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菜是发源于中国福建福州一带的闽菜分支菜系,为闽菜一大主流,其特点為味道偏甜、酸、鹹、淡、鲜,[1]尤其重视汤的烹制,有“一汤十变”之说,烹调方法上则以溜、蒸、炒、煨、炖最为常见。
福州菜常用的典型调味料有虾油、红糟等。[2]传统福州菜常以虾油取代食盐和酱油等作为咸味调料进行烹饪,而其注重清淡、鲜香的特点也决定了福州菜极少使用像辣椒一类的辛辣调料。[3]
福州菜著名菜肴有佛跳墙、红糟鸡、淡糟香螺片,鸡汤汆海蚌等。[2]近代福州菜重要发源地之一為创建于清代中后期的福州聚春园,佛跳墙也是由聚春园的厨师郑春发所发明。[4]
福州菜中还有大量的著名小吃,如鱼丸、扁肉燕、鼎边糊、線麵、光饼、拌麵、蛎饼等。
福州菜还被福州移民带往了台湾、东南亚、北美等地,在全球许多福州人社区,比如马来西亚霹雳州的实兆远與砂拉越州的詩巫、美国纽约华埠等地,都能见到福州菜,[5][6]在台湾台北的龍江街、康定路和東區商圈以及高雄鹽埕區也有著名的福州菜馆。[7]
| 中国菜系列 |
|---|
| 四大菜系 |
| 鲁菜 -川菜 粤菜 -淮扬菜 |
| 八大菜系 |
| 闽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
| 十大菜系 |
| 京菜 -滬菜 |
| 十二大菜系 |
| 秦菜 -豫菜 |
| 十四大菜系 |
| 辽菜 -楚菜 |
| 十六大菜系 |
| 津菜 -滇菜 |
| 新八大菜系 |
| 陇菜 -杭菜 吉林菜 -辽菜 浙菜 -秦菜 晋菜 -滬菜 |
| 閩系 |
| 福州菜 -莆田菜 閩南菜 -閩西菜 閩北菜 |
| 粵系 |
| 广州菜 -順德菜 客家菜 -潮州菜 |
| 淮扬系 |
| 淮扬菜-金陵菜 |
| 東北系 |
| 辽菜 -吉林菜 -龙江菜 |
| 其他菜系 |
| 新疆菜 -西藏菜 青海菜 -內蒙菜 冀菜 -贛菜 黔菜 -桂菜 瓊菜 -臺灣菜 香港菜 -澳門菜 |
| 特種私房菜 |
| 宮廷菜 -官府菜 谭家菜 -紅樓菜 |
| 宗教飲食 |
| 清真菜 -斋菜 -道教飲食 |
| 海外中國菜 |
| 日式中餐 -韩式中餐 娘惹菜 -馬來西亞中國菜(英语:Malaysian Chinese cuisine) 印尼中国菜(英语:Chinese Indonesian cuisine) -菲律賓中國菜 印式中餐 -巴式中餐 毛里裘斯中國菜(英语:List of Sino-Mauritian dishes) -澳洲中國菜(英语:Australian Chinese cuisine) 英式中国菜(英语:British Chinese cuisine) -加拿大中国菜 美式中國菜 -加勒比中國菜 拉美式中國菜(英语:Chinese Latin American cuisine) (波多黎各式中國菜(英语:Puerto Rican Chinese cuisine) -秘鲁中餐) |
| 鱼丸 | 扁肉燕 | 葱肉饼 | 千层糕 | 芋泥 | 斋 | 鱼滑 | 馬蛋 |
| 八宝饭 | 鼎边糊 | 光饼 | 蛎饼 | 肉丸 | 马耳(註一) | 马蹄糕 | 迷你糕 |
| 春饼 | 肉松 | 燕皮 | 線麵 | 鱼露 | 烰油𥻵 | 碗糕 | 龜桃 |
| 福州餅(註二) | 萝卜糕/菜头粿 | 福州礼饼 | 银包金 | 𥻵 | 长乐冰饭[17] | 九层粿 | 虾酥 |
| 捞化 | 达道牛滑 | 长乐清茉莉 | 芋粿三角糕 | 花生汤 | 线面 | 雪片糕 | 清明粿 |
| 炒肉糕 | 安南粿 | 炖罐 |
註一:一種油炸食品,在臺灣又稱「雙胞胎」。註二:一種餅,跟光餅很類似,在臺灣又稱[胡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