,治福州雍熙二年(985年),改为福建路。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废。下辖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州六個州及邵武興化二個軍,共計八個行政区,因而得名“八闽”。

行政區劃

[编辑]
附郭县
福州闽县侯官县连江县长乐县福唐县长溪县古田县尤溪县永泰县梅溪县
建州建安县建阳县邵武县浦城县将乐县
泉州晋江县南安县莆田县仙游县
漳州龙溪县漳浦县龙岩县
汀州长汀县宁化县沙县
南劍州剑浦县将乐县顺昌县尤溪县

军事

[编辑]

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福建路置10个常驻禁军指挥(营),每个营280人,隶属侍卫亲军步军司,其中福州威果营2个,建州宣毅营2个,泉州、南剑州、漳州、汀州、邵武军、兴化军宣毅营各1个。治平三年(1066年),定福建路禁军的员额为4500人。到福州戍守的还有毫州青州等地禁军。福建路禁军则派往两广等处更戍。元丰二年(1079),东南诸路禁军共设13将,福建路为东南第10将,编额5000人,驻扎福州和建州。

北宋时期,福建路的厢军有水军、保节军、崇节军。水军部署在福州、建州、漳州、泉州和邵武军。保节军、崇节军为陆军;保节军分驻建州、南剑、汀州;崇节军分驻福州、泉州、漳州、兴化。熙宁四年(1071年),福建路厢军裁并后称保节军,共33指挥、11150人。其中福州有保节军6指挥,每个指挥500人;牢城、都作院工匠各1指挥,每个指挥300人。管理厢军和乡兵的机构是“福建兵部都监厅”。

南宋时期,福建路的军队除禁军、厢军、乡兵外,还在泉州设立新军“殿前司左翼军”。该军拥有较多的水军。宋孝宗在位时,曾从殿前司左翼军挑选2000名水军到江阴一带驻泊,后留下成为江阴水军。绍熙元年(1190年),又从殿前司左翼军水军中派50人到漳州驻防,留在泉州的水军仅剩下500余人。南宋福建厢军的将校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指挥使,统归福建路安抚使(兼知福州)节制,故称福州知州为郡将[1]

参见

[编辑]
京畿路
开封府(東京)
京東東路
京東西路
應天府(南京)
京西南路
京西北路
河北東路
大名府(北京)
河北西路
河東路
永兴军路
秦凤路
两浙路
淮南东路
淮南西路
江南东路
江南西路
荆湖北路
荊湖南路
福建路
成都府路
梓州路
利州路
夔州路
广南东路
广南西路
其他地区
兩浙西路
兩浙東路
江南东路
江南西路
淮南东路
淮南西路
荊湖南路
荆湖北路
京西南路
福建路
成都府路
潼川府路
夔州路
利州路
广南东路
广南西路
小作品圖示这是一篇关于宋朝行政区划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1. ^军事志 第一章 秦至元驻军. [202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7).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福建路&oldid=85418615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