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6运载火箭点火瞬间 | |
神舟飞船早期设计示意图 | |
| 任务类型 | 载人航天飞行 |
|---|---|
| 运营方 | |
| 国际卫星标识符 | 2005-040A |
| 衛星目錄序號 | 28879 |
| 任務時長 | 4天19小时32分钟46秒钟 |
| 圈數 | 76圈[1] |
| 航天器属性 | |
| 航天器 |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
| 航天器类型 | 载人飞船 |
| 人員 | |
| 人數 | 2 |
| 乘組成員 | |
| 任務開始 | |
| 發射日期 |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3.583 |
| 运载火箭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
| 發射場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921发射工位 |
| 任务结束 | |
| 著陸日期 |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 04:33 |
| 著陸地點 | 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牧场 42°21′58″N111°25′52″E / 42.36611°N 111.43111°E /42.36611; 111.43111 |
| 軌道參數 | |
| 参照系 | 地心 |
| 軌域 | 低地球轨道 |
| 近拱點 | 200千米 |
| 遠拱點 | 347千米 |
| 傾角 | 42.42° |
任务乘组 | |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简称神六)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第二艘实际载人的飞船。“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相比,取消了轨道舱前部的附加段,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内部装饰根据杨利伟的在轨体验进行了优化,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12日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國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2]。
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遥六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首先,针对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期间遇到的低频振动,火箭进行了针对性升级,改善了舒适性;其次,遥六箭首次安装了两个箭上摄像头(一个在一级火箭外部,另一个在整流罩内),使得火箭飞行途中的视频画面得以传输至地面;另外,遥六箭增加了一些安全措施,为逃逸系统点火装置增加了物理隔离。最后,火箭的可靠性有所提高,一些薄弱环节得到改进增强。[3][4]
神舟六号飞船新增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5]。
此次神舟六号飞船上搭载的物品共八类六十四种[7],主要是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品,如邮品、字画、旗帜和其他纪念品等,还有用来进行科学试验的微生物菌种和农作物种子。
一些鸡蛋、蚕卵和云南普洱茶将随“神六”升空,以研究其基因变异的可能性[8]。
飞船上放置了盛有搏动的心肌细胞和贴壁伸展的成骨细胞的24个细胞培养盒,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同步对两份相同的活体细胞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对比实验,研究空间环境影响心脏和骨骼的细胞分子机理,并通过空间实时飞行验证放置在细胞培养液中、地面筛选出药物的防护效果。航天员分三个时段操作24个样品盒,操作时,航天员将把细胞培养带放置在腿上,按不同时段,挤破分别装着激活剂与固定剂的两种胶囊,激活或固定活体细胞,考察在飞船入轨前与入轨后不同重力条件下细胞样品的状态与变化。
有10克特别的泥土,由9克大陆泥土和1克台湾泥土组成,寓意十全十美,寄望兩岸可以实现和平统一。
极地考察国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上海世界博览会会旗、四川大学校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旗和“国防教育”、“见证中华腾飞”等旗帜,以及《六骏图》、《神州颂》、《长征万里图》等书画名家的作品。
2005年09月26日,神舟六号飞船已经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将自10月13日开启。[9]
2005年10月4日下午,神舟六号飞船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完成合体。[10]
10月7日上午9时至10时20分许,神舟六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塔架,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神舟五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以及神舟五号飞船总指挥袁家军见证了这一过程。[11][3]
10月8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组七大系统总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同日,神舟六号3组6名宇航员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2]
10月10日上午4时30分至9时许,开展了最后一次神舟六号飞船全系统综合演练。[13]
10月1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宣布将于10月12日至15日择机进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14]下午,任务指挥部在发射场区举行了最后一次对航天员乘组排序的确认会议,3个航天员乘组都符合标准,最后优中选优,确认费俊龙、聂海胜为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乘组。[15]
10月12日凌晨,3个乘组6名航天员亮相问天阁,并公布飞行乘组为费俊龙、聂海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讲话为航天员送行。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0分03秒583毫秒,神舟六号飞船搭乘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遥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先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图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10月12日17时29分,航天员费俊龙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道舱开展太空科学实验。
10月13日4时开始,航天员进行在轨干扰力试验,在舱内有意识加大动作幅度,以试验人的扰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在进行了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大项“在轨干扰力”试验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常飞行,不需纠正飞船姿态。
10月14日清晨,神舟六号在第30圈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即根据轨道精测参数进行微量调整,使飞船回到预定的正常轨道。维持时,神六发动机共点火6.5秒,将飞船抬高了800米。
10月15日16时29分,胡锦涛与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通话。18时05分,航天员向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传送他们拍摄的飞船太阳能帆板的数字图像。
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飞船采用升力再入方式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牧场的主着陆场。[16]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需要经历4个阶段:制动飞行阶段、自由滑行阶段、再入大气层阶段、着陆阶段[17]。在此次绕地飞行中,“神舟六号”的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还将继续在轨飞行六个月时间,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18]。
由於第一次的載人航天器神舟五號在太空只飛行了一天,主着陸場的天氣變化可及時準確預測,因此未曾啟用副着陸場;神舟六號飛船將在太空飛行多天,氣象難以準確預測,因此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副着陸場將啟用作後備着陸地點。[19]为迎接飞船随时可能返回,地面共设置了13个着陆点。除内蒙古四子王旗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副两个着陆场外,国内外还有11个应急着陆场[20]。着陆场系统包括主、副着陆场分系统,陆上应急搜救分系统,海上应急搜救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和航天员医监医保分系统这5个分系统[21]。
参与航天员搜救的装备包括:搜索救援直升机、搜索救护直升机、搜索摄录直升机、指挥调度车、航天员医监医保车、工程运输车、航天员运输车、返回舱吊车和小型搜索车[22]。
为保证神六和两名宇航员安全回家,设计了4把巨型降落伞。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至少要先后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共3把伞,如果有必要,还要打开第4把备份伞。太空船返回舱降落伞能否顺利打开,直接关系着回收的成败。主伞不能一下子全部打开,否则会被高速气流吹破,返回舱也会被摔烂。太空船落地后也并非万事大吉,如果巨大降落伞被风吹鼓,就可能拖着返回舱快速滚动。为策安全,返回舱落地一刹那间,太空人发出指令,舱上的切割器会切断伞绳吊带,让降落伞独自飘落,保证返回舱不被伞拖走。[23]
在2005年10月17日凌晨3时44分,太空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并在3时45分,飞船的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回航。在4时07分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自行重返地球。[24]
在着陆期间,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的夜空一直有一个光点,仿如流星划过夜空。[25]返回舱在4时13分经过大气层时,产生高温,形成通讯黑障区,一度暂停与控制中心联络,长达3分钟。在4时20分,返回舱打开主降落伞,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慢慢降落,在4时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返回舱落地时呈直立状态(这也是神舟飞船任务迄今为止仅有的两次返回舱呈直立而非倾倒状态之一,另一次为神舟十三号)。2名太空人费俊龙、聂海胜并向控制中心报平安,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鼓掌庆祝。[26]在约半小时后,搜救直升机首先发现返回舱,实际着陆地点较预计相差仅1公里。工作人员打开返回舱门后,医疗人员为2名太空人检查身体,并建议2人可以自行出舱。[27]
与神舟五号太空人杨利伟不同,费俊龙首先穿着太空衣,自行爬出返回舱,向现场工作人员招手。聂海胜亦爬出舱门,走下铁梯。2人坐在椅子上,接受工作人员献花,并感谢大家的关心及热爱,费俊龙表示,这次太空之旅非常顺利,他们在太空舱内的工作及生活很好,现在身体状况不错。[28]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是神舟五号太空船飞行时间的5倍多,创造中国人在太空逗留最长的时间,圆满结束中国首次「多人多天」特点的太空旅程。费俊龙及聂海胜重返地面后,被直升机接走,跟着由专机送返北京,暂时被隔离14天。[29]
2005年10月1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唐贤明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许达哲介绍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基本情况。[15]神舟六号任务总共花费9亿人民币,折合1.1亿美元。[30]
神舟六号的航天员选拔流程分为初选、复选和定选3个阶段。在初选阶段,从14个航天员里面挑选出10位。在复选阶段,从10位航天员里选出6位,编成3个乘组。在定选阶段,从这3个航天员乘组中排出顺序。10月11日下午,任务指挥部在发射场区举行了最后一次对航天员乘组排序的确认会议,3个航天员乘组都符合标准,最后优中选优,确认费俊龙、聂海胜为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乘组。[15]
| 姓名 | 年龄 | 职责 |
|---|---|---|
| 40岁 | 指挥长 | |
| 40岁 | 操作手 |
| 姓名 | 年龄 | 职责 |
|---|---|---|
| 39岁 | 指挥长 | |
| 38岁 | 操作手 |
| 姓名 | 年龄 | 职责 |
|---|---|---|
| 39岁 | 指挥长 | |
| 42岁 | 操作手 |



神舟六号的测控工作是由20个陆地站和4艘远望号测量船来完成的。20个陆地站中还包括了唯一一所中国国境外位于纳米比亚斯瓦科普蒙德的陆地站。4艘远望号测量船分别分布于[31]: